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那个“榜样”

来源 :求学·新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hu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忆总会被岁月一点点地描摹成美好的画面。而沿着时光长流溯洄而上,穿过此间的风平浪静,才惊觉,贯穿我的高中生活的,有一股骇人的狂风,关乎并不轻松的成长,关乎在痛苦中闪光的青春,关乎“榜样”。
  “凤尾”也有春天
  上高中前,“你是榜样”这样的评价我听了太多。永远第一的优异成绩,出色的综合素质,我无愧于这个评价。带着踌躇满志,我报考了西南地区最好的中学,“杀进”了两万名外地考生的前一百名。
  就算已经做足了是“凤尾”的心理准备,就算对同学的优秀和自己的平庸有了足够的了解,我还是没有想到,昔日的“榜样”会输得这么惨——第一次拿到数学和物理试卷时一道题都答不上的无力;不能理解也融入不了同学们的学术讨论的尴尬;听到他们用流利的英语甚至日语、法语、德语交流时的艳羡;因为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欠佳而失去各种机会时的不甘……
  不过初秋,寒气已经很重,冷飕飕地窜进人的心里。夜间在校园的小道上漫步,抬起头,看见的是成都被工业污染后灰蒙蒙的天空,没有故乡那抹澄净深邃的黑,更见不到天涯与共的那一轮明月。心底里那声叩问最终还是冒出来了:“我还是那个榜样吗?”
  我回答自己:“一直都是的,起码我很努力。”我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不知疲倦,不会停歇,沿着固定的轨迹拼命向前。就着冷风与寒气吞下的食物知道我内心的火热;教学楼第一盏亮起的灯曾映过我的面容;成山的作业与试卷中,有我几滴苦涩的泪。
  付出总有回报,努力自见成效。在那个过分漫长的冬天结束时,我最弱势的英语从三百多名进步到前一百名,其他各科的排名都冲进了年级前五十名。这个成绩并不耀眼,但足以让我感到一丝慰藉。
  寒假坐上回家的火车时,从车窗向外望去,入目是广阔的蓝天,无垠的田地,我只觉得心中无比轻松畅快。似乎那个“榜样”的标签,又回到了我的身上。
  求知才是真正的快乐
   凭借一诊的语文高分,我被选入了高考语文研究性学习小组,与全校,甚至全省最优秀的同学们一同研究高考语文命题。起初,我把这看作一个流于形式的活动,觉得浪费时间,想随便混过去。组内例会不去,研讨交流会也缺勤。直到一次语文模拟考试彻底滑铁卢,当我以失败者的姿态坐在研究小组的教室里时,我才惊觉:在这群沉静专注的求学者中,我是如此格格不入。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我尝试静下心来,加入他们,慢慢去体会和感受语文的魅力。我这才发现,他们发现问题的敏锐、思考问题的深度,他们研究时的心无旁骛,讨论时的专注,他们的勇气、决心和毅力,他们的谦逊、勤勉与认真都令我佩服。与他们相比,我如今的骄傲自大和漫不经心都显得如此愚蠢可鄙。高考命题的规律和研究结果,是对高考成绩的提升有帮助的。这次的幡然醒悟,使我获益良多。
  我开始反思。当我学习时,是“你要成为榜样”的理念在压迫着我,逼迫着我,我满心满眼只有分数,只有更高的排名。而求学是为了求知,渴望了解,乐于发现。当这种纯粹而圣洁的求知欲被满足时,求学者便会获得真正的快乐。这样的人,他又如何不会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地学习,又如何不会取得好的成绩呢?
  逃避既可耻也无用
  从进入这所高中开始,我的目标就是考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高考出分后,在填志愿的漫长的一个星期里,我曾无数次地想过:我为什么会失败?是我不够努力、不够聪明,还是恰好欠缺了那一份运气?其实,最主要的应当是那段再也找不回的时光。当我感到疲惫时,我选择了逃避,选择了自以为的“轻松快乐”。
  高二时,我发现有些同学学习比我轻松愉快,依然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我开始反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也放松一下呢?”这样的念头一旦产生,往往就会立即被付诸实践。早上舍不得温暖的被窝,踩着早自习的铃声走进教室;下午多了些娱乐活动,操场上总有我打球的身影;上课和自习更要娱乐一下,和同学传的小纸条一张接着一张。
  那时,我的成绩并没有怎么下滑,只是略微有了些起伏。这对我有些微的刺激,买两本习题册,下定决心好好作息,认真学习。可鸡血没打两天,我就难免又被分散注意力,从紧绷又回到了放松。而偶尔好运时取得不错的成绩让我更肆无忌惮:图书馆、健身房、实验室、心理咨询室……除了教室,我每一处都待得住;写小说、排话剧、拍电影、做演讲……除了学习,我每件事都干得起劲。
  我偶尔也会心慌,担心老师家长发现了我的变化,担心某一次成绩跌得厉害现出原形;偶尔也会迷茫,不知所學为何所求为何,不知此身何往此心何向。但更多的时候,是沉浸于自己编造的美好未来幻想中。
  “有时也会有乌云遮住灯塔里的灯光,这时我们可能会暂时迷失方向。然后,随着灯塔里微弱的灯光再次冲破黑暗,我们就会鼓起勇气继续向前。”我现在已经对高考成绩释怀了,多年前关于前途的美好幻想早已化作泡影,所幸过往奋斗的汗水、生活的笑泪仍能看得清晰。那些痛苦挣扎,幸福感动,依然鲜明如昨日。
  忽然想起那个并不算清醒的早自习读到的作文素材“只要是有人类存活的地方,你们到哪里都能生存下去。”何处不能生存?何处不能求学?行囊还在,我也还在。或许,我还能成为那个“榜样”。
其他文献
微风习习,北京的秋天到了。我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计划着今天要做的事。这段路走得并不顺畅,很多人跑来向我问路,他们提着大大小小的行囊,在各宿舍楼间穿梭着。  大学被注入了新的生命,热闹又年轻。  “又一年过去了啊。”我不经意想着。这一年的夏天不知道包含了多少毕业的故事,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有多少家庭在庆祝,又有多少人下定决心要再拼一年。  真想去见见那一年高三的自己,和她说一声谢谢,谢谢她曾拼了命地
期刊
军训是绝大多数大一新生必上的一堂课。军训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魄,还能磨炼学生的顽强意志。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军训中新增了不少新颖独特的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枯燥的军训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围观吧!  华中农业大学——向抗疫英雄致敬  军训汇报演出是学子们经过10余天的辛苦训练后展现风采的时刻,而在华中农业大学2020级的新生军训汇报演出中,1200名新生以花式方阵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抗疫故事。伴随
期刊
人们常常说,越是熟悉的事物,往往越难加以描述。汕头大学(以下简称“汕大”)于我,亦是如此。四年以来,从懵懵懂懂的新生成长为即将告别校园的毕业生,汕大对于我,早已成为良师挚友一般。临近毕业的我总想着,写点什么吧,让世人有更多机会了解汕大的美好。我想,这也算是用另一种方式为我在汕大的四年生活画下句点吧。  日月湖上,桑浦山下  汕大地处粤东,虽远离了一线城市的五光十色,却也因依山傍水的环境,形成了自身
期刊
·专业小百科·  本文主角:地质学  专业分类:地质学类  实力院校: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  适合人群:喜欢探索大自然、身体素质好的人  选科要求:①物理或化学;②首选物理,再选化学;③首选仅物理,再选不提科目要求(选科要求仅供参考,以各省份高校实际招生要求为准)  随着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大火,“带你去爬山”成为大家日常用来互相调侃的“梗”,我虽然没有仔细看过这部剧,但爬山我可太熟了
期刊
大学名片  电子科技大学(简称“成电”)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子类院校的排头兵”。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成电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前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评估为A(2%—5%)。  “拥有善良、正直和勇气,保持好奇
期刊
一提起自己的专业,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就业,因为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确实不错,我和同学当年毕业的时候没有费什么力气,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想了解一下这个好就业的“冷专业”吗?下面我就和大家聊一聊。  专业的主要课程  安全工程专业大一的时候没有开专业课,和其他工科专业一样,我们学高数、物理、工程制图、英语等课程。大二的时候我们开始学习专业课,其中比较重要的课程有建筑施工安全、消防工程、矿山安全技术、化
期刊
·专业小百科·  本文主角:环境科学  专业分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实力院校:同济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适合人群:热爱环保工作,关注环境大趋势,能够认真掌握、灵活应用有关环境的重要基础知识的人  选科要求:普通高考中,只招理科生/新高考选科:①物理、化学、生物(3选1)②物理(必选)③物理(必选),化学、生物(2选1)④物理、化学(必选)(仅供参考,以各省份高校实际招生要求
期刊
如果你想实现什么,就得先锻炼好身体。你总是到了后半段就垮掉的原因,遭到损失后收复慢的原因,失手后恢复慢的原因,都是体力有限。  我的高三上半年生活,完全就是一个负重学习的典型失败案例。  当时学习节奏快,我总是担心复习得不够全面有知识死角。于是每天晚自习结束后,我还会去宿舍的厕所,亮起小台灯,拿着自己额外买的习题刷起来。这种状态持续了将近两个月。在那两个月里,我每天的有效睡眠时间不到五小时。由于缺
期刊
·职业小贴士·  从业者:丢丢  从业年限:3年  从业地点:大连  一句话感受:做得好不如做得精致  对口专业: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国际贸易  从业门槛:应届毕业生亦可,需要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能力要求:优秀的英语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商业意识及谈判技巧,沟通能力,市场开发能力,责任心强,抗压性强  晋升路径:外贸专员→外贸组长→外贸经理  薪资水平:视具体公司和个人能力及业绩表现而
期刊
大海对于我来说是童年的憧憬,也是未来的梦想。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儿时的梦想,终于成为一名“海之子”。  梦陨太行  我出生在晋南太行山区的一个小县城,太行山特有的地貌限制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于家在农村的我来说,上大学是唯一翻身的机会。  中考之后,我成为县一中重点班的学生。那时的我对海大充满了向往,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海大!但那时我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到高三时仍然是我们班的一名中等生。  第一年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