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及其它高等植物幼苗茎叶向根系运氧的途径

来源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在前一报告中(娄成后等1964)会列出用专门设计的比重呼吸计对水培的水稻等高等植物幼苗茎叶向根系运送氧气所作的数量测定,结果表明,具沼生习性的水稻、稗草等向根系运送的氧气量常达其茎叶总吸氧量的50%,而水培的陆生植物幼苗(豌豆、小麦等)其氧气运送量也占地上部茎叶总吸氧量的20—30%。处在水培缺氧条件的陆生植物
其他文献
用小麦(农大183品种)幼苗的叶片作为材料,测定其在光照初期叶绿素营光_(685)的时间进程的变化。在不同温度影响下发现萤光衰变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上升而加速,且有萤光强度再度上升的现象,这一现象称为第二波。第二波的出现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在45 ℃温度中经过10分钟处理后,萤光衰变现象消失,经过衰变后的叶片放入黑暗后可以恢复其萤光强度,其恢复的程度与在黑暗中放置的时间成比例。用抑制剂进行试验得到以
期刊
一、引言我们曾经报告过,绿色叶片中由蔗糖合成淀粉,在光中远比在暗中为多,通过抑制剂的试验,如同二硝基酚(DNP),推论这种促进作用是由于光产生高能磷酸键,使蔗糖磷脂化合成淀粉。我们知道砷酸盐可以抑制磷酸化,而这个抑制作用与磷酸是竞争性的,为了确定光对淀粉的形成是通过磷酸化作用,我们试验了砷酸盐对这个作用的影响,以及它与磷酸的关系。绿色植物中高能磷酸键的产生,可以由于呼吸作用(氧化磷酸化),也可以由
期刊
用直接测定植物群体光合强度的方法研究了叶面积对群体同化作用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一凸的曲线,当叶面积达到一定数值后,群体同化作用不再随之增加。这一数值在水稻、小麦为4,在向日葵为2—3,在白苏为5—6。在试验所用的高光强下具有最适叶面积的群体同化速率约为单层叶片光合强度的2倍。
期刊
一、引言水稻种子的萌发和苗期生长是否能依靠无氧呼吸进行,不但是一个在理论上值得研究的问题,而且也是在水稻苗期指导壮秧措施的一个基本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对之尚未有一致的看法。过去的工作指出水稻种子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萌发(Morinnaga,1924),这方面的文献Taylor(1942)曾作了详细的叙述。最近的工作指出在无氧条件下胚芽鞘的
期刊
用P~(32)研究了水培5—7天小麦初生根不分枝部分的吸收区问题,并用画线法确定生长区,用石蜡切片确定各区解剖结构,目的在于使离子的吸收和积累的资料与细胞的生长分化状态尽可能联系起来。与此同时,研究了时间的进程,DNP的影响,在停止供应P~(32)后各根段间离子的内部调配,以及局部供应P~(32)时各根段P~(32)的分布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在历次实验中,沿根的长度P~(32)的积聚表现出两个
期刊
在水稻栽培的实践中及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广泛研究后,关于水稻萌发时淹水深度、氧、温度、复土深度等条件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已有相当的认识。这方面的情况Ерыгин曾详细的总结。还在前一世纪已发现水稻在水中萌发时先长胚芽,而并非先长胚根。关于种子的萌发特点与水分关系的较为详细的报导在日本最早出现。以后Nakagawa指出淹水深度的增加刺激地上部分的生长,而幼根的生长却受到抑制。
期刊
抗性指标是抗性生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效的指标,不仅可以成为作物栽培研究和品种选育上的一个有力工具,同时也是深入抗性本质与机制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开展植物抗寒性的细胞生理学研究中曾经发现,在伤害低温
期刊
杨树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随着发芽力的下降而相应地降低。但在贮藏期间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无论从干物重或可用的总糖量来看,都是很轻微的,约只损失5—8%;当种子已全部失去发芽力时,尚保留着极其丰富的物质(>94%),这表明杨树种子似乎不可能是死于饥饿。伴随着种子的衰老,几种主要呼吸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应地降低,其中只有去氢酶活性的降低最为显著,而且其下降速率与发芽力的降低相一致。
期刊
引言有些工作者观察到果树缺锌时向阳的一面比阴面缺锌病症更严重,在温室中培养缺锌植物夏季比冬季缺锌更严重,强光下比弱光下严重(Haas,1936;Chandler,1937;Chapman等,1937;Hoagland,1944;Millikan,1953),也就是说高等植物在强光下比在弱光下需要更多的锌,最近王贵和崔澄(1963)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证明地锦冠瘿组织在光照条
期刊
本文在前一报告细胞结构形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细胞化学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抗寒性小表品种在越冬过程中细胞内物质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多糖,在秋季温度开始下降、小麦植株进入活应性的初期(10月下旬—11月中旬),分蘖节细胞内多糖颗粒的积累有所增加,当冬季寒冷降临后逐渐分解,在冬季严寒时期(1月),多糖颗粒完全消失,至二月中旬又开始形成。2.可溶性糖,自秋季温度开始降低到日平均温度接近0℃左右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