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性能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胶粉改性沥青中胶粉掺量,加大废旧胶粉利用率,针对目前胶粉改性沥青中胶粉掺量较低问题,优化胶粉改性沥青制备工艺,制备超高掺量(40%)胶粉改性沥青。采用三大指标、TFOT试验和PAV试验研究超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基本性能与老化性能;基于DSR试验和BBR试验确定超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PG分级性能,采用拉伸试验评价超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黏韧性,通过TGA试验、荧光显微镜试验和SEM试验揭示超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的微观性能。结果表明:超高掺量胶粉改性沥青180℃旋转黏度低于4.0Pa·s,其低温抗裂性和抗老化性能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尽管DM治疗理念不断变迁,但无论是最初的“优化降糖,综合管理”,还是当下的“以患者为中心”,血糖控制始终是DM管理的核心.明确控糖目标是血糖管理的关键,目前国
期刊
针对大型车辆右转内轮差引发的恶性事故问题,笔者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通过对南京市公交车交叉口右转弯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建立了3种逐步趋向于实际的理论模型。对3种理论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用不同函数表示内前轮和内后轮的行驶轨迹,进而得到公交车内轮差的3个禁停区域。以南京市某交叉口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给出3种模型禁停区域范围:①模型一、二、三禁停重合区域,即最宽处1.0m月牙形区域为绝对禁止驶入的区域;②模型一、二重合区域,即最宽处1.7m月牙形区域为相对危险的区域,在驶入时要严格注意转弯车辆状况;③模型三禁停区域,
为了研究实际工程中寒区隧道围岩的冻胀变形规律,分别进行了封闭和开放的单向冻结条件下饱和砂岩冻胀变形的对比试验,研究饱和砂岩在不同环境工况下冻胀变形的规律并加以对比分析。试验表明:饱和砂岩在封闭和开放的单向冻结条件下呈现不均匀冻胀特性,两组试验的冻胀应变变化过程相同,但在各个温度梯度的封闭条件下冻胀速率和冻胀应变值略大于开放条件下冻胀速率和冻胀应变值;在相同温度梯度下发现开放条件的不均匀冻胀系数略小于封闭条件,但随温度梯度增长速率大于封闭条件;两组试验温度场变化都分为快速下降、缓慢下降、稳定3个阶段;试件冻
“Treat-to-Target”是一种设计治疗策略的理念,以实现明确的临床终点为目标,通过设定清晰指标以及干预过程中及时动态调整,促进治疗目标达成.“Treat-to-Target”最初用于常
期刊
以北京地铁12号线大钟寺站—蓟门桥站区间暗挖隧道下穿京张高速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在高速铁路隧道保护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了暗挖隧道下穿京张隧道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总结了京张隧道竖向位移和横向位移随施工步变化特征。通过现场监测,对暗挖隧道拱顶沉降和结构收敛监测结果以及京张隧道竖向位移、横向位移、结构收敛及自动化监测等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张隧道竖向位移变化过程为两阶段“S”型曲线;京张隧道中心前16m和后14m范围内是穿越施工显著影响区域;先行和后行隧道施工引起的京张隧道竖向位移分别占总竖向位移的
为确定高模量沥青界定标准,选用3种高模量改性剂对基质沥青改性,通过常规性能试验和流变性能试验,分别对所制备高模量改性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延度、黏度、复数剪切模量、车辙因子以及PG分级指标进行测试;采用单轴压缩试验和车辙试验,对相应沥青混凝土的动态模量及动稳定度进行测试。在此基础上,对各项指标规律性、区分度、一致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对高模量改性沥青的各项性能指标与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动态模量的关联性分析,建立以复数剪切模量为关键性指标、针入度指标体系为辅助性指标的高模量沥青界定标准。建议高模量沥青的复数剪切模量
为了确定影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疲劳性能的关键因素,基于ATB25与ATB30两种密集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选择9种集料级配、3种沥青,以13种混合料试件的10项材料试验数据为参考列,以沥青稳定碎石疲劳方程中的k值与n值为比较列,进行影响沥青稳定碎石疲劳性能的灰熵分析,得到不同参数对沥青稳定碎石疲劳性能影响的显著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对应分析的统计学研究方法对相关结论进行统一。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饱和度、油石比这两项因素是影响沥青碎石稳定基层疲劳性能的最关键因素;沥青饱和度影响着沥青体积百分率和矿料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储备功能与血糖代谢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于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妇科及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242例围绝经期患者(围绝经期组),
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的连通关系到商业繁荣、市民便捷以及消防安全等,好的连通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城市运转效率,丰富城市立体空间体系。但是,目前关于地下空间的连通问题,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很多不足。该文从规划层面、连通方式的设计,以及现有的地铁空间和周边地下空间之间的连通这三个方面,对连通方案的优劣进行分析、对比、汇总,以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找到合适的规划方案以及最优的地下空间连通方式,为后期地下空间的实际施工和规划提供参考。
近年来针对传统人工势场法(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APF)易陷入局部最小值问题所提出的优化算法依然存在适用性不高、计算效率低等问题,基于部分优化算法的不足,笔者创新性地引入了基于采样的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rapidly exploring random tree,RRT)在静态已知地图上预先选取数个临时目标点,避免移动机器人在使用人工势场法时陷入局部最小值区域并在动态障碍物环境中进行实时路径规划的避障策略。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实现,同时结合了RRT算法概率性完备、收敛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