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咪枯骷”是彝语,意为“叫地脉魂”。石佛哨村村民字国强说,因为妇女容易伤感,哭哭啼啼,会吓着“咪枯”。那样就很难把“咪枯”叫回村来,所以“咪枯骷”祭祀活动是不让女性参加的。因为整个活动女性不能参加,人们给它取了个时尚的名称——“男人节”。生活在弥渡西山的彝族同胞,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都要举行隆重的“咪枯骷”祭祀活动。
石佛哨村位于弥渡县城西,坐落在海拨2360米的西山山坡上,距县城12.6公里。该村西与巍山县毗邻,南和弥渡县高坪村委会接壤,全村总人口587人,均系彝族。石佛哨村的彝族群众现在还保持着多种原始的宗教和图腾崇拜,“咪枯骷”活动是其中的原始宗教祭祀方式之一。
举行“咪枯骷”活动主要是乞神保佑人畜兴旺,风调雨顺,荞麻丰收,平安顺利。“咪枯骷”祭祀活动一般在受到大灾的年份举行。每遇大灾之年,当地群众就会连续举行三年的“咪枯骷”祭祀活动,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来祈求全村平安度过灾年。
石佛哨村年近八十的长老字旺跟我们说:“连续三年‘咪枯骷’祭祀活动结束之后,要空上三年‘咪枯骷’祭祀活动才可以继续举行,否则就不灵啦!。‘叫地脉魂’这天,出门时叫魂的队伍不能过河,不能说话,很多交流都是通过眼神和手势进行沟通完成。”
字旺老人接着给我讲了“咪枯骷”活动的由来:“传说石佛哨的山里面,有个树精。每年火把节,树精都要吃一个童男,要吃哪个童男由树精自己选择。如果树精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它就会兴风作浪,大发淫威,弄得山崩地塌,阴雨连绵,民不聊生,畜禽生瘟。为免除劫难,村民只得忍痛割爱,任其行事。因此,每年火把节临近,村里所有童男和家人都吓得魂不附体。有一年,观音来到石佛哨,正好遇见不少人在哭,于是观音就上前问个究竟:‘你们为何痛哭?’其中一妇人说:‘为了祭祀树精,今年轮到我的独儿子作祭品,请你救救我儿子吧!’观音答应了,就质问‘地脉神’为何要伤生害命,涂炭生灵,并责令他好生保佑人民,不准再吃孩童。树精求观音允许它吃猪、牛、羊等牲畜。观音不准,只准他闻闻‘三牲’的味道。树精无可奈何,只好同意了。观音让树精从此杜绝吃人行为,并授意村里的男人赶快组织起来,去叫回所有被吓跑了的魂。说也怪,打那以后,村里不再出现泥石流和滑坡现象,人畜清吉平安,农作物收成好,一切顺顺当当。因为食人树精痛改前非的日子恰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为纪念这个日子,就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当做‘叫地脉魂’和感谢观音的日子。”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咪枯骷”活动如期举行。石佛哨村的老人们准备好祭祀活动中祭祀用的果品,香钱纸火以及牲畜等。祭祀用的牲畜非常讲究,祭祀时必须用公猪、公鸡,而且公猪要膘肥体壮,公鸡要体型雄健,毛色鲜艳。其他人则七手八脚捆扎好一顶轿子,用蜡做成一个男童的塑像,然后再把蜡像放在轿子里,准备工作基本就算完成了。
“嘟——嘟——”一阵牛角号声过后,“咪枯骷”祭祀活动开始。叫魂的人们披着动物皮毡子,吹着芦笙,顺着山梁子高声叫喊。
在众人的簇拥下,村里的壮汉把早已准备好的纯黑毛大肥猪捆好,抬上专门扎好的轿子,带上各种祭祀器具和祭祀用品,叫魂的队伍浩浩荡荡行进到一个叫做“杀猪山”的地方,围着一颗粘满纸钱,插满香火,泼洒着许多动物家禽鲜血的“神树”,正反方向各转三圈之后,抬到宰杀地点宰杀。“咪枯骷”祭祀活动,在黑毛大肥猪竭斯底里的叫声中继续进行。石佛哨村没有用火烧猪毛的习惯,但在“咪枯骷”祭祀活动这一天,众人会找来一些麦秸和树叶点燃,把杀好的纯黑毛大肥猪一面一面地烧,烧好后进行清洗、刮白、开膛,并肢解成祭祀需要的形状。
用纯黑毛大肥猪的血祭献过“神树”后,村里的长老与毕摩一起请神作法,用猪头和其他祭品依次祭献各路神仙。随后,长老和毕摩从轿中取出传说中的男童的化身——蜡像,祀献过各种贡品后,蜡像被放回轿中,被“叫魂”的队伍抬去“叫魂”。
紧接着,毕摩把体型雄健,毛色鲜艳的大公鸡交给“叫魂”的人,烧香祭拜。
毕摩开始说道:“山神、土地、逝去的亲人,请到或没有请到的,今天都到这里聚一聚,保佑我们村平安顺利!”
长老说:“叫魂的队伍过来,磕头啦!磕头,磕头!”
“叫魂”的队伍磕头后,毕摩和长老进行占卦,请求神灵指点“叫魂”的路线和方向。
毕摩念道:“不论阴卦阳卦,不论去东去西,请给个好卦。”
掷卦后,毕摩道:“来,大家来磕个头,这是个好卦,准备出发!”
大家磕头谢过神灵,长老一阵吆喝:“‘叫魂’的人走啦!轿子抬起来,早去早回,一路直走,不准讲话!起轿!”
“叫魂”的队伍抬上轿子,带上鼓、镲等乐器出发。
队伍中没有人再说话,一路上,遇桥避开,逢水绕走。山很高,路很险,箐很深,谷很宽,“叫魂”的队伍按照“卦”所指的方向前进。
每到一个开阔地,领队就会招呼大家赶快躲起来,让身披动物皮毡子、头戴毡帽、怀揣芦笙的“牧羊人”去“叫魂”。
牧羊人大声喊道:“大家躲起来嘎!让阿叔去叫魂,快点躲起来!”
大家躲起来后,“牧羊人”不慌不忙地走向开阔地带开始“叫魂”:“呜——嗨!呜——嗨!”
远处传来回声:“呜——嗨!呜——嗨!”
牧羊人说:“噢——得了。”
大家问道:“叫到没有?”
牧羊人答:“叫到啦!”
大家齐声喊道:“叫到啦!叫到啦!”
“牧羊人”选好一小块地方一脚踩定,双手就地刨坑。大家一片欢呼,笙歌顿起,鞭炮齐鸣。人们叫着,吼着,拥向“牧羊人”。
“牧羊人”从轿子中取出钱纸和香火、陶罐和蜡像,一边烧香钱纸火,一边把蜡像放进刚刚刨好的坑里进行掩埋,紧接着将坑边上剩余的土装进准备好的陶罐里带走。
这一项工作完成后,大家开始围聚在掩埋蜡像的土坑周围,“牧羊人”大喊一声说道:“开始打歌啦!”
众人开始了舞蹈狂欢!
打歌调中唱到:“靠神的旨意上山来叫魂,比较顺利,很快就叫到地脉魂了,大家很高兴。”
跳够了,唱够了,人们相互催促着,因为叫“地脉魂”按规矩不许原路返回,所以大家前呼后拥着择路而行。
回来的路上,一位白胡子老人高兴的对我说:“这次‘叫魂’是最顺利的一次。过去曾经出现过翻了几道梁子,几座山都难于叫到“地脉魂”的情况”。
大家一路歌声,鼓号不停,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歌声、鼓号声早就飞到了杀猪山,杀猪山的人们翘首以待。
看到叫魂的队伍回来,按规矩,在杀猪山等待的人开口问道:“地脉魂叫回来没有?”
叫魂的队伍回答:“叫回来啦!”
在杀猪山等待的人开口问道:“六畜兴旺没有?庄稼丰收没有?”
叫魂的队伍回答:“一切都好啦!”
叫魂的队伍被迎进了杀猪山,等待的人们围着“神树”左三圈右三圈地打歌。
毕摩和长老用调子唱道:“今天叫回地脉神,庄稼增收五六倍”。
众人应和道:“对啦,对啦!谢金口,谢金口!”
另外一些留在杀猪山上的人,有的忙着切肉,有的忙着做饭,有的正忙着把祭献过的猪肉按户头平均分好,确保每户都能分到一份送回家。
这时,长老和毕摩打理好祭品,新一轮祭祀开始了。
毕摩念道:“今后让我们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清吉平安、牛羊成群、山不滑坡!”
鞭炮声响过后,长老和毕摩端着祭品,先祭祀火塘及各路神灵,再祭拜逝者。
长老和毕摩说道:“未曾谋面的亲朋,今天请你们来,保佑我们村。请把凶祸拦在村外,请把吉利留在村里。”
祭拜结束,长老与毕摩一道,带上斋饭、觐酒和觐茶等祭品赶往村后的庙子,觐献供俸的观音,答谢观音老爹为村里带来福祉。
祭拜过观音等诸神,长老与毕摩返回到杀猪山,参加过节的所有人在杀猪山上吃饭。
主菜是一锅用猪头肉、猪尾巴、猪血、猪内脏与少量的米搅和在一起煮成的稀饭,这是在杀猪山人人都必须要吃的一道饭菜。当“嘟——嘟——”的牛角号吹响,就表明要开饭啦!大家席地而坐,八九个人一组围起来,还没等菜上齐,大人们开始邀约着喝酒,小孩则逐一吃掉端上的菜肴。酒歌声中,大家把所有菜饭吃个精光。
吃饱了,喝足了,唱够了,大家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山回家了。这时号手面对做饭的地方说道:“没有吃饭的快些来了,再不来我们就要把锅灶撤啦!”
众人欢快的说道:“撤得啦!撤得啦!”
于是大家七手八脚收拾好锅灶,或背或扛,吹吹打打,唱着吼着下山。整个“叫地脉魂”在黄昏时刻圆满结束,男人们也在快乐之中期盼着下一个“男人节”的到来。
【作者简介】李毕:彝族,1969年生,供职于弥渡县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峡谷风》、《鹰的传人》、长篇小说《彝雄喋血记》(合著)。
欧阳正江: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电视台工作。1999年到弥渡广播电视事业局工作。
责任编辑 左家琦
石佛哨村位于弥渡县城西,坐落在海拨2360米的西山山坡上,距县城12.6公里。该村西与巍山县毗邻,南和弥渡县高坪村委会接壤,全村总人口587人,均系彝族。石佛哨村的彝族群众现在还保持着多种原始的宗教和图腾崇拜,“咪枯骷”活动是其中的原始宗教祭祀方式之一。
举行“咪枯骷”活动主要是乞神保佑人畜兴旺,风调雨顺,荞麻丰收,平安顺利。“咪枯骷”祭祀活动一般在受到大灾的年份举行。每遇大灾之年,当地群众就会连续举行三年的“咪枯骷”祭祀活动,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来祈求全村平安度过灾年。
石佛哨村年近八十的长老字旺跟我们说:“连续三年‘咪枯骷’祭祀活动结束之后,要空上三年‘咪枯骷’祭祀活动才可以继续举行,否则就不灵啦!。‘叫地脉魂’这天,出门时叫魂的队伍不能过河,不能说话,很多交流都是通过眼神和手势进行沟通完成。”
字旺老人接着给我讲了“咪枯骷”活动的由来:“传说石佛哨的山里面,有个树精。每年火把节,树精都要吃一个童男,要吃哪个童男由树精自己选择。如果树精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它就会兴风作浪,大发淫威,弄得山崩地塌,阴雨连绵,民不聊生,畜禽生瘟。为免除劫难,村民只得忍痛割爱,任其行事。因此,每年火把节临近,村里所有童男和家人都吓得魂不附体。有一年,观音来到石佛哨,正好遇见不少人在哭,于是观音就上前问个究竟:‘你们为何痛哭?’其中一妇人说:‘为了祭祀树精,今年轮到我的独儿子作祭品,请你救救我儿子吧!’观音答应了,就质问‘地脉神’为何要伤生害命,涂炭生灵,并责令他好生保佑人民,不准再吃孩童。树精求观音允许它吃猪、牛、羊等牲畜。观音不准,只准他闻闻‘三牲’的味道。树精无可奈何,只好同意了。观音让树精从此杜绝吃人行为,并授意村里的男人赶快组织起来,去叫回所有被吓跑了的魂。说也怪,打那以后,村里不再出现泥石流和滑坡现象,人畜清吉平安,农作物收成好,一切顺顺当当。因为食人树精痛改前非的日子恰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为纪念这个日子,就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当做‘叫地脉魂’和感谢观音的日子。”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咪枯骷”活动如期举行。石佛哨村的老人们准备好祭祀活动中祭祀用的果品,香钱纸火以及牲畜等。祭祀用的牲畜非常讲究,祭祀时必须用公猪、公鸡,而且公猪要膘肥体壮,公鸡要体型雄健,毛色鲜艳。其他人则七手八脚捆扎好一顶轿子,用蜡做成一个男童的塑像,然后再把蜡像放在轿子里,准备工作基本就算完成了。
“嘟——嘟——”一阵牛角号声过后,“咪枯骷”祭祀活动开始。叫魂的人们披着动物皮毡子,吹着芦笙,顺着山梁子高声叫喊。
在众人的簇拥下,村里的壮汉把早已准备好的纯黑毛大肥猪捆好,抬上专门扎好的轿子,带上各种祭祀器具和祭祀用品,叫魂的队伍浩浩荡荡行进到一个叫做“杀猪山”的地方,围着一颗粘满纸钱,插满香火,泼洒着许多动物家禽鲜血的“神树”,正反方向各转三圈之后,抬到宰杀地点宰杀。“咪枯骷”祭祀活动,在黑毛大肥猪竭斯底里的叫声中继续进行。石佛哨村没有用火烧猪毛的习惯,但在“咪枯骷”祭祀活动这一天,众人会找来一些麦秸和树叶点燃,把杀好的纯黑毛大肥猪一面一面地烧,烧好后进行清洗、刮白、开膛,并肢解成祭祀需要的形状。
用纯黑毛大肥猪的血祭献过“神树”后,村里的长老与毕摩一起请神作法,用猪头和其他祭品依次祭献各路神仙。随后,长老和毕摩从轿中取出传说中的男童的化身——蜡像,祀献过各种贡品后,蜡像被放回轿中,被“叫魂”的队伍抬去“叫魂”。
紧接着,毕摩把体型雄健,毛色鲜艳的大公鸡交给“叫魂”的人,烧香祭拜。
毕摩开始说道:“山神、土地、逝去的亲人,请到或没有请到的,今天都到这里聚一聚,保佑我们村平安顺利!”
长老说:“叫魂的队伍过来,磕头啦!磕头,磕头!”
“叫魂”的队伍磕头后,毕摩和长老进行占卦,请求神灵指点“叫魂”的路线和方向。
毕摩念道:“不论阴卦阳卦,不论去东去西,请给个好卦。”
掷卦后,毕摩道:“来,大家来磕个头,这是个好卦,准备出发!”
大家磕头谢过神灵,长老一阵吆喝:“‘叫魂’的人走啦!轿子抬起来,早去早回,一路直走,不准讲话!起轿!”
“叫魂”的队伍抬上轿子,带上鼓、镲等乐器出发。
队伍中没有人再说话,一路上,遇桥避开,逢水绕走。山很高,路很险,箐很深,谷很宽,“叫魂”的队伍按照“卦”所指的方向前进。
每到一个开阔地,领队就会招呼大家赶快躲起来,让身披动物皮毡子、头戴毡帽、怀揣芦笙的“牧羊人”去“叫魂”。
牧羊人大声喊道:“大家躲起来嘎!让阿叔去叫魂,快点躲起来!”
大家躲起来后,“牧羊人”不慌不忙地走向开阔地带开始“叫魂”:“呜——嗨!呜——嗨!”
远处传来回声:“呜——嗨!呜——嗨!”
牧羊人说:“噢——得了。”
大家问道:“叫到没有?”
牧羊人答:“叫到啦!”
大家齐声喊道:“叫到啦!叫到啦!”
“牧羊人”选好一小块地方一脚踩定,双手就地刨坑。大家一片欢呼,笙歌顿起,鞭炮齐鸣。人们叫着,吼着,拥向“牧羊人”。
“牧羊人”从轿子中取出钱纸和香火、陶罐和蜡像,一边烧香钱纸火,一边把蜡像放进刚刚刨好的坑里进行掩埋,紧接着将坑边上剩余的土装进准备好的陶罐里带走。
这一项工作完成后,大家开始围聚在掩埋蜡像的土坑周围,“牧羊人”大喊一声说道:“开始打歌啦!”
众人开始了舞蹈狂欢!
打歌调中唱到:“靠神的旨意上山来叫魂,比较顺利,很快就叫到地脉魂了,大家很高兴。”
跳够了,唱够了,人们相互催促着,因为叫“地脉魂”按规矩不许原路返回,所以大家前呼后拥着择路而行。
回来的路上,一位白胡子老人高兴的对我说:“这次‘叫魂’是最顺利的一次。过去曾经出现过翻了几道梁子,几座山都难于叫到“地脉魂”的情况”。
大家一路歌声,鼓号不停,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歌声、鼓号声早就飞到了杀猪山,杀猪山的人们翘首以待。
看到叫魂的队伍回来,按规矩,在杀猪山等待的人开口问道:“地脉魂叫回来没有?”
叫魂的队伍回答:“叫回来啦!”
在杀猪山等待的人开口问道:“六畜兴旺没有?庄稼丰收没有?”
叫魂的队伍回答:“一切都好啦!”
叫魂的队伍被迎进了杀猪山,等待的人们围着“神树”左三圈右三圈地打歌。
毕摩和长老用调子唱道:“今天叫回地脉神,庄稼增收五六倍”。
众人应和道:“对啦,对啦!谢金口,谢金口!”
另外一些留在杀猪山上的人,有的忙着切肉,有的忙着做饭,有的正忙着把祭献过的猪肉按户头平均分好,确保每户都能分到一份送回家。
这时,长老和毕摩打理好祭品,新一轮祭祀开始了。
毕摩念道:“今后让我们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清吉平安、牛羊成群、山不滑坡!”
鞭炮声响过后,长老和毕摩端着祭品,先祭祀火塘及各路神灵,再祭拜逝者。
长老和毕摩说道:“未曾谋面的亲朋,今天请你们来,保佑我们村。请把凶祸拦在村外,请把吉利留在村里。”
祭拜结束,长老与毕摩一道,带上斋饭、觐酒和觐茶等祭品赶往村后的庙子,觐献供俸的观音,答谢观音老爹为村里带来福祉。
祭拜过观音等诸神,长老与毕摩返回到杀猪山,参加过节的所有人在杀猪山上吃饭。
主菜是一锅用猪头肉、猪尾巴、猪血、猪内脏与少量的米搅和在一起煮成的稀饭,这是在杀猪山人人都必须要吃的一道饭菜。当“嘟——嘟——”的牛角号吹响,就表明要开饭啦!大家席地而坐,八九个人一组围起来,还没等菜上齐,大人们开始邀约着喝酒,小孩则逐一吃掉端上的菜肴。酒歌声中,大家把所有菜饭吃个精光。
吃饱了,喝足了,唱够了,大家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山回家了。这时号手面对做饭的地方说道:“没有吃饭的快些来了,再不来我们就要把锅灶撤啦!”
众人欢快的说道:“撤得啦!撤得啦!”
于是大家七手八脚收拾好锅灶,或背或扛,吹吹打打,唱着吼着下山。整个“叫地脉魂”在黄昏时刻圆满结束,男人们也在快乐之中期盼着下一个“男人节”的到来。
【作者简介】李毕:彝族,1969年生,供职于弥渡县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峡谷风》、《鹰的传人》、长篇小说《彝雄喋血记》(合著)。
欧阳正江: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电视台工作。1999年到弥渡广播电视事业局工作。
责任编辑 左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