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招生制度的比较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angru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和我国实施招生制度的起始
  
  在欧美的传统社会,由于接受高等教育是少数上层社会家庭子弟所享有的特权,因此,自中世纪大学兴起以来的很长时期里,大学的“入学条件基本上是以阶级、身份和是否付得起学费为标准”,少数贵族子弟只要通过专设的预备学校的毕业考试,即可进入大学就读。18世纪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各种为满足平民子弟入学需要开设的大量中等学校的出现,由上至下的上构型学制也逐步得以建立和完善,但是在学校有限的条件下,为合理限制入学人数,在西方一些国家首先实行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入学考试制度。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大多西方国家的高等学校基本上是实行入学考试制度。大战后欧美等国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立即迅速膨胀的个人入学要求,纷纷着手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围绕着高等教育公平和学术优秀的价值观念,美国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带有本国特色的、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而我国的招生制度也经历了从孔孟时期的私塾教育,家境好的上层子弟进入官学学习,多数平民百姓进入私塾读书,到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代大兴科举考试制度,人们纷纷陷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对“四书”“五经”的追逐中。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古代选举人才的一种方式,沿用了几个朝代。直至明清时期被废除,退出了历史舞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开始逐步推行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
  
  两国的高校本科招生录取方式的比较
  
  (一)两国各类高校的本科招生录取方式
  1、美国的分类分层次的本科招生录取方式
  美国的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根据院校层次的分类不同,其新生的招生选拔制度也不尽相同。美国大学按录取标准或政策可分为4类:第一类院校实行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如社区学院和4年制的州立大学。其录取所有申请入学者,并且为那些不合格的学生补课。第二类院校实行“最低限度筛选”的招生政策,占美国高等院校的大部分,它们接纳那些符合最低入学标准的学生,入学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以便量才施教,而不是以此来决定是否录取。第三类院校实行有选择性的招生政策,大约有200--300所,入学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一般能力,而不注重学业成绩,挑选的是中等成绩以上的学生。第四类院校实行竞争性的招生政策,不超过100所,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必须要有竞争,录取人数远少于报考人数,学能测验的分数名列全国所有大学考生分数的前10 %以内,绝大多数新生在中学的成绩也在全班前1/ 5以内。
  2.我国的统一本科招生考试录取方式
  我国各个层次的院校主要参照统一文化考试的成绩开展录取工作,按成绩从高到低,同时结合考生自己填报的志愿录取新生。它是以统一考试为主,单独考试为辅,报送生为补充的招生体系。录取时按提前批次的院校、第一类本科院校(国家重点所属院校)、第二类本科院校(一般院校)和第三类本科院校(民办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顺序招录。
  (二)两国的高校本科新生录取标准
  1.美国新生录取标准
  美国在授予学士学位的本科高校新生选拔工作中,将学生的SAT(或ACT)考试成绩、中学在校成绩、综合素质、特殊标准、推荐信等各方面表现都纳入考核选拔的标准,综合考虑,择优录取。
  (1)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成绩
  美国高校在接受学生的报名申请时一般首先要求学生提供SAT成绩或ACT成绩,作为决定录取学生的一个主要依据。学能测验(SAT)是最为广泛采用的高校入学考试,它主要测验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全国考生中的成绩排名。高等学校测验(ACT) 包括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研究4个部分,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此项测验与学能测验颇为相似,在许多情况下互相取代。
  (2)中学在校成绩
  在为期四年的中学学习阶段中,学校设选修课,实行学分制。不同的大学根据专业录取的特点会对学生的在中学期间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作出具体要求。大学招生办也会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分析学生的选修课程的动机和心理。此外,许多美国高校规定了申请者四年中学平均成绩的最低值,以此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另外,衡量学生的中学班级排名也是高校录取新生的参考条件之一。大学招生办在审核申请材料时,也会着重审查学生成绩的发展趋势。
  综合素质是美国高校在选拔录取新生时的一个具有代表性意义且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他们把每一个申请者当作特殊的个案来审视他或她具体的综合起来的能力和成就。美国高校在录取新生时还有一些特殊的标准,一是注意吸收具有各种爱好和特长的学生,二是注重学生的多元化背景。高校除了考察上述的方面以外,还要求学生持有某人的推荐信,通过此人对这个学生的一些认识和肯定而了解学生的一些特质。
  2.我国新生录取标准
  因为我国现行的高校招生录取的选拔是以统一的文化考试为主,所以本科的录取标准是以学生的高考成绩为依据的分数标准。
  (三)两国招生录取过程
  1.美国招生录取过程
  在美国,每所院校都设有专门的招生办公室或在其下设立了招生政策委员会和选拔新生委员会,分别负责制定招生计划、招生政策、招生数额、录取标准并甄选合格的新生。高校具有很大的招生自主权,行政组织一般不干预。学校对申请学生的审查录取,一般采取“择优录取”和“额满为止”的原则。大学录取新生在家里通过网络和邮件的形式录取新生。大学获取学生成绩的渠道有两条:一是考试机构根据考生的要求将成绩寄给所报学校(一所,也可几所);二是根据考生的要求向有关考试机构索要考生的成绩。采取何种方式均由考生决定。大学获取考生的成绩和有关资料后,即可根据自己的标准录取新生。收到多份录取通知书的考生,需及早确定上哪一所学校,并及时将自己的决定通知各学校。学校对只向某一所高校提出申请的学生会及早安排审查,尽快发出录取与否的通知。同时向几所学校提出入学申请的学生,学校在审查后,一经决定录取就立即通知学生,并要求学生作出入学与否的表示,或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内向学校回复,否则视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除常规的招生方式之外,美国高校还普遍采用了早期决定录取资格、早期招生、学年中期招生、延期入学等其它几种招生方式。
  2.中国招生录取过程
  高校招生录取方式是远程网上录取,时间是秋招为每年7-8月份,春招为每年1月。网上录取就是将采集到的考生报名、体检,志愿、高考成绩等文字或图像信息,通过数字化处理载入计算机信息库中,建立考生的电子档案,在招生录取时再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r)和省级招办内部网(Intranet)将电子档案信息传递给有关招生院校。招生院校的阅档、调档、录取和退档等工作都通过网络手段一并完成。各省市分批次划定最低投档线,并按招生计划数的120%投档,按考生填报志愿,分批次进行录取,高考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除上文所述的全国统一招生外,一些高校在统招之外还会一定限度的采用提前招生、免试保送和自主招生。
  
  美国高校本科招生录取方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探索分层次的录取方式
  美国的大学入学选拔是以成绩、考试、中学时期记录为主要依据,其中最重视的是高中阶段的成绩在选拔中的作用,而不是只看入学考试的成绩,从而保证了入学选拔的准确性与公正性。这种方法一是在选拔人才上采取综合评价的方法,录取标准既体现文化素质又体现能力和特长;二是学校分为不同层次,使不同层次的考生进入不同层次的高校,毕业后到不同层次的岗位上去工作,做到各取所需,人尽其才;三是允许考生双向选择,学生可以因对学校不满而转学,给高校带来了压力和紧迫感。大学之间的竞争,促进各方面的发展;四是社区大学,不受年龄限制,充分扩大了接受高等的机会。
  我国也要积极探索分层次的录取方式。职业技术型的学校可参照美国的做法,向所有的高中生开放,以满足学生和家长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较高层次的高校录取新生主要是从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的要求出发,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选拔适合培养需求的人才。在选拔人才也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评价体系,将一些素质教育及平时表现纳入综合考虑的范围。高校在以文化考核为依据的基础上,可增加面试、口试、实验测试等方式,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将中学校本评价与各阶段考试成绩纳入评价体系,全面预测学生的学习性向和发展潜力。
  (二)采取灵活的录取时间和方式
  美国的高校一年四季都可以申请入学,高中在校生、往届毕业生、本州本国的学生及外国的学生都可提出申请,且美国高校总数多,学生选择范围大。而我国除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和推荐免试入学的保送生外,没有其它进入大学的可供选择的途径。在大学就读期间,学生想转专业、转学就更加困难了。高校招生实行的是考生由学校统一向招生机构提出志愿申请,考生的成绩最终汇总到学校,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权无从体现,高校的录取以国家的需要为宗旨,很难考虑到个人意向,尽管有志愿选择,但实际上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及个人填报的盲目性,自愿往往落空,志愿调剂难免导致考生背弃自己的真实意愿。我们可以参考借鉴美国的录取方式,采用志愿申报制度,使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减少填报志愿的风险。实行志愿申报制度,要求高校要预先向社会公布其招生范围和录取标准供考生参考,在考生全面衡量自身条件与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服务机构向中意的学校提出申请,考生可以同时申请几个学校,并接受学校的考核。在双方相互衡量、相互选择后高校将学生录取到最合适其发展的学校,这种沟通与选择结合的方式能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也使得高校招到符合自身特色的学生。
  (三)拓宽进入高校和学校之间流动的口径
  美国的有些高校对学生的要求很低,只要申请一般都能上,而且如果不想在一个学校继续读,转校也比较普遍,学校之间也可以互认学分,对学生来说有更大的自主择校的权利。我国则没有相关的政策,一方面与我国的国情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没到完全普及,另一方面与我国的学校管理有关。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展了一些象学校之间交流学习的活动,并互认学分,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实现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转校、择校。
  (四)建立专业的考试机构
  美国有ETS等专门负责考试的机构,我国也应该健全社会服务机构,由专门的部门负责考试的安排。考生可以直接向考试机构申请报考,考试成绩直接发给考生,作为考生向高校申请入学的证明之一。通过此类社会服务机构统一考试,不仅减少了国家命题和高校单独命题繁忙的工作,提高了考试效率,也会减轻中学和考生为应付高考而带来的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任务。
其他文献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从超市买速冻饺子回来煮,既方便又省事。煮速冻饺子和煮现包的饺子不一样,煮速冻饺子有几个小诀窍:第一,一锅水中不能放入过多的饺子,需要给饺子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隙;第二,下锅时候的水温不宜太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水烧开并不意味着饺子熟了,这时候的饺子大多是夹生的,一定要加入一碗凉水继续煮,水煮开后再加一碗凉水,如此反复两次到三次,直到所有的饺子都漂起来了才算大功告成。  
期刊
实施动态生成式教学的必然性    (一)传统的预设式教学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预设式教学中,教师是秩序的设定者,成了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是被规定的对象,只能跟着教师学。学生缺乏自主选择、决定和表达的权力和机会。  (二)传统的预设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在传统的预设式教学中,教师以确定的路径将“标准答案”告诉给学生,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得出并记住它。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为学
期刊
女性和女性意识,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女性意识具体地说,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女性意识将“人”和“女人”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
期刊
本文属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HA050105)“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性障碍及对策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教育需要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围绕升学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淘汰式的教育,只针对少数学生,无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教育;从而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青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多元的价值观和认知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而物质世界的极大丰富与进步,也使得人们越来越工具化、形式化和功能化,成为物质的奴隶。而随之而来的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等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在社会上大行其道,而且正慢慢地渗入到教育领域,使得这惟一的“净土”也陷入危机。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著的《什么是教育》虽然写于20世纪中期,但其对教育问题的深刻剖析
期刊
几年下来,我深深地意识到班主任工作方面比较棘手的还是在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转化上。目前,单亲家庭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单亲家庭学生在我们身边也不罕见。所谓单亲家庭,是相对双亲家庭而言,即父母一方早逝或者父母离异的家庭。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单亲家庭是向社会输送畸形人的重要来源之一。确实,由于父母一方的早逝,或者父母的离异,尤其是后者,给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也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他们的数
期刊
陶渊明(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宋时期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辞赋3篇,散文8篇,而其诗成就最为突出。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贡献甚大。  陶渊明青少年时期心怀远大,具有强烈的功名之心。然而,当他怀抱“大济与苍生”之志进入仕途时,所见的却是朝廷的黑暗腐败,官场的虚伪污浊,他始终处于“一心处两端”的矛盾
期刊
近年来高校就业问题日益显形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在国内外研究领域,对就业问题以进行经济学、社会学分析为主,但是结合我国高校教育的体制特点,对高校团组织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定位的研究还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定论。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以及相关理论研究    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
期刊
编者按: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潮流、深化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经教育部批准,目前全国已有天津、广东、江苏、山东等10个省(市、自治区)先后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按照教育部的整体安排,北京市于2007年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2010年前所有省(市、自治区)将全部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这一改革举措不仅会间接带动和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
期刊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情感问题、人际冲突问题、家庭贫困和就学就业问题等成为制约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面对社会变革、就业严峻、竞争激烈,价值观多元化以及物质生活的刺激和诱惑,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新一代莘莘学子们感到难以应对,茫然无措。高职学生中有抑郁、焦虑、恐惧、自卑、神经衰弱等情绪情感问题的大大高于一般社会青年,由此引发的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凶案事件正呈整体上升趋势。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