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探究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发端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其核心是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就结合我自己的教学谈一谈这方面的一点认识。
  
  一、 提出的问题要具有深刻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反映出概念的本质、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揭示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学生不能只是回答对或错,而是要经过思考才能答出。例如,讲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提出P(A B)=P(A) P(B),P(A·B)=P(A)·P(B),在什么条件下使用这两个公式?学生经过思考,弄清楚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的本质区别,正确区分A B与A·B两个事件的不同,从而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的应用条件。
  
  二、 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趣味性
  
  要想让学生积极思考,必须创设思考的情境,把握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导其向纵深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例如,对指数较大的幂进行运算时,常可以取对数进行运算。用一张报纸对折30次,请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学生们估计厚度至多不会超过几米,老师却说可能比我们这幢教学楼高。于是师生一起来探讨。
  设一张报纸厚0.1毫米,则对折30次后的厚度为h=0.1×230(毫米)。取对数得lgh=lg0.1 30lg2≈-1 30×0.3010=8.0300,所以,h≈108毫米=105米>8848米。由此可知,这样对折的结果,其厚度远远超过珠峰的高度(8848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震撼,错觉是由直觉思维造成的,但事实胜于雄辩。使学生感觉到很多数学现象必须要通过严谨的推理、运算,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
  
  三、 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在教学中提出条件或结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和某些实际生活问题,或者对课堂中某些问题适当加以延伸拓广。例如:a、b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a及b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⑴m⊥n,⑵a⊥b,⑶ n⊥b,⑷ m⊥a。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条件和结论都不是固定的,是可变的,解答该题需要学生去思考、分析、尝试、猜想、论证。极具探索性。
  
  四、 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他们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有观念和意识往往用以解释和接纳新的概念和方法。此时,教师若把教学内容能动地进行加工提出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则能起诱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双曲线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轨迹叫做双曲线”时,若仅满足对定义字面上的理解,学生的认知只停留在第一发展水平。为了向认知的第二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过渡,可将以下问题作为知识的“增长点”进行设疑:⑴将“小于—F1F2—”换为“等于—F1F2—”,其余条件不变,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⑵将“小于—F1F2—”换为“大于—F1F2—”,其余条件不变,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⑶将绝对值去掉,其余条件不变,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⑷将常数变为零,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通过这样多层次的设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当问题一个个迎刃而解时,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达到了高潮,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学生也尝到成功的喜悦。
  
  五、 提出的数学问题要具体化、生活化
  
  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的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正方体、等边圆柱、球的表面积相同,其体积分别为V1、V2、V3,试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进行推理论证,但感觉很繁,基础较差的学生基本上就放弃了,若我们就此只教会学生推理证明,所有的学生都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⑴气球为什么呈球形,而不是正方形、圆柱形?⑵人吃饱了饭,肚子是变圆还是变方?至此学生已经知道了答案,V1<V2<V3。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申:⑶正方体、等边圆柱、球的体积相同,其表面积的大小关系如何?⑷正四面体、等边圆锥的体积相同,其表面积的大小关系如何?
  通过教师的深入挖掘,实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完美结合,丰富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内涵,而且学生会从中自觉地将概念的内涵运用到生活中,去发展扩大它的外延,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中,更加热爱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展现出更强烈的活力和魅力。
  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纽带,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师生通过问题解决达到思维的共振。教师应精心设问,问题展示后,应留给学生思维的时空。教师既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又要发挥教学组织者、促进者和调控者的作用,使课堂环境既开放又有序。总之,在“问题解决”的氛围中,使师生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日照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大智度论》不仅是重要的佛学论著,因其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程度较高,因此也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敦煌本《大智度论》多抄写于六朝至晚唐时期,保存了《大智度论》的
一贯以来,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然而,数千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有的教化模式,我们的教师热衷于扮演主角。不少家长在孩子放学回家时,对孩子问得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在学校听没听老师的话?”不少教师满足于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套路”走一遍。时至今日,在不少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孩子爱提问题、有自己主见就是有意捣乱,不听话。爱因斯坦却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刨根
目的探讨阿曲库铵全身麻醉联合呼吸机控制通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0例介入治疗。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观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原有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瘫痪,在国内国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日本改革旧有的质量保证机制,构建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环节,而课堂教学又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过程,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取决于师生互动的水平和作用,因此。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不断改进,职业技能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与之相应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已逐步在高职院校各个专业中推行,文章结合高职数学特点,对高职院校数
课程体系是办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和追求个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
以某型地铁车辆为研究对象,对其司机室骨架结构进行设计与评估验证。根据评估标准,提出骨架结构的设计思路,并基于有限元仿真计算,对3种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对整车样车结构进行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主要以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其病因和
石家庄辖区2006至2009年8月龄以下麻疹发病分别占总病例的12.09%、25.34%、21.13%、15.34%,表明小月龄麻疹发病占相当比例。本文旨在通过监测母血与新生儿脐血麻疹抗体水平,探讨预防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