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个体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情感的激发和交融是营造良好教学气氛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思想品德课常常被人们认为是抽象的说教课,不少品德课教师也说品德课难教,许多学生反映品德课枯燥。我们总是责怪学生对品德课的学习积极性不够,而忽略了教师情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当外在的情感触及学生内在的情感需要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思想品德教师要把积极的情感带进课堂,融进课本之中打破单纯说教的传统讲授格局,把说理与情感熔为一炉,做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从而激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奋点,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
如何发挥情感因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总结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应注意在以下三个教学环节上下工夫。
一、教学设计——选准动情点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教材中来,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来。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设计七年级“为国争光”一节时,我找准教材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立志成才”这几个“动情点”。以此为基点,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强化情感因素,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讨论:中学生应该怎样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腾飞而努力奋斗。青少年学生也不能认为报效祖国是将来的事,现在的努力学习就是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创设情境面
思想品德课的一大特点是情感活动性强。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以情动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对正面事理和事物要采取毫不怀疑的肯定态度,给学生以不容质疑、坚定鲜明的感觉,尤其是对正面事物如新生事物、英雄人物、伟大业绩要倾注强烈的赞美咏叹之情,以培养学生崇尚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并激励他们在行动上执著追求。
在上课中的情感化问题上,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情与理的关系。我的体会是,以理为核心,并以理为线索去牵动情感的抒发。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时将自己酝酿好并激发起来的情感自然地融合到所讲授的思想观点中去,做到情理交融。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思想观点和知识的同时,又受到积极、向上的情感的浸润与熏陶,从而产生“知理”和“生情”的双重效应,收到“情通则理达”的教学效果。如在讲“如何正确选择职业”时,我适时列举自己的职业作为例子,水到渠成地讲述了选择职业应有自己的志向、爱好,但必须以社会的需要为重。职业的选择与经济收入有关,但不能单纯地考虑经济收入。如果只考虑经济收入那会有许多职业无人问津,现代化建设就无法实现。“教书育人”是民族振兴的崇高事业,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将永远战斗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我的激情强烈地感染了学生。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三、课后活动——联结情感线
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伸到课后。在课后活动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情感,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活动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我班有一位男同学,性格内向且孤僻,平时很少讲话,学习成绩也不稳定,几次与他谈话。他都不肯开启心扉。后来,我就经常关心他,无论是劳动中还是集体活动中,我都特意照顾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师生之间建立了真挚的情感线,后来他主动向我讲述了家中的不幸:母亲去世,父亲在家拉扯他们兄弟俩,既要当爸爸又要当妈妈,家庭困难,自己即使考上高中,也没有钱去读书,有时有自暴自弃的念头。我根据他的情况,讲述理想的作用,激励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舞他扬起人生的风帆,并向他宣传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政策”,后来他转变很大,成绩稳中有升,毕业时考入了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实践证明。教师通过与学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调整和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知识交流、思想沟通达到应有的效果。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材料,以情感教学为先导,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进入情感“共振”的境界,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熏陶。
思想品德课常常被人们认为是抽象的说教课,不少品德课教师也说品德课难教,许多学生反映品德课枯燥。我们总是责怪学生对品德课的学习积极性不够,而忽略了教师情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当外在的情感触及学生内在的情感需要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思想品德教师要把积极的情感带进课堂,融进课本之中打破单纯说教的传统讲授格局,把说理与情感熔为一炉,做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从而激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奋点,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
如何发挥情感因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总结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应注意在以下三个教学环节上下工夫。
一、教学设计——选准动情点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教材中来,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来。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设计七年级“为国争光”一节时,我找准教材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立志成才”这几个“动情点”。以此为基点,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材料。强化情感因素,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讨论:中学生应该怎样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腾飞而努力奋斗。青少年学生也不能认为报效祖国是将来的事,现在的努力学习就是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创设情境面
思想品德课的一大特点是情感活动性强。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以情动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对正面事理和事物要采取毫不怀疑的肯定态度,给学生以不容质疑、坚定鲜明的感觉,尤其是对正面事物如新生事物、英雄人物、伟大业绩要倾注强烈的赞美咏叹之情,以培养学生崇尚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并激励他们在行动上执著追求。
在上课中的情感化问题上,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情与理的关系。我的体会是,以理为核心,并以理为线索去牵动情感的抒发。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时将自己酝酿好并激发起来的情感自然地融合到所讲授的思想观点中去,做到情理交融。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思想观点和知识的同时,又受到积极、向上的情感的浸润与熏陶,从而产生“知理”和“生情”的双重效应,收到“情通则理达”的教学效果。如在讲“如何正确选择职业”时,我适时列举自己的职业作为例子,水到渠成地讲述了选择职业应有自己的志向、爱好,但必须以社会的需要为重。职业的选择与经济收入有关,但不能单纯地考虑经济收入。如果只考虑经济收入那会有许多职业无人问津,现代化建设就无法实现。“教书育人”是民族振兴的崇高事业,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将永远战斗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我的激情强烈地感染了学生。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三、课后活动——联结情感线
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伸到课后。在课后活动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情感,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活动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我班有一位男同学,性格内向且孤僻,平时很少讲话,学习成绩也不稳定,几次与他谈话。他都不肯开启心扉。后来,我就经常关心他,无论是劳动中还是集体活动中,我都特意照顾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师生之间建立了真挚的情感线,后来他主动向我讲述了家中的不幸:母亲去世,父亲在家拉扯他们兄弟俩,既要当爸爸又要当妈妈,家庭困难,自己即使考上高中,也没有钱去读书,有时有自暴自弃的念头。我根据他的情况,讲述理想的作用,激励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舞他扬起人生的风帆,并向他宣传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政策”,后来他转变很大,成绩稳中有升,毕业时考入了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实践证明。教师通过与学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调整和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知识交流、思想沟通达到应有的效果。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材料,以情感教学为先导,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进入情感“共振”的境界,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