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与堆绣的融合运用探索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gua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扎染与苗族堆绣纹样艺术的探索,寻求新的图案或面料肌理效果的突破,展现出两种工艺的艺术肌理之美,再通过色彩的搭配,运用在服装中,并与整体的服装风格实现协调,设计出带有传统民族艺术色彩又具有时尚感的现代服装,丰富服装设计的表达形式和艺术语言,通过创新和实践使传统手工艺“活在当下”。
  关键词:扎染;堆绣;纹样融合
  0 前言
  近年来,多种工艺叠加使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服装设计中,成为时装设计师偏爱的图案工艺,尤其是扎染,其纹样具有变化丰富、灵动的特点。在时装设计中混合风格的扎染印花更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长期流行的潜力。
  1 调研现状及小结
  经过在云南大理与贵州凯里的调研发现:人们传承非遗的精神十分高涨,但也面临着传承人逐渐老龄化、传承缺乏创新性的困难。这些与少数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也面临着有一天待在博物馆里仅供参观、逐渐失传的危机。面对现代人都追求的个性化,这些非遗产品并没有作出对应的改变。如今,扎染作为传统手工艺,是集艺术化、抽象化、实用化为一体的工艺,要想取得更为长远的发展,需要与其他艺术融合与创新。本文通过采用当前多工艺叠加的方式,希望对扎染与叠绣工艺进行融合与创新尝试,拓展传统工艺。
  扎染和堆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它们源自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得益于少数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它们记载着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与生活方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快时尚潮流的冲击,它们的发展与传承变得越来越难。经过笔者将近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对市场中扎染及堆绣图案运用总结如下:
  (1)图案较为传统守旧,风格古朴,题材大多是少数民族喜爱的动植物和几何形纹样。根据璞真扎染博物馆的馆藏,总结传统的组合纹样有太阳彩云花、菱角拢圆花、凸角米字花、射角满射花等。虽然名称不同,经总结归纳,其基本构成纹样单位有珍珠花、串梅花、折折花、鸡眼花、马牙齿、木木花、蝴蝶花(小蜜蜂)纹样。
  (2)扎染纹样虽然有创新,但風格过于夸张,工艺趣味远离现代市场流行,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3)少数民族地区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兴起逐渐发展起来,随着客流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喜爱少数民族文化,虽然大多数人对少数民族文化兴趣浓厚,愿意在体验坊进行尝试制作,但对于服饰的穿着大多数停留在拍照留念,因缺乏设计感与实用性,日常生活中很少穿,服装受众范围较小。
  综上所述,笔者在遵循传统扎染和堆绣艺术本质特征的原则下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设计出既能体现扎染与堆绣特色,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穿着的系列女装。
  2 扎染与堆绣简介
  2.1 扎染艺术的风格特点
  扎染又称扎缬、绞缬,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并独特的染色工艺。制作的方式有卷扎(将布卷起来再用线捆扎,如珍珠花)、平缝/单针(用针线按照纹样轮廓线窜起,然后再将线收紧)、平挑(将布面揪起来,再用线捆扎)、折扎(将布折起来再用线捆扎),其中卷扎和平缝运用较为频繁。可根据图案要求来改变针法,灵活运用,将不同的纹样组合在一起,类似于点线面原理。制作过程中最耗费的是人工,扎染本身技术难度不高,因为要求是纯手工制作,但图案纹样又很细致复杂,需要一点一点去扎,是一项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
  在染色时,使用绳线等工具将织物捆扎起来,是使部分织物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以达到一种天然的纹样肌理。染色形成的扎痕与自然晕染的过渡色,呈现灵活多变的纹样,使扎染在服装服饰图案中占有一席之地。
  2.2 苗族堆绣艺术的风格特点
  堆绣又名花绣、叠绣,绣有堆绣的服装在苗语里称为“欧干亮”或尖角衣,流行于贵州黔东南地区清水江流域。堆绣不同于其他的刺绣,其由针线制作。堆绣是将丝绸染色上浆,然后裁剪成各种尺寸的长方形布块,再将长方形状布块折成等边三角形,根据一定的排列顺序叠放在一起,组成复杂而精巧的各种图案,图案工整、紧密、繁杂,形成中心低、边缘高的阶梯状心形立体浮雕图案,强化服装纹样的空间感。
  在堆绣工艺的面料选择中,一般主要是选择较为轻薄型的天然纤维织物,根据地区的不同、材质使用的不同,施洞选择的面料是绢,较为轻薄,浆出来的面料叠出的图案十分精细;翁项选择的是绸和绢,布料相对较厚,浆出来的面料叠出的图案较施洞地区的图案比例较大。
  3 扎染与堆绣在服装中的应用
  3.1 应用原则
  (1)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服装作为一门流行艺术,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基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对于服装的追求,人们不再停留于靓丽的外观,更注重服装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与自身的精神需求相契合。扎染和堆绣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独特的魅力,装饰性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应的审美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设计者在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应结合当前社会人们的审美取向与流行趋势,使两者有机结合,使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让现代设计融入传统技艺中。
  (2)美观与实用的结合。服装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极其其重要的位置。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生活习惯的改变,思维方式也在逐渐发生转变,多元化且实用的服装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精妙的现代设计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结合深受大众喜爱。单一设计元素的使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多样化元素越来越重要。扎染纹样的多变性以及堆绣纹样的立体感与层次感正好符合了这一趋势,并且扎染工艺与堆绣工艺作为我国传统手工技术具有较为浓郁的工艺趣味。
  3.2 表现手法
  (1)简约概况。将扎染和堆绣中较为复杂的图案提炼出来,获得精简的纹样。例如,从朵行美化角形花中提取出珍珠花纹样,根据设计需求对纹样进行改进,原有纹样的放射线条不规则且多曲折,通过改进捆扎方式使纹样的线条笔直清晰,风格简约现代化。从堆绣纹样中提取向心形八角花纹样,改进其排列间隙,简化堆叠层数,使纹样简约精致又具有立体感。   (2)排列重组。选用经设计简化的纹样组合成一个复合纹样运用,如将珍珠花花纹提取出来,重新设计比例与布局,大小间隔满底布局,增添图案的趣味性。堆绣纹样以八角花纹样为一个单位,根据扎染底纹散点排列。
  (3)融合运用。根据扎染纹样色彩搭配相同色系的堆绣纹样,堆绣色彩选用同色系的渐变色,强化纹样空间感。将扎染珍珠花纹样与堆绣八角花纹样相融合,两者都是放射状纹样,风格统一;但因两种纹样都比较抢眼,经过多次实践结果对比,选择将扎染纹样以暗纹的方式呈现,堆绣纹样以亮点、点缀的方式呈现,二者相辅相成。在服装设计的运用中,与简约的服装造型相结合装饰于局部,增添服装的精致感。
  3.3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研究难点。首先是扎染本身纹样种类丰富多样,纹样灵活,堆绣以三角形布块为元素组合成几何或变形后的动植物图案,扎染与堆绣纹样各具特色,合理使用二者,并融合运用在服装中,需要大量的资料收集以及反复尝试,以寻求在服装上的最佳效果。其次,在工艺操作上,要求保持有创新性,同时又不会失去纹样原有的味道。最后,面料的选择,根据款式的设计,需要两种以上面料搭配,有潮流感,也保持传统文化韵味,同时需要考虑到染色工艺对于面料的特殊要求。
  (2)创新点。本课题在图案题材的选择上不拘泥于传统扎染纹样,在服装中融合运用自由扎的捆扎法與堆绣工艺,将自由扎与堆绣工艺叠合法中的鱼鳞式叠合法组合实验,在服装中结合运用灵活的扎染纹样与规则、秩序、立体的堆绣纹样,得到不同于以往风格的服装图案效果,加之“浅浮雕”形式的服装图案纹样效果,达到丰富服装设计的表达形式和艺术语言的目的,进而使服装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具有艺术感的外观效果。
  4 结语
  自由扎与苗族堆绣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传达出东方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民族情感,具有艺术性与文化性双重属性。非遗地区市面上流传的手工扎染纹样与堆绣纹样基本以传统纹样为主,虽然有进行一些设计创新,但都不能跳脱传统纹样的模式,风格古朴素雅却远离现代流行趋势。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传统手工工艺,将传统手工艺“古为今用”于现代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次研究着重于运用自由扎工艺和堆绣工艺,将自由扎的抽象平面纹样与堆绣的有秩序感、立体感的纹样在服装设计中融合运用,在保留传统工艺的手工味、精致感的前提下,运用“浅浮雕”形式的服装图案纹样效果,展现出两种工艺的艺术肌理之美,创新服装设计语言,跟随当前多元化的流行趋势,追求个性化的服装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高燕.贵州黔东南苗族堆绣工艺调研[J].丝绸,2016(01).
其他文献
摘 要:情感化设计是较新的设计理念,推动着商业集聚区的未来发展。本文以北京SKP购物中心为例,从情感化设计在商业集聚中的体现、情感设计对商业集聚的影响两大方面,为情感化设计和商业集聚提供较为合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商业空间;功能;艺术形式;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8-00-04  0 引言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消费提出了更
期刊
摘 要:江南古镇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江南古镇历史底蕴深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化传承和现代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和谐共生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以南京高淳老街为例,以古镇文化传承为发展的基础,从肌理维护的视角下探讨古镇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力求为打造符合时代潮流下的特色文化小镇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肌理;高淳老街;
期刊
摘 要:文化广场作为城市地域特色传播与发展的重要体现,是集地域特色展示、休闲娱乐、健身、文艺演出等于一体的重要公共空间。尤其是作为传统文化主题特色的文化广场,不仅要注重其文化特色的展示与表达,更重要的是对于游客与广场景观之间的互动构建起桥梁,让本地居民更充分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也让外地游客感受到传统文化给这座城市带来的魅力。本文对秧歌文化的传统和现代进行分析,将秧歌文化与广场景观设计相结
期刊
摘 要:《拯救列宁格勒》被誉为战争版的俄罗斯《泰坦尼克號》。影片通过对普通人物的形象塑造,讴歌了在战争的灾难中苏联人民表现出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深刻地揭示了列宁格勒得以拯救乃至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依靠的正是英勇不屈的广大人民,在他们身上闪耀着血与火的硝烟也掩盖不住的人性真善美的光辉。  关键词:俄罗斯;电影;《拯救列宁格勒》;战争;人性光辉;主题阐释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多由产地名与产品名称组合而成,不仅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也能为产地树立良好的形象并提高美誉度。镇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打造多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本文以镇江丁庄葡萄为例,分析镇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品牌设计;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5-00-05 
期刊
摘 要:在强调经济利益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传统建筑再开发存在较为明显的生态破坏痕迹。春日大社作为日本传统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融于自然、因地制宜、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对我国维护传统建筑以及生态建筑设计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春日大社,阐述日本建筑文化中独特的生态理念,深入剖析生态建筑设计的深刻含义,以期对未来我国生态建筑设计有所启发和带来思考。  关键词:日本;生态;春日大社;建筑
期刊
摘 要:自古以来,建筑就是因为人的需求而建造,所以建筑里自然而然就携带了人的情感。人们和大自然的亲近感,他们自身的喜怒哀乐以及恋爱、生子等一些复杂情感,都是情感的一部分。当这些具有情感的材料与建筑结合起来的时候,又会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运用什么样的材料,这种材料会让建筑给人带去什么样的情感;它们和建筑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中村拓志建筑师手下的建筑為例,感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是旅游业由传统迈向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智慧景区建设,不仅可以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还可以为传统旅游业的再发展注入新活力。基于此,本文以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为例,以游客在旅游电商平台上的真实评论为出发点,深入探析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智慧景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优化游客体验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为促进牛首山景区智慧化建设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些帮助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对消费社会的批判与对救赎路径的探索两条脉络,梳理电影《搏击俱乐部》涉及的议题。影片先勾勒消费社会的圖景,展现人们普遍将慰藉寄托于消费的现象,展开对符号消费与虚假需求的批判,及反思其成因:传统价值的失落与工具理性的泛滥。然后由身体问题引出救赎的可能路径:暴力与爱欲。暴力是消除隔阂、重返现实、复苏主体性的途径;作为性欲之升华的爱欲则具有超越性,具备跳出单向度、通向解放的可能。杰克与玛拉的
期刊
摘 要:电影《流浪地球》严格按照好莱坞“三幕剧剧作模式”完成剧作,却又讲述了一个符合中国人审美和诉求的中国故事,展现了中国人不服输的精神,表达了几千年来中国叙事传统中的抗争主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流浪地球》是如何在剧作技法上借鉴和吸收好莱坞“三幕剧剧作模式”,而又很好地与中国本土故事相结合,呈现出一个中国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作品的?本文试图从剧作结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矛盾冲突的构建与解决、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