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176239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介绍了我国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运用调查资料说明了粮食补贴政策的效应,分析了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补贴;政策
  
  自2004年以来,我国为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扶持粮食生产,出台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等粮食补贴政策,这些政策的执行状况如何?效果怎样?我们对湖南省产粮大县华容县进行了调查。
  一、我国现有的粮食补贴政策
  我国现有的粮食补贴政策主要有四种,即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2010年中央用于这四种补贴的支出达1334.9亿元,比上年增长9.5%。
  (一)粮食直接补贴
  粮食直接补贴即粮食直补,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2004年全国共有29个省份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资金总额达到116亿元,直接受益农民达到6亿人。2005年粮食直接补贴132亿元,2006年粮食直接补贴142亿元,到2007年已经发放541亿元粮食直接补贴。
  (二)农机具购置补贴
  农机具购置补贴是政府对农民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提供直接补贴,政府颁布可以补贴的农机具目录,农民购买目录内的农机具,可以按购买价格的30%进行补贴。2010年,中央用于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支出为155亿元,共补贴各类农机具约525万台(套),收益农户近400万户。
  (三)良种补贴
  良种补贴是指对一地区优势区域内种植主要优质粮食作物的农户,根据品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目的是支持农民积极使用优良作物种子,提高良种覆盖率,增加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早稻良种补贴按计税面积中的早稻实际种植面积每亩10元,晚稻良种补贴按计税面积中的晚稻实际种植面积每亩15元。
  (四)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
  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是指政府对种粮农民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粮食生产成本支出增加予以弥补而进行的补贴,目前按每亩8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
  二、粮食补贴的政策效应
  (一)弃荒现象明显减轻,种粮面积增加
  自2004年实施粮食补贴政策以来,华容县插旗村村民的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2005年全村300户居民中种粮户为170多户,荒地面积为200亩左右。到2010年,全村900亩土地全部投入使用或者得到承包,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幅度为30%左右,弃荒现象不复存在。
  (二)粮食产量增加
  粮食补贴政策在实施之前,由于种植粮食成本高、农药化肥价格高、种粮承担风险大等原因,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农田上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或蔬菜现象多,因此粮食产量低。粮食补贴政策实施之后,农户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村荒地得到有效利用,并且不少农户开始将自家责任田和承包地转种粮食,这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三)粮食补贴社会效应显著
  通过调查发现,粮食补贴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普遍好评,95%的农户对对现行的补贴政策非常满意。自粮食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农民种植农田不再需要缴纳田亩费,购买农机具和良种还能得到补贴,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户的种田负担、增加了农户收入。农户深切感受到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农户生产的高度关心。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具有积极作用,社会效应显著。
  三、粮食补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补贴明细透明度不高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几十项支农惠农政策,这些政策的要求、标准、享受对象等各不相同,政策性很强。然而有关部门在宣传政策时,一般采取通过报纸、广播等手段进行宣传。由于信息传递具有滞后性,因此广大农民很难在第一时间、第一渠道了解政策信息。乡镇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宣传政策,但由于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制约,一般只宣传到村组党员干部这一范围,无法做到逐家逐户上门宣传,于是,村组党员干部的宣讲成为广大农民了解政策的唯一途径。由于大部分村组党员干部政策理解水平有限,不能向农户讲清、讲透政策的实质;甚至还有的村组党员干部在宣传政策时,只是对家族、亲戚朋友个别讲。因此,广大农民对国家政策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至于政策补贴的项目是什么,补贴标准是多少就不清楚了。
  (二)种粮成本上升,降低了补贴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
  2010年插旗村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计为109.1元/亩。而农民生产过程中每亩需要使用的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作业的成本为300元。再加上水资源、劳动力等价格的不断上升,使得种粮成本不断上升。农业政策的补贴相对于农资价格的涨幅来说比较收益较低,从长远来看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难以持续下去,从而难以真正实现对农民利益的保障。
  (三)补贴的成本高,程序繁琐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且分散,农民土地、人口、粮食产量、价格等统计资料不健全,对农民的补贴难以测算和监测,粮食直补行政操作成本较高。再者,由于各项补贴是分阶段进行的,每一项补贴的落实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落实的工作量大、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经费支持力度不大,给基层干部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的同时又损害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四)补贴缺乏客观公正性
  尽管以计税面积和计税常产为补贴简化了补贴程序,但却是变“粮补”为“地补”,由此引发的问题包括:粮田撂荒、双季改单季等能照样领取粮食补贴。另外,有些农户将土城流转给其他农户进行承包,而粮食补贴的资金却还是由原土地承包人获得,实际种粮人并没有享受到政府补贴。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影响政策的效果
  目前,农村的水利设施严重滞后、交通设施和农业机械设备缺乏,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缺失,使得农业补贴政策的成效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受到制约。
  四、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透明度
  县区政府在宣传政策时,要采用多种宣传方式。除了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方式外,还要采取发放传单、小册子的方式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各项惠农政策。同时,要让农民了解政府补贴的标准和补贴的项目,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增加补贴工作的透明度。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大粮食补贴力度
  在1995—2002年间,美国用于农业补贴的资金为1140亿美元,年平均142.5亿美元。日本每年的农业补贴总额超过4万亿日元,农民收入的60%来自政府补贴。2009年我国政府安排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四项补贴1230.8亿元,所占财政支出比例不足1%。粮食补贴没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粮食补贴的政策效应,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三)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法制化
  20世纪60年,日本的农业现代化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粮食补贴政策随之也趋于完善和成熟。日本政府将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法制化,从而建立了粮食补贴的长效机制,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的稳定高产。我国更多的是依靠行政手段和相关政策的督促,并没有从法律角度给以明确的规定。要发挥好粮食补贴的政策效应,必须将粮食补贴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确保粮食补贴政策的规范性。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农村道路交通设施缺乏、水利设施滞后、农业机械设备严重匮乏,造成补贴政策的反响不是很强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效果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政府应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质量。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粮食主产区农民利益补偿机制设计与实现途径研究”(10BJY068)及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中国粮食安全的科技保障研究”(2009ZK201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朱应皋.中国农业补贴制度的变迁与反思[J].乡镇经济,2006(3)
  [2] 陈德良.我国对农民直接补贴问题与对策研究[J].乡镇经济,2005(1)
  [3] 石巍.中国粮食补贴制度的变迁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1):93
  [4] 刘俊杰.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8
  [5] 赵海东.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应分析[J].理论界,2007(12)
  [6] 李瑞锋,肖海峰.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效果、问题及完善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
  [7] 叶兴庆.对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5(1)
  [8] 房明,孙国,等.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效应及完善[J].现代经济探讨,2008(10)
其他文献
近年来,板栗成为我市山区林农发家致富主要途径之一,要想提高板栗园的经济效益,必须要解决板栗害虫危害的问题。据调查,有30%~40%果实被害虫危害,一直影响着林农经济收益以及开展板栗保鲜和运输主要因素,降低害虫发生率,提高板栗的品质,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一、板栗害虫的种类和习性  板栗蛀实害虫有两种,一种是板栗象鼻虫;另一种是桃蛀螟。  他们都是蛀食板栗果实,但是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区别。
期刊
[摘 要]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合理化利用,大力发展商品有机肥生产,有效减少无机化肥的施用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我区自2006年以来一直在推广运用商品有机肥,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区商品有机肥的推广销售情况及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企在更好的为三农服务。  [关键词] 商品有机肥 推广
期刊
[摘 要] 通过小区试验的方法,探索氨基酸水溶肥料对水稻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水稻喷施氨基酸水溶肥料比没有喷施的亩增产43.0kg、增产6.7%,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 氨基酸水溶肥料??水稻??增产效果  氨基酸水溶肥料是哈尔滨番德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制生产的。为了验证该产品对水稻的增产效果,为该肥料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我们在双城市单城镇政久村白中山地进行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土
期刊
[摘 要] 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影响危害发生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栗瘿蜂 生物学特性 防治方法  栗瘿蜂属膜翅目瘿蜂科,又称栗瘤蜂。是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板栗产区普遍分布。丽水市现有板栗25万亩,也是栗瘿蜂危害严重的地区,每年栗瘿蜂危害面积都在5万亩以上。笔者从2003年起对该虫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期刊
[摘 要] 苹果褐斑病是早期落叶病的一种,多年来一直得不到有效防控,尤其是富士系品种表现尤为突出,困扰着果农,制约着苹果生产管理水平的再提高。该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常有发生。首先发生在树冠下部和内膛叶片上,逐渐扩大危害范围,随着病害的发生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导致叶片营养不良,形成落叶。使果树有机营养积累水平下降,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及品质,影响花芽分化,使来年花芽质量不高,树势衰弱,引发各种病虫害加重发
期刊
[摘 要] 栗实蛀果害虫一直是影响板栗品质的重要因素,被害果实易诱致菌类寄生而变质,完全失去发芽能力和食用价值。栗实象、桃蛀螟和栗皮夜蛾是丽水市板栗主要蛀果害虫。本文介绍了这3种蛀果病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生活习性、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  [关键词] 板栗 蛀果害虫 栗实象 桃蛀螟 栗皮夜蛾 防治  栗实蛀果害虫一直是影响板栗品质的重要因素,被害果实易诱致菌类寄生而变质,完全失去发芽能
期刊
[摘 要] 林业五大转变的推进和实践,对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治沙工作要以遏制生态恶化,优化生态环境为根本,促进沙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治沙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当前防沙治沙的新举措,并进一步阐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 防沙治沙 可持续发展目标 新举措 发展对策  人口、土地资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世界发展的三大主要议题
期刊
滨黎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物,原包括约180多个草本和灌木植物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以美国西北部干旱地区种类最多。四翅滨藜是美国科罗拉多洲立大学农业试验站、犹洲野生动物资源局、农业部林业局山际林业和牧场实验站、水土保持局等单位通过多年努力,选育出的改良品种,已广泛用于牧场改良、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具有很多优良特性。1994-1997年青海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进行引种研究并取得
期刊
枣树是原产于我国的特有果树,属于李科,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0m,树皮灰褐色,条裂。枝有长枝、短枝与脱落性小枝之分。枣为酸枣演化而来,酸枣为枣的原生种。大量的古文献和出土文物表明,枣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4000年之久。我区地处黄河中游,属于世界红枣原产中心之一。  一、枣树的经济地位  枣树全身皆宝,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它以投资少、见效快、丰产性强、效益高等特点,成为农村脱贫致富,提高经
期刊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统计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计划生育统计数据,是各级党委、政府稳定低生育水平、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决策依据。而基层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更是实施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基层计划生育统计数据存在误差、统计数据失真、数据质量不高、分析不到位,严重制约了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找准基层计划生育统计数据误差及失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尤为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