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理学中的免疫酶技术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在70年代初就已采用,但从单克隆抗体问世以来则更常被使用.原先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只用于皮肤病的研究,即对大疱性疾病(如寻常性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红斑狼疮,妊娠疱疹,疱疹样皮炎和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中体内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或补体的定位等.

其他文献
嗜酸性细胞(Eos)在皮肤组织中虽已被识别,但它们在皮肤病中的作用仍未明.最近的研究已阐明Eos的结构、成分和几种功能.
期刊
复习有关类天疱疮的文献,可将类天疱疮分为以下9种类型.1.大疱性损害:A.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型:(1)细胞丰富(Cell rich型,(2)细胞稀少(Cell poor)型.B.中性粒细胞为主型,C.淋巴细胞为主型,D.表皮增生为主型.2.非大疱性损害:A.荨麻疹样型,B.红斑型,C.湿疹样型,D.表皮增生为主型.
13-顺维甲酸(isotretinoin)对严重的结节囊肿性痤疮有很高的疗效,它几乎能完全控制皮脂的产生,从而使皮肤和粘膜发生干燥和炎症效应,痤疮丙酸菌属的水平也明显下降,当皮肤和粘膜进一步干燥,则可消除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以往曾有报告,在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毛囊炎和严重的结节囊肿性痤疮时,病人前鼻孔和皮肤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萄菌)的发生率可分别高达70%和50%.在以后的随访中,与治疗前阳性率为50
脂溢性皮炎(S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987年5月下旬,在西柏林举行的国际皮肤病学学会上,来自各个国际研究中的14名皮肤病学专家和真菌学专家讨论和交换了有关SD的研究和临床经验。
期刊
生殖器疣是一常见病,血清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已证明,其常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有人发现生殖器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低,而且与患者的病程有关,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有效地消除生殖器疣病毒感染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本文作者应用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及二硝基氯苯(DNCB)皮肤试验,对不同病程生殖器疣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30例受检患者(男17、
作者报道了一例仅以瘙痒和进行性弥漫性皮肤色素沉着为唯一临床症状的蕈样肉芽肿(MF)病人.患者80岁,一年来,面、腋下、背、胸、腹、腹股沟处皮肤出现进行性色素沉着斑伴严重的持续性瘙痒.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体检:前额、颈、腋下、胸、腹,几乎整个背部及腹股沟处可见广泛的、边界不清的深棕色斑.无毛细血管扩张或萎缩.
据报道,在过去一些年里,用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病人发生迟发性皮肤卟啉症(PCT)有所增加.尿毒症病人常伴贫血,一般认为不宜用静脉切开放血疗法,而氯化奎宁又常无效.作者对一例在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发生严重PCT的病人采小量多次静脉切开放血疗法,耐受良好,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生化指标明显改善.
本文通过用依曲替酯(etretinate)对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20周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 TTs)研究了依曲替酯对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介绍了一种检查沙眼衣原体属特异性脂多糖的免疫斑点印迹试验(IDBT),作为泌尿生殖道和其它部位衣原体感染的诊断方法。所用抗体为以125Ⅰ标记的针对衣原体脂多糖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J12。病人标本先经过沸水或高压蒸汽处理15分钟,然后低速离心10分钟。在96孔微量过滤板上贴附以PBS(pH7.2)浸湿的硝酸纤维膜。每孔中加0.4ml标本并抽吸。然后取下硝酸纤维膜,浸于含5%(w/v)脱脂
1977年在日本皮科杂志上作者曾报告一种极罕见的瘙痒性皮肤病6例。本文又报告2例。这8例的临床表现似乎与已知的任何一种皮肤病均不相符合。作者建议命名为“群集性痒疹”。8例病人的年龄为26~77岁,男7例,女1例。起病时皮损由群集的瘙痒性、红色坚实性的丘疹组成,直径2~4mm或更大。分布于鸡蛋至鹅蛋大小的区域内。损害的周围再出现新的丘疹,陈旧的丘疹则变平,遗留色素沉着。皮损通常只向一或两个方向扩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