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来源 :人生与伴侣·极品课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stlin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随着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联系生活教数学、学数学”的重要性。教学活动中如何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真正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本人通过近两年反复地实践、摸索,总结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一位教育家说过,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这样看来,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是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既然是生活中的问题,要真正理解,形成某种能力就不是听一听、看一看、做几道练习就能解决的,需要不断的积累。且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的,再经过归纳抽象形成概念。因此,教学前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前安排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显得尤其重要。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每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时,我就会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思考各知识点与生活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形。在教学前,引导学生到生活中体验,帮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建立数学概念。
  二、联系生活教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与生动、丰富的儿童生活紧密联系才便于儿童理解,并从中取得学习数学所必需的感受和生活经验;但是,生活感受、生活经验还不是数学,还必须经过一番“数学化”的工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生活原形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学生在生活中碰到过的很多问题都是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如《钟面的認识》、《统计》、《人民币的认识》等就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摈弃陈旧的、陌生的材料,选取实用性、愉悦性、新奇性的材料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抽象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如在生活中,学生经常经历的“选举”(评选“好孩子”、“班干部”“三好生”等),学生都有亲身体验。教学统计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评选活动,从中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日常的生活原形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揭示出统计的概念的过程。像这样的教学,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学是为了用,用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更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后,我就会创造条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画一画,找一找,写一写,做一做,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如:教学“上下”后,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画。学习“位置”后,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可以说不得说自己家的具体位置,可以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让学生自己进场找座位。学完“人民币的认识”,开办一间“小小商店”,让学生模拟购物。认识钟表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习“解决问题”后,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提一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我有20颗牙齿,坏的有3 颗,好的有几颗?答:20-3=17;我要买一杯可乐和一包小薯条,一共要用多少钱?答:5+4 =9 ;我们班一共有16个女生,长头发的有3人,短头发的有几人?答:16-3=13。这样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需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而且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在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H同学是一位性格还算开朗的女生,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刚进高一时,她选择了住校,每次一感冒家长就大老远跑来带去拿药。一个月后觉得寝室生活各种不方便,于是改为了走读,家长就每天早晚接送。高一期末考试的时候,被同学举报考试作弊,我把她找出来谈话,随便怎么讲都不承认,说着说着痛苦流涕,因为平时表现还行,我也没有狠狠批评,只是告诫了几句,结果一会儿她又把家长叫来了,说不舒服要回家休息。  H同学这样的情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新的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中小学中全面普及。国家在基础课程改革方面倡导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为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提供高效、多样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课堂的积极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开放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束缚,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但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期刊
摘 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当今时代的需求,环境问题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在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新的职能,将环保教育融入地理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
期刊
摘 要: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策略时,首先就需要客观对学生化学学习基础水平进行探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将有效促进师生关系的建立,客观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很多教学实践中都证明,分层教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层教学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在各个学校中的不断实践,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学校沿用满堂灌的教育模式、教学观念陈旧的现象,致使学生在课堂中无法融入到教师的教学氛围中,并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本文简要说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小组合作模式对数学教学的影响维度,并提出将小组合作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教学  一个好的教育方法既可以降低学生学
期刊
摘 要: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学校;教育  “国民大计,教育为本”,在人类基于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
期刊
摘 要: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应当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我们看似遇到了难题,但是这些所谓的难题并不是不能够化解的,只要我们有了兴趣,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如何才能够培养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如何才能够增强学生们学习初中数学的能力呢?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作者将会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很多时候,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数年后的今天,数学教学的现状如何?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思考,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引
期刊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能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得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说到素质教育,我们知道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兴趣、热情,哪来思维碰撞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
期刊
摘 要: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