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之鸿鹄之志”的陈涉凭着过人的胆识掀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运动,但短短的六年起义便宣告失败,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是非功过,任后人笑谈。英雄、枭雄、骗子,每个帽子套在陈涉头上都合适,陈涉的诚信方面值得我们深思,是丰碑,亦是明鉴。
[关键词]陈涉 运动 失败 诚信 明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18
《陈涉世家》列入中学语文教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之鸿鹄之志”等耳熟能详的名言,可谓家喻户晓,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优秀作品一样,整整影响了四代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具有“金刚不败之身”的美誉。
司马迁编辑《史记》,把“世家”当做一种特殊的体例,将世袭式诸侯王国兴衰过程记入史册。雇农出身的陈涉,司马迁把他列在“世家”里边,排行在儒家鼻祖孔子之后,将道家创始人老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放在“列传”里。可见,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在司马迁先生眼里的地位、价值是多么的了得。一部分人认为这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司马迁愤世不公有关;有的人认为陈涉在推翻秦王暴政过程中的“首事”之功,有着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啊;有的人认为陈涉一度建立“王”权,颁发过政令,列入“世家”是名副其实之舉。这些都是现代人的主观臆断,无法考证。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所持的处事观念不断更新,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人文评价也会时过境迁、与时俱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抱着教材食古不化,毫无创新,否则就被时代所淘汰。这里所要探讨的是陈涉起义的诚信问题。
陈涉起义从欺骗起步,也在被欺骗中陨落。
一、欺骗,制定起义策略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是陈涉起义前制定的策略,在扶苏、项燕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利用他们的知名度,打造起义品牌。一个“诈”字,赤裸裸地揭示了陈涉的狡诈本性,不可能坦诚地面对朋友、下属和老百姓。事实证明,陈涉少年时立下豪言壮语“苟富贵,无相忘”可谓铁骨铮铮,信誓旦旦,义薄云天,然而陈县称王之后,为了掩盖自身的“佣耕”历史,使“王”身的光芒璀璨,毅然杀害了前来投靠的老朋友。曾经共患难的朋友都要杀,这位仁兄切实有辱王之举,但罪不至死,可见,不仁不义的陈涉根本做不到“苟富贵,无相忘”。一个“诈”字,点出这个策略不可能是完美的高瞻远瞩,只能算作目光短浅,显示陈涉领导能力的不足,因为这个策略只能是应急之用,当做长久之计就欠妥了。
二、欺骗,为起义造声势
“置书鱼腹”“篝火狐鸣”,针对这两项活动,很多学者认为,陈涉大胆利用当时当地敬奉鬼神的迷信习俗来制造舆论,营造起义气氛,先声夺人,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显出了陈胜等筹划起义的聪明才智。当时群众局限于文化水平低,没有科学知识的普及,无法解释身边的种种自然现象,而产生神鬼理论,盲目崇拜鬼神,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利用迷信活动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不能不说是一场政治阴谋,给民众带来的是灾难。也许一些人会提出陈涉起义不是一次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吗?答案是否定的。推翻一个旧的封建王朝,再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换汤不换药,一点革命的意义都没有,这种起义不可称作革命事业。谎言总会有揭穿的时候,一旦揭穿,群众就会把陈涉从神坛上拉下来。“置书鱼腹”“篝火狐鸣”不是他的足智多谋,而是玩火自焚的先兆。
三、欺骗,为起义赢得先机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从这段文字看,吴广、陈涉和官差的关系虽然谈不上情同手足,但一定比较密切,同台把酒,前世修来的福分,画面应该甜美,可是官差却被吴广、陈涉坑了,“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是他们设下的苦肉计,诱惑两位官差往火坑里跳,不明真相的众人真的被激怒了,陈涉结束了两名官差的性命。这个环节一骗官差,二骗民众,手段阴险毒辣。再说,官差相当于现代的公务员而已,为了养家糊口而替国家办事,执行公务,何罪之有?两位官差死得很憋屈,尚且“祭以尉首”,当做牺牲品,死无全尸。手中粘满鲜血的陈涉算得上毫无血性的凶残之流了。
四、被骗,使起义遭遇逆转
后半部分的《陈涉世家》充斥着背叛、愚昧、欺诈,暗藏着陈涉起义历史的大逆转。
话说陈涉起义之时,秦二世的主力部队部署在两个地方,一在北方,沿万里长城一带,一在秦岭以南,目的是不断地霸占他方地盘,扩张秦国的疆域,使强权的帝国统治得到增强,实则外强里弱。陈涉部队乘虚而入,所遇之敌甚弱,有所向披靡之势,秦二世主力部队没半点空闲回援。秦二世不可能思维短路,坐以待毙,下令赦免了一大批监狱里的囚徒、奴隶,给他们将功赎罪的机会,交给专门给皇帝管钱管衣食的没有打过仗的内务总管章邯,去平息这场令人头疼的内乱。章邯的临时军队可以称作乌合之众,战斗力极单薄,陈胜拥众入关,灭秦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陈涉一路顺风顺水,不免飘飘然,轻敌思想招之即来,也派了一支非主力部队迎战章邯。陈涉偏门部队的统帅是周文,周文是什么身份呢?从事故弄玄虚的风水命理。他要求拜见陈涉,吹嘘自己是拥有祖传秘方的军事专家,军事理论一套紧扣着一套。陈涉信以为真,任命他为统帅,带领部队攻打秦的都城——关中。“军事专家”周文的部队相当凶残,多少农舍被烧光,驱赶众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走在军队前面充做炮灰,浩浩荡荡地冲向关中,路上正遇上朝廷内务总管章邯带领的队伍,双方都没有多大的战斗力,彼此都很心虚,财大气粗的章邯明显善于临阵胡乱指挥,乱斗了一场。乱哄哄的场面,周文那没见过世面的站在部队前面的老百姓立刻作鸟兽般散开,阵脚瞬间土崩瓦解。章邯的中军乘胜追击,紧盯周文的旗号猛打,结果周文不敌败亡。假冒伪劣的军事专家,让陈涉部队元气大损,是陈王由盛转衰的历史拐点。
陈涉的反秦作战步入艰难时期,小朝廷和军队内部的弱点、矛盾逐渐显现,他从佣耕变成了王者,狂妄自大,爱听谗言,诛杀故人后,与义军群众的关系明显疏远,手下将领各自为政,慢慢地脱离陈王的管制。攻打荥阳的义军将领吴广与田臧,两人意见不一,田臧为了达到个人利益,假借陈王命令杀死吴广,攻打荥阳的义军为此全军覆灭。
纵观陈涉起义的全程,欺诈行为,欺诈事件,不讲诚信,贯穿始终,建立新的封建王朝是虚空的,脆弱的,难怪短短的六年历程就陨落,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现在,我们致力于建设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是全民族的共同责任,明确“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的价值观,充分认识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坚定基石,在公众熟知和重视的同时携手打造诚信链。前车之鉴,后车之覆,陈涉起义的败落是一块明镜。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关键词]陈涉 运动 失败 诚信 明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18
《陈涉世家》列入中学语文教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之鸿鹄之志”等耳熟能详的名言,可谓家喻户晓,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优秀作品一样,整整影响了四代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具有“金刚不败之身”的美誉。
司马迁编辑《史记》,把“世家”当做一种特殊的体例,将世袭式诸侯王国兴衰过程记入史册。雇农出身的陈涉,司马迁把他列在“世家”里边,排行在儒家鼻祖孔子之后,将道家创始人老子、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放在“列传”里。可见,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在司马迁先生眼里的地位、价值是多么的了得。一部分人认为这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司马迁愤世不公有关;有的人认为陈涉在推翻秦王暴政过程中的“首事”之功,有着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啊;有的人认为陈涉一度建立“王”权,颁发过政令,列入“世家”是名副其实之舉。这些都是现代人的主观臆断,无法考证。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所持的处事观念不断更新,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人文评价也会时过境迁、与时俱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抱着教材食古不化,毫无创新,否则就被时代所淘汰。这里所要探讨的是陈涉起义的诚信问题。
陈涉起义从欺骗起步,也在被欺骗中陨落。
一、欺骗,制定起义策略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是陈涉起义前制定的策略,在扶苏、项燕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利用他们的知名度,打造起义品牌。一个“诈”字,赤裸裸地揭示了陈涉的狡诈本性,不可能坦诚地面对朋友、下属和老百姓。事实证明,陈涉少年时立下豪言壮语“苟富贵,无相忘”可谓铁骨铮铮,信誓旦旦,义薄云天,然而陈县称王之后,为了掩盖自身的“佣耕”历史,使“王”身的光芒璀璨,毅然杀害了前来投靠的老朋友。曾经共患难的朋友都要杀,这位仁兄切实有辱王之举,但罪不至死,可见,不仁不义的陈涉根本做不到“苟富贵,无相忘”。一个“诈”字,点出这个策略不可能是完美的高瞻远瞩,只能算作目光短浅,显示陈涉领导能力的不足,因为这个策略只能是应急之用,当做长久之计就欠妥了。
二、欺骗,为起义造声势
“置书鱼腹”“篝火狐鸣”,针对这两项活动,很多学者认为,陈涉大胆利用当时当地敬奉鬼神的迷信习俗来制造舆论,营造起义气氛,先声夺人,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显出了陈胜等筹划起义的聪明才智。当时群众局限于文化水平低,没有科学知识的普及,无法解释身边的种种自然现象,而产生神鬼理论,盲目崇拜鬼神,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利用迷信活动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不能不说是一场政治阴谋,给民众带来的是灾难。也许一些人会提出陈涉起义不是一次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吗?答案是否定的。推翻一个旧的封建王朝,再建立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换汤不换药,一点革命的意义都没有,这种起义不可称作革命事业。谎言总会有揭穿的时候,一旦揭穿,群众就会把陈涉从神坛上拉下来。“置书鱼腹”“篝火狐鸣”不是他的足智多谋,而是玩火自焚的先兆。
三、欺骗,为起义赢得先机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从这段文字看,吴广、陈涉和官差的关系虽然谈不上情同手足,但一定比较密切,同台把酒,前世修来的福分,画面应该甜美,可是官差却被吴广、陈涉坑了,“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是他们设下的苦肉计,诱惑两位官差往火坑里跳,不明真相的众人真的被激怒了,陈涉结束了两名官差的性命。这个环节一骗官差,二骗民众,手段阴险毒辣。再说,官差相当于现代的公务员而已,为了养家糊口而替国家办事,执行公务,何罪之有?两位官差死得很憋屈,尚且“祭以尉首”,当做牺牲品,死无全尸。手中粘满鲜血的陈涉算得上毫无血性的凶残之流了。
四、被骗,使起义遭遇逆转
后半部分的《陈涉世家》充斥着背叛、愚昧、欺诈,暗藏着陈涉起义历史的大逆转。
话说陈涉起义之时,秦二世的主力部队部署在两个地方,一在北方,沿万里长城一带,一在秦岭以南,目的是不断地霸占他方地盘,扩张秦国的疆域,使强权的帝国统治得到增强,实则外强里弱。陈涉部队乘虚而入,所遇之敌甚弱,有所向披靡之势,秦二世主力部队没半点空闲回援。秦二世不可能思维短路,坐以待毙,下令赦免了一大批监狱里的囚徒、奴隶,给他们将功赎罪的机会,交给专门给皇帝管钱管衣食的没有打过仗的内务总管章邯,去平息这场令人头疼的内乱。章邯的临时军队可以称作乌合之众,战斗力极单薄,陈胜拥众入关,灭秦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陈涉一路顺风顺水,不免飘飘然,轻敌思想招之即来,也派了一支非主力部队迎战章邯。陈涉偏门部队的统帅是周文,周文是什么身份呢?从事故弄玄虚的风水命理。他要求拜见陈涉,吹嘘自己是拥有祖传秘方的军事专家,军事理论一套紧扣着一套。陈涉信以为真,任命他为统帅,带领部队攻打秦的都城——关中。“军事专家”周文的部队相当凶残,多少农舍被烧光,驱赶众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走在军队前面充做炮灰,浩浩荡荡地冲向关中,路上正遇上朝廷内务总管章邯带领的队伍,双方都没有多大的战斗力,彼此都很心虚,财大气粗的章邯明显善于临阵胡乱指挥,乱斗了一场。乱哄哄的场面,周文那没见过世面的站在部队前面的老百姓立刻作鸟兽般散开,阵脚瞬间土崩瓦解。章邯的中军乘胜追击,紧盯周文的旗号猛打,结果周文不敌败亡。假冒伪劣的军事专家,让陈涉部队元气大损,是陈王由盛转衰的历史拐点。
陈涉的反秦作战步入艰难时期,小朝廷和军队内部的弱点、矛盾逐渐显现,他从佣耕变成了王者,狂妄自大,爱听谗言,诛杀故人后,与义军群众的关系明显疏远,手下将领各自为政,慢慢地脱离陈王的管制。攻打荥阳的义军将领吴广与田臧,两人意见不一,田臧为了达到个人利益,假借陈王命令杀死吴广,攻打荥阳的义军为此全军覆灭。
纵观陈涉起义的全程,欺诈行为,欺诈事件,不讲诚信,贯穿始终,建立新的封建王朝是虚空的,脆弱的,难怪短短的六年历程就陨落,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现在,我们致力于建设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是全民族的共同责任,明确“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的价值观,充分认识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坚定基石,在公众熟知和重视的同时携手打造诚信链。前车之鉴,后车之覆,陈涉起义的败落是一块明镜。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