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气质与行为习惯:工匠精神研究的理论进路

来源 :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j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匠精神既是劳动者的一种精神气质,更是一种劳动行为习惯的体现.它凝聚在每一个劳动者身上,渗透在劳动者作业行为中且通过其行动细节得到呈现.劳动者的技能形成是工匠精神养成的逻辑基础和现实起点.工匠精神具有实践性和时间性,除了理论知识学习外,需要经过一线生产实践的实训和经历一定时间积累才能逐步养成.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国家力量的干预和介入.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都是普通产业工人在普通岗位上经过学习和长期的劳动实践历练养成的.这是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养成的基本规律,也是国家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中需要尊重和重视的客观事实.
其他文献
王阳明、湛甘泉同为明中叶心学大师,二人晚年均应邀作《尊经阁记》.两篇《尊经阁记》大同之下更有大异.其大同在于尊经即尊"心",同属心学经学诠释;其大异在于二人经学诠释有着不同路径:阳明经学诠释主旨是"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六经只是本然"心体"之记籍,故六经文本在其经学诠释体系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而甘泉经学诠释主旨是"六经觉我者也",唯有借助六经,方能发明本然之"心体",故六经文本在其经学诠释体系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借由阳明、甘泉不同的心学经学诠释,可展现明代两种不同的心学诠释图式.在此基础上,进而揭示明
20世纪中期前后,英国出现了以霍加特《识字的用途》、威廉斯《文化与社会》和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为代表的当代文化研究.他们的开创之功,主要在于从自己的阶级出身和价值立场出发,将文化研究的对象定位于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以及影响他们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的通俗文化,定位于学院派研究不屑一顾的中下层阶级生活世界的"活的文化".回顾这种研究取向的来龙去脉,使我们得以了解早期文化研究受到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影响,集中关注阶级、性别等问题,给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文化研究留下了值得关注的遗产.在文化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
华严思想在近代日本哲学里,作为一种和西方哲学对抗的思想资源出现.京都学派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在《日本文化的问题》中,将作为存在论的"绝对矛盾的自我同一"逻辑,连接到理事、事事无碍的华严世界观,赋予该逻辑艺术、历史创造面向.同学派哲学家田边元在《作为忏悔道的哲学》中,通过批判康德的批判哲学,提出绝对批判、绝对媒介的逻辑.支撑此逻辑的具体内容,田边以日本净土思想中"佛-法藏菩萨-众生"的往还二项之救济运动来表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重重无尽的华严世界观,成为田边打造其他力宗教哲学的重要根据.促使西田与田边的华严哲
21世纪中国乡村题材影视剧积极呼应国家乡村发展政策,勇于表达乡村变革现实,在讲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故事的同时,以小说人物改编、历史人物再现、时代人物虚构等方式丰富传统乡贤理想化建构的影像类型,从行为动因、文化立场、价值诉求等角度构筑传统乡贤理想化影像的精神内核,成功实现了传统乡贤理想化影像建构.传统乡贤理想化影像契合大众审美心理期待,符合时代精神需要,在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榜样示范与价值引领作用,实现了21世纪乡村题材影视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功能和弘扬
建设数字政府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数字政府和政府治理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数字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在线服务、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参与均能对政府治理水平产生积极影响.政府数字化建设的治理效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治理水平的影响.从空间主体看,数字化建设对于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作用在低收入和高收入国家更为明显;从时间阶段看,治理水平较低时,数字化建设的治理效应更大.
在19世纪30年代霍乱的全球第二次大流行中,英国首次遭到霍乱侵袭.1831年10月,英格兰北部港口桑德兰出现首个霍乱病例,疫情随后在泰恩河畔两岸扩散.进入1832年后,霍乱疫情沿着南北两条线路扩散:向北蔓延到苏格兰及爱尔兰,向南蔓延到英格兰中南部及威尔士.霍乱疫情在1832年夏季达到高潮,到年底的寒冷冬季才逐渐消退.霍乱是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流行病,疫情蔓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不平衡性特点.霍乱在英国肆虐一年有余,席卷397个城镇或乡村,感染病例10余万,死亡病例超过5万,在英国流行病应对史上留
战国秦汉间"百家言黄帝",其时典籍所记黄帝言行多为假托.司马迁经考证后,选择《五帝德》《帝系姓》作为为黄帝立传的基本依据.《五帝本纪》所载黄帝事迹,虽主要取自《五帝德》,但司马迁对《五帝德》并不盲从,在删除其"不雅驯"内容的同时,又利用"百家言"补充了不少新史料.这样一来,与《五帝德》相比,《五帝本纪》的黄帝形象就变得更可信也更丰满.《五帝本纪》对黄帝事迹的记载,今天看来依然存在"不雅驯"的缺憾,原因则在于司马迁的思想意识还有其时代局限性.
1644—1850年间,清廷盐课征收效率是普通商品税收的5.95倍,表明清王朝的盐课汲取,与田赋和商税、杂税不一样,有课入最大化倾向.但从明万历到清道光的盐课增长幅度来看,清廷的盐课征收仍然具有较强的克制性.这是因为,盐课征收受到盐商及灶户负担能力、官员能够承受的压力强度、普通老百姓的食盐保障水平、私盐流通数量等因素制约,清政府不得不平衡这些因素与盐课课入量的关系,从而实现征课交易成本与课入量的平衡.这一平衡关系,可以解释清代盐政运行中的各种制度和现象,构成清代盐课征收的基本原理,直到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才被
三线建设档案在服务史学研究、开展党性教育、服务党政决策、促进科技创新、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发利用三线建设档案资源是实现其价值的根本途径,但档案资源分散、开发主体单一、开发方式传统、利用渠道狭窄等现实困境,制约了三线建设档案资源价值的挖掘,影响了社会日益多元化需求的满足.新时代下三线建设档案开发可以从更新开发理念、整合档案资源、协同开发主体、创新开发手段等方面入手,推进档案开发利用工作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档案价值,服务社会.
解释世界是改变世界的先导.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理论的优先性与先导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世界的方式更加重要.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散见的与思维形式相关的论述,对于探索建构当代中国阐释学,极具启发性和指导性.阐释学是研究与揭示思想或思维形式的学问.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史与人类史相互融通的视角阐释人类史.阐释学的核心概念是阐释、诠释、解释、说明.阐释在于呈现开放状态,诠释在于确定认识对象,解释在于分析对象,说明在于揭示功能与要素.四个概念依次递进,其间蕴含着非标准逻辑与标准逻辑的区隔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