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器具对思维力训练的独特优势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考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年龄阶段,小学生正处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期,拥有良好的学习思考能力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益智器具是通过展开一些益智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考能力、增长智慧的一种工具。常见的益智器具可分为巧推类、巧算类、巧拼类、巧解类、巧放类和巧组类等类别。
  本文主要就巧解类器具对思维训练跟大家进行探讨。
  一、巧解类器具的操作
  捆仙繩、兄弟连、M扣、九连环等都是巧解类器具,其中M扣、兄弟连和捆仙绳,找到关键点就很容易解开,找不到就永远解不开,解法的关键在于两个M扣必须一横一竖,调整到顶部对底部的位置,才能将两个M扣互相抽离。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观察器具,明确器具需要达成的目标。通过观察,学生比较容易发现M扣是由一根棍状的材料弯曲而成的,除了中间有一条很窄的空隙以外,并没有其他路径可走,于是必须从两个M扣的空隙处想办法,这时候有些学生就尝试把一个M扣从另一个M扣的空隙处拉出来,尝试之后发现空隙太窄,拉不出来。这时候引导学生换个思维方式,既然空隙太窄,我们怎样把空隙充分利用一下呢?有的学生在老师启发中想到空隙对着空隙,只要有学生提出这一点,就要及时肯定并鼓励操作,孩子们在操作中又会发现空隙和空隙对不着,再提问: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让空隙正好对着空隙?只要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M扣也就解开了。
  捆仙绳、兄弟连的解法与M扣相似,需要引导学生发现绳和绳连在一起没办法解开,环和环连在一起也没办法解开,就要从绳和环上面想办法,绳从环里面穿过来,就可以解开了,在实践过程中,又会发现有些同学也把绳从环里面传过来了,但依然没有解开,反而缠绕的更复杂了,再引导学生注意穿的方向和穿的过程中拿绳的技巧,反复实践中,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捆仙绳和兄弟连的解法了。
  九连环的解法,在9个环中,只有一号环可以随意进出,其他环都必须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被取下和套上。如果要取下3号环,则2号环必须安好,1号环必须卸下。 如果要取下4号环,则3号环必须安好,1、2号环必须卸下。如果要取下n号环,则(n-1)号环必须安好,n-1号往前的环都要卸下才能实现。
  二、巧解类器具中蕴含的数学思维
  巧解类器具中究竟蕴含着什么数学思维呢?
  其实所有的巧解类益智器我们在玩儿的时候首先都要明确我们的目标,观察器具,思考怎样达到目标,然后动手操作尝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再通过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操作尝试,在不断的思考操作中训练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力。
  以九连环和捆仙绳为例,在拆解九连环时,孩子们刚开始的时候知道了九连环的构造,明确了拆解九连环的基本方法,就迫不及待的想尝试操作,很快孩子们就遇到了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停下来观察、思考,把问题解决后才能继续操作,在反复的操作、观察、思考中,总结出了隔环拆解的方法,如果要想拆奇数环,就要先拆一环;如果要想拆偶数环,就要先同时拆下一二环。这样就避免了一拿到手就盲目拆解,而能否做到不盲目的关键就在于有序思考,善于总结规律。
  在解捆仙绳时,学生刚一看觉得挺简单,两人一组跃跃欲试,很多孩子在绳子中钻过来钻过去也没能解开,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观察,有序思考,得出:每个人的手腕上都有一个环,一根绳将两个环连起来,人的手臂和身体就和绳组成封闭形状,人和绳不能互相穿过,就只能在环上想办法,于是就有学生想到了绳可以穿过环,学生将思考的方法操作尝试,发现有时候能顺利解开,而有时候反而缠绕得更厉害了,这时,教师再次引导有序观察和思考:能顺利解开和缠绕的更厉害这两种情况分别是怎样出现的?在反复地思考操作中总结出方法,在多次的练习中提高熟练程度,不但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训练了孩子仔细观察、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孩子们思维力和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任何益智游戏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不同的益智器具进行引导性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训练他们眼、脑手的协调能力,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总结并掌握它的规律和联系,才能对孩子们的学习甚至成长大有助益。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一、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识字是一门至关重要的技能,它是学生开展阅读与写作的重要前提,因此,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相当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导致学生很难掌握这种技能,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形成是一种阻碍。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为学生
期刊
一、提供创新的沃土——构建宽松平等的环境  (一)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增强。如果一位老师面对微笑授课,讲话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幽默风趣,及时鼓励表扬,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减少精神压力,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而且也有利于新点子的涌现。构建一个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  (二)构建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  构建“平等对话”的
期刊
一、榜样力量,立德为先  榜样的力量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老先生谈到了“先立德,再育人”。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在体育竞赛中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这些都是可以被老师当做榜样引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素质,进行德育渗透,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老师要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强身健体的理念,更好的去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报效祖国。首先老师可以用先进的典型人物事迹对
期刊
一、自主阅读积累语言  我在执教《鱼游到了纸上》时,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提示充分体现在自主阅读积累语言过程中达成目标。课堂实录:  师:是啊!一位普通而又优秀的聋哑青年就这样随着文字走进我们的心里。文章到底是什么打动了我们?不凡走进文本去一探究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我想积累的是第 8 自然段的这句话(这些词),愿意读的可以跟我一起读: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
期刊
目前,在大部分的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的山区小学,有90%以上小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养家都外出打工,这些留守儿童远离父母,家庭教育缺失,通过以我校的调查分析,了解了我校小学一至六年级留守儿童道德行为的现状。总体上约有四分之三的留守儿童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很差,具体表现在:没诚信,捡到东西不交公、不文明,粗话脱口就出、没礼貌,不跟长辈、老师、同学打招呼、不爱劳动,不帮家人做家务,在家里过着衣来
期刊
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遵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特长的教育规律,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体现出了教育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的理念。  没有理解就没有爱,而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也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要做一名与时俱进的的教师,远不是学堂的先生,用戒尺惩罚学生,而是要倾注一片爱心,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
期刊
《师爱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一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师爱是指路明灯。”这话说得真好啊!学习好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爱,学习差的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那么老师要如何做,学生才能感受老师的爱呢?方法其实很简单,老师的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丝温情的微笑,一束鼓励的目光就能给他们以鼓励、安慰、快乐。从教二十年几来,我用我的爱,呵护着每一个学生幼小的心灵;我用我的真心,激起了师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营造出学生健康成
期刊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并强调要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各地坚持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大力开展绿色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对办好县域中小学教育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一、开展绿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
期刊
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四册第二单元以宋词为主,《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教学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词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揣摩文中所举事例,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文字鉴赏;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严谨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文艺评论的兴趣,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