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打造世界“杂技之都”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Pr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吴桥获奖作品凌云狮秀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运河两岸度春秋……”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江湖文化城里,年近古稀的老艺人高福洲一边敲锣,一边唱着锣歌与观众互动。
  吴桥杂技大世界位于河北省吴桥县县城西部、京杭大运河东岸,是一座以杂技文化为载体的主题公园。一年四季,这里都热闹非凡。
  吴桥杂技大世界展示了中国杂技发展历程,融合了从古典戏法到现代舞台艺术等杂技表现形式,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带动相关从业人员2.5万人,年实现综合收入3亿元。

“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


  杂技由“角抵”萌芽,从春秋战国至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
  据《吴桥县志》记载:明代吴桥籍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范景文回乡探亲,写下《游南园记》,对故乡随处可见的马戏杂技褒奖有加:见马上起舞,或翻或卧、或折或踞、或抱或脱、或坐或立,以为势将坠矣,而盘旋益熟。
  上世纪50年代,在吴桥县境内小马厂村,发现一座南北朝东魏时期的古墓,墓壁上就绘有“蝎子爬”“倒立”“肚顶”等杂技表演形象。这表明杂技在那个时期受欢迎的程度,也可见当时吴桥杂技已经非常普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6岁的王保合因拿手绝活“三仙归洞”而被誉为“鬼手”。他自5岁就跟着父亲、哥哥、姐姐到老北京天桥卖艺,一边学习杂技、一边上台演出。如今,已退休的王保合依然在吴桥杂技大世界鬼手剧场演出,“很多人慕名而来,我不能让大家失望,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演下去。”
  他说,以前吴桥艺人大部分是顺着运河徒步行走,或父子,或师徒,肩挑手推简单的道具,走到哪儿卖艺到哪儿。
吴桥县杂技魔术道具产业园的工人在制作杂技道具(杨世尧/ 摄)

  近代史上运河流域的一些大城市出现了著名的艺人活动聚集区,如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天津的“三不管”等杂技集散地,江湖艺人称之为“杂八地”。王保合说,在这些“杂八地”上打把式卖艺的杂技艺人,几乎都有吴桥人,江湖上也就有了“没有吴桥不成班”的说法。

  以前吴桥艺人大部分是顺着运河徒步行走,或父子,或师徒,肩挑手推简单的道具,走到哪儿卖艺到哪儿。

  像王保合一样的老艺人还有很多,文章开头所写的高福洲就是其中之一。“练好了是轻气功,练不好就是剖腹产了。”高福洲经常在表演肚皮切菜时这样开玩笑。
  “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这是当地流传甚广的一句童谣。
  在吴桥杂技大世界的“杂技小院”,这首童谣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由一家人组成的表演团体,年纪最大的齐爱红从小学习杂技,如今已经67岁,她表演的是伞技,凭着几十年的表演功力,让皮球、帽子等在旋转的伞上滚动自如;而年轻的一代王晓娜和妹妹王翠翠也不甘示弱,姐妹俩的平衡技巧让小院里掌声不断。
  不仅在杂技大世界,吴桥县还有很多民间杂技团体,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祖辈留下的技艺。
  在吴桥县铁城镇张松村何书胜、张兰芬的小院里,摆放着各色各样的杂技道具,饲养的鸵鸟、孔雀等动物,给小院增添了几分吸引力。
  65岁的何书胜自四五岁就跟随父亲学习走钢丝、独轮车、杂耍、硬气功等杂技艺术,20多岁时开始组班子带徒弟,和弟弟妹妹等家人租马戏大棚表演杂技。“到我孙子这辈,已经是第八代了。”他说。
  1983年,何书胜创办了自己的杂技团,长期在全国各地演出。不出去演出的时候,何书胜就带着自己的徒弟们在自家小院里练习。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知道这里有个杂技小院,一听到锣鼓声,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魔术、驯兽、狮子舞、气功特技等轮番上阵,讓人眼花缭乱。
  何书胜说:“我从小就在这个院子里练习,不敢也不愿意改变这里的一切,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对过去那些日子的一种纪念,还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老杂技艺人的生活。”
  如今,何书胜的杂技团已经有60多人,常年承接各种演出任务,还带动附近村子的杂技事业也红火起来。

“桥通天下,技连九州”


  清末社会动荡,吴桥杂技艺人不得不开始沿运河卖艺谋生,从那时期开始,部分艺人携带简单道具,向北去俄罗斯,沿途卖艺抵达欧洲、美洲诸国。据不完全统计,吴桥杂技艺人遍及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吴桥杂技之花更加绚丽多姿。杂技艺人把中国的杂技带到世界各地,同时也把国外的先进技艺带到了中国。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保合在表演“三仙归洞”

  1987年,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创办,每两年一届。如今,早已与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法国巴黎“明日”与“未来”世界马戏节并称世界最为著名的三大杂技赛场。
  首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河北省会石家庄举行,180多位中外杂技艺术家首次在东方赛场同台献艺。   当时有记载称,可容纳近万人的河北体育馆座无虚席,时年86岁高龄、20世纪初曾漂洋过海到欧洲卖艺的老人史德俊被邀请到场观看,他一边观看演出一边流眼泪,感叹能在中国的舞台上看外国人演杂技,像是在做梦。
  吴桥杂技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杂技艺术的对外交流,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杂”是包容,“技”是艺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吴桥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向世界杂技之都不断迈进,开启了一片新天地。
  精彩的顶碗、优美的晃圈……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训练大厅,来自肯尼亚、塞拉利昂、老挝的26名留学生在杂技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杂技道具练习技艺。这些留学生来到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学艺近一年,即将毕业的他们现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毕业汇报演出的排练。
  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国际交流科主任乜冠华介绍,2002年以来,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开始承担中国杂技类援外项目,先后有400多名留学生来此学习。

把“资源”做成“产业”

其他文献
王家为了证明自家芥末货真价实,便插上一只小王八,意思是向人发誓:如果芥末有假,王家人就是小王八  京杭大运河流经河北故城县郑口镇时,出现一处长约2.5公里、接近180度的大拐弯,因这里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号称“运河第一湾”。明清以来,为了便于水运、减少水患,历代官员来此任职总想把大拐弯取直,都被当地百姓好言拒绝。祖祖辈辈的故城人认为,这是他们心中的“吉祥湾”。  近来,大运河沿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西岭雪山成都杜甫草堂成都都江堰南橋
搜索关键词明明看到文章却打不开,点击文章发现文不对题,污点不断的新闻人物铺天盖地都是正面报道……这些蹊跷事的幕后推手就是传说的“网络水军”。  湖北、福建等地警方近日相继破获“网络水军”团伙犯罪案件,揭开了“网络水军”非法经营的手法和套路。本刊记者调查发现,“网络水军”明码标价,通过删帖、发帖,有的用几十万元就能“操控”舆情。删除、屏蔽、替换  湖北省公安厅近日通报了一起公安部督办的跨8省市特大“
2019年8月8日,工作人员在对自主巡线无人机进行监控测试。无人机可以用5G网络实时传送高清数据图像、飞行控制信号,实现数传和图传合一(徐昱/ 摄)  如果说过去几年里数字技术是在“润物细无声”,那么在抗击疫情的过程里,整个中国社会则空前体验了一次数字技术的生动应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防疫抗疫里的患者诊疗、疫情地图、人群追踪,还是缓慢复工期间企业云办公、学校云授课和无人配送物流等,数
广州亚洲美食节开幕式文艺展演(庄小龙/摄)  1982年,可口可乐副总裁哈利来广州签约。彼时黄埔大道还是条泥泞的烂马路,可乐浓缩液跨越太平洋来到黄埔码头,在珠江边的灌装厂分装打包后用大货车运输到珠三角各城市。货车驶出工厂大门,马路尘土飞扬。  6年后,宝洁进驻广州,落户在广州开发区三角形孤岛上黄滘河之南。根据后来的报道,宝洁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马睿思的回忆里对“当时的广州城市景观完全没有提及”。  2
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在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现场创作书法作品  如果说唐诗之路是系于中国诗坛的一条金带,那么金庭就是绾结这条金带的一枚蝴蝶。蝴蝶这么一别,金庭便有了吞吐百川的洒脱,倾泄万壑的风韵。  如果说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那么金庭就是嵌在这高峰上的一颗宝石。宝石这么一闪,金庭便有了光耀千年的底气,浩荡万里的张力。  如果说嵊州是中国越剧的摇篮 ,那么金庭就是这个摇篮中的婴儿。婴儿这么一啼,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2018年中国新餐饮消费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以“80后”“90后”为主的新中等收入人群已经成为餐饮商家关注的焦点。2018年新中等收入人群外出就餐消費频次2018年外出就餐最愿选择的等位方式外出就餐时忍受上菜时间的“临界点”男性在意性价比,女性吃饭不将就外出就餐时通常使用的支付方式(多选)
扬州市道路两侧色彩斑斓的水杉树(孟德龙/摄)  盛夏时节,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一带,绿荫之下显现出丝丝凉爽。瘦西湖风景区东门对面,仅隔一条马路,便是宋夾城体育休闲公园的西门。  7月正值旅游旺季,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西门的停车场上停放着不少车。“很多去瘦西湖的游客,都会先将车存在这里,在游览过传统园林景观后,再顺路来到宋夹城,感受我们扬州本地人的‘公园生活’。”宋夹城风景区管理处主任田跃萍对
近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造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 互联网”建设,在许多城市内部,原有的行政藩篱被打破,企业与市民的办事效率与便捷度大幅提升。可以说,全国各大城市内部推进“一网通办”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一次,国务院会议将打造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
公共钢琴落地启用仪式现场,莫志蔚在弹奏(周建平/摄)  2019年8月,120J海伦立式钢琴,宁波书城。  任何来书城的游客,想弹就弹,书香从来与音乐更配。  这是第一台公共钢琴,然后是宁波图书馆新馆1001pages 咖啡厅、东部银泰城、江北音乐港星街坊、银泰百货东门店、北仑读一书店、鼓楼地铁站甬城惠客厅、鄞州万达广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越来越多的公共钢琴让城市街头随时随地传来琴声。  琴声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