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消息称,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二号系列卫星今年起进入组网高峰期,预计在2015年形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部长赵小津日前表示,目前北斗二号卫星组网首发星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计划在今年和明年两年内要发射10颗左右的北斗导航卫星,并已确定到2015年建成一个由30多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由于导航定位系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对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世界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军民两用。
但是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
为打破美国的垄断,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建起了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我国的各种导航定位设备都要靠美国的GPS系统提供服务。“北斗”系统建成后,将使我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摆脱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我国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空间端将有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关负责人4月12号表示,我国将于4月1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择机发射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目前,火箭、卫星状态良好,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相关资料
GPS全称:卫星测时测距导航/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atelliteTime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System
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三部分构成。
空间部分: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颗),轨道倾角为55。。此外,还有4颗有源备份卫星在轨运行。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GPS卫星产生两组电码,一组称为c/A码(Coarse/Acquisition Codell023MHZ);一组称为P码(Procise Code10123MHz),P码因频率较高,不易受干扰,定位精度高,因此受美国军方管制,并设有密码,一般民间无法解读,主要为美国军方服务。c/A码人为采取措施而刻意降低精度后,主要开放给民间使用。
地面控制部分由一个主控站,5个全球监测站和3个地面控制站组成。
用户设备即GPS信号接收机。其主要功能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根据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
GLoNASS:“格洛纳斯GLONASS”是俄语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的缩写。作用类似于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俄罗斯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按计划,该系统将于2007年年底之前开始运营,届时只开放俄罗斯境内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到2009年年底前,其服务范围将拓展到全球。该系统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确定陆地、海上及空中目标的坐标及运动速度信息等。由卫星星座、地面监测控制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GLONASS星座由21颗工作星和3颗备份星组成,所以GLONASS星座共由24颗卫星组成。24颗星均匀地分布在3个近圆形的轨道平面上,这三个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每个轨道面有8颗卫星,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轨道高度1.91万公里,运行周期11小时15分,轨道倾角64.8°。
地面支持系统由系统控制中心、中央同步器、遥测遥控站(含激光跟踪站)和外场导航控制设备组成。地面支持系统的功能由前苏联境内的许多场地来完成。
GLONASS用户设备(即接收机)能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并测量其伪距和伪距变化率,同时从卫星信号中提取并处理导航电文。GLONASS系统绝对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为16m,垂直方向为25m。与美国的GPS系统不同的是GLONASS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方式,根据载波频率来区分不同卫星(GPS是码分多址(CDMA),根据调制码来区分卫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部长赵小津日前表示,目前北斗二号卫星组网首发星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计划在今年和明年两年内要发射10颗左右的北斗导航卫星,并已确定到2015年建成一个由30多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由于导航定位系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对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世界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军民两用。
但是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
为打破美国的垄断,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建起了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我国的各种导航定位设备都要靠美国的GPS系统提供服务。“北斗”系统建成后,将使我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摆脱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我国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空间端将有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关负责人4月12号表示,我国将于4月1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择机发射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目前,火箭、卫星状态良好,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相关资料
GPS全称:卫星测时测距导航/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atelliteTime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System
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三部分构成。
空间部分: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颗),轨道倾角为55。。此外,还有4颗有源备份卫星在轨运行。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GPS卫星产生两组电码,一组称为c/A码(Coarse/Acquisition Codell023MHZ);一组称为P码(Procise Code10123MHz),P码因频率较高,不易受干扰,定位精度高,因此受美国军方管制,并设有密码,一般民间无法解读,主要为美国军方服务。c/A码人为采取措施而刻意降低精度后,主要开放给民间使用。
地面控制部分由一个主控站,5个全球监测站和3个地面控制站组成。
用户设备即GPS信号接收机。其主要功能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根据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
GLoNASS:“格洛纳斯GLONASS”是俄语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的缩写。作用类似于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俄罗斯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按计划,该系统将于2007年年底之前开始运营,届时只开放俄罗斯境内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到2009年年底前,其服务范围将拓展到全球。该系统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确定陆地、海上及空中目标的坐标及运动速度信息等。由卫星星座、地面监测控制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
GLONASS星座由21颗工作星和3颗备份星组成,所以GLONASS星座共由24颗卫星组成。24颗星均匀地分布在3个近圆形的轨道平面上,这三个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每个轨道面有8颗卫星,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轨道高度1.91万公里,运行周期11小时15分,轨道倾角64.8°。
地面支持系统由系统控制中心、中央同步器、遥测遥控站(含激光跟踪站)和外场导航控制设备组成。地面支持系统的功能由前苏联境内的许多场地来完成。
GLONASS用户设备(即接收机)能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并测量其伪距和伪距变化率,同时从卫星信号中提取并处理导航电文。GLONASS系统绝对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为16m,垂直方向为25m。与美国的GPS系统不同的是GLONASS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方式,根据载波频率来区分不同卫星(GPS是码分多址(CDMA),根据调制码来区分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