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主流媒体内容生产中重新发现用户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媒体融合的当下,传统主流媒体积极主动转型,对内容生产的重视也随之提高至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传统主流媒体在进行内容生产时,往往不自觉地陷入以媒体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对用户的考量还显得不足.在内容生产过程中,重新发现用户,切实掌握并运用用户思维,是传统主流媒体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其他文献
中国外宣主流媒体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重要桥梁,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中国外宣主流媒体肩负着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的时代使命,要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国际传播视域下,我国外宣主流媒体要立足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坚守中国特色和中国理论之道、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之法、打造外宣旗舰媒体之术,不断进行内容、渠道、技术与战术策略创新,以符合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框架,不断提升国际舆论引导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互联网自由在本质上是自由观和权利观的体现,是基于理性色彩所作出的不受外在约束的平等权的体现.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进一步将表达的关口开放,每个个体在虚拟世界中塑造新的形象并以此来实现自我,表达自由被赋予了合理化的想象.但互联网在弥合身份区别的同时也再次塑造了身份传播的区隔,从技术伦理中建构的平权身份掩盖话语权背后的影响力,在社会化过程中以社会身份的塑造规训公民的表达,而消费主义下大众传媒创建的符号再次规训意义的生成.在互联网自由的实际操作中,互联网的公民更加注重表达权的工具性使用而忽略其本质效用,并最终体现
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社会组织的参与和补足.论文基于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共同生产实践,研究发现社会组织面临着政府管理本位理念、参与渠道匮乏、能力建设不足、服务质量监管缺位等困境.文章认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主动转变管理理念、提供激励与引导,社会组织应当加强组织能力和公共价值管理能力,并积极融入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图景之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对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以及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世界新闻业发展史上,1870年“三社四边协定”的签订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拟在社会理论的框架下,回溯其产生及施行的过程,探讨其背景及其与一系列社会因素的互动,尤其是与所在国的利益扩张及殖民行动的勾连,主要从经贸、技术、政治和文化四个方面勾勒“三社四边协定”与社会因素的关联,并进而讨论该协定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就该协定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其一是协定对国际新闻流通的长时间影响,其二是其产生与以卡特尔、企业联盟的方式分头垄断全球新闻流通模式的形成,其三是协定签署方竞相采纳电报专线加速信息流通
通过运用跨文化的视角,聚焦晚清在华影响较大的英文外报《字林西报》,搜集该报1900-1902年有关李鸿章报道的原始报刊资料,探究《字林西报》如何塑造晚清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的媒体形象,分析这一媒体形象所蕴含的价值立场和意识形态,考察与李鸿章媒体形象相关的新闻生产以及李鸿章形象被《字林西报》建构的过程.
根据英国学者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传播领域的传统功夫电影体现为四重编码系统,即“功夫片”编码、墨家文化编码、儒家文化编码和道家文化编码.《叶问》系列电影在寻求中西文化共同点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文化隔阂,并赢得国内外受众的共同接受和认可,体现出一定的文化规律.《叶问》系列同样具有四重编码系统,其突出的特点和长处在于发扬“功夫”本身的传统文化内涵,又能以包容、理解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从而扭转了传统功夫电影长期以来形成的推崇竞技与暴力的美学倾向与渲染民族主义的感情倾向,为现代功夫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一
新中国进入开天辟地的转折时期,《人民日报》由解放区的党报变为指导全国工作的大报,担起负重致远的艰巨使命.为创建新型国家宣传开基立业,横扫官僚主义捍卫党的本色,铲除蛀虫深挖根源,在批判中奠定国家意识形态,报道社会主义改造面临历史的检验……《人民日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坚韧地砥砺前行.
为推动实现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促进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便利化取得新突破,助力江浙沪皖公共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活动,由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共同主办的第四届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将于2021年10月23日10时在三省一市187个公共图书馆赛点开赛.南京图书馆作为2021年轮值馆,将承担本次赛事的筹备、组织及协调工作.
期刊
五千多年文明史为中国留下了灿烂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传播范围窄、传播模式滞后、传播形式化、重视度不够、传承青黄不接等情况是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困境,通过探求新媒体立体传播、数字化技术保护、内外部传承策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新路径,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出谋献策.
信息接收从方屏、宽屏到竖屏的转变,不仅表征着传播媒介深度嬗变,也指涉着信息传播方式和效果生成机制暗自流变.竖屏传播语境重构了信息传播范式,为河南对外形象传播提供了重要机遇,河南对外形象传播应掌握媒介变革带来的红利,主动抓取竖屏传播手段,重塑媒介信息格局,把握竖屏传播规律,推进信息整合和多屏多端立体传播,树立大传播观;构建对内、对外立体话语体系,重视民间话语,培育“意见领袖”,讲好河南故事;打造“老家河南”战略品牌,树立品牌传播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