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赫膜在近视发生与发展中的机制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an79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视是一个正视化失代偿后眼球壁重构、眼轴不断增长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眼底结构特征性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脉络膜位于视网膜和巩膜之间,在与近视相关的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在近视眼中的作用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动物实验发现,形觉剥夺引起的脉络膜厚度变化可能与其血管灌注情况有关,但近视化过程中引起脉络膜的血管灌注发生改变的启动机制仍需探讨.布鲁赫膜(Bruch\'s membrane)是一种位于脉络膜前的具有良好舒缩能力的弹性膜组织.在近视化过程中,布鲁赫膜的合成或生物力学发生区域性的变化,可能是最早引起脉络膜厚度与血流变化的结构基础.本文以脉络膜厚度作为切入点做一综述,着重探讨布鲁赫膜在近视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深化对脉络膜厚度变化机制的理解,为开发新的近视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观察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联合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HBO)对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SIVD)患者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IL-6、hs-CRP、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纳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9-06—2020-06神经内科门诊SIVD患者40例,联合组及HBO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HBO组在基础治疗方案上给予高
目的 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neurologic deterioration,ND)的评估时间由既往24~72 h延长至7 d,分析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atherosclerotic stenosis,AS)与7 d ND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4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根据入院后第1、3、7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IS患者分为稳定组、缓解组和ND组;利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
期刊
目的 研究添加免疫调节剂的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SHI)患者营养状态、炎症介质释放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7-06—2020-06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SHI患者分为谷氨酰胺(Gln)组和常规组各47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早期肠内营养,Gln组在营养液中添加谷氨酰胺,比较14 d时2组患者营养水平、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肠道屏障功能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 d时,2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明显升高(P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的一种,以中老年人发病多见,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及路易小体(LB)的形成是其主要病理特征,而路易小体的主要成分是α-突触核蛋白,同时SNCA基因参与编码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该基因的突变可引起α-syn的过量表达,进而形成路易小体,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故对SNCA基因的相关研究在帕金森病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众多研究对SNCA基因与PD的发病风险及相关性进行探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SNC
目的 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微栓子信号对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83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按照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其中评分>2分者为预后不良组(26例),评分≤2分者为预后良好组(57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微栓子信号阳性率、Lp-PLA2水平对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比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入院时微栓子信号阳性率(42.31%vs 14.04%)和Lp-PLA2含量
目的 探讨卵圆孔未闭(PFO)并发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SUS)的高危因素和食管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08—2020-07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手术室由食管超声引导下封堵PFO患者92例为外科组,同期在心内科导管室X-ray下行PFO封堵341例为介入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封堵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外科组中有ESUS史39例为ESUS组,未发生ESUS的53例为非ESUS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在继续肆虐全球,给公共卫生体系带来巨大挑战,并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此次疫情留给我们太多思索:要关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其人畜共患的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明确病毒病原的重要性,这关系到儿童肺炎的防治策略.由于COVID-19具有高传染性和病毒快速变异的特点,且缺乏特异性药物,故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必须尽早建立全球免疫屏障.
近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低龄化趋势,减少近视发生、控制近视度数增长一直是近视防控领域的研究热点.有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发现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延缓近视度数加深;基础实验也证实光照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对光照与近视的研究进展、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从光照性质来看,增加光照强度能够减缓近视进展,减少实验性诱导近视的产生,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光照的明/暗周期节律性变化会造成褪黑素和多巴胺的分泌异常,眼压以及脉络膜厚度昼夜节律性的改变,从而对近视造成影响.此外,波长较长的红光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