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化学观念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b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活动中的教学展示精彩纷呈,令人回味。结合其中的教学亮点,反思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重视情境教育,培养化学学科价值观;亲历探究过程,培养变化观和方法观;关注STSE联系,培养绿色化学观。
  关键词:化学学科观念 优质课 情境 探究 STSE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于2017年11月23、24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举办了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活动。笔者有幸观摩了本次优质课评比的全过程,发现了许多教学亮点。比如:(1)重视初三启蒙化学课程的基础性、知识的完整性、认识的多样性,突出变化观、能量观等化学观念。(2)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现化学学科价值观。(3)挖掘化学知识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体现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绿色化学观。(4)大量呈现创新实验,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化学方法观。(5)大量使用新技术:高清微课视频、现场手机同屏、微信公众号拓展、手持技术和电子测试棒等。由此,结合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对化学观念下的课堂教学也产生了一些新思考。
  一、重视情境教育,培养化学学科价值观
  李吉林老师提出“真、美、情”的“意境说”,用于情境教育的建构。他认为:情境教育给儿童一个真实的,可以观、可以闻、可以触摸、可以与之对话的多彩世界;以美为境界,以美育人,通过美的形式滋润儿童的心灵;注重以情激情,以情育人。
  例如,扬州市蔡云娟老师的《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课是如此引入的——
  师 上课。(播放15秒左右的微视频:编钟演奏《茉莉花》,如图1所示)同学们好!
  生 老师好!
  师 请坐下!(PPT循环播放扬州美景瘦西湖、二十四桥、润扬大桥等,如图2所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美妙的音乐,有用的金属。金属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悦耳的声音,而且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材料的角度看,人类经历过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在今天的各个领域中都用到了大量的金属材料。(PPT展示图片)在元素周期表中,你会发现金屬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师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金属?它们的应用与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 请思考一下。
  (板书: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
  通过《茉莉花》微视频和变幻的扬州美景图片引入,灵动的音乐、唯美的画面,自然、人文、艺术之美动人心弦、引人入境。教师一言未发,就将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艺术殿堂;再由真实问题引发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源于“意境说”的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学科价值观。
  二、亲历探究过程,培养变化观和方法观
  实验探究重在亲历过程、获得体验,通过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养成科学探究的素养。笔者注意到在日常教学中实验探究存在“花架子”“走过场”等情况,更有“纸上谈兵”式的假探究。这样的教学依然着重于知识传授,无法满足学生对过程和方法的追求,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初中启蒙阶段的化学教学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而要进行真实有效的探究,引导学生带着化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世界,运用化学的方法解决真实的物质及其变化问题。
  例如,苏州市薛磊老师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中有这样的片段——
  师 (呈现制取氧气的图片)你知道此图中用什么药品制取氧气吗?为什么?
  生 高锰酸钾,因为试管中有一团棉花。
  师 很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注意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如果我只装一半水,再通入纯净的氧气,排净集气瓶中的水,则此时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打开学案,小组讨论并进行计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 60%。
  师 (结合图片讲解)50%×20%+50%=60%。请继续完成学案中的“在集气瓶中装14和34的水后,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生 40%、80%。
  师 (展示事先制备好的三瓶倒扣在水槽中且分别收集到体积分数40%、60%和80%的氧气的集气瓶)我们能检验瓶中的氧气吗?
  生 用带火星的木条。
  师 木条都能复燃吗?下面我想请三位同学帮助老师完成实验,其他人请认真观察现象并思考。
  (三位学生同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深入三个集气瓶中,其他学生观察现象。)
  生 带火星的木条在80%的氧气中复燃了,在40%、60%的氧气中没有复燃。
  师 请同学们反思两个问题: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的氧气吗?影响物质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生 不一定是纯净的氧气,含氧量达到80%即可;物质燃烧剧烈的程度与氧气含量有关。
  师 老师课前在实验室也做了实验,带火星的木条在60%和80%的氧气中都复燃了,在40%的氧气中没有复燃。这和今天三位同学做的实验现象略有不同,但都说明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不一定是纯净的氧气。物质燃烧剧烈的程度是可燃物本身的性质和氧气浓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PPT展示木炭、硫粉、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和在氧气中点燃的不同现象的对比图片。)
  应用“3W”方法将学习内容分为“What”“Why”和“How”三个方面,使学生学习有法可循、条理清晰。本段教学中,“Why”方面从“资源利用”“学科内容”和“研究手段”三个角度入手,发掘“我们周围的空气”所蕴含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What”方面从“空气”着手,分为“原始大气”“如今大气”“未来大气”三个部分;“How”方面针对如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计算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含氧量”,按照“计算—实验—拓展—总结”的思路,从定性走向定量,融计算、推理、实验探究为一体,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和方法观。   三、关注STSE联系,培养绿色化学观
  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科学教育潮流,注重知识传授与知识应用之间的联系,以学生熟悉的场景展开学习,重视学生的素养提升。绿色化学观即环境友好化学观,其核心内涵是在化学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心,人们对绿色化学的需求愈发高涨。初中化学作为启蒙课程,更应宣传绿色化学、发展学生的绿色化学观。
  例如,《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中,对“氮循环”知识网络形成的环节,薛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 燃烧时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呼吸是否也如此呢?(展示氧气浓度与人体健康的三张图片:不同氧气浓度下人类生存体征的数据、富氧高压氧舱治疗一氧化碳中毒、高浓度氧气使用过量引起氧中毒)我们人类最适应的氧气体积分数最佳值是多少?
  生 21%。
  师 高浓度和低浓度的氧气都会影响人类的健康。氧气在空气中有一种最佳的稀释气体——氮气。为什么是氮气呢?空气中的氮气能缺少吗?
  生 因为氮气性质稳定。氮气占空气含量的78%呢,是不可缺少的!
  师 (板书:相对稳定、稀释氧气、氮循环)对,氮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对农业尤其重要。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说的是在雷雨天气,会有部分氮气与氧气发生反应,最后变成植物生长必需的氮肥,随雨水进入土壤。1909年,德国科学家哈勃第一次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翻开了生产氮肥的崭新一页。同时,有些菌类能直接将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肥。你们还知道氮气有哪些用途吗?
  生 氮气不活泼,能作保护气、灯泡填充气;液氮在医疗上也有应用。
  (教师板书,逐步完善如图3所示的“氮循环”知识网络图。)
  师 (播放微视频:液氮的生物学应用之液氮冷冻昂刺鱼实验)液氮冷冻让生命延续成为可能。2015年5月,中国完成了首例头部冷冻,2017年5月,中国完成了首例人体冷冻。
  (学生都十分感叹生命的神奇和液氮的妙用。)
  “氮气”的复习从生物循环、化工应用、生活关联、化学变化等STSE多方面展开,逐步形成了“氮循环”知识网络图。此外,对于“空气资源的保护”,又从环保技术、环保法律、环保意识三方面综合分析,加深学生对“从化学角度认识人与空气的关系,懂得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的认识,促进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价值,形成绿色化学观。
  最后想要说的是,真实的课堂教学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缺憾的。本次部分优质课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處。比如,银一定不做导线吗(特殊需要时银是用来导电的);“铝没有锈迹斑斑”(描述不准确);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学生回答90%,教师告知测定数据3.6%就结束了(还可以追问人工呼吸还有意义吗,你的感受呢)。正是在对缺憾的不断完善中,教师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感受到课堂教学生成的全部乐趣。
  参考文献:
  [1] 朱清勇.在情境探究和知识运用中培养学科观念——《鸡蛋壳中的化学奥秘》教学实录与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6).
  [2] 保志明.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J].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5(10).
  [3] 林桦,徐庆君,孙树萍.基于STS基本观念的化学物质风险教育——“远离有毒物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化学教育,2015(13).
  [4] 成尚荣.“我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过成长”——献给班主任们[J].江苏教育(班主任),2017(9).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的高效在于追寻教育的“同情心”,即教育教学中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教学的高效在于构建学习的“共同体”,始于兴趣、终于智慧的课堂教学追求,要让自由写作成为表达生活的需要, 让自由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的文化管理在于营造生长的“土壤”,无论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师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土壤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理想教育同情心共同体文化土壤  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立德树人?什么样
期刊
摘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是作出教学诊断的重要资源,错误的成因更是进行教学补救的重要依据。结合“两阶段测评”的反馈资料,诊断得到学生在学习“平面向量”单元时出现的几类典型错误:将已有知识、经验作了过度的类推;对向量知识的各种表征无法进行必要而正确的转换;受两个直观法则的影响。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错误,教学补救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制造暴露事件;引入异例;概念调适。  关键词:学习错误教学诊
期刊
摘要:体验性学习是在情境中将社会经验转化为个人经验的持续过程。它具有三个要素:强调学习的情境、经验在主动转换、体验性学习是一个持续过程。历史体验性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可以是对精心设计的社会生活的体验。课前的适当预习和课后多元化作业的设计都是体验性学习的延展,此外,还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体验。  关键词:体验性学习课堂内课堂外学科素养  一、体验性学习话题的由来  但凡有一些教学经验的历史教
期刊
摘要:数学欣赏是把学过的教学素材按照研究的主题(核心概念)集中在一起让学生重新欣赏。为了在这样的复习中提升对相关主题的认识层次,避免简单地“炒冷饭”,需要对选择的教学素材进行适当的组织。以一节校本选修课《欣赏方程》的内容设计为例,谈谈“数学欣赏”教学的内容组织:一方面从抽象到具体,挖掘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核心概念的相同本质与不同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从孤立到系统,按照某条逻辑主线,将与核心概念相
期刊
摘 要:教学“函数的单调性”时,应从函数的基本概念出发,引导学生将直观粗略的几何图像转化为抽象精细的代数关系;以“集合—对应”语言为抓手,引导学生将复杂的无限模式转化为简单的有限模式,从而充分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本质。具体可分“分析一次函数f(x)=kx”“分析二次函数f(x)=x2”“分析一般函数”“剖析序关系”四个步骤进行。  关键词:教育数学 函数单调性 “集合—对应”语言  作为中学数学的核心
期刊
摘要:常万里老师在江苏省初中英语优课评比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执教的Unit 4 Growing up的Reading第一课时教学,在把握文章立意、厘清层次脉络、品悟语言风格和拓展文本主题等教学环节中,智慧地体现了精准独到的文本解读艺术,值得借鉴。  关键词:文本解读把握立意厘清脉络品悟语言拓展主题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充分接触文本,在反复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形成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评价,
期刊
摘要:反思主要指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针对新授课设计的“一课一反思”作业具体表现为反思性小问题、反思性小文章、反思性小课题三个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知识体系,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方法,提供“学会学习,勤于反思”的实现机会。对此,以“矩形”(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期刊
摘 要: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应帮助学生把准写作方向,关注特定的社会群体,关注典型的社会弊病,关注特殊的社会行为,关注重大的社会热点,关注常见的社会心理。同时,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厚实人文素养;积极介入,增强使命意识;独立思考,丰富思想内涵;精准表达,优化逻辑呈现。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 联系现实 关注社会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和“为事”意味着文章要联系现实,关注时代,思现实
期刊
摘 要:文体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联结作用,教师要基于文体协同展开读写活动,让学生基于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进行读和写的互动教学,基于文体进行语言的输入、内化和输出,从而培养语言能力,提升语言技能。  关键词:文体协同 词汇 句法 篇章 读写结合  一、文体学视角下的读写相关性分析  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本体裁特征、本质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广义的文体学,主要是聚焦文体的语言特征,重点表现在词
期刊
摘 要:物理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是下阶段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关键。以《力的分解》一课为例,对其从四个维度进行解读:创设情境,构建物理观念;巧用实验,显化思维过程;真实任务,助力自主探究;细节浸润,培养态度与责任。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 情境 实验 真实任务 细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