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ython的学习者基本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课程之间各自为政、实践资源偏抽象、程序设计能力考核中编程题目过少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以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二级项目课程群体系建设方案;以三门理论课和一门实践课的深度衔接为基础,引入企业教师进行实践资源校企合作,实行课程考核强化机考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模式。三届学生全员参加CSP认证结果和优秀学生参与竞赛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
摘 要:文章以加权无向图的连通性作为量化评价指标,在巩固复习阶段实现了基于知识点网络的学习内容最优推荐,能对全部知识点做整体掌控性练习。知识点网络具有固有权值、已练习权值和待练习权值,通过遍历待练习知识点能得到待练习权值及知识点网络的最优连通性指标。文章对49个知识点的小型Linux脚本题库给出了求取连通性指标的前后端两种实现方法,并在应用场景下实现了针对学生个体的一步和多步最优推荐,以及针对班级
摘 要: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TPACK)为信息时代教师知识发展提供了一种分析性框架和思维方式,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近10年来的主要前沿话题之一。文章应用CitespaceIII软件,对2005—2019年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309篇TPACK文献进行“发文作者-国家-机构合作”网络
摘 要:文章针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了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基于Cisco 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仿真平台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借助模拟软件的低成本性和易操作性,强化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实践能力,对改善实验课程教学成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课程;网络模拟仿真平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0;G43
摘 要:考核评价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评估手段,是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抓手。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以OBE“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理念及学校TOPCARES教育方法为指导,凝练出“目标导向、学生中心”的形成性考核基本原则。学校深化TOPCARES混合式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围绕预期学习效果,打通专业、课程及考核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基于课程预期学习效果的课程考核设计框架,
利用技术促进课堂互动已成为当下的一种教学趋势,学生的合作学习体验和效果也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尝试在课程中利用互动即时反馈方式,探究不同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度。依据自我效能感前测的数据,将学生随机分派至举手互动组、使用Plickers的互动组、基于CloudClassRoom(CCR)的互动组,随后基于合作学习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实践表明,Plickers组较其他两组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度。同时,该研究还发现不同的互动即时反馈方式对学生同伴互评评语类型也产生一定影响。
摘 要: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实现?文章以《工业机器人项目综合训练》课程为例,通过调研企业的需求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工程认证毕业要求为标准,制定了课程培养目标,选取几种典型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构建以真实“工业现场”情境再现为特色的机器人综合实训平台,并从课程目标、教学实施、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工业现场;综合训练;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
摘 要:程序设计课程以教为主,创新实践课以实操为主。文章以“搭建智能小车和控制系统”为创新实践需求,充分利用课上和课下资源,促使本科生将程序设计、机械自动化、通信等多学科知识点进行融合,强化基础课程和实现培养独立创新能力;将程序设计课程通过软件开发形式与硬件相结合,从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案,从应用解决方案中凝聚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文章介绍了以软硬件协同开发为向导的本科创新实践,探讨计算
摘 要:“停课不停学”推动了全国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也加速了教育信息化融合实践迈向“互联网 ”的发展进程。尽管线上教学具有灵活、时空重构性的优势,广大师生也经历了全过程、全场域的实践,包括教、学、测、评、练、管等环节,但在后疫情时期,很多学校的线下教学并没有主动有效融合在线教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趋势下,要有效总结、吸纳“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经验,促进线上和线下教与学活动的深层次融合。混合式教学是
传统高等教育的形式在实施当中存在与前沿技术脱节、概念抽象等诸多局限性,探索基于新技术应用的高等教育方法迫在眉睫。文章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沉浸性等特点,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提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框架,重点设计了包括教学管理平台和学生学习空间两个子系统的虚拟现实教学系统,并论述了其部署、应用场景,并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授课及课堂讨论、课程任务提交和实验形式的实施方案。最后,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特点及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应用中的优势,针对硬件设备瓶颈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