失聪青年艺术家背后有“声”有“色”的培养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岁时,他携带多幅绘画作品参加了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举办的画展,而且全部画作都被巴伐利亚州政府和几位德国著名收藏家收藏;
  20岁时,他的绘画作品《红金系列之北京印象》以恢弘大气、画技精湛在“第五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上一举夺得金奖;
  21岁时,他被中国艺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授予“中国青年艺术家”称号……
  他叫丛鸣,今年22岁,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令很多人羡慕不已。然而大家并不知道,他竟是一位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失聪小伙子。了解情况的人都说:“丛鸣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他父母一路相伴、精心教诲的结果!”
  襁褓中意外失聪,父母倾心帮儿子重回“有声世界”
  丛鸣1989年出生在大连,他的到来给父母带来了无限欢乐。然而他们做梦也没想到,8个月后的一天,一场普通的感冒彻底改变了丛鸣的命运,斩断了他与有声世界的联系。
  “既然孩子已经失聪了,你们就面对现实吧!孩子年龄还小,早一点进行专业语言培训是能做到聋而不哑的!”绝望之际,一位老医生的话令丛鸣父母心头一震,看到了一丝曙光。他们立即把丛鸣送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语言训练。工作人员告诉丛鸣父母,这种训练是从学汉语拼音发音开始,让受训者通过看口型和把小纸条放在嘴唇边反复感受气息来练习发音的,训练既枯燥又漫长,必须有家长的全力配合才能坚持下来并取得成效。丛鸣父母听后语气坚定地回答:“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从此,陪孩子练发音成了丛鸣父母雷打不动的“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他们先找出字典把汉语拼音认认真真重温了一遍,然后夫妻倆一个念,一个听,确保拼读正确。丛鸣母亲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丛鸣的训练质量!”丛鸣刚开始学习根据口型发音时,除了几个元音能让人勉强听懂外,其它拼音都非常含混,根本听不清,丛鸣父母就一遍一遍耐心地纠正;有时丛鸣一个字读十几遍也读不准,父母也不急躁,依然不厌其烦地陪他练习:而当他突破一个难关,有了进步时,则立即给予赞赏和鼓励。很快,丛鸣在父母的帮助和陪伴下,掌握的字词越来越多,开口说话的胆量越来越大。同时,在父母的教导下,他渐渐明白了,要想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愉快地生活,就得学会说话。因此,丛鸣练习起发音来更加勤奋,不论走到哪里,拼音卡片都随身携带,一有时间就练习。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丛鸣的发音越来越清晰,渐渐达到了自己能“看懂”别人说话,别人基本能听清他说什么的程度。一步一步,他顽强地走进了“有声世界”,最终和其他孩子一起,背起书包高高兴兴走进了学校的大门。
  发现天赋竭力培养,引领儿子踏上绘画路
  或许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缘故,上学不久,丛鸣就喜欢上了美术,画得有模有样。父母看到后非常高兴,觉得孩子有这个天赋就不应该埋没它,尤其对丛鸣这样一个失聪孩子,更应该充分挖掘,好好培养!于是他们开始到处找业余绘画班,可人家一听说丛鸣是个失聪的孩子就都不愿意收。尽管如此,丛鸣父母毫不气馁,依然执着地打探、寻找,终于,美术教育家徐世政答应收丛鸣做学生。
  学画画必须充分听懂老师的讲解,领会老师的意思,才能掌握绘画技巧。几天后,靠看口型听课的丛鸣就跟不上了。怎么办7思考再三,丛鸣父亲毅然决定辞去银行的工作,全心陪儿子度过难关。在同事们的一片惋惜声中,丛鸣父亲做起了儿子的伴读。每次儿子上绘画课时,他都和儿子一同前往,做笔记,回到家后再给丛鸣做辅导,把他没听清或没听懂的课重新讲给他听。丛鸣父母对丛鸣要求很严格,只要他的画不符合要求,父亲就立即撕掉让他重画,毫不客气。母亲也一直教导丛鸣:“你和别人不一样,别人付出一分,你就要付出三分、五分,甚至更多,只有这样你才能学有所成。”
  正因为有了父母全身心的投入和严格的要求,丛鸣的绘画技艺大有长进,作品在各类青少年绘画大赛中频频获奖,大连的、全国的、国际的,一个接一个。看着儿子的成功,丛鸣父母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适时教诲不断提醒,至爱亲情伴随儿子茁壮成长
  高中毕业后,丛鸣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入学的前一天晚上,父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能考上大学,是你这些年努力的结果,机会来之不易,你一定要珍惜,要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赢得别人的尊重!”步入大学后,丛鸣牢记父母的忠告,学习更加发奋,很快他的才华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学校安排下,他携带《长城印象》等多幅作品参加了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举办的画展,德国画家给予了极高评价,《长城印象》被巴伐利亚州政府收藏,其他作品也被德国几位著名收藏家收藏。丛鸣父母得到消息后激动不已,但高兴之余不失时机地提醒丛鸣:“艺无止境,你一定要戒骄戒躁,更好地学习!多参加各种活动,使自己融入到社会中!”
  父母的告诫和提醒,如及时雨般滋润着丛鸣的心田,他更加主动地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在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中,用实际行动帮助弱势群体;多次与同学一起到启智学校探望智障儿童,并捐出自己的奖学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2010年,他还积极报名并当上了广州亚运会志愿者,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在亚洲各国运动员和宾客面前展示出中国青年一代的风采……学校的很多师生都说:“丛鸣身上时时散发着一股顽强、热情、善良的气息!”而最令人敬佩的是,多年来无论参加什么活动,丛鸣从不以残疾人的身份报名,他说:“我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但可以选择积极向上、愉快阳光的生活态度!”
  如今品学兼优的丛鸣,不仅担任了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会副主席,荣获了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广东省优秀团员标兵”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不久前还被“中国艺术家学会”吸收为会员,这在全国大学在校本科生中实属罕见。丛鸣用自己的坚强和勤奋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同时用行动证明,健全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比他们更好!
其他文献
晴天面包烤出来  莉莉百合推荐(36岁,密歇根州,家庭主妇)  这款烤面包机只在网上看到过,却不知哪里有得卖,也许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但希望赶紧研发啊!制作时跟普通烤面包的步骤一样,只不过设计师设计的这款面包机,内置了天气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WIFI进行了解之后,印在面包之上,非常神奇,让妈妈和宝宝都可在早晨就轻松地了解到当天的天气情况。  拧一拧就能喝果汁  仙度瑞拉推荐(27岁,苏州,糕点师) 
很多家长都希望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即使将来没有在艺术方面大有作为,至少也能陶冶情操。可现实中经常见到的情况却是:当家长为孩子选定特长学习后,孩子要么不喜欢,产生逆反情绪;要么不理解家长的苦心,疏于练习,难以培养兴趣。于是,有些家长就对孩子采取高压政策,强迫孩子学习,结果反而得不偿失。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选择艺术特长方向,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呢?    首先要分析原因:孩子为什么不喜欢眼下正在学习
女儿雯雯快3岁了,我把她送到了幼儿园。每天听着女儿黄莺般的歌声,我十分欣慰,认为女儿一定能够不负众望。可是,没想到几个月之后,当我去接女儿时,老师却告诉我:“你女儿什么都好,就是到现在还不能够记住1、2、3等几个简单的数字,比她小的孩子都能够记住,你们得重视呀!”一席话,让我陷入了对女儿数字教育的烦恼当中。  因为工作的缘故,妻子常年出差在外,看护女儿的责任就落在了我身上。我很心疼女儿,女儿也很懂
我在给女儿选择幼儿园时,幼儿园的老师总是习惯性地“亮”出自己幼儿园的优势:中班学10以内的加法和拼音;大班学20以内的加减法、认字;学前班学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认字。看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很多孩子的家长和幼儿园就是这样开始的。  据我所了解,小学里厌学的学生有很多,我认为提前教知识的幼儿园和家长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厌学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关系密切。    ●幼儿园作业太多,厌学
无论是在中国传统观念里还是现代的社会风气下,家长脑子都随时紧紧绷着一根弦:事事以孩子为先、一切以教育为重、永远需要加倍耐心和睿智。但家长也是平凡人,除了“父母”这个角色以外,他还是儿女、丈夫、妻子,甚至医生、教师、职员或领导……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我们一人分饰多角,每一个角色都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将各种不良情绪和劳累疲惫卸在家门外,以饱满的情绪迎接孩子的笑容,用心享受亲子共
你是什么样的父母,知道吗?   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如何表扬?   孩子有不足、犯错误时,父母怎样运用赏识?   如何适应生活中的挫折?   如何利用好每一次挫折,更好地成长?   赏识有方法,挫折有分寸。  赏识教育是阳光,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无形无痕,却又如阳关普照;挫折教育是风和雨,伴随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小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阳光和风雨都是营养剂。   如何恰当地使
随着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国学教材热潮的再度掀起,孩子是否应该学经读经,俨然成为家长们绕不开的一个早教议题,在各大网站论坛、报刊杂志等媒体上都有着许多讨论,正反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豆爸认为,其实孩子学经与学识字或其他学习是一回事,家长大可不必把精力与焦点放在“要不要”与“该不该”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更应该讨论、研究的,是针对孩子的特殊方法与把握尺度,一切应以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扫客厅的时候,发现茶几底下藏着一小堆落叶。这黄褐色的落叶,外面大树底下多的是,头天清扫了,第二天又会洒满一地。现在,它们怎么跑进我家里来了?不假思索,我随手就将它们扫到笤帚里,转身倒了。  第二天,令我颇感意外的是,在厨房的角落里,我居然又发现了一袋落叶,用红色塑料袋装着,开始我还以为是别的什么,打开一看,真是哭笑不得。家里本来就不大,衣食住行,大样小样的东西都得占位置,我因此挖尽心思地设计、布局
专家观点一:  3岁前孩子背诗识字都是徒劳的,因为3岁前的记忆会归零。  看了网上一些资料,持这一观点的专家大有人在,甚至提出了很专业的科学研究数据及“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3岁前儿童的记忆是不能永久保持的,称之为“幼年健忘”。我不质疑这个研究结果,但却持有不同意见,因为不论是3岁的幼儿,还是30岁的成人,如果不温故而知新,都很容易忘记过去的记忆。古今中外,无数名家的成功也足以说明,孩子3岁前的诵
如何分辨宝宝的体重超标?  一般来讲,超过正常体重的10%为过重,超过20%为肥胖。为了宝宝日后的身体健康,父母应定期检查宝宝的体重,看看是否有向小胖墩发展的趋势。  计算正常体重可参照以下公式:  1~6个月:体重(克)=出生体重(克) 月龄×600  7~12个月:体重(克)=出生体重(克) 月龄×500  1岁以上:体重(公斤)=8 年龄(岁)×2    “米其林”宝宝健康隐患多  很多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