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综合学习资源的策略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语文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师往往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参,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了语文水平的提高。创造性处理教材资源,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学习思路;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可拓宽学生学习面,充实学生学习源泉;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可加强学科渗透,拓宽学习空间;留心大自然、关注社会社区,开展实践活动,可积累学习源泉;课堂学习延伸到家庭生活,互动交往,可渗透亲情体悟;联系淳安乡土历史,感受千岛湖,可加强爱家乡教育。
  【关键词】教材资源 媒体资源 校本资源 自然资源 亲情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30-02
  
  语文大课堂的构建,其实就是如何充分利用综合学习资源的问题,而语文学习的教材不可能仅是教材,还应包括生活,正如陶行知所,“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是教育人的,因而生活是一本极好的教材。为此,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对如何充分利用综合资源做了尝试: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资源,充分利用好教材。
  第一,为了避免与生活脱节,把语文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抽取出来,进行“纯粹”的学习,把语言文字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中抽取出来进行肢解,而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语文、学习语文,学生不仅是静静地看书,还要调查、走访、表演等,在实践中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第二,为了能充分利用挖掘教材,促使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要把学生“推”出课堂,加强社会实践,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学生结队上街找错字搞调查。教师要善于从课本中挖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因素,突破教学空间,拓宽教学范围,设计出新颖高效的综合性语文学习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实践活动。第三,把改编教材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同样的内容范围,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文体,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
  二、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宽学生学习面,充实学生学习源泉。
  当今社会,五彩缤纷,瞬息万变。学生感受最深、表现起来得心应手的虽是亲身体验的直接生活,但是电视、电影、网络、书籍等媒体对学生的生活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特别是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因此,如果我们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可拓宽学生生活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
  1.包涵在课文内容中,“境”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整体画面。
  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创设教学情境,学生通过感官,置身丰富、逼真的气氛中可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可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简报来理解课文内容。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电子简报制作好后,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整个身心都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成了学习的主角,产生了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愿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巩固与强化。
  2.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阅读教学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学生很难明白,这些都成了阅读教学的难点。
  如果借助网络资源,就能轻易地将这些难点突破、分解,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对学生的感观进行综合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这为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保障。这样排除了因时空因素造成的阅读教学的障碍,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还能分解教学难点。阅读教学中诸多疑难问题,通过网络都迎刃而解。
  此外,可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中各种学习论坛(如,K12学生论坛)和E-mail的形式与校内外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使得语文学习打破“学校围墙”的限制,使同学们不断增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语文水平。
  三、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渗透,拓宽学习空间。
  在学校生活中,可开发的资源相当多,真可谓“学校处处皆教材”。但是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留心处处皆语文,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因此,关注、体验学校生活是学习积累的捷径。
  1.充分利用取之不尽的教学源泉
  学生们能在创作中体会出艰辛与乐趣,更加体会出那些名篇巨著并不是一挥而就的,如《红楼梦》“增删十载”而成,使学生更有滋有味的投入了名文佳作的阅读中去寻找灵感与体味美感了。在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激活了,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利用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指导训练
  关注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事一人,这样引导学生关注课堂课余生活、游戏活动、日常生活、师生交往等,获取独有的体验,增加写作之源,激发创作的灵感。
  3.学校资源包括师生动态生成的知识
  因为学生对问题、事物、现象的理解,需要有一个交流的过程,通过讨论各自的见解,相互促进、相互启迪、相互沟通,从而更好地学会表达语言。
  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更激发了他们自觉学语文的兴趣。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愉悦的求知空间。
  四、留心大自然、关注社会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积累学习源泉。
  1.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
  语文教学要突破教室、课堂生活圈,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广泛的空间里吸纳独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形成态度、认识价值。旅游、参观、访问、调查都是学习语文的形式。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现实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即是语文学习。
  2.社会是一个大家庭
  人与人的交往,使学生对现实、对生活、对价值的认识不断的改变和加深,让学生把社会的体验表达出来,这就走向了与做人相结合的道路。社会的交往,是情感的交往、是做事态度的交往、是价值取向的交往,因此语文学习也应重视交往的过程。在交往的过程中,学生生成了独特的体验。学生很愿意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既反映了作文的真实,又反映了人生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不会只着眼于书本而是放眼大千世界,让四海风云、五洲波澜汇聚于眼底;开阔的视野、综合的思想凝聚于脑际,形成恢宏博大的胸襟。老师也可放开手脚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大显身手。这样,学生学得有味,老师教得有味,语文的教学便走上了良性循环之路。
  五、课堂学习延伸到家庭生活,互动交往,渗透亲情体悟。
  “家”是活动的环境和感情的载体,家庭生活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但是学生却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即使写了,笔下的文字也是被“挤”出来的,缺乏情感激荡。“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如果不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情,习作时,他们往往会以局外人的身份应付写作。因此,引导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往,体会亲情,为说真话、诉真情、写真文提供有利条件。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将知识转化成一种能力。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素养都得到了锻炼。
  六、联系乡土历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我县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献之邦,也是一个人才辈出、地灵人杰的山水名城。如历史人物有刚正不阿的海瑞、有农民起义领袖方腊、陈硕真、有连中三元的三朝宰相商洛;现代有著名的书法家邵华泽;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朱元璋的半亩方塘、海瑞祠、方腊洞,还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羡山岛。这些都是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何尝不可用?
  淳安千岛湖的形成是淳安人民一曲为国家建设而背井离乡的奉献之歌,在让学生阅读淳安历史的同时,也感受到淳安人民的奉献精神。不仅增长了有关家乡千岛湖的历史知识,也让学生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能紧紧抓住语文教科书并把它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放弃广博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有悖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求,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不会获得成功!
  广大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农村中学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农村中学语文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 韦志成主编.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张鸿苓主编.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期刊
一、语文及语文教学  1.强调大语文观,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  英语和汉语同属于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而汉语是义合语言。语言的本质是相通的,即语言是在交际中产生的,并为交际服务。是思想的外衣,文化的传承载体,人际沟通的工具,表达自我思想和情感的媒介。而这些都是以真实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为依托的。  2.语文中的语篇教学  语文教学中语篇教学遵循先整体感知、再细节理解、最后欣赏体会字、词、句,提倡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建筑业加快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再加之当前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有效应用,一些新理念和新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成本管理作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我国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的时间较短,针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要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和理念有效结合,加快思想观念上的转变,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来
期刊
【摘要】每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迎来较长时间的雨季,大面积的强降雨天气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与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需要建筑工程在施工时做好防范措施,充分考虑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加强施工安全与管理,保证工程的质量,对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在雨季进行施工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工程在雨季施工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雨季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在雨季进
陈龙海董事长,生于1952年4月,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从1984年开始,将一个濒临倒闭的食品企业发展成为总资产近5亿元,年销售为3亿多元的出口创汇龙头企业,2003年初成功上市.他
【摘要】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线。工程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也就成为建筑工程最重要的一环,本文分析了青海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提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现阶段青海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尽
期刊
课堂上教师通过兴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简明扼要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就能够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其心智、陶冶其情操,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一、课堂提问的严谨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依靠提问来支撑的。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并且提问方式过大或者过小,过大,则会造成学生答非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单位对于项目施工的安全性与文明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采用精细化、一体化的管理方式提高施工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已经成为建设单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对安全文明施工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城镇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各工程项目的规模与复杂性进一步提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