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插图“动”起来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在解读文本的同时,也要解读文本中一幅幅精美、有趣的插图,认真揣摩编者的意图,让每一幅小小的插图都“动”
  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小的图片中了解精彩的世界,使插图亲近文本,亲近孩子,亲近我们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插图;语文课堂;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日益丰富的语文课程课外学习资源,如工具书、各种图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为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提供了广阔的利用空间。但在对课外学习资源利用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语文课程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课文插图的作用。教师对教材中精美而又符合文本内容的课文插图合理利用,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也大有裨益。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课堂中对插图利用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借助插图,感知字词
  案例一:
  苏教版第六册《荷花》的第二小节,描绘了荷花的色彩美、姿态美,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学生说看到了“荷花”“荷叶”“荷花苞”“小莲蓬”等,其中“荷花苞”又称为“花骨朵”,让学生掌握“荷花”“荷叶”“花骨朵”“小莲蓬”等词语,继而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描绘荷花的美。
  案例二:
  学习苏教版《雨后》一课时,由图入文,带出生字。老师一开始出示插图,说:“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小伙伴,你们看,他们在干啥?快乐吗?”小朋友们立刻回答说:“那是两个赤脚的孩子,一个哥哥,一个妹妹。”還有孩子说:“他们在踩水!他们玩得很开心!”老师随即追问:“‘赤’字你还可以给它交哪些朋友?”“小手们”立即来了劲:赤身,赤膊,赤手空拳……“那把生字放入句中读读吧,看你能不能把这幅画读出来?”学生找到句子读:“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形象开始。教材中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是针对小学生一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精心设计的,往往能紧扣文本内容,是文本的补充和延伸。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巧妙地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表象,训练他们用生动的语句,把所感知的表象准确连贯地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走进课文情境,感悟课文内容。
  二、凭借插图,理解文本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小学生对形象生动的画面的感兴趣程度往往比文字更为强烈,利用学生这一年龄的心理特点,结合插图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快速、更加合理地理解课文,让他们从色彩鲜艳的图画中去感悟文字背后的魅力。如:
  案例三:
  我在上苏教版《小鹰学飞》(二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时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出示了三幅小鹰学飞图,引导学生说:“小鹰共学了几次?分别飞到了哪里?对照着插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一看图,学生就觉得浅显易懂,纷纷来了兴趣,用最简单的话语概括了小鹰学飞的过程:“第一次,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第二次,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面;第三次,小鹰飞到了白云的下面。”同时,学生借助插图也清楚了课文小节间的层次关系,真可谓一图多用啊!
  三、利用插图,填补空白
  案例四: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它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荣誉面前不能扬扬自得,不能让虚荣心作怪。其中,在介绍长着翅膀的蜗牛参加一次飞行比赛时,出示了比赛时的插图,教师随机问:“参加比赛的有谁?”学生把观察到的小动物都一一说了出来:蜻蜓、蜜蜂、蝴蝶。教师相机出示这三个词语,认读生字。在认读的基础上再引导观察:“这些生字中还藏着个小秘密呢,你发现了吗?”“它们都是‘虫’字旁。”“它们与昆虫有关。”“对了,它们都与昆虫有关,那么你还认识哪些昆虫呢?”有的说“七星瓢虫”,有的说“蜈蚣”,有的说“蚂蚱”,有的说“蟋蟀”……“是啊,它们有的来参加比赛,有的来呐喊助威,有的做起了裁判,可真热闹啊!”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在教学《蜗牛的奖杯》这篇寓言时,我向学生出示了一幅“飞行比赛图”,让学生通过画面来感受,虽然画面上只有蜗牛、蜻蜓、蜜蜂、蝴蝶,但也正因为只有这简单事物使画面更具空间感,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我引导学生借画面进行联想。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感悟能力,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这样,借助图画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呈现在学生头脑里的不只是画面上的形象,而是透过书中的插图感受到了画中之情、画外之音。
  总之,我们在解读文本的同时,也要解读文本中一幅幅精美、有趣的插图,认真揣摩编者的意图,让每一幅小小的插图都“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小小的图片中了解精彩的世界,使插图亲近文本,亲近孩子,亲近我们的语文课堂。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说课,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说教学过程及方法”,此乃说课之重头戏。“教学设计框架”相当于写作提纲,这个提纲的中心是教学目标。若教学目标集中而唯一,则教学往往更具实效性。综观三大板块,教师的思路与学生的学路合二为一,保证语文知识目标的准确达成;聚焦每一板块,用层层剥笋的教学步骤落实分目标,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细品每一步骤,均是以学生实践为主体的教学行为,保证教学过程中学为主体。一切教学行
【摘要】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更加重视情感教育,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
【摘要】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为了读者的阅读,它充分肯定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强调了读者在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接受美学的含义,分析了接受美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以及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  【关键词】接受美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接受美学的主要概念和内涵  接受美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它既是一种文学理论也是
【摘要】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给我们的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童话作为神奇、美妙的虚幻故事,受到了广大小学生的喜爱。童话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当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童话教学仍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例如童话内容过多、童话在课本中改动较多等,这在很大程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基础性教育科目,小学语文在整体上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塑造作用。在教育改革和素质提升教育的潮流中,语文核心素质教育成了我们当今教师讨论的热点内容。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同时包括了阅读素养、语文思维素养、语文学习方法素养等能力素质。在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开展与进步潮流中,部编本教材正
【摘要】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流行,正颠覆着传统的阅读习惯。互联网 课外阅读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密切联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高度重视。  【关键词】互联网;阅读;指导;书目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孩子精神成长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学生阅读的兴趣与阅读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靠课外阅读的指引,学生视野的扩展与思维的加强有赖于课外阅
【摘要】名師的语文教学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教学范式。本文以于永正老师《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例,反观日常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从预习检查、整体感知、聚焦语段、教师范读、创设情境五个方面探寻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名师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名师的课堂教学常常令人陶醉,其教学设计匠心独运,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如何汲取名师课堂精髓,提高自己的教学智
【摘要】回归本色语文,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要牢牢把握本色语文的内涵,抓住本色语文应有的本质和本位,一方面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真、善、美理念的认同,另一方面有利于本色語文教学引导其走向素质教育。  【关键词】本色语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把培养学生的探索品质作为目标,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创造性的人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为
【摘要】优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然而要达到这一点,作为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出优效的问题,并培养学生积极去探索问题,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和张力。  【关键词】问题;优效;张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问题中心”的课程教学思想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它是由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思路的提出和新课程理念在众多学校的普及,在教育层面关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逐步获得新的灵感。其中“情境教学”的教学思想,因其能够充分地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情境教学的注入大大吸引了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通过教学情境的精心设计,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更多的可能性去探索文字之美。情境的设置,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