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彩画形式语言构成因素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列宁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水彩画这种以水为媒介,在适宜的纸张、画布等材质上作画,强调水性特有的透明、流动、湿润、朦胧、渗融、沉淀肌理的艺术效果,表现出那种简洁明快、水色淋漓、奔放流畅、浑然天成的艺术美感。其独特的形式语言构成因素给我们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关键词:水彩画;形式语言;构成因素
  1 水味之妙变
  水的艺术表现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事物变化和发展必然存在着偶然性,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事件似乎总的来说同样是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藏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水彩的艺术表现因水无固定的常态,大大增加了“偶然性”出现的频率。偶然效果的出现,为艺术创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却给创作者带来了新创作的灵感和不断探索的乐趣。水除了有“偶然性”的效果外,它对时间的要求也是很讲究的。控制水分干、湿时间的长短,在作品中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那种,水通过颜色产生的叠、渗、渍、漫等艺术效果,都是从对水分的干、湿控制中实现的。
  中国有着上千年的文化传统,其中不乏绘画中用水的理念和理论。这于水彩画中对水味的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孔子认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老子的:“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庄的“见素抱朴”和禅宗的“虚融淡泊”说的水的境界。可以看出,我国很早对水就有理论上的表述。其《天道篇》中又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境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境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在之本,而道德之至。”这种说法更能表现出,水可容纳万物,并反映一定的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就尚水,并给予深刻的思想内涵。水彩画来到东方,不再像西方人那样追求画面的真实再现性,而借助中国人特有的对水的理解,赋予水彩画空灵而含蓄的美,绘制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是水彩画。
  2 色韵之情感
  色彩是客观万物之貌,是构成绘画作品视觉传达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色彩是绘画作品的外化相貌,是极富表现力的形式语言。水彩画中水色的结合,使色彩形成了明快、流畅、润泽及协调的艺术韵味。水彩艺术源于西方,西方艺术家们在讲究色彩的空间塑造的同时,还注重色彩的透明性特点,也正是这样,形成了水彩画有别于其他绘画形式中色彩透明的鲜明特点,在创作中就算是层层叠加也能体现出色彩的透明来。色彩的透明,体现了水彩艺术“有意味的形式”,使人感觉到纯净的艺术境界和流畅清澈的美感。水彩艺术中色彩的透明特性,不仅能表现像抒情诗般的轻快、透明的色调,也能表现出华贵、强烈的色彩层次。透明性体现的色彩的韵味,正是艺术家不断追求的审美趣味。著名水彩画家王肇民,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出他大胆的用色观念,他通过叠加的方法,将色彩多次罩染,虽然经过了多次的叠加,仍能保持色彩的透明性特点。他在注重西方色彩的表现技法的同时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引入其中,使作品呈现出清新脱俗的感觉。色彩在不同的画种中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水彩画中水的特性和用笔的规律使色彩形成了有节奏的流动和润溶,这种流动的特性是其他任何画种所不能达到的,那种自然天成的妙趣,造就了水彩画中色彩变幻莫测的流动之美。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独特的用色理念。如儒家色彩观“礼” 和“指色象意”的色彩主张,道家老子的“五色”说及“阴阳”五行色彩观,还有在“六法论”中随类赋彩等色彩表现方式,都体现了古代艺术大师对色彩的探索与理解。在老子的阴阳色彩观中用黑与白来解释两级的对应关系。他认为“黑是色之父,白是色之母。”他把黑色对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其他颜色都应服从与黑色。他的观念,影响了中国水彩画表现的效果。
  3 笔意之内涵
  水彩画形式与情感的表现,都需要通过笔来完成。笔法的运用是绘画语言表现最复杂的形式之一,它能直接体现创作者的绘画风格,又能体现艺术家个人的修养、内涵。水彩画中水色的流淌渗透全都依靠艺术家手中的画笔来规划和控制。水彩画最早受油画的影响,因追求如实的表现客观的自然,笔法的处理多是比较隐晦的,艺术家们并没有放太多的心思在运笔的技术技巧上,而只是关注自己所表现的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水彩艺术家们探索出适用于水彩形式语言表现的运笔方法。笔触与笔触相交、相叠、相融,讲究笔笔塑造结构、塑造形体,空间中的用笔要松,顺势而成、灵动可人。从运笔中又能看出作者的情思,或是以钢劲有力笔势表现恢弘的气势、或以是温婉舒缓的笔迹表现平和的意境,作品中处处体现着笔迹思韵。水彩画家沙金特认为笔法是艺术家主观情感对客观对象进行绘制时留下的痕迹。因个人情感、技术技巧的差异,导致画面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他的笔触奔放、色彩绚烂并充满活力。他将画纸当作调色板,开创了画面调色的水彩笔法。中国水彩画家阳太阳用笔洗练,苍劲有力,展示了画家的深厚的笔意内涵。可以看出他将中国画用笔的神韵融入到水彩画运笔中,增加其审美的价值从而提高水彩画的品味。传统绘画的笔墨往往会形成画家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它也是构成内容的主要因素。而艺术家生活的经历和艺术修养同时也影响着笔墨的形式语言表达。每一位水彩艺术家用尽一生的经历去探索笔法的易趣,那种松紧、收放、虚实的对比力量和水色的干湿相融,都体现了笔意传达给我们的精神。以诚心去探索,赋予时代的精神,必然能创造出极富内涵的笔墨情趣。
  4 肌理之自然
  水彩画的艺术特色不仅有透明清新的水色表现、妙趣横生的笔意变化,还有那难以名状、自然而神秘的肌理表现的艺术效果。在水彩画创作中,肌理的运用被认为是同水色,笔意一样,都能表现艺术家的情感,是水彩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那种水与色的碰撞与融合,产生的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水彩画中的肌理效果是很难与集体物象相符的,但它却可以引起许多的视觉联想。让我们感觉有如细胞的萌动、星云的飞逝般的隐约之感。这种特殊的肌理美,是精神世界中潜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联想与想象,从而表现出“大象无形”的超然境界。这种通过水色渗化形成的肌理效果,一旦将艺术家的情感融入其中,便一发不可收拾,激发出画家潜在的创造激情。他们通过工具、特技表现各种变化无穷的肌理效果,创造出新的水彩画视觉语言。将主观的精神融入客观物象而产生出来的艺术肌理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由此可见,在水彩艺术家的作品中对于肌理的运用随处可见,水彩画中的肌理效果,有其独特的审美内涵,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水彩画形式语言。在自然形成的肌理效果中,追求艺术的肌理美,它予以具象艺术抽象的含义,赋予画面真实而灵动的美感。运用适当肌理效果,可以使水彩作品妙趣横生,从而补充水彩画表现形式的不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为水彩艺术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水彩画的形式语言涉及很多因素,在水彩画作品中,水尤有特殊的意义和审美趣味。一幅作品中,形象间的虚实、空间层次、笔墨表现、颜色的浓淡与流动,都是在水的作用之下来表现的。水通过颜色来表现自身的特质,它那清澈透明、明亮清新和流动的本性,造就了水彩画那痛快淋漓、变化莫测、自然天成、含蓄空灵、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尤然使人感动。水的灵性为水彩画带来了清新明快的诗情画意。水彩艺术家们在水的渗化过程中顺势成就水的自然风貌,让色与形随水走,就势经营。水、色、形在画家的笔下虚实相生,使艺术形象出神入化。
  作者简介:邢琳(1983—),女,硕士学位,助教,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色彩艺术研究专业,现就职于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甜菜夜蛾食性杂,为害作物多,分布范围广。分析了甜菜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比较了与其形态相似的害虫棉铃虫、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等形态差别,以及不同的防治方法特点。
随着我国大量的城镇建设与发展,街道作为富有活力的开放空间已经成为城市景观设计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并且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发挥着它独特的功能。同时,街道展示设
<正> 科技外语的社会需要应是理工科大学制订和调整外语教学要求的重要依据。为了摸清我国四个现代化对科技外语的需要,为修订理工科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大纲提供必要的依据,我们上海交通大学科技英语中心组织了一次科技外语社会需要调查,并使用电子
资料表明,施用氮、磷、钾肥对马铃薯均有增产作用。通过马铃薯氮、磷、钾肥不同用量试验,求得氮、磷、钾肥施用量与马铃薯产量(Y)的关系方程,并以马铃薯产量为目标函数,得出
采用产业结构时间序列变化评价系数与产业结构稳定性评价指标对民勤县2003—2009年农业结构特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认为:2003—2009年间民勤县农业结构呈现出单一化趋势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毛乌素沙地边缘,以煤产业为主的能源开发和工业发展势必会对该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鉴于此,提出了园林绿化措施并分析其保护
从机构组成及机构数量等方面介绍了河南省林业技术支持体系机构现状,阐述了河南省林业技术支持体系服务能力现状,包括河南省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基本情况,河南省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服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叠叠沟林场是离固原城区最近的林场,森林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是固原市区居民周末、度假休闲生态旅游的常去之地,森林火隐患较大,防火任务十分艰巨。文章
摘要:实训课是室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按照教学进展的需要和专业性质的特点,以校内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技能学习和创新思维,形成了学生在做中学和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形式。实训课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转换和融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自主性。让学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使学生的综合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充分体现了
Abstract:As one of Morrisons early creations, Sula has aroused a lot of concern 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1973.As a literary discourse of Morrisons artistic and ideological expression, Sula reveals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