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zh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绿色建筑具有节能、环保、简洁、实用的特点。本文从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及绿色建筑政策等方面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科技进步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然而,人类逐渐感受到自然资源迟早会枯竭,愈来愈严重的污染早晚会危及人类生存。石油危机、酸雨污染、环境公害、臭氧层空洞、土地沙化、自然资源枯竭等种种严酷的事实,已经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未来发展。人类开始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并积极寻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的新的发展思路。“可持续发展”理念由此产生,并逐步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战略。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一提到“绿色” ,人们就会想到环保和健康,“绿色建筑”自然也会让人联想到环保而又健康的建筑。事实上,绿色建筑理念并不仅仅强调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環境优美的建筑产品,更重要的是强调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关于绿色建筑的定义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该定义目前已被理论界普遍接受。根据定义,笔者认为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原则要体现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即体现于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装修、使用、废弃处理等各个环节。第二,绿色建筑要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因而建筑节能、节约资源的原则,不是以牺牲人们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为代价的,而是指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第三,绿色建筑不再仅局限于建筑业,不再孤立地考虑建筑自身系统的可行性,而是在建筑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以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建筑法则和适宜的技术等多种因素。所以绿色建筑又可称之为绿色建筑体系[1]。
  绿色建筑源自于发达国家,它的发展内容包含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绿色建筑实践等有机联系领域。其中,绿色建筑理念发展是人们对绿色建筑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属于哲学理论的范畴;而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是将绿色建筑落实至实践层面的重要的内容,如果没有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模型,绿色建筑理念就只能停留在理论范畴,无法指导实际操作。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则是推动绿色建筑实践的重要因素。绿色建筑会对社会产生比较大的正面效益(外部经济),非绿色建筑会对社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外部不经济)。而对建筑物品的提供者(如开发商)来说,提供绿色建筑的成本远高于传统非绿色建筑的成本,所获得的经济利润却不一定更高,所以会缺乏提供绿色建筑的动力。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绿色建筑具有这样的准公共物品的性质,政府有必要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来引导和激励绿色建筑的实践。
  2 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绿色建筑理念
  2O世纪8O年代以来,绿色建筑概念开始进入我国。伴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世界的认同和建筑节能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渐渐得到了重视。从2005年开始,建设部每年组办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旨在提高我国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 推广应用水平,推动我国建筑向智能舒适、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学术界和大专院校也展开了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渐渐成熟,并就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理念达成了共识。
  然而我国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工作还很欠缺。社会大众并不了解建筑能耗的严重性,更无法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这使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找不到立足点,造成长时间无社会需求。同时,由于缺乏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大众对绿色建筑的内涵有一定的曲解,如把绿色建筑等同于绿化,或是片面追求豪华和所谓的高科技,这也给绿色建筑的推广造成障碍。
  2.2 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
  在制定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方面,2001年1O月,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出台,2002年、2003年又再版。其指标体系主要参考了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同时融合我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等法规的有关内容。2002年在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奥组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由9个单位合作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2003年8月,绿色奥运建筑研究课题组正式出版了《绿色奥运评估体系》和《实施指南》以及相应的评价软件,2003年1O月,北京一批建设项目开始采用绿色奥运建筑评价体系
  作全程管理。“绿色奥运建筑评价体系GOBAS”是我国首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其开发过程参考了日本CASBEE和美国LEED,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但是它主要针对奥运建筑及其相关附属建筑,适用范围有限。2006年6月1日,由建设部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它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领域虽然有较大突破,但与世界上较成熟的体系(如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7年,我国建设部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开展时间短,在研究中主要参考了发达国家的一些指标体系,所取得的成果还有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现行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在实践中存在执行力度不够严格的现象,监管不严造成节能设计与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之间脱节。根据2006年专项检查,符合最初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达到总项目的95.7%,到了施工阶段,降至53.8% ,新建成项目达到设计标准的不足20%[2]。   2.3 绿色建筑政策法规
  我国政策法规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度还远远不够。20世纪90年代颁布的《建筑法》、《节约能源法》都涉及到建筑节能,但缺乏强制性规定。《建筑法》对建筑节能规定为“支持”、“鼓励”和“提倡”,没有具体条款来约束。《节约能源法》关于建筑節能的两条规定是近几年来全国实施建筑节能的根本依据,但这一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而且《节约能源法》的罚则部分并未规定这两条的法律责任。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有鼓励在建筑中应用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同样没有强制性规定。这些法律规定约束企业行为的效果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引导绿色建筑发展的激励性政策仍比较欠缺。我国曾经有过的一个与绿色建筑相关的节能优惠政策,是节能建筑可以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此税种子2001年1月1日停止执行。2004年建设部制定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和《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从2OO6年开始,建设部会同财政部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工作,中央财政对示范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建立了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管理办公室,全面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工作。2OO7年,我国建设部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对于那些经过评审、认证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请单位,将会给予一定的鼓励措施和激励政策。然而目前,相关激励政策还在研究当中,尚未正式出台。
  总体看来,我国引导绿色建筑实践的政策法规缺乏可操作性,激励性的政策措施还在试点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在税收减免、加速折旧、低息贷款、现金回扣补贴 政府采购、抵押贷款、科研自主、资源协议等方面成熟完善的措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3 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了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加强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培训宣传工作,普及绿色建筑理念和相关知识。一方面,在高等院校完善绿色建筑相关学科的建设,提高专业教育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加强绿色建筑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强化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导,普及绿色建筑相关知识,提高大众对绿色建筑重要意义的认同感,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建筑的观念,自觉遵循绿色建筑的规律,为绿色建筑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进一步增强绿色建筑理念对实践层面的引导,需要加大对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标准规范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绿色建筑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和地方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建立建筑能耗统计、建筑能耗认证、建筑节能性能评价等领域的监管体系。加大政府对建筑全程监管的力度,强制执行节约和环保标准。要在建筑的立项、规划、设计、施工、检测、竣工验收、维护使用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从根本上控制不达标建筑的建造。对已建的建筑,严格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展建筑能效测评和节能改造,启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
  由于绿色建筑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除了中央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外,推行绿色建筑必须调动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把节能与绿色建筑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出台相应激励政策来调动其积极性。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落实对相关企业的强制性规范,并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激励性政策措施。通过规范和激励两种手段来有效引导绿色建筑的实践发展。
  为了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还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成熟完善的技术体系。通过合作与交流,系统地引进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和成熟技术体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发展,可使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少走弯路,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学征.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2] 张文禄,胡永东.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探讨[J].铁道建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作者就现代建筑中的节能设计进行研究探讨,建筑节能设计对于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措施  引言  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于,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做
期刊
摘要:风水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施纲领。从建筑设计中应用风水文化的案例可以看出,风水学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非常广泛。本文拟从居住建筑设计中借鉴风水文化为出发点,对现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尚存的风水文化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现代居住建筑;建筑设计;风水文化  中国建筑从古代到如今的发展过程中从未离开过“风水”这个字眼,中国有一句古话:风水宝地,人丁兴旺,由
期刊
【摘 要】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把建筑节能的思想贯彻到建筑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成为一种必然,建筑节能的概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建筑工程朝着节能化的方向进行设计成为建筑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篇文章顺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社会的贯彻趋势,对建筑设计和建筑节能进行了深入的研
期刊
【摘 要】 文章从基础建设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建筑工程发包模式和影响发包模式的因素。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发包 模式  1 引言  我国的基础建设发展很快,投资主体在发展中不断拓宽,涉及的项目也越来越广泛,建筑工程承发包是其中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管理情况也更复杂。建筑工程承发包模式和管理关系到建筑市场的秩序以及保护承发包双方合法权益,是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和建筑各方都
期刊
【摘 要】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将最终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不管是设计部门还是监理部门都要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自己的多年的监理工作经验和经历,结合施工及验收的相关规范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监理展开自己的一些讨论。  【关键词】 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理;控制  在现代化建筑中混凝体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大体积混凝土尤为突出,混凝土一般包括沙子、水泥、水和石子等构成,因此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一直以来,高含沙、高速水流对水利水电枢纽过流面混凝土的冲磨破坏是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疑难问题,而高速含沙水流对过流面的冲刷磨损、空蚀作用而导致混凝土表面剥蚀又历来受到关注。水利工程往往要求在夹砂河道上修建大型泄洪隧道,而泄洪流速又在10-30m/s,含砂量大于100kg/m?的恶劣条件下,水利水电枢纽磨损及空蚀情况非常严重。本文从实际工程情况,阐述了抗冲耐磨混
期刊
【摘 要】 为降低建筑耗能,实现国家减排目标,势必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节能型建筑已被建设部纳入今后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相关的指引、标准和法规也相继出台。笔者从节能型建筑的概念出发,对节能型建筑的设计原则、内容及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节能型建筑 节能设计 节能材料 节能技术  引言:  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更为严重。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的速度超过了经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小区住宅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小区住宅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潜在需求和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最终设计出满足现在和未来使用功能的住宅建筑。  【关键词】 小区住宅;建筑设计  小区住宅建筑设计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户型布局、采光通风、节能保温等等。随着房地产开发逐渐走向成熟,近几年住宅设计的整
期刊
【摘 要】 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城中村是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现状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城中村低收入人群的空间匹配问题的研究,提出相关规划策略,使其符合产城一体理念下的城市发展建设。  【关键词】 产城一体 城中村 空间匹配 有机整体 统一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规模面积的扩大,传统的功能分区已不能满足现今城市发展需要,产城融合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和应用。本文从产城融合的角度重新审视城中村问题
期刊
【摘 要】 低碳旅游风景区是低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全新的理念指引着现代旅游规划。在江油清沟生态旅游风景区规划过程中,将低碳的理念贯穿在风景区规划的始终。注重培育原生态的旅游体验环境,建设低碳旅游设施,从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了规划研究。  【关键词】 低碳;规划;旅游风景区  引言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等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能源肆无忌惮的开采和利用,使得全球温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