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术中护理配合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nger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病人开展腹腔镜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病人,共计50例,把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配合,观察组开展优化后的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进一步低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拥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术中护理配合能够降低病人并发症的出现,拥有优良的运用成效。
  关键词:腹腔镜;宫颈癌;术中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236-01
  宫颈癌重点表现为尿频尿急、下肢肿痛以及阴道排液、阴道出血等。现如今,临床中一般使用外科手术治疗,腹腔镜根治术是这类病人经常使用的治疗手段,这个方案拥有大量优势,如术后恢复快、疼痛感轻与创伤小等,然而因为这个方案很复杂,手术时需加强医护配合,以保证手术的成功开展[1]。本文分析了宫颈癌病人开展腹腔镜根治术的护理成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开展腹腔镜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共计50例,把其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病人的年龄范围是31~52岁,平均年龄是(41.34±2.46)岁,腺癌7例以及鳞癌18例。对照组病人的年龄范围是32~53岁,平均年龄是(42.25±2.80)岁,腺癌6例以及鳞癌19例。两组都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拥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配合,有效指导病人进一步保持正确的体位,协助麻醉师更好地完成工作。密切观察病人的实际病情变化,有效传递手术器械以及药品,正确清点器械等。
  观察组开展优化后的护理配合,详细内容如下:
  第一,巡回护士配合:仔细核对病人的具体信息,并且了解手术环节以及术前准备情况,确保腹腔镜有关设备的顺利运行。创建静脉通路,并且协助麻醉师更好地完成全麻工作,采取保温毯对病人裸露的皮肤进行覆盖,有效开展保暖策略。协助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在臀下放1个软枕,双腿放在支架上,对高度进行有效调整,保护腓总神经。手术启动之前,对手术器械以及用品的完整性进行认真检查,调整有关手术器械的功率与气腹机的压力、有效连接腹腔镜系统。护士在手术之前有效配置化疗药物以及灭菌注射用水,监督手术有关人员第一时间更换手套,严格实施无菌准则。手术之后一一清点手术物品,对有关器械进行关闭,将物品以及仪器放回原处,清扫手术室,有效开展交接工作。
  第二,器械护士配合:在手术前二十分钟将相关器械准备齐全,仔细核对器械以及导线、管道是否完整,并且对手术物品开展清点。对病人开展普通消毒铺巾,将各种仪器以及管道进行连接,调节腹腔镜的清晰程度,有效开展保暖策略[2]。手术过程中输血以及输液的温度应该贴近体温。创建人工气腹后,把腹压进一步保持在10至11mmHg;向术者第一时间传递分离钳、穿刺器、尖刀、超声刀以及镜体等器械,将切除的标本取出后,保存于标本袋中,取出子宫及其附件后,检查盆腔各残端,并且开展电凝止血,采取灭菌注射液进一步冲洗盆腹腔,观察没有出血症状时,将气腹关闭,手术之后仔细清点器械,检查无误后实施交接工作。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涵盖肩背酸痛、穿刺孔出血以及尿潴留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软件来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开展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拥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进一步低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拥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些年来,伴随微创技术的持续优化,在妇科临床中腹腔镜根治术也获得了普遍的运用。该术式能够经过有效监视系统,将病人的腹腔结构清楚地展示出来,并且用超声刀进一步实施操作,微创性很好;而确保体温的平稳性、避免误伤以及认真观察病情是手术过程中的核心护理要点。腹腔镜根治术对手术实际操作的相关要求很严格,因此护士应该具备很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充分了解有关手术位的解剖结构、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与具体性能等知识,手术过程中认真遵守无菌原则,准确、快速地传递器械,确保器械配合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巡回护士仔细记录整个手术过程,深入了解器械性能,对标本进行有效保存,且紧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以及皮肤颜色,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并且认真记录病人的尿量以及性质。另外,因为腹腔镜根治术需实现全身麻醉,不利于血管的收缩,使病人的体温不断降低,极大地影响了机体体温的调节功能;手术过程中的冲洗也会逐渐降低身体的温度,使得代谢缓慢以及麻醉清醒延迟。低体温增加了机体的耗氧量,影响到了免疫功能与血管供血,使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了提升,并且对于术后恢复极其不利。现如今,腹腔镜根治术是宫颈癌病人经常使用的治疗手段,这个方案拥有大量优势,如术后恢复快、疼痛感轻与创伤小等。
  我院在对护理配合进行完善后,为病人提供了术中保温策略,更好地确保了病人体温的固定,且护理配合的完善充分提升了护士的业务能力,防止器械进一步损伤机体,充分保障了手术品质。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进一步低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拥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也表明了术中护理配合的运用意义。在术中护理过程中,应该充分明确护理关键点,做好体位管理、體征监测、器械准备以及传递、术中保温等配合。
  总而言之,强化术中护理配合能够很好地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拥有优良的运用成效。
  参考文献:
  [1]卢月萍,卢凤.术中护理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J].科学养生,2019,022(012):294.
  [2]王芳,倪观太,唐彬,等.96例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预见性护理体会[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036(003):300-302.
  运城市第一医院 0440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在肝癌介入治疗围术期对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42例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作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止血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
期刊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50例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常规护理管理与护理风险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89.25±8.11)、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35±10.15、7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将质量控制应用于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收治的需血液净化的患者予以选取80例,按照护理方法展开分组,分为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和观察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基础上再行质量控制。就两组患者展开护理工作后护理质量管理效果、热源反应发生率及出现感染发生率观测水平加以比较。结果:经两组患者展开护理工作后护理质量管理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CVT)感染原因,并制定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受血液透析50例置管患者,分析出CVT感染情况及诱发原因。结果:50例血液透析置管患者中,14例患者出现CVT感染情况,感染率为28.0%;年龄、置管时间、糖尿病肾病、皮肤感染、抗菌药应用、透析次数、插管次数同CVT感染相关,其中≥60 岁、置管>1 周、糖尿病肾病、皮肤感染插管次数是独立因
期刊
摘要:目的 针对肝硬化患者的全程优质护理运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的为
期刊
摘要:目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对预防相关感染发生的作用探究。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并行气管切开术的7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对象,结合临床护理方式的差异将这些患者列入普通组、集束组,各组37例;普通组予以常规护理,集束组在常规方法的前提下开展集束化护理,统计两组病例相关感染的出现概率,同时评估两组护理满意率。结果:集束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及多
期刊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52例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管理与风险意识管理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19.23%),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89.25±8.11)、护理满意度(96.15%)高于对照组(77.35±10.15、73.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普外科护理过程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普外科收治的74例患者为例,按入院顺序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7例。给前者应用常规性的护理模式,后者则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最后比较其效果。结果 各自进行护理之后发现,研究组的疼痛程度评分及住院时间都要小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程度也都高于常规组,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均等的方法划分为参照组(40例)与试验组(4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寻心脏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中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80例心脏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VSD术及相关护理干预,观察伤口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患者伤口愈合平均时间为(11.4±1.4)d;术后一周疼痛平均分为(1.8±0.7)分,明显低于术前评分(P<0.05);术后半个月患者疼痛全部或部分消失,且未出现交叉感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