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详细研究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18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植入物将18例骨不连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9例患者。其他临床资料无太大差异的情况下,对照组骨不连患者应用动力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骨不连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进行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各项手术指标。结果:对照组骨不连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在手术指标上,观察组骨不连患者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相比,带锁髓内钉固定的效果更为显著,不仅仅手术创伤较小,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低,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带锁髓内钉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6-00-02
临床骨科中经常会收治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一般治疗这种情况都会采用复位外固定或者是内固定的方法来治疗,有着比较理想的临床患者[1]。为了有效地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我们需要比较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效果,选择治疗效果最佳的植入物,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8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植入物将18例骨不连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9例患者。对照组骨不连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7岁,年龄最小者22岁,平均年龄在(46.9±2.4)岁,男女患者比例为6:3,其中股骨骨折的患者有4例、胫骨骨折患者有3例、肱骨骨折患者有2例。导致骨不连产生的原因如下:外固定或内固定失败、感染;观察组骨不连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4岁,年龄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在(49.8±3.6)岁,男女患者比例为7:2,其中股骨骨折的患者有5例、胫骨骨折患者有2例、肱骨骨折患者有2例。导致骨不连产生的原因如下:外固定或内固定失败、感染。两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病因等临床信息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纳入科学对比。本次研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帮助对照组9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选择动力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手术实施过程如下:首先为四肢创伤骨折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然后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保持仰卧位。在骨折患者的大腿外侧切一道15cm的手术创口,将筋肌组织全部剥离,暴露出骨不连的位置,然后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加压钢板,将钢板置入病变部位张力的一侧,用骨螺钉将动力加压钢板的上下两端固定,并且进行加压螺旋操作。
帮助观察组9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选择带锁髓内钉进行内固定治疗,手术实施过程如下:首先进行常规的麻醉处理,然后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保持仰卧位。在骨折患者的大腿外侧切一道15cm的手术创口,将筋肌组织全部剥离,暴露出骨不连的位置,然后从横断面和梯形截面来修复骨膜,将硬化的骨质进行凿除并且扩髓,从骨不连的一端开始将骨块置入其中,复位后,在连接的上下两端固定上锁固定髓内钉,然后将手术创口缝合。
1.3治疗效果观察 分别为两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实施了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术后,医护人员引导患者进行相关检查,详细记录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对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如下:(1)通过X线检查,患者骨缝连接处完全愈合,无痛感和叩击痛产生,则为治疗效果显著;(2)通过X线检查,患者骨缝连接处有明显结痂,产生轻微痛感和叩击痛,则为治疗有效;(3)通过X线检查,患者骨缝连接处无结痂产生,出现强烈的痛感和叩击痛,则为治疗无效。在患者恢復期间,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创口感染等症状的发生率,并统计两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手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创口长度和手术后的引流量。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信息全部利用t值进行检验
(_x±s),计算数据利用χ2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骨不连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5.6%,观察组为8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
2.2两组连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
2.3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在手术指标上,观察组骨不连患者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骨不连患者的手术情况,两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从临床骨科上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出现了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包括:(1)骨折部位出现了供血不足、血液循环障碍等情况;(2)骨折部位出现了无菌性感染;(3)骨折部位有软组织异物进入;(1)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或者是使用激素过多、烧伤等情况。面对这些情况时,四肢创伤骨折患者都可能出现骨不连的症状,因此,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进行处理[2]。
综上所述,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相比,带锁髓内钉固定的效果更为显著,不仅仅手术创伤较小,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低,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帮助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快速康复,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宁廷民, 宋毓敏.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89): 102+105.
[2] 马文成.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案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54): 83-84.
作者简介:周程林,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手足显微外科及创伤骨科多年、擅长手足、足踝畸形的矫形,断指(肢)再植,各种创面的修复功能重建、各种创伤骨科的诊治。
【关键词】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带锁髓内钉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6-00-02
临床骨科中经常会收治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一般治疗这种情况都会采用复位外固定或者是内固定的方法来治疗,有着比较理想的临床患者[1]。为了有效地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我们需要比较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效果,选择治疗效果最佳的植入物,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8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植入物将18例骨不连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9例患者。对照组骨不连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7岁,年龄最小者22岁,平均年龄在(46.9±2.4)岁,男女患者比例为6:3,其中股骨骨折的患者有4例、胫骨骨折患者有3例、肱骨骨折患者有2例。导致骨不连产生的原因如下:外固定或内固定失败、感染;观察组骨不连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4岁,年龄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在(49.8±3.6)岁,男女患者比例为7:2,其中股骨骨折的患者有5例、胫骨骨折患者有2例、肱骨骨折患者有2例。导致骨不连产生的原因如下:外固定或内固定失败、感染。两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病因等临床信息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纳入科学对比。本次研究经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帮助对照组9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选择动力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手术实施过程如下:首先为四肢创伤骨折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然后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保持仰卧位。在骨折患者的大腿外侧切一道15cm的手术创口,将筋肌组织全部剥离,暴露出骨不连的位置,然后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加压钢板,将钢板置入病变部位张力的一侧,用骨螺钉将动力加压钢板的上下两端固定,并且进行加压螺旋操作。
帮助观察组9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选择带锁髓内钉进行内固定治疗,手术实施过程如下:首先进行常规的麻醉处理,然后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保持仰卧位。在骨折患者的大腿外侧切一道15cm的手术创口,将筋肌组织全部剥离,暴露出骨不连的位置,然后从横断面和梯形截面来修复骨膜,将硬化的骨质进行凿除并且扩髓,从骨不连的一端开始将骨块置入其中,复位后,在连接的上下两端固定上锁固定髓内钉,然后将手术创口缝合。
1.3治疗效果观察 分别为两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实施了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术后,医护人员引导患者进行相关检查,详细记录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对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如下:(1)通过X线检查,患者骨缝连接处完全愈合,无痛感和叩击痛产生,则为治疗效果显著;(2)通过X线检查,患者骨缝连接处有明显结痂,产生轻微痛感和叩击痛,则为治疗有效;(3)通过X线检查,患者骨缝连接处无结痂产生,出现强烈的痛感和叩击痛,则为治疗无效。在患者恢復期间,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创口感染等症状的发生率,并统计两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手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创口长度和手术后的引流量。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信息全部利用t值进行检验
(_x±s),计算数据利用χ2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骨不连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5.6%,观察组为8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
2.2两组连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高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
2.3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在手术指标上,观察组骨不连患者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骨不连患者的手术情况,两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从临床骨科上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出现了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包括:(1)骨折部位出现了供血不足、血液循环障碍等情况;(2)骨折部位出现了无菌性感染;(3)骨折部位有软组织异物进入;(1)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或者是使用激素过多、烧伤等情况。面对这些情况时,四肢创伤骨折患者都可能出现骨不连的症状,因此,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进行处理[2]。
综上所述,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相比,带锁髓内钉固定的效果更为显著,不仅仅手术创伤较小,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低,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帮助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快速康复,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宁廷民, 宋毓敏.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89): 102+105.
[2] 马文成.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案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54): 83-84.
作者简介:周程林,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手足显微外科及创伤骨科多年、擅长手足、足踝畸形的矫形,断指(肢)再植,各种创面的修复功能重建、各种创伤骨科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