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传媒集团的集体上市潮将会很快到来。越来越多的新闻传媒股上市,必定使投资者在市场中的选择增多,股价波动在所难免。
“七年磨一剑”。中国报业网讯广州日报旗下广东九州阳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粤传媒)在走完7年上市准备之路后,11月5日正式开始网上申购,这标识着中国报业第一股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拉开了上市的序幕。
而此前,在大盘频创新高,大盘股欺行霸市之时,传媒板块普遍陷入深幅调整之中,那么,粤传媒的发行上市,能否激起一股传媒行情?能否拯救“传媒大军”?
中国报业第一股——粤传媒
粤传媒即将登陆深圳中小板,它的发行将开创了两个先河——第一家经过国家新闻总署批准的在境内主板上市的传媒公司、首家成功由三板转到主板的公司。
广州日报社成立于1952年,为国有独资企业,1996年组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是中宣部批准建立的全国首家报业集团。除了旗舰媒体《广州日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还拥有《信息时报》、《足球报》、《南风窗》等14家媒体,拥有7家子公司。其中,粤传媒主营业务包括印刷、广告代理及制作、书报刊零售三大部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早已明确表示将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这一重要资本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实现集团业务规模效益的扩张。《财经》杂志称这是“筹谋七年,中国传媒业巨头广州日报社终于走完了借壳上市的最后一步” 。
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教授早些时候对中国报业网表示,广州日报能成功上市是件好事,但更是一种挑战。崔保国教授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来自业务结构的挑战,现阶段的报业企业并没有太大的业务发展空间,但新业务种类的开拓往往又十分关键;其次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上市便意味着对股东负责;再次是来自报业企业转型的责任,因为转型必须进行改革。崔保国强调,上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这必然导致上市传媒企业的改革。
粤传媒引发传媒上市热潮
就在粤传媒正式迈出成功上市的一步之时,中国传媒业突然引发了集体上市的步伐。
无独有偶。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也明确表示,其已展开上市规划。日前,国药科技发布重组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武汉新一代科技有限公司未与青岛中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但已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就公司重组事项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进一步磋商合作具体事宜。
与此同时,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辽宁出版传媒)整体上市计划已经得到上级宣传和新闻出版部门的批准,目前正在等待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如能顺利“过会”,将成为中国第一家将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合并打包上市的出版企业。
此前,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透露:“(辽宁出版传媒)将很快上市……以前考虑把集团的经营性部分剥离出来上市,现在辽宁出版集团公司不再剥离,实行整体上市,其中就包括七个出版社。”他更进一步表示,“今后将通过逐步扩大股份、收购等办法,扩大报业上市的整体性”,并将“支持国家骨干大型新闻类网站通过上市融资,增加实力” 。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传媒的上市冲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除了上述企业的上市行动之外,解放日报集团将主要经营资产注入了新华传媒,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则参股了新华文轩(0811.HK)。
“允许任何一家新闻出版传媒的整体上市,而不是局限于过去将报纸的采编业务与广告等商业经营剥离开来的做法。”柳斌杰向媒体表示,中国已经完全放开地方报纸、出版集团、新闻网站在国内外上市。
与此同时,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因此,业界普遍认为,柳斌杰的表态是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放开新闻出版资本市场的一个强烈信号。这意味着长期以来,中国的传媒业上市过程一直停滞不前的状况,将在今后有望得到较大改变。
欣欣向荣的传媒行业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传媒集团的集体上市潮将会很快到来,那么这些企业的上市将会给传媒行业和股市中已有的传媒板块带来何种影响?
东方证券传媒分析师张小嘎表示,现阶段传媒市场正处于大变革时期,上市有两点好处:第一,目前传媒行业需要一个改革的平台,上市能够更好地完善市场化机制;第二,上市势必能募集更多的资金,使报业集团加速发展。
另一方面,张小嘎认为,由于目前国内A股市场传媒股较少,越来越多的新闻传媒股上市,必定使投资者在市场中的选择增多,股价波动在所难免。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对行业来说的确是一个利好消息,资金的增加将推动行业加快发展。
据统计,2005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实现总收入888.76亿元,同比增长7.77%;全国广播电视实际创收764.94亿元,同比增长11.64%;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为458.63亿元,同比增长10.65%;报纸广告经营额为256亿元,比上年增加25.3亿元,增长11.0%。杂志广告经营额为24.9亿元,比上年增加4.6亿元,增长22.1%。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099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68亿元,增幅18%。2006年中国报刊业经营总额为760亿元,其中,报纸总额为691.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9亿,同比增长5.97%。
虽然行业整体增长速度整体偏慢,但个体差异非常明显。排名前15位的省市收入份额已占到总量的68%,收入领先的多以经济发达省份和城市为主。此外,2005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为12569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为413万户,数字电视用户中的付费数字电视用户为139万户,三项指标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31%、326%和276%。2006年付费数字电视作为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新业务,实现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60%。也就是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数字电视业务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同时,2006年起电台、电视台探索进行制、播分离改革,即除新闻类、社会访谈类节目外,文艺、体育、科技类节目要逐步实行制、播分离,实现节目招标采购。这为涉足节目制作的上市公司如中视传媒、电广传媒、东方明珠等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此外,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也会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体现。博瑞传播由传统报业进入手机电视开发领域并可能参股有线网络公司,上海新华传媒借助华联超市实现首家出版物流通企业上市,而网络公司的整合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借助于资本市场对广电产业链的整合。当然,外资的介入也会带来众多投资机会。
综合而言,传媒业属于行政垄断行业,尽管今后开放的程度会加大,但保持必要的垄断性仍将是传媒业的基本特点,相关股票也会因此获得一定估值溢价。
上市潮能否引发“传媒行情”
既然对上市公司是一个利好,再加上最近市场新股的联动效应明显(如中国神华上市前曾引发煤炭类股大涨,中国石油上市前引发石化类股大涨),粤传媒的上市是否会掀起一股“传媒行情”?
根据近期新股的上市表现,粤传媒上市高定位将不容置疑,而近来特有的新股联动机制使传媒股在粤传媒发行后将要上市的背景下有望成为市场的新亮点。
周一,传媒板块开始有启动迹象;周二,传媒股逆市躁动,电广传媒、新华传媒都位居涨幅榜前列;周三,这种涨幅没能在传媒股中延续。但是,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前期跌幅较大,而传媒板块本身基本面相当优良,因此有被“错杀”的嫌疑,这些个股短线后市存在较大的反弹机会,尤其是在粤传媒上市前后,一些被“错杀”的优质股短线会有所表现。 从长远角度看,传媒股还是具有投资价值。因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传媒行业都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诸如政策、牌照等),在我国这个壁垒更为明显,其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稀缺性。而传媒类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通过跨媒体、跨地域发展从而成为综合性媒体帝国,此过程必然不断发生收购兼并。同时在中国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政府扶持与大股东可能的资产注入预期加强,相关上市公司将从中受益。
谁将成为传媒板块的“明星”
可以预见的是,传媒行业内的企业目前正处在从原来的面向行政计划逐步向面向市场的方向转变。中国其它产业以往的经验表明,在一个具有巨大需求的产业由行政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掌握先机从而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的优秀企业,例如电信业的中国移动、保险业的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房地产行业的万科、银行业的招商银行等等。因此,在未来3年,传媒行业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明星企业,那么,谁又将成为传媒板块的“明星”?
歌华有线(600037):地处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具有非常明显的先天优势,拥有从全国范围看都是极具消费能力的高端用户群体,具有人才优势,将直接受益于总部经济与奥运文化产业以及地域优势。2007年是暂时性低谷期,公司2008-2009年业绩有望实现爆发性增长。
综合而言,公司具有三大优势,包括独家垄断北京有线电视网,获得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奥运将为公司带来跨越式增长的契机。8月底,公司获得首个奥运订单,预计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不断获得新的订单。数字电视时代,公司将极大地提升有线网络价值,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中视传媒(600088):公司是典型的“小公司大集团”,考虑到央视注资溢价、高清数字电视发展潜力等因素,目前公司的高PE存在一定合理性,公司未来前景值得关注。
2007年上半年公司广告、影视、旅游三大业务实现收入分别为1.66亿、1.1亿、0.51亿,收入占比分别为50.7%、33.5%、15.6%,其中广告收入首次成为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同比增长70.25%。2007年以后,公司实行广告提价,且客户流失不多,毛利率水平会有较大提升,加之北京奥运的推动,2008年公司净利润将迅速增长。
新华传媒(600825):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由原本单纯以图书发行为主业的出版类公司逐步转型为以报业出版经营与图书发行并行的跨媒体、跨区域的综合文化企业,这显现了上海在打造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标杆企业所表现的决心,也为公司未来真正实现多媒体跨区域业务整合和上海市媒体出版和发行资源的协同性整合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解放报业集团将所拥有的消费服务类、专业类报刊的经营业务、发行渠道和报刊广告代理等完整产业链注入上市公司,同时承诺在政策允许前提下,将时政类报刊的经营业务也注入新华传媒。某种意义上,解放报业集团有望实现政策允许下的整体上市。
华闻传媒(000793):2006年11月,上海新华闻与首都机场集团就公司方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新华闻承诺将制定确切计划,在适当时机将其拥有的其他媒体项目的股权注入公司,并负责将华闻传媒拥有的媒体和燃气之外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剥离。首都机场集团成为公司并列第一大股东后,也将对拥有的广告和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并尽快将其拥有北京首都机场广告有限公司股权及其他媒体资产注入公司。
日前,公司完成了陕西华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1.25%股权的重大资产的购买,另以8400万元购买时报传媒84%的股权,使其在新传媒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东方明珠(600832)由于被定位为上海文化广播电视系统内唯一的资本运作平台,上海的媒体和网络资源逐步整合进入上市公司平台应是既定战略。东方明珠公开增发方案已获得证监会核准。根据方案,东方明珠预计发行数量不超过8000万股,募集资金约10亿元左右,主要用于六个项目的投资,包括投资1.6亿元收购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10%股权;投资2.2亿元收购太原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50%股权;投资2.0亿元参与上海地铁电视开发项目;投资1.6亿元用于地面数字电视“户户通”项目;投资2.1亿元用于东方明珠电视塔下球体改造项目;以及1.2亿元增资上海明珠水上娱乐发展公司浦江游览项目等。
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临近,上海旅游业将有一轮新的爆发式成长,依托东方明珠塔和浦江旅游资源的地域优势,项目完成之后将对公司业绩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其在都市旅游业和传媒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地位将得到巩固和提升。
“七年磨一剑”。中国报业网讯广州日报旗下广东九州阳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粤传媒)在走完7年上市准备之路后,11月5日正式开始网上申购,这标识着中国报业第一股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拉开了上市的序幕。
而此前,在大盘频创新高,大盘股欺行霸市之时,传媒板块普遍陷入深幅调整之中,那么,粤传媒的发行上市,能否激起一股传媒行情?能否拯救“传媒大军”?
中国报业第一股——粤传媒
粤传媒即将登陆深圳中小板,它的发行将开创了两个先河——第一家经过国家新闻总署批准的在境内主板上市的传媒公司、首家成功由三板转到主板的公司。
广州日报社成立于1952年,为国有独资企业,1996年组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是中宣部批准建立的全国首家报业集团。除了旗舰媒体《广州日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还拥有《信息时报》、《足球报》、《南风窗》等14家媒体,拥有7家子公司。其中,粤传媒主营业务包括印刷、广告代理及制作、书报刊零售三大部分,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早已明确表示将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这一重要资本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实现集团业务规模效益的扩张。《财经》杂志称这是“筹谋七年,中国传媒业巨头广州日报社终于走完了借壳上市的最后一步” 。
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教授早些时候对中国报业网表示,广州日报能成功上市是件好事,但更是一种挑战。崔保国教授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来自业务结构的挑战,现阶段的报业企业并没有太大的业务发展空间,但新业务种类的开拓往往又十分关键;其次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上市便意味着对股东负责;再次是来自报业企业转型的责任,因为转型必须进行改革。崔保国强调,上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这必然导致上市传媒企业的改革。
粤传媒引发传媒上市热潮
就在粤传媒正式迈出成功上市的一步之时,中国传媒业突然引发了集体上市的步伐。
无独有偶。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也明确表示,其已展开上市规划。日前,国药科技发布重组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武汉新一代科技有限公司未与青岛中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但已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就公司重组事项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进一步磋商合作具体事宜。
与此同时,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辽宁出版传媒)整体上市计划已经得到上级宣传和新闻出版部门的批准,目前正在等待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如能顺利“过会”,将成为中国第一家将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合并打包上市的出版企业。
此前,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透露:“(辽宁出版传媒)将很快上市……以前考虑把集团的经营性部分剥离出来上市,现在辽宁出版集团公司不再剥离,实行整体上市,其中就包括七个出版社。”他更进一步表示,“今后将通过逐步扩大股份、收购等办法,扩大报业上市的整体性”,并将“支持国家骨干大型新闻类网站通过上市融资,增加实力” 。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传媒的上市冲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除了上述企业的上市行动之外,解放日报集团将主要经营资产注入了新华传媒,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则参股了新华文轩(0811.HK)。
“允许任何一家新闻出版传媒的整体上市,而不是局限于过去将报纸的采编业务与广告等商业经营剥离开来的做法。”柳斌杰向媒体表示,中国已经完全放开地方报纸、出版集团、新闻网站在国内外上市。
与此同时,在刚刚结束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因此,业界普遍认为,柳斌杰的表态是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放开新闻出版资本市场的一个强烈信号。这意味着长期以来,中国的传媒业上市过程一直停滞不前的状况,将在今后有望得到较大改变。
欣欣向荣的传媒行业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传媒集团的集体上市潮将会很快到来,那么这些企业的上市将会给传媒行业和股市中已有的传媒板块带来何种影响?
东方证券传媒分析师张小嘎表示,现阶段传媒市场正处于大变革时期,上市有两点好处:第一,目前传媒行业需要一个改革的平台,上市能够更好地完善市场化机制;第二,上市势必能募集更多的资金,使报业集团加速发展。
另一方面,张小嘎认为,由于目前国内A股市场传媒股较少,越来越多的新闻传媒股上市,必定使投资者在市场中的选择增多,股价波动在所难免。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对行业来说的确是一个利好消息,资金的增加将推动行业加快发展。
据统计,2005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实现总收入888.76亿元,同比增长7.77%;全国广播电视实际创收764.94亿元,同比增长11.64%;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为458.63亿元,同比增长10.65%;报纸广告经营额为256亿元,比上年增加25.3亿元,增长11.0%。杂志广告经营额为24.9亿元,比上年增加4.6亿元,增长22.1%。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1099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68亿元,增幅18%。2006年中国报刊业经营总额为760亿元,其中,报纸总额为691.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9亿,同比增长5.97%。
虽然行业整体增长速度整体偏慢,但个体差异非常明显。排名前15位的省市收入份额已占到总量的68%,收入领先的多以经济发达省份和城市为主。此外,2005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为12569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为413万户,数字电视用户中的付费数字电视用户为139万户,三项指标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31%、326%和276%。2006年付费数字电视作为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新业务,实现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60%。也就是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数字电视业务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同时,2006年起电台、电视台探索进行制、播分离改革,即除新闻类、社会访谈类节目外,文艺、体育、科技类节目要逐步实行制、播分离,实现节目招标采购。这为涉足节目制作的上市公司如中视传媒、电广传媒、东方明珠等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此外,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也会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体现。博瑞传播由传统报业进入手机电视开发领域并可能参股有线网络公司,上海新华传媒借助华联超市实现首家出版物流通企业上市,而网络公司的整合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借助于资本市场对广电产业链的整合。当然,外资的介入也会带来众多投资机会。
综合而言,传媒业属于行政垄断行业,尽管今后开放的程度会加大,但保持必要的垄断性仍将是传媒业的基本特点,相关股票也会因此获得一定估值溢价。
上市潮能否引发“传媒行情”
既然对上市公司是一个利好,再加上最近市场新股的联动效应明显(如中国神华上市前曾引发煤炭类股大涨,中国石油上市前引发石化类股大涨),粤传媒的上市是否会掀起一股“传媒行情”?
根据近期新股的上市表现,粤传媒上市高定位将不容置疑,而近来特有的新股联动机制使传媒股在粤传媒发行后将要上市的背景下有望成为市场的新亮点。
周一,传媒板块开始有启动迹象;周二,传媒股逆市躁动,电广传媒、新华传媒都位居涨幅榜前列;周三,这种涨幅没能在传媒股中延续。但是,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前期跌幅较大,而传媒板块本身基本面相当优良,因此有被“错杀”的嫌疑,这些个股短线后市存在较大的反弹机会,尤其是在粤传媒上市前后,一些被“错杀”的优质股短线会有所表现。 从长远角度看,传媒股还是具有投资价值。因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传媒行业都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诸如政策、牌照等),在我国这个壁垒更为明显,其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稀缺性。而传媒类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通过跨媒体、跨地域发展从而成为综合性媒体帝国,此过程必然不断发生收购兼并。同时在中国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政府扶持与大股东可能的资产注入预期加强,相关上市公司将从中受益。
谁将成为传媒板块的“明星”
可以预见的是,传媒行业内的企业目前正处在从原来的面向行政计划逐步向面向市场的方向转变。中国其它产业以往的经验表明,在一个具有巨大需求的产业由行政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掌握先机从而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的优秀企业,例如电信业的中国移动、保险业的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房地产行业的万科、银行业的招商银行等等。因此,在未来3年,传媒行业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明星企业,那么,谁又将成为传媒板块的“明星”?
歌华有线(600037):地处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具有非常明显的先天优势,拥有从全国范围看都是极具消费能力的高端用户群体,具有人才优势,将直接受益于总部经济与奥运文化产业以及地域优势。2007年是暂时性低谷期,公司2008-2009年业绩有望实现爆发性增长。
综合而言,公司具有三大优势,包括独家垄断北京有线电视网,获得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奥运将为公司带来跨越式增长的契机。8月底,公司获得首个奥运订单,预计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不断获得新的订单。数字电视时代,公司将极大地提升有线网络价值,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中视传媒(600088):公司是典型的“小公司大集团”,考虑到央视注资溢价、高清数字电视发展潜力等因素,目前公司的高PE存在一定合理性,公司未来前景值得关注。
2007年上半年公司广告、影视、旅游三大业务实现收入分别为1.66亿、1.1亿、0.51亿,收入占比分别为50.7%、33.5%、15.6%,其中广告收入首次成为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同比增长70.25%。2007年以后,公司实行广告提价,且客户流失不多,毛利率水平会有较大提升,加之北京奥运的推动,2008年公司净利润将迅速增长。
新华传媒(600825):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由原本单纯以图书发行为主业的出版类公司逐步转型为以报业出版经营与图书发行并行的跨媒体、跨区域的综合文化企业,这显现了上海在打造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标杆企业所表现的决心,也为公司未来真正实现多媒体跨区域业务整合和上海市媒体出版和发行资源的协同性整合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解放报业集团将所拥有的消费服务类、专业类报刊的经营业务、发行渠道和报刊广告代理等完整产业链注入上市公司,同时承诺在政策允许前提下,将时政类报刊的经营业务也注入新华传媒。某种意义上,解放报业集团有望实现政策允许下的整体上市。
华闻传媒(000793):2006年11月,上海新华闻与首都机场集团就公司方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海新华闻承诺将制定确切计划,在适当时机将其拥有的其他媒体项目的股权注入公司,并负责将华闻传媒拥有的媒体和燃气之外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剥离。首都机场集团成为公司并列第一大股东后,也将对拥有的广告和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并尽快将其拥有北京首都机场广告有限公司股权及其他媒体资产注入公司。
日前,公司完成了陕西华商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1.25%股权的重大资产的购买,另以8400万元购买时报传媒84%的股权,使其在新传媒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东方明珠(600832)由于被定位为上海文化广播电视系统内唯一的资本运作平台,上海的媒体和网络资源逐步整合进入上市公司平台应是既定战略。东方明珠公开增发方案已获得证监会核准。根据方案,东方明珠预计发行数量不超过8000万股,募集资金约10亿元左右,主要用于六个项目的投资,包括投资1.6亿元收购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10%股权;投资2.2亿元收购太原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50%股权;投资2.0亿元参与上海地铁电视开发项目;投资1.6亿元用于地面数字电视“户户通”项目;投资2.1亿元用于东方明珠电视塔下球体改造项目;以及1.2亿元增资上海明珠水上娱乐发展公司浦江游览项目等。
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临近,上海旅游业将有一轮新的爆发式成长,依托东方明珠塔和浦江旅游资源的地域优势,项目完成之后将对公司业绩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其在都市旅游业和传媒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地位将得到巩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