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期绘画的要求是让孩子画出“最讨厌的人”,并记下孩子画画时描述性的语言。设计这个绘画主题的目的在于了解孩子如何认知与评判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通过“讨厌”二字,我们限定了范围,可以从孩子的绘画中看到反映出的问题。从心理学理论层面来说,每个人讨厌的和不认可的所有东西(包括人物、特质、动物、现象等等)都可以称之为“阴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影,孩子也不例外。阴影是被努力压抑的,不能轻易被意识到的,如何认识阴影,和阴影和谐相处都是心理学中重要的理论课题。这次的分析不是为了探讨这个学术术语,而是从绘画投射测验的角度,通过孩子的绘画和语言来分析他们的情况。下面我们结合3幅具体的绘画作品来进行分析:
图2是一个6岁男孩的作品,是这类主题绘画中的另一个典型,反映了欠佳的亲子关系。图中孩子画了两个人物,小男孩代表他自己,画中的女性形象应该是代表他的母亲。画者并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直白地描述出他最讨厌的人是×××,而是用独白的方式写出了画中女性形象的一句话:“你太让我失望了!”这是画者厌恶的语言和人物。因此,很明显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画者非常反感母亲对他的这种负面评价,也由此非常反感自己的母亲(这种反感有可能是表现出来的,也有可能是压抑的)。因此,这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要慢慢意识到孩子的叛逆和对自己的不接纳。这是亲子关系没有很好沟通和发展的结果,家长应该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行为和孩子交流,而不能再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这对家庭教育是很不利的。
图3是一个6岁女孩的作品,她表达出自己最讨厌的人物是专做坏事的小偷。孩子此时的想法已经上升到一种道德评判,表明此时孩子的行为和认知已经开始主动受到社会道德标准的约束和限制。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应尽可能把这种抽象的道德标准转化为孩子可以理解的行为准则,而且力争培养孩子做到全面而辩证地去看待这些标准。
图2是一个6岁男孩的作品,是这类主题绘画中的另一个典型,反映了欠佳的亲子关系。图中孩子画了两个人物,小男孩代表他自己,画中的女性形象应该是代表他的母亲。画者并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直白地描述出他最讨厌的人是×××,而是用独白的方式写出了画中女性形象的一句话:“你太让我失望了!”这是画者厌恶的语言和人物。因此,很明显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画者非常反感母亲对他的这种负面评价,也由此非常反感自己的母亲(这种反感有可能是表现出来的,也有可能是压抑的)。因此,这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要慢慢意识到孩子的叛逆和对自己的不接纳。这是亲子关系没有很好沟通和发展的结果,家长应该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和行为和孩子交流,而不能再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这对家庭教育是很不利的。
图3是一个6岁女孩的作品,她表达出自己最讨厌的人物是专做坏事的小偷。孩子此时的想法已经上升到一种道德评判,表明此时孩子的行为和认知已经开始主动受到社会道德标准的约束和限制。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应尽可能把这种抽象的道德标准转化为孩子可以理解的行为准则,而且力争培养孩子做到全面而辩证地去看待这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