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渐的加快,为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便利交通,公路施工逐步增多。我们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一般将砂作为其主要的调料来对其进行处理,不但节约了工程的施工成本,而且给公路定期维护带来了许多便利,从而使得公路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全断面填砂路基施工技术进行探讨研究,介绍了砂土的运输、施工等各个环节,为我国填砂路基技术的发展累积经验。
关键词:全断面;填砂路基;施工技术;工艺
1.探讨全断面填砂路基的工艺流程
1.1流程简介
全断面填砂路基的施工流程如下:路基清理与辗压、放样施工、砂料质检、砂料填筑、高层检测、灌水压实、密实度测量、补水填筑下层。
1.2全断面填砂施工工艺
1.2.1加强填砂前准备工作
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在具有填筑中保持可靠有序的施工,准备工作应重视一下环节:检测土质、数据测量、现场清场、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等。另外还要结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具体的指导操作。
1.2.2下封层粘土的作业
下封层粘土施工,前期并不需要使用特殊的粘土,常規粘土则能满足施工要求,可直接从耕地中反挖取土,取土后将对土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土质液塑需要保证技术要求,但其土砾粒度不均衡,筛分级配较多,多数粒度低于0.075,这在填筑工作中基本能满足要求,但缺点在于含水量不易控制,含水量决定了土质的坚硬程度,含水量大则土质更软,且底部的湿土难以晾干,土质过于干燥则土质过硬,易碎且发生板结现象。还需要注意的是,下封层粘土的主要应用职能是用于封水与排水,因此下封层粘土应尽量选择优质土壤,对于土质不合格的情况,应采取措施进行改良处理[1]。
2.全断面填砂路基的施工
2.1砂土运输要点
在实际施工工作,填砂路堤表面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验收,并保持持续的洒水养护,尤其在干燥气候环境下,更要加强养护,定期对填筑砂层的表层含水量进行检测,尽量将其含水量控制在10%左右,若存在沉陷的车辙,施工单位应及时使用压路机等设备将其整平,以保证自卸运输车能够准确的将砂土卸至指定施工现场。
2.2填砂的摊铺与整平
履带式推土机在我国公路施工中应用较广,其基本能够满足填砂摊铺与整平的施工要求,摊铺作业应根据路测高、中心低、横坡处于1.6%至2%区间的原则进行施工,具体操作是:先对摊铺粗平厚度进行严格检测,整体厚度控制在50厘米以下后,进行砂表层洒水,洒水不宜过量,表层含水量应控制在10%左右,才使用平地机进行无死角的整平施工,完成整平施工后,应立即应用压路机对其进行辗压,保证密实性。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在路测位置往往含水量较低,在进行压实施工前或具体操作中,可结合需要使用水泵进行局部补水,含水量达到压实作业最佳量后,进行施工[2]。
2.3填砂路堤的压实处理
2.3.1分层辗压技术
分层辗压主要应用在洒水状态下或雨水过后路基的压实工作,使用的主要设备是振动压路机,分层辗压技术对砂土含水量要求较高,通常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施工。具体操作如下:一是振动压路机刚进入场地进行辗压时,行驶速度应低于4千米每小时;辗压工作应按照先两边后中间的辗压原则,曲线路堤段则应采取由内而外的纵向进退式辗压原则,辗压时相邻区间应具有20厘米以上的纵向重叠,以保证充分的辗压密实性,保证做到无漏压、无死角且辗压效果均匀高效;二是振动压路机最好选择20吨及其以上型号的设备进行辗压工作,另外,松铺的厚度最好控制在40厘米以下以保证辗压质量。进行辗压时前期不宜过快,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辗压,以防止前期辗压过量,振动压路机具有良好的振动能力,能够有效的实现路面辗压密实;三是分层辗压施工,应细致耐心,要保证辗压次数在6次以上,且每次辗压轨迹应具有30%以上的重叠区域,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路面的密实性,防止沉陷、坍塌等现象的发生。
2.3.2水坠辗压技术
水坠辗压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类工序需要充足的水源为支持,通常在桥头、通道等水源充足的位置应用,水坠辗压的主要工序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推送填料。即使用合理型号的推土机,将路基两侧纵向调配合理的砂土缓慢推送到具体的填方位置;二是砂土的摊铺。使用推土机将填料砂土推至指定路段后,再使用推土机进行摊铺整平施工,在摊铺施工中具体的摊铺厚度应低于30厘米,及时检测摊铺厚度以保证施工质量;三是分段围堰。分段围堰是水坠辗压中常用的围堰方式,具体的施工需要参考纵坡与横坡的型号大小制定针对性的划段,划段长度应大于10米,宽度大于5米,且围堰的高度应不低于30厘米,宽度不低于40里面;四是持续灌水。完成围堰工序后,则可进行围堰灌水施工了,灌水时应保证不间断的、持续性的灌水,且在实际操作中水流速应尽量选择较大的速度,持续不间断、快速的灌水才能保证灌水工序的准确性与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砂基顶部的水头高度应不低于20厘米;五是辗压施工。上文提到辗压路面,通常选择振动压路机,水坠辗压技术的辗压过程大致相同,辗压轨迹要保证覆盖整个路面,进行均匀辗压,压路机轨迹及单轮重叠宽度应大于50%。且辗压次数应在3次以上,辗压质量不合格将对后续施工造成巨大的影响,整个公路的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六是检测工作。完成辗压施工后,相关人员应在砂基顶部残留水分蒸发渗透出去后,对砂基进行取样检测,并整理相关参数,对砂基的固体体积率以及路基密实性进行计算。若发现密实度不够的情况,应及时要求施工人员进行二次辗压,直至检测结果满足相关规范后,才能结束检测工序。
2.4洒水工艺分析
在全断面填砂路基洒水工艺中,一台4至8吨的洒水车在满状态装水的情况下不宜直接对自然含水状态且以推平的砂基上进行洒水工作,应采取其他合理方式完成洒水施工,目前主要使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洒水:一是洒水车装满水后,先停靠在路基的端部附近,之后应使用人工洒水,满足路基洒水需要,并采取边洒边压的方式进行施工,这类方式能够降低对砂基的影响,但施工效率较低,要保证施工效率则需要多台洒水车同时应用,这样将消耗大量的器械费用,这类方式需要在效率与经济两者间做出平衡;二是应用水泵与橡胶管配合洒水,水泵应选择扬程大于60米的大功率潜水泵,连接一直长度大于400米的橡胶管,顺着砂基中线合理铺设,这类方式选择的水源是周边沿线的水塘,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橡胶管上每20米,接上一个三通,再用消防水带连接在三通之上,进行人工洒水,在砂层含水量检测结果大于10%之后,再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数次的压实作业,之后使用洒水车直接在砂层上行驶洒水直至达到最佳含水量,到达最佳含水量后再进行辗压,这样就能保证砂基的密实性满足施工要求,保证公路质量[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建设一直都是我给高度重视的建设工程,全断面填砂路基及其相关技术也逐渐受到了国家及行业的关注,本文针对全断面填砂路基的施工工艺流程及各个环节中的问题要点进行探讨,阐述了施工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及步骤。在未来科技不断发展的趋势性,我国的全断面填砂路基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也需要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促进我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小龙.全断面填砂路基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4,30:156-157.
[2]潘晓策,陈杰.填砂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1,19:146-147.
[3]李冬园.填砂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1:168-16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渐的加快,为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便利交通,公路施工逐步增多。我们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一般将砂作为其主要的调料来对其进行处理,不但节约了工程的施工成本,而且给公路定期维护带来了许多便利,从而使得公路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全断面填砂路基施工技术进行探讨研究,介绍了砂土的运输、施工等各个环节,为我国填砂路基技术的发展累积经验。
关键词:全断面;填砂路基;施工技术;工艺
1.探讨全断面填砂路基的工艺流程
1.1流程简介
全断面填砂路基的施工流程如下:路基清理与辗压、放样施工、砂料质检、砂料填筑、高层检测、灌水压实、密实度测量、补水填筑下层。
1.2全断面填砂施工工艺
1.2.1加强填砂前准备工作
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在具有填筑中保持可靠有序的施工,准备工作应重视一下环节:检测土质、数据测量、现场清场、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等。另外还要结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具体的指导操作。
1.2.2下封层粘土的作业
下封层粘土施工,前期并不需要使用特殊的粘土,常規粘土则能满足施工要求,可直接从耕地中反挖取土,取土后将对土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土质液塑需要保证技术要求,但其土砾粒度不均衡,筛分级配较多,多数粒度低于0.075,这在填筑工作中基本能满足要求,但缺点在于含水量不易控制,含水量决定了土质的坚硬程度,含水量大则土质更软,且底部的湿土难以晾干,土质过于干燥则土质过硬,易碎且发生板结现象。还需要注意的是,下封层粘土的主要应用职能是用于封水与排水,因此下封层粘土应尽量选择优质土壤,对于土质不合格的情况,应采取措施进行改良处理[1]。
2.全断面填砂路基的施工
2.1砂土运输要点
在实际施工工作,填砂路堤表面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验收,并保持持续的洒水养护,尤其在干燥气候环境下,更要加强养护,定期对填筑砂层的表层含水量进行检测,尽量将其含水量控制在10%左右,若存在沉陷的车辙,施工单位应及时使用压路机等设备将其整平,以保证自卸运输车能够准确的将砂土卸至指定施工现场。
2.2填砂的摊铺与整平
履带式推土机在我国公路施工中应用较广,其基本能够满足填砂摊铺与整平的施工要求,摊铺作业应根据路测高、中心低、横坡处于1.6%至2%区间的原则进行施工,具体操作是:先对摊铺粗平厚度进行严格检测,整体厚度控制在50厘米以下后,进行砂表层洒水,洒水不宜过量,表层含水量应控制在10%左右,才使用平地机进行无死角的整平施工,完成整平施工后,应立即应用压路机对其进行辗压,保证密实性。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在路测位置往往含水量较低,在进行压实施工前或具体操作中,可结合需要使用水泵进行局部补水,含水量达到压实作业最佳量后,进行施工[2]。
2.3填砂路堤的压实处理
2.3.1分层辗压技术
分层辗压主要应用在洒水状态下或雨水过后路基的压实工作,使用的主要设备是振动压路机,分层辗压技术对砂土含水量要求较高,通常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施工。具体操作如下:一是振动压路机刚进入场地进行辗压时,行驶速度应低于4千米每小时;辗压工作应按照先两边后中间的辗压原则,曲线路堤段则应采取由内而外的纵向进退式辗压原则,辗压时相邻区间应具有20厘米以上的纵向重叠,以保证充分的辗压密实性,保证做到无漏压、无死角且辗压效果均匀高效;二是振动压路机最好选择20吨及其以上型号的设备进行辗压工作,另外,松铺的厚度最好控制在40厘米以下以保证辗压质量。进行辗压时前期不宜过快,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辗压,以防止前期辗压过量,振动压路机具有良好的振动能力,能够有效的实现路面辗压密实;三是分层辗压施工,应细致耐心,要保证辗压次数在6次以上,且每次辗压轨迹应具有30%以上的重叠区域,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路面的密实性,防止沉陷、坍塌等现象的发生。
2.3.2水坠辗压技术
水坠辗压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类工序需要充足的水源为支持,通常在桥头、通道等水源充足的位置应用,水坠辗压的主要工序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推送填料。即使用合理型号的推土机,将路基两侧纵向调配合理的砂土缓慢推送到具体的填方位置;二是砂土的摊铺。使用推土机将填料砂土推至指定路段后,再使用推土机进行摊铺整平施工,在摊铺施工中具体的摊铺厚度应低于30厘米,及时检测摊铺厚度以保证施工质量;三是分段围堰。分段围堰是水坠辗压中常用的围堰方式,具体的施工需要参考纵坡与横坡的型号大小制定针对性的划段,划段长度应大于10米,宽度大于5米,且围堰的高度应不低于30厘米,宽度不低于40里面;四是持续灌水。完成围堰工序后,则可进行围堰灌水施工了,灌水时应保证不间断的、持续性的灌水,且在实际操作中水流速应尽量选择较大的速度,持续不间断、快速的灌水才能保证灌水工序的准确性与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砂基顶部的水头高度应不低于20厘米;五是辗压施工。上文提到辗压路面,通常选择振动压路机,水坠辗压技术的辗压过程大致相同,辗压轨迹要保证覆盖整个路面,进行均匀辗压,压路机轨迹及单轮重叠宽度应大于50%。且辗压次数应在3次以上,辗压质量不合格将对后续施工造成巨大的影响,整个公路的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六是检测工作。完成辗压施工后,相关人员应在砂基顶部残留水分蒸发渗透出去后,对砂基进行取样检测,并整理相关参数,对砂基的固体体积率以及路基密实性进行计算。若发现密实度不够的情况,应及时要求施工人员进行二次辗压,直至检测结果满足相关规范后,才能结束检测工序。
2.4洒水工艺分析
在全断面填砂路基洒水工艺中,一台4至8吨的洒水车在满状态装水的情况下不宜直接对自然含水状态且以推平的砂基上进行洒水工作,应采取其他合理方式完成洒水施工,目前主要使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洒水:一是洒水车装满水后,先停靠在路基的端部附近,之后应使用人工洒水,满足路基洒水需要,并采取边洒边压的方式进行施工,这类方式能够降低对砂基的影响,但施工效率较低,要保证施工效率则需要多台洒水车同时应用,这样将消耗大量的器械费用,这类方式需要在效率与经济两者间做出平衡;二是应用水泵与橡胶管配合洒水,水泵应选择扬程大于60米的大功率潜水泵,连接一直长度大于400米的橡胶管,顺着砂基中线合理铺设,这类方式选择的水源是周边沿线的水塘,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橡胶管上每20米,接上一个三通,再用消防水带连接在三通之上,进行人工洒水,在砂层含水量检测结果大于10%之后,再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数次的压实作业,之后使用洒水车直接在砂层上行驶洒水直至达到最佳含水量,到达最佳含水量后再进行辗压,这样就能保证砂基的密实性满足施工要求,保证公路质量[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建设一直都是我给高度重视的建设工程,全断面填砂路基及其相关技术也逐渐受到了国家及行业的关注,本文针对全断面填砂路基的施工工艺流程及各个环节中的问题要点进行探讨,阐述了施工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及步骤。在未来科技不断发展的趋势性,我国的全断面填砂路基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也需要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促进我国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小龙.全断面填砂路基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4,30:156-157.
[2]潘晓策,陈杰.填砂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1,19:146-147.
[3]李冬园.填砂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