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课堂中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kabc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也已经具备了简单的是非观念,而如何将学生认知中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感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是教师所探究的方向。本文结合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从创设生活情景、链接生活经验、开展生活实践以及关注生活表现等四个方面入手,谈一谈如何在生活情景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
  一、创设生活情境,升华情感
  创设生活情境能提升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价值。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创设生活情境这一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十分熟悉、易于交流、充满情感的生活情境,使他们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下,升华自己的情感,进而提升自我道德与法治意识。
  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我不拖拉”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拖拉的坏习惯并改正,我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家庭情境,我要求学生三人一组分别扮演孩子、爸爸、妈妈,模拟在家时的交流互动。每一个小组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并指出生活中的拖拉现象。在表演中,学生指出拖拉的行为有:父母让睡觉的时候,总是会说“我还没玩完”“我还没写完”等;父母叫起床时,总是会说“我再睡一会儿”……学生表演完后,我问同学们:“大家认为拖拉一下有没有什么后果?”有学生站起来说:“拖拉几分钟没什么关系吧。”这时有学生站起来说:“有关系的,昨天我起床的时候拖拉了一下,就没赶上公交车。”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我对学生说:“大家可能觉得拖拉几分钟没什么关系,但有的时候仅仅是几分钟就能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没赶上公交车或上学迟到等等,因此大家要改掉拖拉这个坏习惯。”
  如此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坏习惯,积极地寻找改正的方法并予以改正。同时,生活情境的创设也能有效地升华学生的情感。
  二、链接生活经验,活化思维
  课堂教学内容除了书本知识,还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具体的设定,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学生受到书本知识的限制进而失去自学能力的问题。同样,将课堂教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推动学生主动思考生活中的各种是非对错,进而根据自己的是非观念对其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评判,从而更有效地活化学生的思维。
  比如,我在周一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在下个星期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悟。学生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和记录,积累了许多内容。有的同学说:晚饭后跟爸爸妈妈去公园散步,看到有小朋友站在公园的椅子上玩耍。针对这种现象,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这样做非常不道德,把椅子踩脏了别人怎么坐。也有的同学说,小孩子踩脏了家长会帮忙擦干净。还有的同学表示,每个人坐之前都会自己擦一擦,所以踩不踩无所谓。针对学生们的看法,我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踩长椅是我们的素养,但是公共场所毕竟不是我们的私人空间,我们要以大众的利益为先,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
  由此可见,采用链接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日常所见培养道德法治意识的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同时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活化学生的思维。
  三、开展生活实践,化为行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理论培养,还要注重将理论应用在实践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找寻高效的授课方式,积极开展生活实践,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课本内容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进而化为学生的行动。
  比如,我在给学生们讲解“风儿轻轻吹”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学生在课本学习中已经认识到风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感受得到,也认识到风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风的威力等。在学生认识到这些后,我带领学生走进了公园,让学生深度感受风的存在、应用与威力。在去公园前,我让学生准备能够利用到风的玩具,在公园里我发现他们带的玩具有风筝、纸飞机、自制风车、泡泡机等。学生玩了一会儿后,我问他们:“大家感受到风的存在了吗?如果感受到了,现在大家来谈谈风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益处?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呢?”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说:“风可以帮我们吹干衣服,可以降溫,还可以吹着船前进。但是如果风太大,会把树和杆子吹倒,容易伤到路人,电视里说的台风危害很大。”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我又对他们说:“我们都知道风的作用与危害,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学会应用风,在遇到风可能带来的危害时也要学会躲避。”
  通过带领学生深入生活,不仅能够让他们切身体会到风的存在,认识到风的应用与危害,也能够针对风的危害具备一定的应对策略。知识不断化为学生的行动,使他们知识行为一体化。
  四、关注生活表现,立体评价
  知行合一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也能够在生活表现中得到最全面的展示。因此,关注学生的生活表现,并多方位地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同样也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和表现,对积极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对不正确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不做‘小马虎’”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为了解学生对这节课所学内容的践行力度,我布置了课后任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常做的一件事,并从头到尾制作一份详细的流程,从而改变自己丢三落四的毛病。有的学生完成了写作业的相关事项:书写作业、认真检查、收拾课本、整理书包;还有的对吃饭、洗漱等方面进行了规划。事后我与学生家长进行了沟通,大多数学生的家长表示:孩子都能仔细地按照规划完成自己制定的事情。但也有个别同学家长表示:孩子在完成的过程中还是有些事情没有顾及。结合家长反馈的情况,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评价。对完成任务的同学给予肯定,同时对没有完成的同学进行引导。学生在得到评价以后,都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接下来的规划。
  由此可见,采用关注生活表现的方式可以落实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实践,采取多元的评价还能促使教师从多方面了解学生,与学生深入沟通,进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教师也可以从中结合具体的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做到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开展相关理论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内化认知,确保他们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其他文献
在学校管理中,经常听到班主任反馈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与学校不一致的做法,造成学校教育无效,甚至是负效。本文以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分享寄宿制高中家长与学校合力共育的一些做法。  协同育人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种教育力量,在德育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网络,形成教育的正向合力,统一协调地开展德育工作,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协同育人,学校教育为主,家长配合为辅  学校要适应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钟嵘以“美赡”“鄙质”评价曹丕五言诗。此评亦可概括曹丕整体诗歌风格。“美赡”体现在曹丕在“诗赋欲丽”文学创作观指导下,其诗注重艺术技巧的锤炼和辞藻骈俪,叙游宴之欢、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班级文化的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挖掘学生的潜能,还能增强集体组织强度,提高班级凝聚力,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教育过程中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能够让两者形成合力,相互支持和配合,加强教育的力量,必将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  一、扬帆起航,一起打造温暖的班级  刚接班不久,在一次课间操结束之后,我把大家留在了操场上。我问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关于法治教育的新目标。法治教育需要探索新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學法守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增强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守法习惯。  笔者多年坚持开展“双翼社”法治社团教育活动,寓意道德与法治犹如雄鹰成长腾飞的双翼,所在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扬州市“六五”普法先进校、江
期刊
创办于1965年的桃浦中学,地处普陀、嘉定、宝山三区接壤地带。20世纪90年代,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生源结构,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学校确立了培养“具有民族精神、身心和谐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将法治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20多年来,从聚焦法制,到立足法治,进而探索以法育人,开展培育法治素养的特色课程建设,实践着一条蜿蜒向上的特色发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组织运行机制是组织运转的驱动力量,也是确保组织功能实现的制度保证。文章在论述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内涵、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后,根据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内涵和组织目标,以系统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