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忆总会被岁月一点点地描摹成美好的画面。而沿着时光长流溯洄而上,穿过此间的风平浪静,才惊觉,贯穿我的高中生活的,有一股骇人的狂风,关乎并不轻松的成长,关乎在痛苦中闪光的青春,关乎“榜样”。
“凤尾”也有春天
上高中前,“你是榜样”这样的评价我听了太多。永远第一的优异成绩,出色的综合素质,我无愧于这个评价。带着踌躇满志,我报考了西南地区最好的中学,“杀进”了两万名外地考生的前一百名。
就算已经做足了是“凤尾”的心理准备,就算对同学的优秀和自己的平庸有了足够的了解,我还是没有想到,昔日的“榜样”会输得这么惨——第一次拿到数学和物理试卷时一道题都答不上的无力;不能理解也融入不了同学们的学术讨论的尴尬;听到他们用流利的英语甚至日语、法语、德语交流时的艳羡;因为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欠佳而失去各种机会时的不甘……
不过初秋,寒气已经很重,冷飕飕地窜进人的心里。夜间在校园的小道上漫步,抬起头,看见的是成都被工业污染后灰蒙蒙的天空,没有故乡那抹澄净深邃的黑,更见不到天涯与共的那一轮明月。心底里那声叩问最终还是冒出来了:“我还是那个榜样吗?”
我回答自己:“一直都是的,起码我很努力。”我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不知疲倦,不会停歇,沿着固定的轨迹拼命向前。就着冷风与寒气吞下的食物知道我内心的火热;教学楼第一盏亮起的灯曾映过我的面容;成山的作业与试卷中,有我几滴苦涩的泪。
付出总有回报,努力自见成效。在那个过分漫长的冬天结束时,我最弱势的英语从三百多名进步到前一百名,其他各科的排名都冲进了年级前五十名。这个成绩并不耀眼,但足以让我感到一丝慰藉。
寒假坐上回家的火车时,从车窗向外望去,入目是广阔的蓝天,无垠的田地,我只觉得心中无比轻松畅快。似乎那个“榜样”的标签,又回到了我的身上。
求知才是真正的快乐
凭借一诊的语文高分,我被选入了高考语文研究性学习小组,与全校,甚至全省最优秀的同学们一同研究高考语文命题。起初,我把这看作一个流于形式的活动,觉得浪费时间,想随便混过去。组内例会不去,研讨交流会也缺勤。直到一次语文模拟考试彻底滑铁卢,当我以失败者的姿态坐在研究小组的教室里时,我才惊觉:在这群沉静专注的求学者中,我是如此格格不入。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我尝试静下心来,加入他们,慢慢去体会和感受语文的魅力。我这才发现,他们发现问题的敏锐、思考问题的深度,他们研究时的心无旁骛,讨论时的专注,他们的勇气、决心和毅力,他们的谦逊、勤勉与认真都令我佩服。与他们相比,我如今的骄傲自大和漫不经心都显得如此愚蠢可鄙。高考命题的规律和研究结果,是对高考成绩的提升有帮助的。这次的幡然醒悟,使我获益良多。
我开始反思。当我学习时,是“你要成为榜样”的理念在压迫着我,逼迫着我,我满心满眼只有分数,只有更高的排名。而求学是为了求知,渴望了解,乐于发现。当这种纯粹而圣洁的求知欲被满足时,求学者便会获得真正的快乐。这样的人,他又如何不会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地学习,又如何不会取得好的成绩呢?
逃避既可耻也无用
从进入这所高中开始,我的目标就是考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高考出分后,在填志愿的漫长的一个星期里,我曾无数次地想过:我为什么会失败?是我不够努力、不够聪明,还是恰好欠缺了那一份运气?其实,最主要的应当是那段再也找不回的时光。当我感到疲惫时,我选择了逃避,选择了自以为的“轻松快乐”。
高二时,我发现有些同学学习比我轻松愉快,依然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我开始反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也放松一下呢?”这样的念头一旦产生,往往就会立即被付诸实践。早上舍不得温暖的被窝,踩着早自习的铃声走进教室;下午多了些娱乐活动,操场上总有我打球的身影;上课和自习更要娱乐一下,和同学传的小纸条一张接着一张。
那时,我的成绩并没有怎么下滑,只是略微有了些起伏。这对我有些微的刺激,买两本习题册,下定决心好好作息,认真学习。可鸡血没打两天,我就难免又被分散注意力,从紧绷又回到了放松。而偶尔好运时取得不错的成绩让我更肆无忌惮:图书馆、健身房、实验室、心理咨询室……除了教室,我每一处都待得住;写小说、排话剧、拍电影、做演讲……除了学习,我每件事都干得起劲。
我偶尔也会心慌,担心老师家长发现了我的变化,担心某一次成绩跌得厉害现出原形;偶尔也会迷茫,不知所學为何所求为何,不知此身何往此心何向。但更多的时候,是沉浸于自己编造的美好未来幻想中。
“有时也会有乌云遮住灯塔里的灯光,这时我们可能会暂时迷失方向。然后,随着灯塔里微弱的灯光再次冲破黑暗,我们就会鼓起勇气继续向前。”我现在已经对高考成绩释怀了,多年前关于前途的美好幻想早已化作泡影,所幸过往奋斗的汗水、生活的笑泪仍能看得清晰。那些痛苦挣扎,幸福感动,依然鲜明如昨日。
忽然想起那个并不算清醒的早自习读到的作文素材“只要是有人类存活的地方,你们到哪里都能生存下去。”何处不能生存?何处不能求学?行囊还在,我也还在。或许,我还能成为那个“榜样”。
“凤尾”也有春天
上高中前,“你是榜样”这样的评价我听了太多。永远第一的优异成绩,出色的综合素质,我无愧于这个评价。带着踌躇满志,我报考了西南地区最好的中学,“杀进”了两万名外地考生的前一百名。
就算已经做足了是“凤尾”的心理准备,就算对同学的优秀和自己的平庸有了足够的了解,我还是没有想到,昔日的“榜样”会输得这么惨——第一次拿到数学和物理试卷时一道题都答不上的无力;不能理解也融入不了同学们的学术讨论的尴尬;听到他们用流利的英语甚至日语、法语、德语交流时的艳羡;因为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欠佳而失去各种机会时的不甘……
不过初秋,寒气已经很重,冷飕飕地窜进人的心里。夜间在校园的小道上漫步,抬起头,看见的是成都被工业污染后灰蒙蒙的天空,没有故乡那抹澄净深邃的黑,更见不到天涯与共的那一轮明月。心底里那声叩问最终还是冒出来了:“我还是那个榜样吗?”
我回答自己:“一直都是的,起码我很努力。”我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不知疲倦,不会停歇,沿着固定的轨迹拼命向前。就着冷风与寒气吞下的食物知道我内心的火热;教学楼第一盏亮起的灯曾映过我的面容;成山的作业与试卷中,有我几滴苦涩的泪。
付出总有回报,努力自见成效。在那个过分漫长的冬天结束时,我最弱势的英语从三百多名进步到前一百名,其他各科的排名都冲进了年级前五十名。这个成绩并不耀眼,但足以让我感到一丝慰藉。
寒假坐上回家的火车时,从车窗向外望去,入目是广阔的蓝天,无垠的田地,我只觉得心中无比轻松畅快。似乎那个“榜样”的标签,又回到了我的身上。
求知才是真正的快乐
凭借一诊的语文高分,我被选入了高考语文研究性学习小组,与全校,甚至全省最优秀的同学们一同研究高考语文命题。起初,我把这看作一个流于形式的活动,觉得浪费时间,想随便混过去。组内例会不去,研讨交流会也缺勤。直到一次语文模拟考试彻底滑铁卢,当我以失败者的姿态坐在研究小组的教室里时,我才惊觉:在这群沉静专注的求学者中,我是如此格格不入。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我尝试静下心来,加入他们,慢慢去体会和感受语文的魅力。我这才发现,他们发现问题的敏锐、思考问题的深度,他们研究时的心无旁骛,讨论时的专注,他们的勇气、决心和毅力,他们的谦逊、勤勉与认真都令我佩服。与他们相比,我如今的骄傲自大和漫不经心都显得如此愚蠢可鄙。高考命题的规律和研究结果,是对高考成绩的提升有帮助的。这次的幡然醒悟,使我获益良多。
我开始反思。当我学习时,是“你要成为榜样”的理念在压迫着我,逼迫着我,我满心满眼只有分数,只有更高的排名。而求学是为了求知,渴望了解,乐于发现。当这种纯粹而圣洁的求知欲被满足时,求学者便会获得真正的快乐。这样的人,他又如何不会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地学习,又如何不会取得好的成绩呢?
逃避既可耻也无用
从进入这所高中开始,我的目标就是考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高考出分后,在填志愿的漫长的一个星期里,我曾无数次地想过:我为什么会失败?是我不够努力、不够聪明,还是恰好欠缺了那一份运气?其实,最主要的应当是那段再也找不回的时光。当我感到疲惫时,我选择了逃避,选择了自以为的“轻松快乐”。
高二时,我发现有些同学学习比我轻松愉快,依然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我开始反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也放松一下呢?”这样的念头一旦产生,往往就会立即被付诸实践。早上舍不得温暖的被窝,踩着早自习的铃声走进教室;下午多了些娱乐活动,操场上总有我打球的身影;上课和自习更要娱乐一下,和同学传的小纸条一张接着一张。
那时,我的成绩并没有怎么下滑,只是略微有了些起伏。这对我有些微的刺激,买两本习题册,下定决心好好作息,认真学习。可鸡血没打两天,我就难免又被分散注意力,从紧绷又回到了放松。而偶尔好运时取得不错的成绩让我更肆无忌惮:图书馆、健身房、实验室、心理咨询室……除了教室,我每一处都待得住;写小说、排话剧、拍电影、做演讲……除了学习,我每件事都干得起劲。
我偶尔也会心慌,担心老师家长发现了我的变化,担心某一次成绩跌得厉害现出原形;偶尔也会迷茫,不知所學为何所求为何,不知此身何往此心何向。但更多的时候,是沉浸于自己编造的美好未来幻想中。
“有时也会有乌云遮住灯塔里的灯光,这时我们可能会暂时迷失方向。然后,随着灯塔里微弱的灯光再次冲破黑暗,我们就会鼓起勇气继续向前。”我现在已经对高考成绩释怀了,多年前关于前途的美好幻想早已化作泡影,所幸过往奋斗的汗水、生活的笑泪仍能看得清晰。那些痛苦挣扎,幸福感动,依然鲜明如昨日。
忽然想起那个并不算清醒的早自习读到的作文素材“只要是有人类存活的地方,你们到哪里都能生存下去。”何处不能生存?何处不能求学?行囊还在,我也还在。或许,我还能成为那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