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革命人才 献身革命事业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e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康杰,山西夏县其毋村人,1889年出生于原籍。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曾读过私塾,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高小毕业以后,考入山西农业专科学校学习兽医。1914年,由于参加学潮,被阎锡山下令通缉;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出国赴日本进早稻田大学攻读。一来为了避祸,二来为了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宣布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其复辟行径遭到革命党人和广大人民大众的反对。心系祖国的嘉康杰毅然离开日本,回国参加反袁斗争。后来进入北京中央政法大学学習。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中,他亲拟了“日本鬼子还我青岛”等标语,跟随游行队伍冲进赵家楼火烧了曹汝霖住宅,痛打了卖国贼章宗祥。嘉康杰在中央政法大学毕业后,再次赴日,入明治大学攻读,并从事革命工作。1920年夏天,阎锡山与日本订立协约,出卖山西矿产。此举遭受广大山西人民的反对,引发规模浩大抗议运动。嘉康杰被推举为留日学生代表之一,回到北京,发动学生和各界人士,与阎锡山进行坚决斗争。他曾在《益世报》上发表文章,抨击阎锡山的卖国行径。阎锡山曾用巨资和官职企图收买嘉康杰,均遭严辞拒绝。
  1921年初,嘉康杰回到家乡,从事兴办学校、传播科学文化、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的宏伟事业。他认为,官方所办学校,都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奴才;而要培养真正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新型人才,非自己办学不可。
  基于这个崭新的理念,嘉康杰于当年在家乡的嘉家祠堂,成立了一所“以太小学”,吸收了以嘉家子弟为主的邻里孩童入学。他自己编写课本,并在课余带领学生下地劳动,引导学生关注实际,关注农民。1922年秋,他在夏县堆云洞创办“平民中学”,提倡新思想、新文化,应考学生达千余人。1925年夏,他又和友人在运城创办“山西河东中学”,聘请留日学生安英俊担任校长,当年即招收学生300余名。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嘉康杰以学校为阵地,传播先进思想,培养关心祖国命运、敢于变革现实的革命知识分子。1925年冬,嘉康杰组织“平民中学”和“河东中学”两所学校的学生,参加反对阎锡山增加盐税的斗争。结果惹怒了军阀阎锡山,“平民中学”和“河东中学”先后遭查封,嘉康杰本人也受通缉。在白色恐怖中,有人胆怯气馁,有人甚至投降变节,但嘉康杰越战越勇,忠贞不渝。经过斗争的严峻考验,他在1927年由王鸿钧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暑假,嘉康杰又冒险在运城筹办“河东大学”。牌子刚刚挂出,即被河东道尹崔文正诬为“土匪”,将筹办处捣毁,将嘉康杰逮捕。后来嘉康杰虽被师生营救出狱,但“河东大学”则彻底流产。嘉康杰不屈不挠,刚走出监狱大门,又与嘉红元、赵光普等人,在运城创办“中山中学”,宣称“意在培养革命青年实现三民主义”,很快招到200多名学生。这所学校依然保持浓厚的革命色彩,成为我党活动的主要据点,仍为阎锡山当局所不容,最后终于在1930年被阎锡山当局所查封。在运城活动目标太大,容易引起反动派注意,嘉康杰又转移到临汾一带活动。他以个人名义,创办了“临汾中学”,仅存在了3个月,终难逃脱被查封的命运。他转移到临汾康庄堡村,又创办了一所“康衢中学”,不到半年,也遭反动派扼杀。
  从1921年到1933年,嘉康杰以顽强的斗志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在晋南共创办了7所学校,在万分困难和险恶的环境中,为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许多受他教诲和感召的师生,后来成为我党我军的领导骨干。像嘉康杰这样全然不顾个人的得失安危、一心一意为民办学的革命志士,不仅山西鲜有,在全国也罕见。
  嘉康杰在办学育人的同时,一直从事革命活动。可以说他生命的每一个时刻,都是跟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紧密相连的。
  1928年冬,顺直省委会议在天津召开。嘉康杰出席会议,接到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在河东地区(即运城地区)开展武装斗争。次年4月中旬,河东特支会议在夏县堆云洞举行,嘉康杰等8位同志出席会议,决定建立以嘉康杰同志为首的中共河东特别委员会。他利用“平民中学”“河东中学”“中山中学”学生遍布各地的有利条件,深入城乡,昼夜奔走,发动群众,建立党的组织。1929年夏,在新绛县成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是年冬天,他又在虞乡、永济、临晋3县建立了党支部,并成立了虞临永中心支部。到1933年底,在他和他的同事共同努力下,在晋南36个县中,共建立了32个县的党组织,发展了农民党员400余人。
  1929年4月中旬,嘉康杰与金长庚、南玉山、张霈霖等同志,化装成阎锡山的军官,带着盖有河东卫戍司令部印章的公文,以检查武器弹药为名,到平陆县冯卓、枣园、罗鼓等村,对称霸一方的4户恶霸地主,进行“武器验收”,共没收步枪6支、白洋220元,并当场枪毙了民愤很大的恶霸分子任麟角。这是中共领导下的河东武装斗争的首举,震慑了反动派,鼓舞了广大群众。1932年初,嘉康杰又领导夏县人民掀起反贪官污吏的斗争。该县国民党党部书记长秦中兴一伙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民愤极大。嘉康杰领导民众,于农历辛未年腊月初八(公元1932年1月15日)在县城召开万人大会,历数秦中兴的罪状,强烈要求县政府处理。县长被迫将秦中兴逮捕,免去与秦狼狈为奸的财政局局长和副局长,任命进步人士、曾与嘉康杰一起创办中山中学的嘉红元为财政局长。为我党开展地下工作创造了有利环境。但嘉康杰本人早已被阎锡山当局列入黑名单,密令各县随时缉拿,并派遣特务跟踪觅迹。嘉康杰勇敢机智,在险恶的环境中与敌人巧妙周旋。他常鼓励大家:黎明前的黑暗是必然的,短暂的,胜利是属于真理一方的。
  1936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为实现抗日,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为策应和配合红军的战略行动,嘉康杰于3月27日领导中条山暴动,成立晋南工农红军游击队,亲任总指挥。4月12日晚,嘉康杰、金长庚等领导游击队员到夏县尉郭镇贴布告、插红旗,捣毁了五区区公所,镇压了民愤很大的恶霸分子,随后将队伍拉上了中条山。4月16日,又带领游击队进入王家河,一举捣毁了二区区公所,提出了“烧契约,分粮食”的行动口号。闻喜、垣曲、平陆等县的革命群众,深受鼓舞,纷纷前来助战分粮,暴动之火在河东大地燃烧,反动派惊恐万状,贫苦农民拍手称快。
  1937年11月,中共山西省委指示以嘉康杰为首的河东特委,要为与日寇浴血鏖战的八路军扩充兵源。嘉康杰立即行动,在晋南各县广泛发动群众,号召有志青年踊跃参加抗日军队。一个来月时间,参军人数达1000余人,全部补充给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接着,又吸收一批新兵,补充给八路军一一五师。嘉康杰的突出成绩,曾受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褒扬。1937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召开山西省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嘉康杰出席了会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在会上传达了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作了《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发展与新任务》的报告。刘少奇在会上特别赞扬了嘉康杰同志。嘉康杰返回晋南工作临行前,刘少奇接见了嘉康杰等同志,对党建工作和军事斗争等问题,都一一作了指示。
  嘉康杰返回晋南以后,先后担任中共河东特委书记、晋豫边地委委员、晋冀豫区区委委员、晋豫边游击大队长、政治委员等职。无论斗争多么尖锐复杂,他总是勇挑重担,不畏艰险,既勇敢又沉着,充分展示了自己坚定信仰和杰出才华。
  1939年9月11日,中共晋冀豫区党委在武乡县东堡村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了新的区委,选出了参加全国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嘉康杰同志荣幸地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当年12月1日,嘉康杰同志在启程赴延安途中,在夏县武家坪附近,被国民党第3军第7师军统特务李玉安派人杀害,时年50岁。
  嘉康杰牺牲后,晋冀边游击队在阳城召开追悼大会。《新华日报》1940年1月17日发表了题为《悼念嘉康杰同志》的文章。
  解放以后,为纪念革命烈士嘉康杰同志,人民政府于1952年5月4日,将太岳五中改名为“康杰中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康杰中学培养出成千上万个优秀人才。他们继承革命传统,以教育家革命家嘉康杰烈士为楷模,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为人民做出积极的贡献。
其他文献
祆神楼坐落在介休市城北顺城关大街的东尽头。是附属于三结义庙的乐楼。据清嘉庆重修《介休县志》卷三载:“三结义庙在东关文潞公祠之右,旧为元(玄)神楼,万歷年间知县王宗正改建。”庙除乐楼外,还存有大殿五间和殿前的三间献亭。大殿、献亭、乐楼构成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据碑记:明万历时知县王宗正改建的三结义庙,在清康熙初毁于火,现存大殿和乐楼均为康熙初新建的。有乐楼正脊宝瓶下康熙六年(1667年)题记和大殿琉璃
期刊
为了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1984年4月,中共阳泉市委决定从1984年10月1日开始 ,《阳泉报》由周三刊改为日报(周六刊),阳泉人民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同时,筹建阳泉电视台。我时任阳泉市委宣传部部长兼阳泉报社社长、总编缉,这几项工作由我牵头,负责组织实施。  在筹备《阳泉报》改刊的过程中,我和报社的几位领导都觉得应该换一个报头。因为《阳泉报》创刊以来,随着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和领导
期刊
阎锡山,字百川,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1883年10月8日生于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家庭。1911年10月29日策动辛亥革命太原起义成功后任山西军政府都督,1916年7月任山西督军,1917年9月兼任山西省长,从此集山西军政大权于一身。1928年3月任山西省政府主席,同年6月任京津卫戍总司令,执掌晋、察(察哈尔)、冀、绥(绥远)四省和平津两特别市的军政大权,成为雄踞华北的军阀。1930年
期刊
宋庆龄与爱泼斯坦近半个世纪的深交  宋庆龄同爱泼斯坦的交往更是成为佳话,宋庆龄称他为“我最信任的朋友和同志”。爱泼斯坦从23岁开始,即从1938年至1981年,与宋庆龄共同经历了许多历史风云,共同奋战了近半个世纪。她对他后来在中国的工作、生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交往近半个世纪后爱泼斯坦对宋庆龄十分了解,晚年的他评价说:“她外表柔弱,内心坚强。她一是原则性很强,二是非常谦逊,即使是年轻人和地位不高的人
期刊
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召开前夕,全党围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结经验教训,对农村人民公社体制进行初步调整,纠正了实际工作中的某些偏差。这次调整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探索纠偏的宝贵尝试,也为之后1960年代初的农村体制渐次趋稳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借鉴。定襄县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地处忻定盆地东部,地形上分为平川、丘陵和山区。这种地形导致社会经济水平呈现鲜明的区域化差
期刊
祖父张克仁(1869—1923),在世55岁。出身耕读之家,其曾祖张国达,种地、开煤矿,颇懂文墨。其祖父无法考证,可能继承了张国达的基业,较为富裕。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到其父亲张腊牛手里,已成为普通农民。但祖上的影响还在,千方百计让祖父张克仁、叔祖父张克明(其父张铁牛也是普通农民)拜师读书,求取功名。张家请的塾师是阳曲县西沟村闻名遐迩的张云先生。于是,张家考中了两位秀才。后祖父张克仁由县学考入府
期刊
介休暨绵山作为介子推隐居被焚地,自古以来就是传承弘扬介子精神的集大成之地。近日,仰赖文友冀成武觅获宋廷魁传奇剧《介山记》赠阅,仔细拜读后方知其无论是创作思想、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还是词曲文辞,都无愧序者“词义新惊,实有一段精光不可磨灭之气”“几于打倒词场,场翻文案”之誉。  现就阅读心得撰文,抛砖引玉,冀引世人读研兴趣,以传承介子精神,弘扬正能量。  宋廷魁其人及《介山记》问世  宋廷魁生平见乾隆《
期刊
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雁门关内,东邻繁峙,西接原平,北毗山阴,南界五台,东北与应县相接,西北与朔州毗邻,总面积1721平方公里,辖6镇5乡309个行政村1个居民办事处,总人口22.06万人。代县距省会太原约200公里,滹沱河由东向西横贯全境。历史上的代县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无论在军事、经济,还是人文、艺术等方面都独树一帜,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泛起团团浪花。雁门雄关源远流长的历史  代县是一
期刊
丁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关镇南5000米处,东依塔山,西傍汾水。村内保留有一批建自明末至清末的民居建筑群,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精,装修之巧,保存之好,在我国北方尚不多见,是研究我国北方古代民居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丁村是丁氏家庭的聚居地。据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丁氏族谱》残页中写道:“太邑汾东,有庄曰丁村。余家世居是庄,由来久矣。始于何祖,自何朝,余固不得知也。每阅祖遗家谱,自始祖复递传至今
期刊
沁县素有“冀南文薮”的美誉。  人说沁县狗咬“三字经”,让沁县人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提到沁县,不管是沁县人还是上党人乃至三晋人,都会说:沁县是文化县,沁县耕读传家,沁县的文人多,沁县的文化底蕴深厚。  沁县的这种文化现象,确有其历史的渊源,有其繁荣的土壤。沁县的每一个人,都受沁县文化的浸润,时刻能够汲取沁县文化丰富的营养,感受沁县文化的博大精深,分享沁县文化给予自己的荣光。  沁县之源——先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