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改良初探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3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课程是高中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僵化刻板的教学模式却阻碍了高中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本文作者从一位执教多年的高中音乐教师的视角出发,对新课标下高中音乐欣赏课程教法与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等方面提出建议,对现阶段音乐欣赏教学做出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音乐欣赏 高中
  2004年9月,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确立,高中新课程改革逐渐在各省市高中拉开序幕。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为其中心特点。今天,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概念日趋理智化,各科的课堂教学也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而经过课改的洗礼,笔者对音乐课堂教学的反思与研究也在继续深入着。音乐欣赏课程是对高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升其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均采取讲授法进行教学,“讲”—“听”单向的知识输出模式使原本旨在缓解主学科学习压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音乐课程,不是成为学生的另一项学业负担就是成了浮于表面的休养课,甚而有之学生称其为“睡觉课”。音乐欣赏应该如何进行?教师又应该如何使这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教育”课成为真正的“素质”课,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无限的音乐乐趣?
  一、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破除过于绝对的音乐本位论
  音乐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人类世界的精神产物既无形又因为欣赏者的“个性”即个体差异而获得相异的听觉感受。高中生与初小学生相比,个性已经基本建立且处于生理心理年龄都日趋成人化的阶段,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突出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缺乏参与音乐体验的主动性。教师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往往输出的只是自己或者教材编写者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自然很难投入自我的认知更勿论享受音乐。因此,破除过去绝对的教师教材音乐本位将教学目标转移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尤为重要。笔者在课下与学生交流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时常听到学生抱怨,或是“严肃音乐太难了,欣赏不来”或是“教材太深,除了文字介绍外对音乐乐句、旋律的认识几乎为零”。就是这样的状况使我们的高中音乐欣赏课程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教师希望学生提高音乐认识水平主动“入门”;而学生却缺乏学习动力在音乐之门外徘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强迫学生被动接受既定教材,不如破除音乐教学类似数理化的刻板,打开思维告诉学生:音乐不用懂,只要愿意听。
  二、改变教学思维,化繁为简,引导倾听
  高中生处于一个对外界事物敏锐并极富求知欲的年纪, 随着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各种类型的音乐充斥在我们身边。手机、MP3、网络都为各种音乐类型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许多音乐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眼里根本没有严肃音乐倒是“乱七八糟”的流行音乐听得来劲,放学路上都挂着耳麦。可正是这“乱七八糟”的RAP、R&B、ROCK让他们摆脱课业压力在节奏中放松,缓解整日被数理化压迫的紧绷神经。既然如此,教师不如转换教学导入方式以学生最为熟悉和感兴趣的音乐为媒介导入对严肃音乐的教学。例如,在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中有对浪漫派波兰音乐家肖邦的钢琴作品赏析。而红透半边天的台湾歌手周杰伦恰是一位忠实的肖邦迷,他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夜曲》及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中许多斗琴的片段都取材于这位音乐家的经典作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介绍音乐家前播放电影片段或歌曲,起到了不错的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固有的以书本为主磁带为辅的传统教学设计模式,将过去静态的二维音乐教材转变为多维的,声音、图片、文字、影像全方位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转变不但使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对将要介绍的音乐家产生好奇心还能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对同一欣赏课题产生不同的音乐欣赏角度,大大减轻了教师导入课题的难度。
  三、重新构建音乐鉴赏课的美育功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应“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即由原本的教师告诉学生什么是音乐美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音乐美。高中的音乐鉴赏课原本以美育为教学目标的课堂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却日趋智育化,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训练弱化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追求与发现享受美好音乐的能力。感受美是一种能力但每个人对美的认同感却不尽相同。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不必告诉学生什么是美,而可以通过对乐曲的播放与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乐思是如何发展的?为了强化乐思作曲家采取了哪种手段?这样的处理手段使我们获得怎样的听觉感受?利用这一连串的思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聆听中进行思考从而获得对于音乐美的基本认知,使学生与作曲家之间通过音乐作品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马克思说:“美感的获得就是人作为主体在欣赏对象中实现自我。”教师要允许学生在欣赏作品时有自己的想法,时代不同对于同一作品的感知也不尽相同,不必拘泥与教案对作品的解析。音乐欣赏本就应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入到对音乐作品理解中。虽“感于物而动”有音乐家的音乐客观基础;又“不为物役”,从而“得意忘形”使学生获得感知美的能力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实践中。
  四、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建立个性化欣赏机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欣赏课程中除了欣赏到的作品是固有的音乐存在外,剩余的教学环节均与学生个人的性格、文化素质、想象力、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如上文在第三点中阐述的:既然学生对一同音乐存在中美感的发现与感受是相异的,那么,由此延伸出的个人的欣赏角度均不相同,建立个性化的音乐欣赏机制确实具有必要性。在对《二泉映月》这部经典的作品进行授课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们对同一作品的不同感受给予了笔者深入思考这一问题的机会。在课上,教师介绍完这部作品的作者华彦钧{瞎子阿炳}的生平背景后,为了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并没有按照教参的音乐介绍对作品风格进行描述。而在听完这首作品询问学生的感受时,一部分同学回答曲子悲凉苦楚、哀从中来;而另一部分同学回答从这首曲子中听到了愉悦和释然的音乐情绪。大部分对《二泉映月》的赏析文献中均认为这部作品体现了阿炳悲苦的一生,充满了对生活辛酸的理解。但当笔者课下查阅历史文献时却发现当时对这部作品进行采编和录音的已故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老师曾在对阿炳作品的回忆时描述:阿炳虽然身世坎坷历经磨难但却只有在他心情愉悦时才会在二泉旁拉奏这部作品。这与部分学生从作品中获得的感受不谋而合,从另一个方面达到了欣赏的目的,使欣赏角度更加的多样化。抛开前人赏析成果,回归到作品本体,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发展审美个性而不是用固有的前人对作品的认识欣赏禁锢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许是高中音乐欣赏达到教学目的的好方法。
  五、教师教学思维与教法必须与时俱进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不言而喻,音乐欣赏成为了一种能力的素质的教育。课堂任务的转化、培养目标的改变及教学手段的更新给广大高中音乐教师带来了更艰巨的任务与更大的挑战。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有许多高中生可以对屏幕上活跃的港台流行歌手如数家珍却难以静下心来倾听一部钢琴小品或艺术歌曲。对这样的现象教师们大可不必“痛心疾首”地对通俗化的音乐现象进行声讨,相反从学生们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入手,允许艺术欣赏对象的多样性,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流行音乐与严肃作品的比较等方式,抓住学生兴趣,进一步开展教学。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同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更新思维进一步的探讨与求索,仅以此文与诸君共勉。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新课标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孔繁洲.《音乐素质教育手册》.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
  [3]徐希茅.《音乐美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4]钱仁平著.《中国新音乐》.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5]杨恒达.《尼采美学思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6]《音乐课程标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平一中)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大学的其中一项职能就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独立学院”是近些年来新兴起来的,属于三类批次的本科院校,从这些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们要想与一类或二类院校的学子们共同竞争且脱颖而出,必须全方位地武装自己,即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实践技能的锻炼。这就要求其所在的“独立院校”提供合适的平台,否则只能是空谈。在此主要从实验内容的设计、教学进度
期刊
[摘要]本科教学评估是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评估不是改革,但是它却能促进改革,甚至成为当前促进高校改革、加大对高校投入的最重要保障。而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评估势必会成为促进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文章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评估体系的内涵及构成,并就适应于该评估体系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工程管理 教学评估 实践教学 改革  一、引言
期刊
生活的海洋,需要航标,否则,眼前会是黑暗,迷茫,也许会触礁。在儿时的记忆里,清晰的印记着老愚公的形象,“不言弃,不言难,不畏难,不退缩”的精神更是肃然起敬。我想老愚公曾是我们好几代人心中的标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职老师,这标杆似乎离我贴近,又近乎遥远。我每天眼前只有学生,心里装得也是学生,我真正的指引标应该在学生身上,因此,学生满意是我心灵的航标。  中职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就被认为是“问题学生
期刊
[摘要]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写作状况却不容乐观。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以培养提高:教给观察方法,举一反三;重视语言积累,培养习惯;传授写作方法,提高能力;提倡互批互改,学习借鉴;重视讲评艺术,激发兴趣。  [关键词]写作能力 观察 积累 写作方法 互批互改 讲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一线教师困惑最多的地方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培养创新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教育新理念,以及新理念带来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新的思考维度;并强调作为外语创新教育关键的教师须树立反思教学的研究意识,也对提高教学研究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创新人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具有反思能力的研究型教师  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21世纪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包括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
期刊
[摘要]某校一名女大学生因为被高中时的男友分手而喝农药自杀;某校一名男大学生因发现自己有严重恋母情节而从10楼高房顶跳下来自杀;某校一名研究生因感觉学习压力过大,社会适应不良而割脉自杀……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的消息已不是什么新闻了,时不时都会见诸报端。发生此类事件,让人痛心疾首,这对于个人和家庭是一种悲剧,对社会也是极大的损失。大学被人们誉为“象牙塔”,“人间天堂”,能在高等学府读书来之不易
期刊
[摘要]服装在过去、现在、将来仍将是心灵与外界对话的形式。 服装通过不同的设计语言塑造、润色和装饰着人类的生活。为了取暖和遮羞,人类的祖先开始用衣服来遮盖身体,但也就在那时,装饰作用也同时成了服装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群体里,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外界的压力都影响着人们对装饰方式的选择。今天,服装已不仅是为了遮体、御寒,已发展为具有多种功能,并不断融合人类智慧、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综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动物解剖实践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学生动手能力、教学实践能力、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实践与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发展适应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着重做好“实践教学的课时模式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考核方式创新、教具技术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对校内外经济发展等”相关的研究工作。在动物解剖实践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
期刊
[摘要]促进个人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将人际和谐理论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不仅是一次教育理论的发展,更是教育实践的探索,这一创新内容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的理想与现实教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人的直接与间接教育和人的个体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人际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方法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
期刊
[摘要]国家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这对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各项新的要求,在形式多变的语文课堂上,哪些才是语文课之本?哪些才是我们语文老师追求的目标呢?语文课上到底要点什么?本文就课堂教学的要点把握和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 要点  一、让人文主义铸就语文课的灵魂  优秀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不被摧垮的根本,它能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民在潜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