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通过室内饲养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掌握了广东地区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的形态特征和发生及为害规律;并通过室内生测的方法,筛选出了防治樟巢螟幼虫的高效低毒药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樟巢螟幼虫体棕黑色,中胸至腹末背面有1条灰黄色宽带.成虫全身灰褐色,后翅棕灰色,雌雄成虫主要形态区别在于雄虫头部两触角间着生1~2束向后伸展的锤状毛束.樟巢螟在广东省1年发生2代,以幼虫群集筑巢啃食叶片.在广东省的寄主植物主要包括樟(Cinnamomun camphora)、肉桂(Cinnamomun cassia)、山胡椒(Lindera gluauca)、山苍子(Litsea cubeba)等,其中以香樟受害最为严重.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毒死蜱乳油、马拉硫磷乳油对樟巢螟2~3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死蜱100倍稀释液处理24 h后幼虫死亡率达100%,氯虫苯甲酰胺500倍和马拉硫磷250倍稀释液处理组24 h的死亡率分别为55%和80%,48 h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0%.毒死蜱1000倍稀释液对樟巢螟的LT50最小,仅为12.6 h,击倒速度最快;其次为马拉硫磷250倍稀释液,LT50为15.8 h,氯虫苯甲酰胺的击倒速率相对毒死蜱和马拉硫磷较慢.综合防效和价格成本等因素,70%马拉硫磷乳油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对樟巢螟幼虫的综合防效和毒死蜱相当,因此建议选择70%马拉硫磷稀释250倍用于林间防治樟巢螟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