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杂隐喻的语义连贯机制

来源 :浙江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ry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杂隐喻是备受争议的语言现象。本文基于现代汉语包含"人生"隐喻的语料,考察了混杂隐喻在现代汉语隐喻语言中存在的普遍性,并在接入语义学理论框架下,探讨喻体词汇概念所接入的认知模式在始源域层面和目标域层面的语义冲突和统一,阐释了混杂隐喻"混而不杂"的语义连贯机制,指出混杂隐喻的语义"混杂"仅表现在基本认知模式层面,次级认知模式间的统一是混杂隐喻获得语义连贯的核心机制。
其他文献
<正>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往往容易为美好的东西所感动;而对美好的热爱与追求,则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禀赋。因此“美好”便成为一种“永久不变”的人性。就写作而言,本身就是一
<正>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剽(piao)窃邮戳(chuo) 草菅(jian)人命 B.自诩(xu)蓓蕾(bei)啼饥号(hao)寒 C.惨怛(dan)股肱(gong)
<正>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估是一位绘画能手。一次,他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让众画家作画。在许多出色的作品中,赵估只看中其中的一幅。画面内容是:一匹骏马在草地上飞奔,几
明末清初,战国以来中国学者编排的从盘古到三皇五帝的古史体系与建构的中国民族文化起源本土一系说,首遇耶稣会士中国民族文化“自西徂东说”的激烈挑战,并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首次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之争。由于中西方学者均对于对方文化缺乏实质性的接触和义理疏通,耶稣会士积极倡导的中国民族文化“自西徂东说”和康乾以后主导中国学界的“西学中源说”,多缺乏严格意义的学术价值。激烈的辩论背后,中国民族文化起源的中西“道统”之争,旨趣格外明显。辩论开启了近代中西学术“会通”之先河,加速了中国古史观念的更新,引出了一个跨学科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是产前诊断的一种新方案,理论上可避免以往产前诊断有异常而不得不终止妊娠的遗憾.染色体异常是PGD的很重要一部分
护理关怀有其专业性,而在其专业性的基础之上,护理关怀还应有其伦理意义、精神意义与终极意义。试图透过道德哲学反思,探讨当代护理关怀所涉及的意义向度及其相关问题,并由此
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人类遗传病的研究意义重大。转基因技术允许人为改造动物基因组,并能在活体水平上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可为人类遗传病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摘 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理应将中华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数学教师在科目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传承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文章以两个具体的案例为依托进行了应用探索,期望在数学科目教学的文化传承方面尽一分力量。  关键词:文化传承;数学科目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16
《医古文》七版教材是目前全国中医院校普遍使用的有影响的教材,然而书中词语的注释仍存在一些问题,特择"鑱石""但""一人""正始""子云"五例以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