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华远的八年“抗战”

来源 :今日楼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4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志强以楼市“任大炮”著称,他几乎每个月都会有那么几个惊人雷语,但在雷倒众生的背后,你却不得不佩服他对政策的深刻认识以及那份敢说敢言的勇气。而作为“华远地产”的领军人,任志强这些年除了“说”,还“做”了哪些?
  
  与华润离婚组建“华远地产”
  
  当任志强卖掉在华润置地的全部股权时,地产界才突然发现地产业不只是卖项目、卖房子,而且可以卖股权、卖公司,在卖公司的同时还可以卖掉所有的项目和所有的房子。
  只是,卖掉公司、卖掉所有的项目和房子之后,新华远该怎么发展?
  与华润正式分手后,任志强写了一篇名为《重新起飞——追求我们曾经许下的心愿》的文章,洋洋洒洒万余言,让人感觉到与恋人分手般的不舍之情。
  在文章中,任志强将华润与华远比做“夫妻”,说“家庭”中“夫妻”有分歧,所以选择“离婚”。任志强还在文中幸福地回忆了这段已逝的“婚姻”。
  “希拉里因克林顿当选为美国总统而成为第一夫人,也有人说克林顿之所以能当选总统是因为有希拉里这样—位夫人,总之两者之间是—种成功的相辅相成。华润集团公司与华远集团公司在过去的合作中,将华远房地产公司成功地塑造成北京乃至全国的知名企业,这同样是一种相辅相成。”任志强做了一个如此的类比。
  当时的华远已从一个资本经营的初学者成长为熟练地掌握了一定的资本知识、技能和现代企业治理机制的驾驭者,并且学会了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
  “不管将遇到什么,不管谁会跟随,我要飞,我在飞,去看那未来的世界,去实现我们曾经许下的心愿!”任志强用他的豪言壮语打响了卷土重来的第一枪。
  将老华远房地产公司持有股权转让给华润集团后,2001年12月30日,华远新时代房地产公司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虽然转让的申报和付款过程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但是新公司还是凭借两天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赢利的年度财务报表,使未来上市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一年。”像终于在颤颤巍巍的钢丝上如期走到了尽头,新年前的最后几天对于任志强来说是惊心动魄的。
  在与华润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时,任志强坚持其中一笔资金要在2001年底前支付,而华远新时代房地产开发公司3亿元的注册资金很大程度上就是来源于这笔钱。这一招对于新华远的提前“出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远集团在2002年新年钟声敲响之前完成了华远新时代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改组注册。为何名称在华远后面,多了个新时代,变成了新时代房地产开发公司?任志强是不是昏了头啊?
  其实不然,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一个公司的名字被取消后,必须一年后才能重新启用。所以这一年,新华远地产用了新时代房地产这个名字作为过渡。
  新华远是在华远集团下属的什刹海经济建设开发公司基础上,由华远集团及其下属的西单购物中心、华远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华远金海马家具装饰公司、华远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整合而成,注册资本亿元人民币,任志强出任公司董事长。
  2002年1月底,当华润集团将最后一笔转让款交到任志强手上时,华远集团就面临着如何重新在市场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如何迅速地从零开始发展成为巨人的问题。
  此时的华远已经没有了计划经济时代靠政府大量行政划拨取得土地的优势,分完家后新华远也是没有能力去境外融资的;而另一方面,注册资本仅仅3亿多元的新华远也不可能去竞标拍卖而获得大量的土地储备。
  没地、没钱、没政府背景的优势,新华远除了一个改了名字的地产品牌外,一无所有。
  那么,新华远靠什么发展呢?有很多人等着看新华远的笑话,看任志强的笑话。
  但是,任志强带领新华远用自己的品牌优势,用新的战略和新的玩法打出了一记重拳。
  早在新华远未成立之前,任志强就凭借华远的品牌优势,用无形资产换取了开拓房地产公司55%的股权,推出了品牌战略的第一个面世之作——海润国际公寓。
  作为任志强重出江湖的第一个产品,海润国际公寓以其优越的品质、极具诱惑力的价格、国际化的服务方式、第三者承诺的信誉保证赢得了市场的信赖。海润国际公寓不但提供房屋,同时提供可选择的精装修,更配套了量身定制的生活家具、必备的生活家电。而每项产品从建筑到材料设备、家具,供应商都事先做出了质量保证的承诺。
  占据了丽都商圈的海润国际公寓附送全套精装修及家具电器,以8500元/平方米的价位推出,在尚未推广宣传的情况下已积累了120多名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为避免质量问题,新华远以海润国际公寓项目为起点推出了“质量履约担保”机制。此举可以规避房地产业中尤其是开发商的质量责任问题,以对客户承诺的形式使涉及的所有品质责权明晰。
  当时,有关质量与履约的担保在国际上已经通行,而这一机制在京城房地产商品房销售中还是首次。这一担保机制的作用在于用更严厉的经济手段使施工单位尽一切可能避免违约现象,标志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将越来越走向规范化、成熟化。
  2002年3月,华润北京置地的30多名中层及业务骨干集体“反水”至另一家大型地产公司旗下,郭钧辞去华润北京置地总经理的职务。据称,这30多名中层及业务骨干中有22名去了华远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华远的企业凝聚力可见一斑。
  新华远的目标定位是:2002年开复工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三年内达到年开复工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
  任志强还有一个伟大的目标:2004年直接上市。曾经深深浸淫国际资本市场的任志强心里十分清楚,赶在2001年年历即将翻过时,拿到新华远的营业执照(注册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按照证券部门新公司上市须有三年赢利记录的规定,新华远抢在2001年成立,并且有一个不错的财务报表(控股开拓房地产并将其开发的海润国际公寓于当年底销售),它就可以在2004年申请上市。
  2002年底,在华远新时代举行周岁庆典之际,任志强不但出了本名为《任人评说》的书,而且喊道:“华远地产回来了”,宣布华远地产已经完成股份制改组,将诞生仅一年的华远新时代更名为“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再度崛起的华远地产,以迅速壮大的资本规,模,以咄咄逼人的战略布局,以跻身于“2002年北京楼市十大热销楼盘”的海润国际公寓以及其他正在运作的项目,以及创新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再度开创着地产界一个又一个神话。
  
  潘任导演“鸡蛋换粮票”
  
  继1992年潘石屹用“鸡蛋”从任志强手中换得“粮票”后,2004年,缺地的潘石屹再次找到了有地但有些缺钱的任志强,要跟他再次上演“粮票换鸡蛋”的故事。只是,这次的交换并不像第一次那么顺利,并且出人意料的是,在用“粮票”换了潘石屹手中的“鸡蛋”后,任志强用这个“鸡蛋”换了更多的“粮票”。
  2004年,北京市颁布的4号文件规定 从该年起,所有的土地出让都必须“招拍挂”。这对于潘石屹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所有的政策规定都清楚了,他不用再摸黑走路了,可忧的是政策的方向与自己预期的相反,他成了手上没地的房地产商了。
  土地和资金是房地产商的两大基本元素,缺了土地的房地产商就如同断了奶水的小孩,无法茁壮成长。2004年的潘石屹已经成长为一名比较专业的房地产商了,因此他很明白作为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房地产商,要想保持自己在业界的腕级地位,必须尽快改变自己目前这种“断粮”的现状。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潘石屹深深明白自己需要新的开发项目,也清楚新项目的来源无非两点,一是政府公开招标拍卖的土地,二是政府允许继续开发的项目。
  于是,2004年2月27日,潘石屹在他们自己公司办的SOHO小报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凡是4号文件认可的“粮票”,即计委的立项,他们都愿意用“鸡蛋”(钱)换,欢迎有未过期的“粮票”的尽快来找我们。基本条件是:20万平方米以上。
  我们都知道“囤地”有众多好处,一是可以保证房地产开发商项目开发的可持续性,二是土地升值效应明显。
  而“囤钱”呢,似乎只有保证资金的流转充足了才行,不过通货膨胀下的货币贬值也不是好玩的。
  但是,2004年出台的71号令彻底封杀了“土地协议出让”这个在中国积习已久的方式(71号令规定,2004年8月31日前是清理协议土地出让的最后期限,俗称“8·31土地大限”)。这一号令让大量准备在自家“囤地”上大赚一笔的开发商感到了迎面而来的阵阵杀气。于是,这群后背发凉的囤地者们饥不择食地到处寻找买家。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潘石屹在粮票的选择上颇为苛刻。自从潘石屹要“断粮”的消息传出后,据说每天有十几个拿着“粮票”的地主们到他那儿排队换“鸡蛋”。出人意料的是,虽然这些项目交换的价格不高,有的甚至打了对折,但都没能换走潘石屹手中的“鸡蛋”。
  当然,没有饥不择食并不说明肚子不饿,潘石屹虽然“挑食”,但也绝不能空腹久等。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逐一排查目标,最终瞄上了任志强正在开发中的尚都国际中心。
  相对那些不具备尽快开工条件的土地、不符合潘石屹的产品选择或地点选择的土地、危急到发不出工资的地步的小地主们,以及许多尚不能成为“粮票”的半成品,任志强的尚都国际中心就像一块色香味俱佳的大蛋糕,让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潘石屹非常眼馋。
  当时,业界都认为任志强不会将尚都国际卖给潘石屹,因为尚都国际是任志强手上的一个好项目,比万通新世界要好卖得多。另外,任志强和潘石屹关系一向不好,这些年两人总是争吵不断。
  然而事实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独断专行的任志强顶住了公司的强大压力,在与潘石屹谈判不到两天后,就决定将尚都国际卖了,并开出了价。不过这个价是天价,是北京城当时的“地王”,与潘石屹自己提出的价格足足相差了3000元/平方米。
  潘石屹为此很郁闷地说:“我们的确要‘断顿’了,但这不意味着他就可以漫天要价。现在北京还没有一块地能高出他的报价。”
  但任志强自有他卖高价的理由:“潘石屹要换‘粮票’,但他却拿‘粗粮票’的价钱换我手中的‘细粮票’,这怎么成?’’
  由于价格谈不拢,这事就一直僵持着。但天公作美,“转折”在不经意间到来。
  一天,北京某媒体举办一个小型座谈会,任志强和潘石屹先到,潘石屹讲完后正准备离开,首都创业集团的老总刘晓光就到了。刘晓光拉住潘石屹说:“小潘,那件事就这么定了,周五晚上9点我们再到贵宾楼饭店谈一次。”
  善于察言观色的潘石屹注意到任志强在听到这句话时,脸色有了些变化。混迹商场多年的潘石屹不难推断,任志强将刘晓光口中的那件事理解成了又一桩“粮票换鸡蛋”的交易。
  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次偶然发现让潘石屹了解到任志强对他自己手中“鸡蛋”的重视程度。精明的潘石屹不仅没有当场点破这个误会,反而利用任志强的这次“误会”与之定下了见面时间,而且加上软磨硬泡之手段一举敲定了合作条件。
  这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刘晓光在无意之中配合潘石屹设了个巧妙的局。
  根据合作协议,此次采用了股权合作的形式,即SOHO中国以参股项目公司的形式加入到尚都国际中心的整体开发中。在一个共同的项目公司中,大股东是SOHO中国,持60%股份,负责二、三期开发;小股东是华远,持40%股份,负责一期销售,等到一期卖完之后,退出该项目公司,由SOHO中国全权负责该项目。2004年3月29日上午,华远和SOHO中国在尚都国际中心一期售楼处举行了尚都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双方签订了包括合作框架协议在内的一系列协议。而潘石屹随之为尚都SOHO推出的“螳螂拳”广告意味深长,其急于摆脱华远对尚都的控制之用心彰显。同时也表明了潘石屹在尚都项目上谈判的不易。此广告针对性极强,任志强发函通知老潘一周内撤下该户外广告。
  2004年6月9日下午,华远地产在尚都国际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推出了尚都“亿元楼王”,并同时举行了尚都国际中心广场揭幕仪式。然而,出乎所有到场媒体意料的是,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却在发布会上突然宣布:华远地产已经于近日全面收购了东直门综合交通枢纽——东华广场项目。
  据任志强介绍,早在2004年5月25日,华远地产就收购了北京城建在东华广场60%的股权,并于6月3日正式签署了意向书,加上之前已经收购的持有东华广场项目35%股权的一家海南公司,至此,华远地产已经控制了东华公司95%的股权。而任志强也表示,另外有一家持有东华广场5%股权的小股东,已经原则上同意把股权转让给华远地产。
  从任志强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他转让尚都国际中心项目二、三期,用尚都的“粮票”换潘石屹的“鸡蛋”之前,华远地产已经确立意向要全面收购在北京城建控投之下的东华广场。
  华远地产牺牲了17万平方米的尚都国际中心二、三期,却换来了充足的资金实力得以全面收购86万平方米的东华广场。用任志强的话说,华远地产卖掉了17万平方米尚都的“粮票”,却用得来的“鸡蛋”换来了86万平方米的东华广场这张更大的“粮票”。
  任志强假寐,众皆竖耳;任志强拔剑,众皆悚然。
  
  与“SST幸福”借壳上市
  
  2006年第四季度,眼看IPO运作不见曙光,华远一面与境外基金管理公司签署了境外组建3亿美元的基金专门投入华远地产的合作协议,一面再度回到A股市场重拾借壳之路,与SST幸福展开重组谈判。
  至于为什么选择了SST幸福,任志强认为只是偶然而已。
  “最终的选择并非刻意而为,只是刚好遇到了幸福实业重组的时机。”对任志强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是SST这 个壳资源很干净,其次是对方同意把注册地变更到北京。至于价格,并无特别优势,也不是任志强的主要考虑因素。
  其实在华远表示有意重走借壳之路时,好几家券商都在帮华远找合适的壳资源,SST幸福正是其中一家推荐的。任志强与幸福实业沟通的过程一直比较顺利,双方在重大问题上并没有太大分歧。
  2007年2月15日,幸福实业发布公告:幸福实业以新增股份换股的方式吸收合并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而在吸收合并完成后,华远地产现有股东将成为幸福实业股东,华远地产将办理工商注销登记手续,幸福实业将承继其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并将更名为“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9月28日,华远地产将借壳方案上报中国证监会,但是任志强没想到,因为使用估值报告作为定价依据,方案竟然被中国证监会否决。用任志强的话讲,这次失利让华远进行了更深刻的自省,积极修改了定价依据和股改对价方案重新申报,并在一个月后最终获得通过。
  2007年11月1日,SST幸福发布公告称,10月30日,公司资产出售暨吸收合并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远地产)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已获得中国证监会重组审核委员会有条件审核通过。这意味着,任志强的华远地产借壳上市终于宣告成功。
  
  任志强永不言退
  
  从全世界最想打的人,到女人最想嫁的人。从严厉的房地产大佬,到微博上的知心老大哥。微博改变了大家对任志强偏见。“人民公敌”、“任大炮”变成了可爱的“任老头”。年过甲子,任志强终于接到了上级党委批准其退职的通知。
  对于任志强的“退休”问题,他澄清:“组织部通知我可以退职了,不是退休。”任志强退职的职务是指华远集团董事长,该集团旗下除华远地产外,还包括西单购物中心、华远旅游等资产。他的另一个职务是华远地产的董事长。“由于是上市公司,所以组织部不管,目前职务仍继续。”任志强说,“今年10月上市公司董事会改选,我可通过华远集团或通过第二大股东华远浩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名我当董事。”任志强笑称:“至于董事会能否选我当董事长,我估计别人也竞争不过我。”
  对于房地产的理解,他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像中国的经济改革一样在多次左与右的冲击中,上上下下的反复中发展着、前进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改变着中国的城市,改变着整个中国。”
其他文献
八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与政策风云变幻,阳光上东的开发正好见证了这段历史。从2003滨河花园开盘销售到如今丹麦组团收官,作为北京地标性的明星楼盘,阳光上东经历的更多是“再开发”与“后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在政策与市场的鞭策下,其开发的历程已经不仅是一个楼盘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更是北京国际化进程的一个最好范本。  虽然每个楼盘都在强调吸引国际精英、每个学校乃至幼儿园都讲国际教育、每个商店都在宣扬国际化消
期刊
本次盛典的一大主题是“发现香水海,亚洲幸福宜居长寿新地标发现之旅”。活动当晚,中国“十大幸福宜居、健康、长寿、养老之地”评选活动盛大揭晓,卓达香水海名列前茅,而且荣获久负盛誉的“亚洲人居新地标大奖”。  在推介盛典上,卓达香水海以其丰富物产、凉爽气候等天然优势,国际大港、新型材料基地、滨海新城三大宏伟产业项目群,以及国际一流的养老服务体系,赢得到场来宾的广泛称赞。  卓达集团响应国家号召,紧随着蓝
期刊
调控未有丝毫松动的7月,北京楼市多个项目竞相要开盘可谓逆势冲关,而刚需产品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亮点。业内相关专家表示:“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使大部分投机性资金淡出楼市,北京楼市或将重返刚需为主时代。”从7月份的开盘数据分析来看,北京楼市的结构性特点已经显现,刚需项目依凭产品的高性价比以及品牌知名度引来了购房者的密切关注,因此刚性产品支撑了目前低靡楼市的半壁江山。  限购令出台雷厉风行,购房者置业观念
期刊
孟子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在中国悠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皇家御用之地,都是上风上水的福祉。如今,承袭皇家文脉、借奥运盛世快速崛起的国奥板块之内品牌房企云集、高端项目频出,成为北京房地产市场中备受高端置业者追捧的热点板块。雄踞国奥板块核心区位的润泽公馆,以公园环抱的别墅级生态环境、一站式教育资源、高端公馆人居品质,成为领衔国奥板块的标杆项目。    傲立国奥 阅尽繁华  
期刊
本世纪伊始,润泽地产进军北京之时,国奥板块尚如璞玉未经雕琢。多年砥砺,润泽地产以区域运营高度深耕国奥板块价值内涵,推出了一个又一个人居臻品,成为国奥板块价值快速崛起的有力支撑。2011年,润泽地产于国奥板块核心、润泽公园居住区内推出又一品质力作润泽公馆,以别墅级品质打造公园中的世家公馆,彰显出当代人居的至高水准。  本刊特采访到北京润泽庄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封屹,解析润泽地产植根国奥板块的发
期刊
应运而生的城市运营商    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北京城前门的一座高楼,一边鸟瞰四周灰旧低矮的建筑物,一边对陪同他的中央领导谈起建筑业和住宅。他说:“房子是可以卖的,建筑业理应成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伟人的一句话,从此开启了中国房地产之先河。从起步到腾飞,然后是沧海横流的低谷,中国地产谋略于心却是大鳄潜行。直至1997年,朱镕基一句“我两年内一定要把住宅行业促成支柱产业”
期刊
“奥伦达”是北美印第安传说中的梦想部落,是一个充满和谐与幸福的理想国度。如今奥伦达品牌成为幸福生活的代名词,使这个人人向往的古老部落再次复活,为追求幸福的人们提供一个理想的家园。  2011年7月,《今日楼市》记者在北京西北部探访到—个“奥伦达部落’——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热情、快乐,相互之间关系融洽——他们是为了追寻幸福走到一起的。他们通过高品质的艺术生活,不断地感受着幸福、
期刊
您多久不曾凝神于翠柏间跳跃嬉戏的松鼠,您多久不曾闭目聆听山风的轻吟,您又多久不曾静赏红霞落日、云间归鸟?当人生高度与居住理想邂逅在一渡新新小镇,您找到了自己所爱的生活。    用自然滋润居住理想    久居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繁华都市,没有什么比一片林海更奢侈,也没有什么比一湾碧水更能令人心灵返璞。一渡新新小镇,坐落在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十渡”境内。  北京房山地质公园,总面积9
期刊
毋庸置疑,中国的人居发展进程就是一个对于宜居梦想不懈追求的历史,因而促使别墅这种处于金字塔尖的房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财富人群的关注。为了解别墅的宜居品质和产品附加价值,特对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进行了专访,请他畅谈为何别墅会成为最高层级的宜居产品。  记者:虽然2011年中国楼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洗礼,但别墅依然保持良好的市场业绩。为何国人会对别墅情有独钟?  顾云昌: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
期刊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精装修房因其专业性、环保性、经济性等优势,成为现代购房趋势。在国内房地产开发日渐成熟的情况下,开发商对精装修房配套产品的品质以及配套商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强合作、品牌共赢是开发商与配套商最渴望的合作成果。作为日立空调在全球最大的变频多联机生产基地——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多年来凭借一流的产品品质以及先进的服务理念,成功联手众多房企百强企业,获得房地产企业的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