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直是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难点之一。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探究能力,要从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丰富实践的内容等多方面合理实施“动手做”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关键词: 动手做 初中物理教学 实践探究
初中物理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可见,初中物理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其中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将学生掌握的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动手做”是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实施“动手做”的教学模式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动手做”提供条件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实验中,教师常采用教师演示讲解,学生观摩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动手做”提供机会和条件。例如教师可以将操作容易、实验装置简洁的教学内容改为师生互动合作的形式,如单摆实验就可以采取教师控制单摆、学生以秒表计时的教学方式;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倒杯实验,就可以采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参与指导和探讨的教学方式;观察声波的产生实验,教师就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敲击音叉,并观察悬挂在发声体附近的塑料小球的震动情况。教师让学生参与教学实验,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无意识记忆转化为有意识的思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让学生参与教学实验,满足了学生渴望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需求,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对于改善师生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都大有帮助。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做”的欲望
初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强烈,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做”的欲望。例如教师在进行大气压强的验证实验的时候,可以针对学生常出现的理解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实验探究,如假设倒置在水槽中的试管顶部被戳一小孔,试管中的水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很多学生就感到非常疑惑,对其结果也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水会喷出来,有的学生认为水面会不动,有的学生认为水面会下降,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对于学生产生的疑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已验证最后的正确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饮料瓶代替试管,并以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将饮料瓶倒置在水槽中,然后在饮料瓶底部戳一小孔,让学生认真观察饮料瓶中水面的情况。通过实验所展示的现象,学生发现饮料瓶中的水面很快下降,并与瓶外水槽面相持平,这样简单明了的实验现象很容易就让学生就明白了最终的答案,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再向学生讲解这其中的原因是饮料瓶被戳一小孔后,瓶内气压和外界气压一致,瓶内水柱失去了支持的力,所以才会产生这种结果。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认识,相对于教师枯燥单调的说教,教学效果显著。
三、教师要丰富学生“动手做”的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用让学生“动手做”的教学形式,其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丰富学生“动手做”的内容,全面锻炼学生各项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实验命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传统的测量方法为在量筒中装部分待测液体,然后利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其中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从而计算出液体密度,而学生在经过思考和讨论后,采用木块代替金属块从而省略运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步骤,既简化了实验过程,又增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所用器材,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学习《声音的传播》的内容后,让学生制作土电话,仅仅是电话绳所需要用的器材,学生就尝试了棉线、铜丝、塑料线和尼龙绳等,通过实验器材的制作和选取,学生对不同材料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的不同有了深刻的认识,灵活运用了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F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做白光的色散实验,通过转动阳光下盛水的烧杯,从不同角度观察白光的色散情况,并将观察演示和讨论的结论记录下来,这样对于学生完善物理知识结构,将教学内容系统化和条理化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动手做”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值得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惠兴.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技术物理教学,2013(1).
[2]曹志清.初探初中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1(9).
[3]王银平.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认识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1(15).
关键词: 动手做 初中物理教学 实践探究
初中物理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可见,初中物理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其中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将学生掌握的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动手做”是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实施“动手做”的教学模式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动手做”提供条件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实验中,教师常采用教师演示讲解,学生观摩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动手做”提供机会和条件。例如教师可以将操作容易、实验装置简洁的教学内容改为师生互动合作的形式,如单摆实验就可以采取教师控制单摆、学生以秒表计时的教学方式;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倒杯实验,就可以采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参与指导和探讨的教学方式;观察声波的产生实验,教师就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敲击音叉,并观察悬挂在发声体附近的塑料小球的震动情况。教师让学生参与教学实验,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无意识记忆转化为有意识的思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让学生参与教学实验,满足了学生渴望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需求,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对于改善师生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都大有帮助。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做”的欲望
初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强烈,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动手做”的欲望。例如教师在进行大气压强的验证实验的时候,可以针对学生常出现的理解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实验探究,如假设倒置在水槽中的试管顶部被戳一小孔,试管中的水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很多学生就感到非常疑惑,对其结果也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生认为水会喷出来,有的学生认为水面会不动,有的学生认为水面会下降,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对于学生产生的疑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已验证最后的正确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饮料瓶代替试管,并以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将饮料瓶倒置在水槽中,然后在饮料瓶底部戳一小孔,让学生认真观察饮料瓶中水面的情况。通过实验所展示的现象,学生发现饮料瓶中的水面很快下降,并与瓶外水槽面相持平,这样简单明了的实验现象很容易就让学生就明白了最终的答案,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再向学生讲解这其中的原因是饮料瓶被戳一小孔后,瓶内气压和外界气压一致,瓶内水柱失去了支持的力,所以才会产生这种结果。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认识,相对于教师枯燥单调的说教,教学效果显著。
三、教师要丰富学生“动手做”的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用让学生“动手做”的教学形式,其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丰富学生“动手做”的内容,全面锻炼学生各项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实验命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传统的测量方法为在量筒中装部分待测液体,然后利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其中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从而计算出液体密度,而学生在经过思考和讨论后,采用木块代替金属块从而省略运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的步骤,既简化了实验过程,又增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所用器材,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学习《声音的传播》的内容后,让学生制作土电话,仅仅是电话绳所需要用的器材,学生就尝试了棉线、铜丝、塑料线和尼龙绳等,通过实验器材的制作和选取,学生对不同材料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的不同有了深刻的认识,灵活运用了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F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做白光的色散实验,通过转动阳光下盛水的烧杯,从不同角度观察白光的色散情况,并将观察演示和讨论的结论记录下来,这样对于学生完善物理知识结构,将教学内容系统化和条理化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动手做”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团队意识,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值得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惠兴.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技术物理教学,2013(1).
[2]曹志清.初探初中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1(9).
[3]王银平.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认识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