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当前社会环境中普遍存在大学生就业难及企业招聘难的矛盾现象,这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有关。基于此,高校可以通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强化大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基于企业人才需求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做好高校与企业人才衔接工作来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力求缓解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矛盾。
【关键词】企业人才需求;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5-0273-02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及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从高校到企业就业的转换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问题。企业与高校在人才的需求与供应方面出现了不对称的情况。基于此,高校要在充分考虑企业人才需求的情况下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探索出一条能够提升高校就业率,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道路。
1 企业招聘人才的需求与原则
企业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目标之一,毕业生越符合企业岗位需求,就业成功率就越高。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来说,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于实现大学生创业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不同企业的业务范围、文化理念、办公环境的差异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人才也有所不同。例如,企业技术研发部门所需要的人才是高精尖的技术研发人才,需要拥有高水平的创新与研发能力;企业销售部门工作人才需要较强的销售业务知识,拥有一定的沟通交流与销售能力;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拥有较高的协调力、执行力与沟通力。虽然企业的人才需求多样化,但是在招聘过程中的用人取向却是一致的。求职倾向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企业岗位的倾向。大部分企业对过多投放简历学生的第一印象都不是十分理想。当大学生的求职意愿强烈,则工作驱动力则会驱使工作积极性变得更强,这些因素都将会展现在工作业绩上。员工在企业工作中是否能够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同时也是人力资本存在的根本价值。求职意愿、基本道德素质与品格素质、基本能力素质、基本知识素质等都是企业招聘员工的重要考虑方面。企业在招聘选拔高校人才方面有着以下几项原则:第一,企业效益创造需求。企业在市场上经营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取经济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收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企业在招聘选拔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成本与收益,将人力转化为资本计算投入与产出。第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招揽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
2 大学生在企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根据企业招聘高校大学生提出的人才要求與招聘原则,当前高校大学生在企业就业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非专业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期间主要的学习生活都是进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却明显不足[2]。学生在高校过程中缺乏真实的社会人际交往环境。尤其是在企业就业过程中不仅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技术问题,同时还需要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与同事、上级进行沟通配合。在这一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准备不足、交际能力低下等问题。第二,知识转化能力的问题。大学课堂是传授专业知识的平台,然而学生在大学课堂中接受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还不足以将其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在企业就职后很多大学生无法凭借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第三,心理承受问题。很多高校大学生在毕业时对工作充满了向往与期待,带着远大的理想与满身的抱负走进社会,很想能够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对自己的认知却相对不够全面,对企业工作的长期性与复杂性认识不足。当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后,很多大学生就会出现意志消沉、气馁、逃避、焦虑等情绪,对工作失去热情,也会失去工作的方向。
3 企业人才需求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3.1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第一,高校在进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重点,转向以“知识+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规划中,高校不仅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更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同时设立课堂教学与实践实习的目标,建设每门课程应该掌握的知识与具备的能力要求[3]。按照高等教育教学目标来设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开展课堂教学、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内容。第二,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邀请、引进拥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来壮大师资队伍,拓展拥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数量与比例,优化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以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职责。高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学生深入企业岗位与日常工作,了解企业经营状态与发展目标,掌握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策略,并且将企业实践工作中的案例融合到课程中,使得高等教育的教学与实践内容能够更好地贴近社会、贴近企业。
3.2 强化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
在企业人才需求下大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是否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要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会与班委会能够顺利运转,让学生能够在学生会、班委会的团队组织中提升自我管理意识,强化自我管理能力,在团队环境中形成高水平的独立性与适应性。重视校内团队建设工作,通过校园内团队组织的建设来拓展大学生的视野,扩大大学生的交际范围,提升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可以建立大学生个人成长制度,邀请高校心理健康导师、企业成功人士、杰出校友参与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让学生能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近距离接触社会,提升大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建立合适的心理预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实现“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4]。 3.3 基于企业人才需求开展高效就业指导工作
第一,建设广泛的就业信息体系。高校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要冲破封闭办学的思想,实行走出去战略,与其他机构建立紧密的联系,建立能够提升高校就业率,满足高校自身办学特殊的就业信息体系。例如,高校可以与政府、人才招聘机构、人力自办网站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可以大力宣传自身办学优势与人才特点,让广大企业可以根据人才的需求在高校进行校园招聘。第二,以企业用人需求丰富就业课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并不是教学课程,而是牵涉企业文化、企业经营、市场竞争、职场礼仪等不同方面的知识。大学生在高校接受就业创业指导的过程中难以通过理论知识讲解深入了解企业。所以,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要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来丰富就业课程,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例如,可以利用典型高校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案例进行教学,充实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内容。
3.4 做好高校与企业人才衔接工作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要将学生当做与企业相互联系的中介点。从当前企业与高校合作进行校企实训的现状来看,企业对高接收高校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有待提升,主要是由于很多大学生在企业担任相应岗位的过程中无法完成工作任务,而企业却还要提供一系列的大学生培训管理服务,开展入职培训、承担实习工作风险等。在这一情况下,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与企业建立高度融合的企业战略合作关系。高校可以构建就业模拟实训平台,模拟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接受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感受企业工作氛围。企业要重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培训工作,通过入职基本培训、岗位实训锻炼、脱产知识培训等形式来提高应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高校则可以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式教学,也可以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 结语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在開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不仅仅要满足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综合需求,也要站在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上进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素质。通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强化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基于企业人才需求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做好高校与企业人才衔接工作,充分考虑企业运营管理中对高校人才的需求来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参 考 文 献
[1]王妍.高校转型过程中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13):183-184.
[2]朱庆峰.社会学视阈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现实考量与理性选择[J].江苏高教,2015(6):111-114.
[3]郑金伟.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体系 发挥高职院校团委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37-38.
[4]朱琛.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向指引[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1):21-22.
[责任编辑:高海明]
【关键词】企业人才需求;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5-0273-02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及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从高校到企业就业的转换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问题。企业与高校在人才的需求与供应方面出现了不对称的情况。基于此,高校要在充分考虑企业人才需求的情况下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探索出一条能够提升高校就业率,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道路。
1 企业招聘人才的需求与原则
企业是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目标之一,毕业生越符合企业岗位需求,就业成功率就越高。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来说,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于实现大学生创业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不同企业的业务范围、文化理念、办公环境的差异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人才也有所不同。例如,企业技术研发部门所需要的人才是高精尖的技术研发人才,需要拥有高水平的创新与研发能力;企业销售部门工作人才需要较强的销售业务知识,拥有一定的沟通交流与销售能力;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拥有较高的协调力、执行力与沟通力。虽然企业的人才需求多样化,但是在招聘过程中的用人取向却是一致的。求职倾向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企业岗位的倾向。大部分企业对过多投放简历学生的第一印象都不是十分理想。当大学生的求职意愿强烈,则工作驱动力则会驱使工作积极性变得更强,这些因素都将会展现在工作业绩上。员工在企业工作中是否能够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同时也是人力资本存在的根本价值。求职意愿、基本道德素质与品格素质、基本能力素质、基本知识素质等都是企业招聘员工的重要考虑方面。企业在招聘选拔高校人才方面有着以下几项原则:第一,企业效益创造需求。企业在市场上经营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取经济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收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企业在招聘选拔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成本与收益,将人力转化为资本计算投入与产出。第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招揽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
2 大学生在企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根据企业招聘高校大学生提出的人才要求與招聘原则,当前高校大学生在企业就业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非专业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期间主要的学习生活都是进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却明显不足[2]。学生在高校过程中缺乏真实的社会人际交往环境。尤其是在企业就业过程中不仅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技术问题,同时还需要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与同事、上级进行沟通配合。在这一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准备不足、交际能力低下等问题。第二,知识转化能力的问题。大学课堂是传授专业知识的平台,然而学生在大学课堂中接受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还不足以将其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在企业就职后很多大学生无法凭借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第三,心理承受问题。很多高校大学生在毕业时对工作充满了向往与期待,带着远大的理想与满身的抱负走进社会,很想能够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有时候对自己的认知却相对不够全面,对企业工作的长期性与复杂性认识不足。当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后,很多大学生就会出现意志消沉、气馁、逃避、焦虑等情绪,对工作失去热情,也会失去工作的方向。
3 企业人才需求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3.1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第一,高校在进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重点,转向以“知识+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规划中,高校不仅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更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同时设立课堂教学与实践实习的目标,建设每门课程应该掌握的知识与具备的能力要求[3]。按照高等教育教学目标来设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开展课堂教学、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内容。第二,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邀请、引进拥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来壮大师资队伍,拓展拥有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数量与比例,优化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以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职责。高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学生深入企业岗位与日常工作,了解企业经营状态与发展目标,掌握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策略,并且将企业实践工作中的案例融合到课程中,使得高等教育的教学与实践内容能够更好地贴近社会、贴近企业。
3.2 强化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
在企业人才需求下大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是否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要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会与班委会能够顺利运转,让学生能够在学生会、班委会的团队组织中提升自我管理意识,强化自我管理能力,在团队环境中形成高水平的独立性与适应性。重视校内团队建设工作,通过校园内团队组织的建设来拓展大学生的视野,扩大大学生的交际范围,提升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可以建立大学生个人成长制度,邀请高校心理健康导师、企业成功人士、杰出校友参与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让学生能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近距离接触社会,提升大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建立合适的心理预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实现“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4]。 3.3 基于企业人才需求开展高效就业指导工作
第一,建设广泛的就业信息体系。高校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要冲破封闭办学的思想,实行走出去战略,与其他机构建立紧密的联系,建立能够提升高校就业率,满足高校自身办学特殊的就业信息体系。例如,高校可以与政府、人才招聘机构、人力自办网站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可以大力宣传自身办学优势与人才特点,让广大企业可以根据人才的需求在高校进行校园招聘。第二,以企业用人需求丰富就业课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并不是教学课程,而是牵涉企业文化、企业经营、市场竞争、职场礼仪等不同方面的知识。大学生在高校接受就业创业指导的过程中难以通过理论知识讲解深入了解企业。所以,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要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来丰富就业课程,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例如,可以利用典型高校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案例进行教学,充实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内容。
3.4 做好高校与企业人才衔接工作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要将学生当做与企业相互联系的中介点。从当前企业与高校合作进行校企实训的现状来看,企业对高接收高校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有待提升,主要是由于很多大学生在企业担任相应岗位的过程中无法完成工作任务,而企业却还要提供一系列的大学生培训管理服务,开展入职培训、承担实习工作风险等。在这一情况下,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与企业建立高度融合的企业战略合作关系。高校可以构建就业模拟实训平台,模拟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接受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感受企业工作氛围。企业要重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培训工作,通过入职基本培训、岗位实训锻炼、脱产知识培训等形式来提高应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高校则可以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式教学,也可以采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 结语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在開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不仅仅要满足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综合需求,也要站在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上进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素质。通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强化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基于企业人才需求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做好高校与企业人才衔接工作,充分考虑企业运营管理中对高校人才的需求来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参 考 文 献
[1]王妍.高校转型过程中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13):183-184.
[2]朱庆峰.社会学视阈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现实考量与理性选择[J].江苏高教,2015(6):111-114.
[3]郑金伟.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体系 发挥高职院校团委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37-38.
[4]朱琛.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向指引[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1):21-22.
[责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