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常进华,1997年7月毕业于大丰职教中心,2000年4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12月起任小洋村党支部书记。
在小洋村民的脑海里,存在着太多关于好书记常进华的记忆:在规划全村的未来时,他是日以继夜的思考小洋村如何更好发展的思考者;在发展经济阶段,他是转变观念、奋力拼搏的探险者;在村社区建设时,他是舍弃自身利益,长时间在工地查进度,严把质量关的人民公仆;在村里的贫困老人面前,他是无私捐助的爱心使者。作为普通的农民党员,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积极开拓市场,于2004年成立“金城蔬菜公司”,在掌握了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致富,在他的带领下,小洋村以新、特、鲜蔬菜为载体,搭建温室大棚1000余座,引进新品种十几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常进华还担任小洋村蔬菜协会主席,义务负责技术指导,从建棚、定植、管理、防病等各环节,无偿的对农户进行指导。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户,被誉为“蔬菜大王”。
手把手教农民技术
2002~2003年间,他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把外地的新品种引进来,他说服父母,拿出自家2亩责任田来搞试验,经过50多天的细心培育,新种植的油麦菜获得了丰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当年,他带领全村其他群众开始大面积种植油麦菜,他从江苏农科所购买了千余元的种子,无偿的提供给群众,向农户传授建棚技术,手把手教他们管理技术。首批种植的油麦菜获得丰收后,他又积极为群众寻找销路,省内的农贸市场、酒店、学校餐厅等都留下了常进华辛苦的痕迹。这一年,油麦菜卖到了4元/公斤,种植油麦菜的农户收入增长了2000多元,相当于以往每家农户大半年的收入。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进华又将目光盯住市场,引导村民种植“圣女珍珠西红柿”,当年全村10万公斤圣女果畅销苏南市场,村民再一次获得了实惠。如今,村民通过发展种植业,人均年收入已经上升到7000元。小洋村所种植的油麦菜、十香菜等,占到南京市市场的30%,小洋村成为南京市菜篮子的基地。
2004年常进华成立了“金城蔬菜公司”后,他还主动培养和传、帮、带本村的蔬菜运输公司队伍,使本村销售队伍逐年扩大。为促进小洋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拉动作用。目前全村成立大大小小的蔬菜公司30余家,日输送蔬菜达3万斤,年盈利达到500万元。
2008年,一场罕见的暴风雪,深深的积雪压塌了一些温室大棚,一时间棚里的蔬菜成了群众心中最大的心病。常进华立即组织农户进行除雪、进行保温的措施,但由于风大雪大,有的大棚被刮塌,压塌,常进华顶风冒雪,到农户家出抗灾主意,想自救办法,做到受灾不减志,千方百计通过自救尽快恢复农户的生产,把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对全村人负责
他常讲一句话:“原来管理一个公司,只对几十个人负责任。现在担任党支部书记,就要对小洋村1600多口群众负责任。
为了在全村树立尊老、爱老、敬老新风气,在2005年5月1日正式成立小洋村老年协会,2006年9月,占地10余亩,主体设施“颐养园”建筑面积共一千平方余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建成,其中包括敬老院、休闲娱乐中心、健身游园、图书博览室等一系列老年服务设施,现已投入使用。“颐养园”内共有房间30余间,内设住宿、洗浴、医疗室、洗衣间、食堂等,整体设施齐全,现有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共15人,现在软硬件设施基本到位,已经迎来第一批共51位老人入住,大大促进了小洋村精神文明建设。
在村东社区——济民花苑一期工程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这个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生活社区水、电、道路、绿地、通讯设施齐全,并建有老年活动中心、卫生医疗服务站、社区物业管理处、小型游乐园等休闲服务设施,已经完全具备城市社区的一切功能。现在的常进华最操心的事情是村社区建设,他说:“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按照规划,将村现有的土地划分为4个既功能不同、各自能独立发展,又互相支持、结合联系的分区。第一区为劳动密集型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加工工业园区(在村内);第二区为本村村民居住区;第三区为综合开发运营、开发创业产业区;第四区为公共设施服务区。在发展规划中,小洋村着重体现三个原则:一是长远性和科学性原则;二是独特性和文雅性原则;三是商品性和实用性原则,以切实改善村民的居民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步伐,以温泉宾馆为中心协调发展,形成一个高规格的集工业、商业、旅游、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商业区,以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优势、转变村民观念、增强村民的经济意识,促进由传统种植业向工业、商业产业结构的转化。
常进华,1997年7月毕业于大丰职教中心,2000年4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12月起任小洋村党支部书记。
在小洋村民的脑海里,存在着太多关于好书记常进华的记忆:在规划全村的未来时,他是日以继夜的思考小洋村如何更好发展的思考者;在发展经济阶段,他是转变观念、奋力拼搏的探险者;在村社区建设时,他是舍弃自身利益,长时间在工地查进度,严把质量关的人民公仆;在村里的贫困老人面前,他是无私捐助的爱心使者。作为普通的农民党员,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积极开拓市场,于2004年成立“金城蔬菜公司”,在掌握了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致富,在他的带领下,小洋村以新、特、鲜蔬菜为载体,搭建温室大棚1000余座,引进新品种十几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常进华还担任小洋村蔬菜协会主席,义务负责技术指导,从建棚、定植、管理、防病等各环节,无偿的对农户进行指导。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户,被誉为“蔬菜大王”。
手把手教农民技术
2002~2003年间,他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把外地的新品种引进来,他说服父母,拿出自家2亩责任田来搞试验,经过50多天的细心培育,新种植的油麦菜获得了丰收,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当年,他带领全村其他群众开始大面积种植油麦菜,他从江苏农科所购买了千余元的种子,无偿的提供给群众,向农户传授建棚技术,手把手教他们管理技术。首批种植的油麦菜获得丰收后,他又积极为群众寻找销路,省内的农贸市场、酒店、学校餐厅等都留下了常进华辛苦的痕迹。这一年,油麦菜卖到了4元/公斤,种植油麦菜的农户收入增长了2000多元,相当于以往每家农户大半年的收入。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进华又将目光盯住市场,引导村民种植“圣女珍珠西红柿”,当年全村10万公斤圣女果畅销苏南市场,村民再一次获得了实惠。如今,村民通过发展种植业,人均年收入已经上升到7000元。小洋村所种植的油麦菜、十香菜等,占到南京市市场的30%,小洋村成为南京市菜篮子的基地。
2004年常进华成立了“金城蔬菜公司”后,他还主动培养和传、帮、带本村的蔬菜运输公司队伍,使本村销售队伍逐年扩大。为促进小洋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拉动作用。目前全村成立大大小小的蔬菜公司30余家,日输送蔬菜达3万斤,年盈利达到500万元。
2008年,一场罕见的暴风雪,深深的积雪压塌了一些温室大棚,一时间棚里的蔬菜成了群众心中最大的心病。常进华立即组织农户进行除雪、进行保温的措施,但由于风大雪大,有的大棚被刮塌,压塌,常进华顶风冒雪,到农户家出抗灾主意,想自救办法,做到受灾不减志,千方百计通过自救尽快恢复农户的生产,把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对全村人负责
他常讲一句话:“原来管理一个公司,只对几十个人负责任。现在担任党支部书记,就要对小洋村1600多口群众负责任。
为了在全村树立尊老、爱老、敬老新风气,在2005年5月1日正式成立小洋村老年协会,2006年9月,占地10余亩,主体设施“颐养园”建筑面积共一千平方余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建成,其中包括敬老院、休闲娱乐中心、健身游园、图书博览室等一系列老年服务设施,现已投入使用。“颐养园”内共有房间30余间,内设住宿、洗浴、医疗室、洗衣间、食堂等,整体设施齐全,现有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共15人,现在软硬件设施基本到位,已经迎来第一批共51位老人入住,大大促进了小洋村精神文明建设。
在村东社区——济民花苑一期工程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这个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生活社区水、电、道路、绿地、通讯设施齐全,并建有老年活动中心、卫生医疗服务站、社区物业管理处、小型游乐园等休闲服务设施,已经完全具备城市社区的一切功能。现在的常进华最操心的事情是村社区建设,他说:“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按照规划,将村现有的土地划分为4个既功能不同、各自能独立发展,又互相支持、结合联系的分区。第一区为劳动密集型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加工工业园区(在村内);第二区为本村村民居住区;第三区为综合开发运营、开发创业产业区;第四区为公共设施服务区。在发展规划中,小洋村着重体现三个原则:一是长远性和科学性原则;二是独特性和文雅性原则;三是商品性和实用性原则,以切实改善村民的居民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步伐,以温泉宾馆为中心协调发展,形成一个高规格的集工业、商业、旅游、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商业区,以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优势、转变村民观念、增强村民的经济意识,促进由传统种植业向工业、商业产业结构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