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帆 张婧仪:关于她爱她的记录

来源 :小资CHIC!ELEGAN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shuang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聂鲁达曾在《给母亲》中这样写道:“我把每一个感觉都沉默地收藏在自己的心中,/即使对自己的母亲也不诉说/无论是欢喜,无论是痛苦。可是我的母亲你终究/能看明白发生的一切……”
  这是最普通最平常的母亲与孩子,也是电影《关于我妈的一切》里的季佩珍和李小美,她们虽然各有沉默心事,会唠叨、会争吵,也好像总是没说出口一句“我爱你”,但很多时刻都让对方感受到——这份爱或许无声却总有回响。
  摄影:梁口樱田编辑&造型:Mou艺人统筹:晓雪、辛本化妆:Noriko发型:张宸硕
  采访:徐絮(张婧仪)黄也(徐帆)撰文:徐絮时装助理:王梅青、周燕燕
  徐帆:从平凡的生活里感受爱
  在徐帆看来,《关于我妈的一切》是一个“朴实又温和”的故事,她说,“它不会特别华丽,也不会特别煽情,真实得就像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里都会发生的故事。”季佩珍和典型的“中式母亲”如出一辙,始终对全家人有着无微不至的关心,操心着医生丈夫李文舫的事业,照顾着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婆婆的起居,担忧着弟弟的外债和生存。她也时时刻刻挂念着在北京当综艺编导的女儿李小美,挂念着她能否吃饱穿暖,是否开心顺意,有否遇人不淑……
  饰演女儿李小美的张晴仪用“雷厉风行”来形容季佩珍,电影中李小美为了躲开母亲念经式的唠叨,逃离故乡独自去北京闯荡。当徐帆被问到这个雷厉风行、超人一般的母亲在什么时候最脆弱时,她说,“所有人都需要被人呵护,需要被人保护,可是没有人去保护她,这就是她最最脆弱,也最最让我同情的地方。可是没有人能保护她怎么办?没有办法。当遇不到有人能够保护自己的时候,只有自己打起精神来。”
  徐帆对于季佩珍有着更生动的解读——在学校,她是一个地理老师,“哪怕她教的学科不是特别能够受到重视的科目,但她也还是一个有梦想的老师,虽然连国都没有出过,但是她心里会有这个愿望,想出去走走看看,也会引导着学生们多看多走多感受。”在家里,“她是个把家人都照顾得很好,但却忘了自己的人。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自然无形之中就会有母亲的很多担心,这种担心是你没法言语的。在成为母亲之前,你会觉得这事有什么可担心的,你会想让她放下心来。但母亲要是能放下了,她就不再是母亲了,‘母亲’这个称谓,与她对子女的所有责任以及她应该享受到的血脉亲情是相连的。”
  在季佩珍和李小美的这段母女关系里,两个人都是默默地在爱着对方,心疼对方,所以报喜不报忧,李小美藏起北漂生活里不顺的风浪,季佩珍也用善意的谎言瞒住了自己的病况。尽管不像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母亲李元妮那样面对着生离死别的哀恸,但徐帆说母爱各有各的伟大之处。她解释道,“人在没有遇上事儿之前总觉得一辈子的时间很长,一旦遇上事儿了,时间是你拽都拽不住的。虽然季佩珍生病了,但我更希望大家能从常态的生活中去寻找那些不寻常的爱,其实季佩珍和李小美就是一对儿特平凡的母女俩。也就是因为它普通,所以才会跟大家产生共鸣,和大家的情感相通。”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段戏,季佩珍在女儿李小美工作的综艺录制棚里,目睹女儿因为工作而挨骂,那时季佩珍站在观众席上,在众目睽睽之下对女儿说,“工作本该是一件很愉快、很有意义的事情,你要是喜欢就好好举着你的那块牌子,要是不喜欢就扔了它,无所谓的。”这段戏不仅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共鸣,也让徐帆对于年轻一代有了更多的了解,“年轻人有时候看起来很无所谓,只能用无表情来对待,因为她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表现出有所谓。”徐帆觉得张晴仪在这个场景里的表现处理得很准确,“可能我年轻的时候就会清晰地知道,我到底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恰恰是这一代年轻人才会在模棱两可的时候更加迷茫。”这是两个不同时代的碰撞,也是季佩珍与李小美这对母女之间代际差异的了解和碰撞。
  徐帆眼里的爱,就是母亲和孩子双方都去理解对方、感受对方,纵使母女之间的爱有千百种形态,无论是细腻如丝的,还是磅礴又温柔的,最根本的都是她们能作为两个成长在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的人,为了有爱去彼此了解和沟通,拉近两代人之间的距离,母女之间的距离。“比如做母亲的要及时夸赞自己的孩子,别等这个事儿过去很久了,孩子已经不在意了,才去说这个事儿。”徐帆如是说,“我觉得中国人的感情特别含蓄,不大习惯于把爱说出来,而常常是做出来的行为。有时候也挺吃亏的,就是你做的事很多对方都不了解,如果学会用语言表达,可能会更直接一些。”
  张婧仪:妈妈是最坚强的保护伞
  如果要说张婧仪和李小美之间有什么特别像,那就是她们都是一个人在外生活、身边没有妈妈陪伴的女孩。因为这份相似,让张婧仪在诠释李小美这个为了逃开妈妈的唠叨和管束,独自来到北京闯荡的女孩时,总有许多共鸣。张婧仪觉得李小美就是现在大多数女儿都会有的样子,她和妈妈季佩珍之间有太多互相不了解的地方,她刘海太长会被妈妈嫌不精神,她赖床会被妈妈硬拉起来,她熬夜会被妈妈唠叨……
  而李小美对这一切来自于妈妈的叮嘱总是会回以一句“你能不能别管我”或者“从小到大最烦你管我”,本以为已经逃离,妈妈却又从家乡跟到北京来看望自己,不得不一起生活,“李小美可能比较叛逆,有一点自私地想要追求个人的独立空间,也和妈妈缺乏沟通。”
  相比于张婧仪此前出演过的温柔文静的乖乖女角色,以及平时生活中比较随性的自己,她坦言,“李小美真的就是一个比之前更加外放的角色,而且我也没有她那么火爆。”张婧仪把李小美和季佩珍之间的母女关系形容为“互怼型”,“小美她说话的时候是比较锋利的,也比较随意,我自己生活中说话可能就会没她那么快;而且生活中跟自己的妈妈吵架容易,但是你要和徐帆老师天天去吵架,对我来讲就还挺难的。徐帆老师让我觉得佩服的就是她的用心,她也会帮我很多,比如说我们两个在开拍前会对视,就会刺激我帮我调动情绪。”
  尽管角色与自己在经历和性格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张婧仪都会从角色身上去寻找和自己共通的地方,也会注重去感受和代入角色当时的情感,毕竟人的情感都是相通的。在《关于我妈的一切》中有不少的温馨细节都能够触动到张婧仪,让她产生代入感:比如季佩珍教李小美做饭的场景会让她想到妈妈爱做的那道牵动着家的味觉记忆的番茄炒蛋,还有季佩珍来北京帮李小美整理屋子,教她应该要怎樣去生活的那一段。“我妈妈如果自己用到什么很好很喜欢的东西,就会不断地问要不要给我,而且平时我拍戏也好,参加其他活动也好,她都会看很多照片然后从很多细节上感受到我的变化,可能我自己都没有发现,但妈妈都先感受到了。妈妈始终有种温柔的力量,也是孩子最坚强的保护伞。”
  “李小美虽然有些叛逆,但是女儿不可能不爱妈妈的。我记得知道妈妈生病的那场戏,我心里就一直在想一句话——‘我无法想象这个世界没有季佩珍’。世界上大多数的女儿都是从来没有意识到过妈妈可能有一天会离开,所以当你意识到也许妈妈会突然离开的那种冲击是很大的。”在得知妈妈生病之后,李小美的内心经历了一场海啸,随之而来的是她卸下盔甲和叛逆,开始展露出柔软内心的转变,这样的转变也成为了张婧仪心中属于李小美这个角色的一道高光。季佩珍生病之后,李小美其实也没有更多地去用言语表达爱,而是按照妈妈所期望的开始整理自己的事情,然后陪着妈妈,为她煲汤、做饭,做一些小事让妈妈感受到爱。
  张婧仪谈起电影里一段特别让她感动的戏,李小美在照顾了妈妈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和妈妈发生争吵,李小美希望妈妈好好治病,自己的事情自己会处理好但那时病情已经加重的季佩珍含着泪说,“妈妈等不了了。”
  “还有什么话是电影里李小美没来得及对妈妈说的吗?”
  “可能就是‘妈妈我爱你’这一句吧。”
  张婧仪回答道,“李小美一直是个不太会表达的孩子,她觉得妈妈唠叨或者是爱妈妈都不会去说。在表达爱上其实也看每个人的性格,像我的性格就很难去表达出我对对方的爱,但是其实每一个人都是需要感受到对方的爱的,所以我也会去学习着多表达对妈妈的关心,多去沟通,多跟妈妈待在一起,陪她旅游,陪她逛街。我小时候跟妈妈吵架会比较多,现在长大了更像是朋友一样,会聊更多东西,分享一些想法。如果母女之间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也会更加懂得珍惜对方。”
其他文献
密码电报     "这是将军发来的电报。"一个士兵前来报告:"是发给您个人的,上校。"   上校命令道:"你念吧。"   士兵念道:"我们这次失利首先应归罪于你的愚蠢与无能!"   "这是一份密码电报,立即把它译出来!"上校严肃地指示。    叫门的绝招     两个酒鬼在一起喝酒。其中一个人有点担心:"我的妻子很厉害,很可能不让我进家门。"  "
期刊
甲:你喜欢花吗?  乙:我自幼最爱花,花儿飘香香万家,美化环境人愉快,我爱花简直不能自拔。  甲:那咱就以"爱花"为题,给大家说段相声咋样?  乙:好哇!  甲:我们青少年热爱劳动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陶冶情操。咱就说说小姐俩种花和养花的故事。  乙:说吧。  甲:姐姐说种花比养花好,通过亲自劳动能体会种花者的辛苦,更能爱护花草树木。  乙:有道理。  甲:妹妹说花钱买花省事儿,照样爱花护花。为此,小
期刊
  
期刊
11岁的杨烁是绥化市北林区新华小学四(2)班学生。她8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了,妈妈带着她生活。妈妈身体不好,又没有固定工作,靠做零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小杨烁从小就很懂事,不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而且非常节俭,从不乱花钱。      妈妈的"小棉袄"      一天,妈妈又到建筑工地绑钢筋去了,过度的劳累使她摔倒在地,导致心脏病发作。看着妈妈痛苦的神情,小杨烁似
期刊
     
期刊
毛絨情结
期刊
針织暖意
期刊
危險性感
期刊
隔離朴素
期刊
范晓萱曾经在《氧气》中将爱人比作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而在本季牛仔元素除了是一件单品外,  更是入侵般弥漫整个时尚氛围,  它被设计师点燃在每个场合的活力,  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片面经典符号,  在即将到来的浪潮中人人都需要一件牛仔。  编辑:CiciLee  GmbH  SerhatIsik和BenjaminHuseby在性感这件事上总是一视同仁,幸好牛仔也经常跟性感扯上关系,经过萌芽终于在上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