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意看了央视的“人物”节目,
看了他自己设计并居住的古色古香的现代园林,
看了他的18道私房菜,才知道还有叶放是这样的生活。
传承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
吟诗、唱词、挥毫、拨琴。
桌上一道道用料讲究,雕琢精美的菜肴。
品菜的人即景吟辞弹唱。
叶放和庭园
叶放和庭园的关系可以这样概括,生于庭园、长于庭园、在庭园学习、在庭园工作、画的是庭园、造的也是庭园。
叶放的母亲姓毕,上溯九代,祖上曾是乾隆年间的状元毕沅。叶放的曾祖父做过定海知府,后来建造了毕园。叶放小的时候,毕园还是自家的私家庭园,直到上世纪70 年代“文革”期间为人占据为止。可以说,8岁之前叶放是一直生活在正宗的私家庭园当中的。
叶放在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时代,而这个学校就位于拙政园,学生们进进出出都不离园林左右。
工作后,叶放依然没离开庭园,他所在的苏州国画院是晚清时期一个知府的园子,叫“听枫园”。他个人的办公室,正好在那园子的西厢。打造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园子,是叶放一直心存的一个梦,今天苏州南石皮弄里的“南石皮记”正是叶放实现自己梦想的第一步。
现在庭院与池塘无疑也是叶放的女儿玩耍的天堂,池塘中美丽的锦鲤是女儿的好朋友,天天彼此交换着故事与心得。
叶放颇引为自豪的一件事是,这个庭院教会了女儿什么是“疑是地上霜”,现代那些高层住宅中的人们恐怕很难感受到“月印苍苔冷”的诗意了。
轶事一二三
叶放自小在园子里长大的,经常爬到“毕园”最高的枇杷树上,俯瞰庭园里的美景,被树下的爷爷跺着脚大骂。园林对他来说,既是梦境,也是现实,一直在打造纸上庭园的叶放,决定造出一个生活中的私家园林,让身心和园子彻底交融。在造园子的整个夏天,他以浓厚的兴趣和可怕的执着计较于每一个细节。他还在园子里做了一个鸟笼状的“文字狱”作品。状如鸟笼,挂在水边的回廊下,高约3 米,长条形的铁条上刻着“人之出,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字样,四书五经围成的笼不再是人们头脑中的,叶放就把它放在园子里,让它静静的存在。而他的女儿叶子有时会朗声诵读那些文字。
“鸟笼”有门,但从不关上,叶子也没把它当成爸爸做的一件装置作品,而是很捣蛋的把一个放鸟食的瓷碗固定上去,惹得鸟儿每天早上,慌慌张张的飞进来觅食,害怕铁笼子关上门,又慌慌张张的飞走,奋力飞出去时蹭下的美丽羽毛,被叶子捡来,夹进新买的漫画书里。
看来,叶放在教育上的这个“无为而治”,倒是把淘气这一点来了个“完全复制”。
Questionnaire for great daddy
你能用200字来简单概括一下自己吗?
一个以艺术创作立命安身的人。作平面水墨,也作立体雕塑,景观以及装置。在苏州工作、度日、到各地行展、晃荡。也好古恋旧,也喜新尚时。做事投入,略带完美主义,客友热诚,稍具疏放风气。爱梦,以过程为享受。爱茶,以效果为消用。常打着形而上的旗号,向往形而下的内容。也常常做着形而下的事情,动着形而上的念头。
请简述一下你的生长环境和家庭。你目前有哪些生活习惯、思考模式、与人交往方式等是受到家庭的影响。这些是否想让自己的孩子继承下去。
说不上书香门第,父母倒都是知识分子。如果从母亲之老祖毕状元算起,我出生的毕园则是其六代后人毕知府的私家庭园了。自庭园接受“胎教”,我始终与庭园有缘。在拙政园学习,在听枫园工作,又在南石皮记生活。我画庭园,写庭园,还自己造庭园。特殊的庭园情结让我与自然,与文化,与人的关系多出几分温馨几分和谐。
我不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传承,更希望她能从中领悟未来的人生。
在第一次看到孩子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还记得吗?是什么。
蛮好玩的。
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教育方式吗?
并没有什么方式,顺其自然。
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有多少,如何相处?日常平均3~4 小时,周末平均6~8 小时。或者议论,或者游艺,或者辅导等等。
最想教孩子的是什么。
认知人生。
看了他自己设计并居住的古色古香的现代园林,
看了他的18道私房菜,才知道还有叶放是这样的生活。
传承着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
吟诗、唱词、挥毫、拨琴。
桌上一道道用料讲究,雕琢精美的菜肴。
品菜的人即景吟辞弹唱。
叶放和庭园
叶放和庭园的关系可以这样概括,生于庭园、长于庭园、在庭园学习、在庭园工作、画的是庭园、造的也是庭园。
叶放的母亲姓毕,上溯九代,祖上曾是乾隆年间的状元毕沅。叶放的曾祖父做过定海知府,后来建造了毕园。叶放小的时候,毕园还是自家的私家庭园,直到上世纪70 年代“文革”期间为人占据为止。可以说,8岁之前叶放是一直生活在正宗的私家庭园当中的。
叶放在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时代,而这个学校就位于拙政园,学生们进进出出都不离园林左右。
工作后,叶放依然没离开庭园,他所在的苏州国画院是晚清时期一个知府的园子,叫“听枫园”。他个人的办公室,正好在那园子的西厢。打造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园子,是叶放一直心存的一个梦,今天苏州南石皮弄里的“南石皮记”正是叶放实现自己梦想的第一步。
现在庭院与池塘无疑也是叶放的女儿玩耍的天堂,池塘中美丽的锦鲤是女儿的好朋友,天天彼此交换着故事与心得。
叶放颇引为自豪的一件事是,这个庭院教会了女儿什么是“疑是地上霜”,现代那些高层住宅中的人们恐怕很难感受到“月印苍苔冷”的诗意了。
轶事一二三
叶放自小在园子里长大的,经常爬到“毕园”最高的枇杷树上,俯瞰庭园里的美景,被树下的爷爷跺着脚大骂。园林对他来说,既是梦境,也是现实,一直在打造纸上庭园的叶放,决定造出一个生活中的私家园林,让身心和园子彻底交融。在造园子的整个夏天,他以浓厚的兴趣和可怕的执着计较于每一个细节。他还在园子里做了一个鸟笼状的“文字狱”作品。状如鸟笼,挂在水边的回廊下,高约3 米,长条形的铁条上刻着“人之出,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字样,四书五经围成的笼不再是人们头脑中的,叶放就把它放在园子里,让它静静的存在。而他的女儿叶子有时会朗声诵读那些文字。
“鸟笼”有门,但从不关上,叶子也没把它当成爸爸做的一件装置作品,而是很捣蛋的把一个放鸟食的瓷碗固定上去,惹得鸟儿每天早上,慌慌张张的飞进来觅食,害怕铁笼子关上门,又慌慌张张的飞走,奋力飞出去时蹭下的美丽羽毛,被叶子捡来,夹进新买的漫画书里。
看来,叶放在教育上的这个“无为而治”,倒是把淘气这一点来了个“完全复制”。
Questionnaire for great daddy
你能用200字来简单概括一下自己吗?
一个以艺术创作立命安身的人。作平面水墨,也作立体雕塑,景观以及装置。在苏州工作、度日、到各地行展、晃荡。也好古恋旧,也喜新尚时。做事投入,略带完美主义,客友热诚,稍具疏放风气。爱梦,以过程为享受。爱茶,以效果为消用。常打着形而上的旗号,向往形而下的内容。也常常做着形而下的事情,动着形而上的念头。
请简述一下你的生长环境和家庭。你目前有哪些生活习惯、思考模式、与人交往方式等是受到家庭的影响。这些是否想让自己的孩子继承下去。
说不上书香门第,父母倒都是知识分子。如果从母亲之老祖毕状元算起,我出生的毕园则是其六代后人毕知府的私家庭园了。自庭园接受“胎教”,我始终与庭园有缘。在拙政园学习,在听枫园工作,又在南石皮记生活。我画庭园,写庭园,还自己造庭园。特殊的庭园情结让我与自然,与文化,与人的关系多出几分温馨几分和谐。
我不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传承,更希望她能从中领悟未来的人生。
在第一次看到孩子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还记得吗?是什么。
蛮好玩的。
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教育方式吗?
并没有什么方式,顺其自然。
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有多少,如何相处?日常平均3~4 小时,周末平均6~8 小时。或者议论,或者游艺,或者辅导等等。
最想教孩子的是什么。
认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