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地上乘凉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_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胡竹峰,1984年生,出版有《空杯集》《墨团花册》《衣饭书》《豆绿与美人霁》《旧味》《不知味集》《民国的腔调》《闲饮茶》等文集。获第三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等多种文学奖项。部分作品翻译成英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
  中国笔墨
  中国笔墨里有玄之又玄的东西,这是道家“冲虚”要义决定的。老庄之前的文章,譬如甲骨文的卜辞与《尚书》《穆天子传》之类,一味写实。写实是中国笔墨的基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说是中国文章里第一次出现游戏笔法。写实与游戏,是中国文章的阴阳诀。可不可以用墨戏两个字说中国文章呢。国外的文章,以我有限的眼光看,从未见过墨戏,或许是孤陋寡闻。
  虚与实的结合让中国文章有了风致。我以前重文采,现在觉得好的文章不过一段风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正是风致。不轻佻浮浪,不正襟危坐,便是风致之美。风是风容,致是举止,好的文章,风容卓绝,举止从容。
  《老子》第一次让中国笔墨走到一个极致——隔。《老子》的隔源自文章家的德行、宽容、谦虚、至情和尽礼的品行。
  中国文章是有颜色的,墨分五色,或焦、浓、重、淡、清,或浓、淡、干、湿、黑。以先秦文章为例,《老子》是焦墨,间或用浓淡之墨;庄子是清墨,间或用焦重之墨;孔孟是浓墨,偶尔有清淡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处便是;韩非子与墨子是重墨,焦墨与重墨也夹杂其中;《诗三百》是淡墨,也并非一淡到底,沉痛之陈,笔力下得深下得重。
  司马迁写《史记》,焦浓重淡清,五墨共舞。太史公写得辛苦,笔墨中兀自有游戏笔法。篇篇《本纪》,左右逢源,司马迁一路写来,想必内心也有些得意吧。这得意是自得其乐,是立言之悦。跌宕自喜,津津乐道,自有一股风流。
  游戏笔法是不是小说家言?司马迁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左丘明是靠在先秦槐树下解衣盘礴的说书人,与柳敬亭不同的是,他自己写好了本子。将《左传》当小说读,更有意味,也更懂中国笔墨。先秦诸子都有小说家面目,庄子、韩非子、列子,他们的寓言谆谆之心兔起鹘落。
  谆谆之心可谓中国笔墨的暗纹,即便是《战国策》。我读先秦纵横家的文章,觉得有属于祖父晚年的奇技淫巧,未脱谆谆之心使然。
  《史记》的笔墨是毛线团,有些是一团团串接起来,有些是一团团松散开来。《左传》的笔墨是跳跃的,或者说是雪地上的足迹。北方平原雪地上的足迹,伸得远,凌乱且有章法,像乱石铺街体书法,这么说格调低了,一派素狂张癫更妥。《史记》是楷书法则,《左传》大量留白,介于行草与狂草之间。《史记》的筆法绵延不绝,后世文士时有所宗。《左传》用笔险,如短兵相接,赤膊上阵,非勇士莫能为也。除了王安石、陆游几个人外,中国的文章家没有承接《左传》的文脉,实在可惜。
  汉赋几乎字字浓墨,仿佛金农的漆书。金农用墨自己特制,墨上一面书“五百斤油”,一面书“冬心先生”,写出来的字黑极。张大千说:“冬心先生的墨色之黑,只有黑炭可比。”黑炭之黑板滞,金农的墨色倒格外润泽。金农用自己的墨,中国古代书家,自己制墨的大有人在,中国笔墨最重自己的话自己的面目。汉赋最为人诟病的正是缺乏自己的面目。汉赋浓墨重写,字字斟酌便句句游戏。汉赋的刻意铺排,就是文人的游戏。汉朝文艺多有凝滞的空气,好像大家在公共场所赋诗饮酒一般,手脚放不开,写来写去,都是应酬之作。汉赋是种名气很大的文体,读它的人却不多,因为空洞无物。空洞不可怕,空洞自有回声,无物让文章少了落脚点。
  汉赋的第一篇在我看来是枚乘的《七发》,气壮神旺,后世多有不及。枚乘是最懂中国笔墨的汉赋家,其文章之鸟,高低起伏,飞得远。中国笔墨里恰恰有石破天惊的一面,这是音乐性决定的。中国古代有一种叫“箜篌”的乐器,其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我想庄子与司马迁应该听过不少,并得到启发。班固、扬雄他们的赋文,雄浑磅礴,但没有后来魏晋人下笔美丽,说到底还是汉朝文章墨色单一了。
  汉赋过于苦心经营,一到魏晋,中国文字之狡兔逃出牢笼,撒腿就跑。有一回周作人为沈启无写砚铭,录的是庾信《行雨山铭》四句:“树入床头,花来镜里,草绿衫同,花红面似。”写完之后,周作人说:“可见他们写文章是乱写的,四句里头两个花字。”废名也说六朝文是乱写的,中国文章,以六朝人文章最不可及,所谓生香真色人难学也。
  六朝文章,好在抒情。建安年间,曹丕兄弟的书札,忆宴游的愉乐,悼友朋的长逝,悱恻缠绵,若不胜情,开了六朝文的先路。六朝人崇尚清谈,五胡之乱后,士族避地江南,江南山水秀丽,贯之中国笔墨,增进了文辞的隽永,中国笔墨充满了微茫的情绪,微茫的情绪是中国笔墨的倒影。看《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老先生随口议论古人古文,真有趣:
  韩退之提倡做古文,往往也有不通的句子;他的学生皇甫湜、孙樵等,没有一个是通的。但白香山的文章就写通了,元微之也写通了。在唐宋八大家里,只有欧阳修、苏东坡两人是写通了。
  董桥看见这一段,感慨胡适之终究是胡适之:渊博而执着,温煦而刚毅,诚挚而挑剔。通不通,是胡先生一己之识,不必深究。他看不上韩愈,说到底还是韩愈的笔墨里缺乏微茫的情绪。
  苏东坡的《赤壁赋》深得中国笔墨的笔法墨法。中国笔墨的笔法墨法玄之又玄,但却是众妙之门。《赤壁赋》的出现,让中国文章多了厌世的笔墨。厌世不轻生,这是苏轼的了不起。《赤壁赋》的厌世更多是疲惫感,或者说疲而不惫。苏东坡如果不是受了一点佛教影响,他的文章里恐怕要损失些好看的字面,也会多一些韩愈、王安石的东西。中国文章重实际,少理想,也不喜欢思索死亡。《桃花源记》也是坐虚而化的游戏之作,不如《赤壁赋》高妙。
  我读苏轼是读《庄子》之后,读完《庄子》,我以为中国文章就此罢了。但我读到这样的句子:“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差不多被击倒了。   《赤壁赋》的意义在于,它让中国笔墨多了山水韵与水墨味。不是说之前的中国文章缺乏山水韵、水墨味。汉赋有山水韵,缺乏水墨味;六朝文章有水墨味,缺乏山水韵。
  明清小品也好,但明清小品是水墨山水册页,没有《清明上河图》的恢宏,又不如范宽、梁楷高古。民国文章呢,民国文章的中国笔墨是张大千摹本敦煌壁画。
  雪天的书
  胡适北大任教时,他家客厅是文艺人士聚集地。有回徐志摩拿了本德国色情书给大家传阅,胡先生说:“这种东西都一览无余,不够趣味,我看过一张画,不记得是谁的手笔,一张床,垂下了芙蓉帐,地上一双男鞋,一双红绣鞋,床前一只猫蹲着抬头看帐钩。还算有一点含蓄。”
  含蓄二字是胡适一辈子的标志,一辈子的标准,一辈子的追求。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小心也正是含蓄。含蓄二字差不多左右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审美,左右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文章。
  西方人推崇露的艺术,中西绘画对比格外鲜明。西方人体画,多为丰乳肥臀。中国人体画,与其说展现人体美,还不如说是服饰美。明清春宫图,也不像西方色情画那么一览无余。
  中国人讲究意不直叙,情不表露,善于在浅淡中体现智慧,在温婉沉郁中揣摩心意,以含蓄为美成为中国文化主流。以园林为例,设景不可开门见山。《红楼梦》中对大观园这样描写:贾政“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贾宝玉认为,这里“并非主山正景”,所以拟题刻“曲径通幽处”,人们方知这假山叠嶂,其实是用来“障眼”“藏景”的,其作用类似照壁、屏风。因有此山遮挡,再曲径通幽,“方能景愈藏而境界愈大”。中国园林讲究因地制宜,回廊曲桥,峰回路转,顾盼有景,步移景换,渐入佳境。
  文章也要藏,藏拙藏嫩藏劣,藏得多少是多少。以前写文章不懂藏,洋洋洒洒,尽图自己快活,后来知道藏三分。藏得三分比全部抛头露面好,写露了,易失分寸。文章藏得七分才好,剩下三分山岛竦峙。下笔含蓄了气度才雍容,才有回旋的余地,好比闲庭信步,登楼望月方得意趣。
  文章写得散散淡淡,让情绪之水弥漫到每个角落,是我三十岁上的追求。周作人《雨天的书》自序之二有段话大好:“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境地,但是看古代或外国文学才有此种作品,自己还梦想不到有能做的一天,因为这有气质境地与年龄的关系,不可勉强。”不可勉强亦可谓作文真言,做人做事皆然。
  北新书局那本《雨天的书》的老书真好,淡黄色封面,书名四个字是蓝色的,“周作人著”四个字也是蓝色的,图是蓝色的,寥寥几笔斜风细雨,简单隽永。集内文章也好,像退隐的官宦人家,门庭清幽,花木扶疏,况味几近雪地芭蕉。
  王维有幅画,雪里一株翠綠芭蕉,历来争执不休。《渔洋诗话》说王维画画只取远神,不拘细节。张彦远说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只取远神,不拘细节,不问四时,同画一景,这是大宗师天性。
  周作人读了十几年,十几年过去,文章写了不少,越读越写越觉得与周作人有距离。以前不耐烦周作人,现在终于读出了一点他的好。
  周作人书房号曰苦雨斋,文人从来不乏雨的情结,苏东坡有喜雨亭。朱光潜的庭院飘满落叶,学生要扫,朱先生拦住了,说好不容易才积到这么厚,可以听到雨声。雨声真美,小楼一夜听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况味不同,心境都是好的。管他第二天有没有卖花人。我喜雨亦喜雪。少年时,我家庭院栽有几株梅树,曾祖手植也。当真是老梅愈老愈精神,尤其是大雪天,梅花开得精神抖擞、幽香馥郁。二十多年前的雪天了。
  古人说雪夜闭门读禁书是人生乐事,在我这里,雪夜读书即乐事,是不是禁书不重要。常记当年乡居雪夜读书的辰光,瓦屋纸窗下烤火喝茶。整个原野被封住了一般,却有一种梦似的诗境。
  好多年没见过雪了。春节里从岳西老家回合肥,一路看雪,不亦乐乎。早春雪比初夏花更美。人过三十岁,差不多已到能欣赏雪的年纪了。小时候喜欢玩雪,现在是看雪,看雪比玩雪格调高。玩雪玩出一片灿烂一片天真,常常令人怀念。坐车看雪,仿佛走马观花(我总觉得这个词语里有洋洋得意的成分)。坐在车上,大地一白,春雪连绵两路,心境甚好,大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欣然。
  文章也或许和雪有关,萤囊映雪除外。沈启无辑录晚明清初诸家散文,集名即为《冰雪小品》,冰雪二字出自孟郊那首《送豆卢策归别墅》“一卷冰雪文”句。好文章雪泥鸿爪,有时候,好文章还冰清雪净。
  登高帖
  得闲回岳西几天,东游西荡,饮茶吃饭,不亦乐乎。昨天晚上长聊睡得晚,今天早晨无事起床迟,不亦乐乎。洗脸刷牙后,不想吃街头的早点,就去了朋友家。两个煎蛋,一碗水饺,这才是我要的生活。早饭后,打开电脑,准备写点什么,虚度的光阴需要文字来充实。朋友好客,电脑欺生,我想打“登高帖”,它跳出来“登高铁”。元旦放假,也应该登上高铁回家。我好久没回郑州的家了,春节后再说。
  昨天元旦,和舒寒冰一家、王水利一家、储劲松父子与友人沈永去睡佛山登高。新年第一天,登上高处,形神俱开。恰恰也有三五少年辈,真是愉快。
  这是第二次来睡佛山。时令已是深冬,百草凋零,枯枝满山,一场残雪掩映在背阴处,满是破败景象。
  这些年,渐渐懂得了欣赏破败。春花夏叶固然有繁茂之美艳,残冬落叶也不失岁月深处的苍茫,苍茫之美是大美,入不得俗眼。一些人嫌冬天枯燥——万物皆枯,气候干燥。冬天的山水,美就美在枯燥上。在我看来,南方的山谈不上枯,北方冬天的山才称得上枯,枯得接近萎了,越发让人觉得大美。
  许多年以后,风平浪静,走过很多地方,花前月下,赏心乐事,又回忆起冬天的枯燥,会觉得那枯燥如此不动声色。冬天像老人一样,一生修养,在不动声色中。冬天有不动声色的资本,装着春天,犯不着炫耀。
  昨天下午,和一众友人登高。在山顶石寨处回头远望,仰天长啸,那声音直达青云,落入一股团团转的白云里,沉醉啊,沉醉,我突然沉醉了。呐喊中,热风吹来,会不会惊醒树林深处当年山大王的压寨夫人?如果真有,我希望是二当家——一位肌肤粉嫩身材娇小的女匪。我们跳出红尘之外,私奔去,在茫茫丛林中隐逸终身。   附录:
  残雪生冬日,登高减肥肉。鸟语风吹疾,寻踪追小兽。
  岭峻雪泥滑,攀爬学笨猴。拦路多胡秃,荆棘扯衣袖。
  抬头见古寨,寂寞几春秋?长啸古寨下,白云荡悠悠。
  山瘦苦无酒,仰天吹大牛。文章西棒槌,学问东榔头。
  回望红尘里,斜阳挂小楼。愿卧古松下,不做牛马走。
  傍晚时分的山上,静气弥漫。回城之际,我在腹内草拟了一首诗,请寒冰老兄指教。我几次在外面玩,总写不出诗,这一次好不容易写了。
  山是千年不倒山,身是一瞬花上露。诗人携幼子,作家拄杖游。风叩山门空,梅花瓣下寻旧踪,旧踪无影踪。
  知味不易
  近年写出不少饮食文章,是先前没想到的。有个阶段,见不得谈吃喝的文字,闲来读书,凡涉饮食部分一律跳过不读。为什么呢,说不出。吃到一款美味,自然高兴,吃完,也满心喜悦,但告诉别人如何美味,却说不出。鱼肉青菜嚼在嘴里的滋味,能描述吗?有人没吃过榴莲,问什么味道,答曰“软软的,有些臭”,分明答非所问。我曾在湖边吃过鲜鱼,滑美青嫩,经年不忘,别人问起,也只能说滑美青嫩而已。
  后来读李渔、张岱、周作人、梁实秋、汪曾祺诸位饮食文字,或有膏腴之美,或有蔬笋之气,或有春韭秋菘之味,终忍不住下水试了试身手。饮食文字的写作,仿佛秘戏,有私密的快感。写其他文章,也有私密的快感,感受不如饮食文字深也。
  人分妍与媸,吃有色香味。食物有绝色之表,人才生怜香之情。人有怜香之情,方存知味之心。《中庸》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可见知味不易。我认为,能知味者,非几十年的嘴上功夫不可。而要把食物的色香味立于文字,光靠嘴上功夫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笔下手段。
  味道无法言传,这是饮食文字的挑战。将意会处录成文字,免不了自说自话、梦呓翩翩。忘了谁的笔记,说山里人不识海味,有客自海边归来,盛赞海鲜之美,乡间人争舐其眼。真乃说味高手也。
  空 杯
  喝完茶,杯子空了。空杯放在桌子上,静静的,是等待,也是回味。等待下一次茶水的注入,回味曾经充盈的茶香。
  空杯低眉内敛,又目空一切。低眉内敛是它的一无所有,目空一切是因为有白手起家的资本吧。只有凝视过空杯的人,才能感受握手充实的丰盈。从前的杯子除了装茶水、酒水之外基本就是开水了,现在空杯可以装咖啡、饮料还有情欲。旧时的一份风雅换成今日的几丝暧昧,空杯在想起古人的夜晚通体透明,空杯在想起古人的夜晚满怀惆怅。
  徘徊在新与旧之间的空杯,春风得意马蹄疾,落花流水春去也。人间多少事,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呵,空杯悄悄把一切尽收杯底,付诸沉默。
  很多年前,我路过小城巷口的一家工艺品店。货架上摆满了空杯,倒扣在木板上,在日光灯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寂静的光芒不无寂寞,但分明还有一份自负,一副底气十足的勃勃雄心。
  空杯空空如也,却可以装下整个天空。未来如黄河长江滚滚而来,由它们在杯底翻腾击浪吧。空杯神散意闲地散步,在唇边摩挲,绕着桌子旋转,杯子的四周兀自挂着水滴,晶莹剔透像草上的露珠,抑或是女人的眼泪?
  泪水苍凉,不说境况苍凉,却道天凉好个秋。楼上不去了,电梯坏了,安全通道堆满垃圾,让人欲走还休。还有什么好说,去喝一杯茶吧。杯子是空的。旧茶不去,新茶不来,这是禅宗的洒脱。旧茶已去,新茶未来,这是凡人的疑惑。一头恋着旧滋味,一头想着新感觉,这是空杯心情吧。
  空杯一心如洗,只剩空气,你看不见。看不见的何止空气?开灯,白墙上,空杯投下疏淡的影子。影子只有在月色下才能摇曳多姿,古人醉心月下看美人,大抵是为了娇影婀娜的风情万种吧。
  古人啊,你们还有雅兴吗?与一帮古人喝茶,他们诗云子曰,我懵懵懂懂;我南腔北调,他們莫名其妙。不好意思,那就不奉陪了,挥挥衣袖,我回到了我的时代,我带走了我的空杯。
  醒来,在桌子边,在旧书旁,在午夜,睡眼惺忪,空杯一头雾水,慌忙紧紧地将它握在手心。
  空杯是安稳的,沉得住气。空空的杯子,刚才也在做梦。是古时之幽梦,还是现世的浮梦?和文人赋诗唱词,还是与侠客把酒言欢?昨夜的茶渍还在,紫的、乌的、黄的、酱的,空杯的壁沿像爬满藤蔓的瓦屋。
  秋天的原野,藤蔓枯涩。那枯涩让我想起草书,草书是旧时风采,张颠素狂的神韵,当前是看不到了,遗失在唐宋明清。吃一尾草鱼吧,草鱼也是往日美味,遥不可寻,在乡下池塘里游弋。
  周末,去郊外采了一枝菊花,回家后,我将它插在空杯里。空杯无色透明,收藏起那一抹来自东晋的清逸,菊花的花萼密密麻麻紧靠着,冷香扑鼻而来。谁道空杯无我?我说空杯有心。
  责任编辑 何冰凌
其他文献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与较高的综合素养是最重要的部分。对于法律事务专业来说,提升学生的法律技能、法律实践能力有着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云集城郊的麦浪  吆喝着水稻和油菜  吆喝着果蔬一起  向苍茫的远方退却  我追出繁华闹市  向遥远的山村追去  另一些农民兄弟  潮水一般涌进城市  在城郊某个角落  我无奈地停下脚步  城市的喧嚣华丽  将我又吸引了回去  重新将工装穿上  我匆匆走进了车间  尽管城市的繁华  几乎与庄稼人无关  在城市霓虹灯下  我必须将眼泪擦干  仓促转换了角色  把怨愤都锁进暗箱  城市的土地太硬  我
期刊
法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对法律、法律制度及其运作的一种普遍性的认识和态度,主要体现为社会公众广泛认同和持有的法治观念和价值判断,以及以法治为价值取向的行为方式。它是人类
在法学教育中实施双语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地方高校在法学教育中实施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提高高等教育教学需求的重要途径。在“双语教
茅山鸟鸣  一个激灵,瞌睡跑了  歌喉竞相闪亮  黑色没了  天地白了  池塘里的鸳鸯  在声波上,踏浪  沉睡了一个冬天的鱼儿  应声而起,笨拙地  开始第一次跳跃  公鸡,应和着  再次拉响拂晓的警报  鸣声  在山泉里洗过  顽皮而清亮  木门关着  敲着木窗进  木窗闭着  挤着瓦片进  门窗,终于  悄然而开——  一枝残雪恹恹的枝头上  一片生命的嫩芽  亭亭玉立  老茶厂  雨水滴落
所有人都不相信,一条鱼  会死在清澈的水中  只是所有人都不知道  這条鱼是死在清澈的一盆水  有人偷偷的埋了这条鱼  在一个雨天…  一切太不可思议  我发誓,我深深的哭过  在雨中,没人知道
期刊
卢鑫婕 90后诗人,“麻雀”诗社成员,现居柳州。全国公安文联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在《诗刊》《诗选刊》《啄木鸟》《作品》《诗江南》《南方文学》以及部分民刊发表过诗歌,作品《春天的列车》入选2015年度公安文学精选《秘密:散文诗歌卷》。  日 子  多年以后  我将住在海岛中央  写信,捕鱼,观星辰  大海风平浪静  没有守夜人的灯塔  高耸入云
河北省承德市自2008年在全市全面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坚持统一组织、统一队伍、统一制度的工作原则,确保组织机构、矫正力量和教育管理“三到位”。到2009年底,全市11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