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底以来,拉美一些国家政局发生变化,国内外舆论对此议论纷纷,对拉美地区政治格局及其内外政策前景做出多种分析。可以说,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在我国,如何正确认识拉美地区的形势及其发展趋势对中拉关系的现实与潜在影响,则是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右派力量在一些国家东山再起
2015年10月阿根廷大选,中右派政党候选人马克里当选总统,结束了长达12年的基什内尔夫妇的中左派政权主导政府的局面。2015年12月委内瑞拉议会选举,反对派联盟夺取了65%的多数席位。新议会就职后,反对派利用议会多数发起了对马杜罗总统弹劾的公投进程。马杜罗总统的政府处于不利地位,穷于应付,加上经济衰退,十分困难,地位岌岌可危。由于经济困难,供应不足,社会秩序混乱,犯罪和抢劫四处发生,委现在已经陷入政治和社会动乱之中。2016年4月16日秘鲁大选,在首轮投票中,属于中右派的藤森庆子居第一名(39%),另一位中右派候选人库钦斯基居第二位(24%),最终库钦斯基当选。换言之,秘鲁将由中右派执政,右转已成定局。2016年4月巴西议会通过对罗塞夫总统的弹劾案,罗塞夫被停职180天,特梅尔就任临时总统,180天后罗塞夫被解职,特梅尔正式担任其余任期的正式总统,原中左派政府的许多内外政策将会继续改变。
以上4个拉美国家政局发生的重大事态,标志着拉美地区左派力量遭遇近15年来最重大的挫折。中右派力量在这些国家东山再起。西方舆论就此认为,这是拉美左派开始走下坡,右派重新崛起的标志。并认为,从此拉美内外政策将发生重大变化。
从全地区来看,拉美左派力量已遭受重大挫折。但在多数国家仍然是中左派执政,两年来发生右转的只有上述4个国家,加上哥伦比亚等原有的中右派国家,在拉美国家中,中右派政府掌权的仍是少数。其他约十个中左派国家的政局仍基本稳定。今年举行大选的国家不多,因此其他国家还不会发生类似政权更迭。从这个角度来看,拉美地区的政治格局仍是中左派占主导地位,不过已经大大削弱。巴西、委内瑞拉和阿根廷是地区大国,对全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很大。这是不可忽视的。
政权更迭是历史周期的必然结果
过去几十年中,受选举周期和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左右轮替上台,大体上每10年左右一个周期。但在当前的具体条件下,还受下列具体情况影响。
一是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大体同步,经济危机或困难时期,也正是更迭政府的周期,一个政党可以在经济危机中作为一种选择而上台,同样也可能下台;二是拉美民众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是领袖具有极大的个人魅力,但往往在强势总统之后,缺乏同样有能力的接班人做候选人,成为其致命弱点;三是连续两任后,腐败无能,政策失败,致使政府和执政党民心尽失;四是选民两极分化,势均力敌,中间选民成为起决定作用的少数,尤其是年轻的新选民,极易受当前形势影响;五是执政党(联盟)内部不团结,候选人选择不当,竞选策略失误,造成选票流失。
应该说,现在是不同派别新政权更替周期的开始。这种现象在今后几年的选举中在其他国家还会发生。原来支持左派的选民在选举中转向其他力量应该是正常现象。
两派政策及政治主张的异同
拉美地区左右两派政党在政策和政治方面的主张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内政策 在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面,两派差别较大,但也有共同之处。中右派主张实行更自由的经济政策,更倾向于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减少国家干预,政策上有利于企业发展;主张和支持自由贸易,赞成全球化,与美国等其他地区进行贸易谈判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在投资领域,更主张吸引外资,主张实行较有利于外资的政策。左派明确反对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色彩较浓,但并不否定市场经济;主张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但相对保守得多,对外资的限制较多,政策控制更多,强调国家干预。激进左派反对全球化,反对自由贸易谈判,反对与美国及其他地区和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但不反对一般贸易谈判;主张实行国有化,由国家直接掌控企业,强化国家对资源和资源性企业的控制;其政策导致在价格、利率、汇率和汇兑、企业政策等方面,控制过于严格,不利经济发展。两派都缺乏明确的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经济理论基础;政策上随意性很强,经常朝令夕改;计划性不强,多半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或有计划无落实,虎头蛇尾;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倾向严重;政府政策往往受本国和外国经济利益集团的左右;官员腐败损害企业和国家利益;对国家经济结构失衡均有一定认识,2012年以来制定和实施了一些改革计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但有些项目因财政困难,或从未落实,或半途而废。
在社会发展政策方面,两派大体相似,做法略有不同。双方都认同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提出的包容性发展战略,把克服贫困化作为自己的政治口号。中左派政府更强调克服贫困化,近些年中左政府实施的扶贫政策均收效较大,受到国内外好评。但其做法大体上是以花钱输血为主,造成财政负担过重,在财政困难时难以维持。中右派政党对此虽然有异议,但不反对扶贫,相反从选票需要出发还宣布将保持左派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但是,一些国家的社会政策受财力的限制,也是难以维持的。
在政治和民主制度方面,两派的认识和主张差别较大。特别是在政治体制和制度化建设方面,分岐更大。这里不一一列举。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拉美出现了一种谋求延长总统任期甚至无限期连选连任的趋势,即所谓威权主义趋势增强。这种现象左右派都存在,但左派更严重,已有好几个左派总统谋求终身连任,除查韦斯经过两次公投成功修改宪法外,其他均遭到挫折。这些国家经过多年不同派别政党主持的制度建设,政治体制均发生不少变化,法律制度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政治进程仍处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框架之内。右派力量执政后,有可能进行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对相关法律进行修改,但这将是个极艰巨的任务。有些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对十几年来左派建立的全套制度进行修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因此,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中右派力量在一些国家东山再起
2015年10月阿根廷大选,中右派政党候选人马克里当选总统,结束了长达12年的基什内尔夫妇的中左派政权主导政府的局面。2015年12月委内瑞拉议会选举,反对派联盟夺取了65%的多数席位。新议会就职后,反对派利用议会多数发起了对马杜罗总统弹劾的公投进程。马杜罗总统的政府处于不利地位,穷于应付,加上经济衰退,十分困难,地位岌岌可危。由于经济困难,供应不足,社会秩序混乱,犯罪和抢劫四处发生,委现在已经陷入政治和社会动乱之中。2016年4月16日秘鲁大选,在首轮投票中,属于中右派的藤森庆子居第一名(39%),另一位中右派候选人库钦斯基居第二位(24%),最终库钦斯基当选。换言之,秘鲁将由中右派执政,右转已成定局。2016年4月巴西议会通过对罗塞夫总统的弹劾案,罗塞夫被停职180天,特梅尔就任临时总统,180天后罗塞夫被解职,特梅尔正式担任其余任期的正式总统,原中左派政府的许多内外政策将会继续改变。
以上4个拉美国家政局发生的重大事态,标志着拉美地区左派力量遭遇近15年来最重大的挫折。中右派力量在这些国家东山再起。西方舆论就此认为,这是拉美左派开始走下坡,右派重新崛起的标志。并认为,从此拉美内外政策将发生重大变化。
从全地区来看,拉美左派力量已遭受重大挫折。但在多数国家仍然是中左派执政,两年来发生右转的只有上述4个国家,加上哥伦比亚等原有的中右派国家,在拉美国家中,中右派政府掌权的仍是少数。其他约十个中左派国家的政局仍基本稳定。今年举行大选的国家不多,因此其他国家还不会发生类似政权更迭。从这个角度来看,拉美地区的政治格局仍是中左派占主导地位,不过已经大大削弱。巴西、委内瑞拉和阿根廷是地区大国,对全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很大。这是不可忽视的。
政权更迭是历史周期的必然结果
过去几十年中,受选举周期和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左右轮替上台,大体上每10年左右一个周期。但在当前的具体条件下,还受下列具体情况影响。
一是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大体同步,经济危机或困难时期,也正是更迭政府的周期,一个政党可以在经济危机中作为一种选择而上台,同样也可能下台;二是拉美民众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是领袖具有极大的个人魅力,但往往在强势总统之后,缺乏同样有能力的接班人做候选人,成为其致命弱点;三是连续两任后,腐败无能,政策失败,致使政府和执政党民心尽失;四是选民两极分化,势均力敌,中间选民成为起决定作用的少数,尤其是年轻的新选民,极易受当前形势影响;五是执政党(联盟)内部不团结,候选人选择不当,竞选策略失误,造成选票流失。
应该说,现在是不同派别新政权更替周期的开始。这种现象在今后几年的选举中在其他国家还会发生。原来支持左派的选民在选举中转向其他力量应该是正常现象。
两派政策及政治主张的异同
拉美地区左右两派政党在政策和政治方面的主张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内政策 在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方面,两派差别较大,但也有共同之处。中右派主张实行更自由的经济政策,更倾向于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减少国家干预,政策上有利于企业发展;主张和支持自由贸易,赞成全球化,与美国等其他地区进行贸易谈判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在投资领域,更主张吸引外资,主张实行较有利于外资的政策。左派明确反对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色彩较浓,但并不否定市场经济;主张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但相对保守得多,对外资的限制较多,政策控制更多,强调国家干预。激进左派反对全球化,反对自由贸易谈判,反对与美国及其他地区和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但不反对一般贸易谈判;主张实行国有化,由国家直接掌控企业,强化国家对资源和资源性企业的控制;其政策导致在价格、利率、汇率和汇兑、企业政策等方面,控制过于严格,不利经济发展。两派都缺乏明确的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经济理论基础;政策上随意性很强,经常朝令夕改;计划性不强,多半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或有计划无落实,虎头蛇尾;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倾向严重;政府政策往往受本国和外国经济利益集团的左右;官员腐败损害企业和国家利益;对国家经济结构失衡均有一定认识,2012年以来制定和实施了一些改革计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但有些项目因财政困难,或从未落实,或半途而废。
在社会发展政策方面,两派大体相似,做法略有不同。双方都认同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提出的包容性发展战略,把克服贫困化作为自己的政治口号。中左派政府更强调克服贫困化,近些年中左政府实施的扶贫政策均收效较大,受到国内外好评。但其做法大体上是以花钱输血为主,造成财政负担过重,在财政困难时难以维持。中右派政党对此虽然有异议,但不反对扶贫,相反从选票需要出发还宣布将保持左派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但是,一些国家的社会政策受财力的限制,也是难以维持的。
在政治和民主制度方面,两派的认识和主张差别较大。特别是在政治体制和制度化建设方面,分岐更大。这里不一一列举。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拉美出现了一种谋求延长总统任期甚至无限期连选连任的趋势,即所谓威权主义趋势增强。这种现象左右派都存在,但左派更严重,已有好几个左派总统谋求终身连任,除查韦斯经过两次公投成功修改宪法外,其他均遭到挫折。这些国家经过多年不同派别政党主持的制度建设,政治体制均发生不少变化,法律制度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政治进程仍处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框架之内。右派力量执政后,有可能进行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对相关法律进行修改,但这将是个极艰巨的任务。有些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对十几年来左派建立的全套制度进行修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因此,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