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娱乐活动延缓衰老/读书,智慧的“不老丹”

来源 :健康长寿指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tiantian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种娱乐活动延缓衰老
  1.音乐:一曲节奏明快、悦耳动听的乐曲,会拂去你心中的不快,使你乐而忘忧;此时,体内的神经体液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达到调和内外、协调气血通行的效果。一曲威武雄壮、高昂激越的乐曲,可使人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老年人应该选择那些健康、高雅、曲调优美、节奏轻快舒缓的音乐,达到消乏、怡情、养性的目的。
  2.书画:有人把练书法、绘画比作不练气功的气功锻炼。首先,书法讲究意念,练习时必须平心静气、全神贯注、排除杂念,这与气功的呼吸锻炼和意守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书法、绘画都讲究姿势,要求头端正、肩平齐、胸张背直、提肘悬腕,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上肢,这与气功修练的姿势极为接近。
  3.钓鱼:适合垂钓的地方多在郊外,经常到郊外去走走,本身就是一种锻炼;其次,水边河畔,空气异常清新,负离子含量高,让人感到悠然自得、心旷神怡,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能起到镇静、催眠、降压、减轻疲劳的作用;另外,垂钓时静等鱼儿上钩,欢快轻松之情溢于言表,从而达到内无思虑之患、外无体疲之忧的最佳养生境界。
  4.养花:养花不仅可以供人欣赏、美化环境、令人赏心悦目,而且花的香气还能起到灭菌、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鲜花释放的芳香,通过人的嗅觉神经传入大脑后,令人气顺意畅、血脉调和、怡然自得,产生沁人心脾的快感。
  5.跳舞:实验研究表明,即使交谊舞中的慢步舞,其能量消耗也为人处于安静状态下的3-4倍;其次,跳舞时,舞蹈者要与音乐协调,必须全神贯注,集中于音乐、舞步中,加之轻松愉快的音乐伴奏和迷人灯光的衬托,既是一种美的享受,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6.旅游:旅游可以使人饱览大自然的奇异风光和历史、文化、习俗等人文景观,让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时,置身在异域的风景,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让身心做一次短暂的流浪,更能让人获得放松。(啸天)
  
  读书,智慧的“不老丹”
  读书也是老人养生法之一。书中的喜怒哀乐,具有调达情志、平衡人体阴阳气血的心理治疗作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都爱读书,像孔子、陆游、巴甫洛夫、萧伯纳、马寅初、巴金、冰心等,他们不仅把读书作为获得知识的手段,而且还把读书作为养生的方法之一,从而得到了健康长寿。宋代诗人陆游在医学不发达的时代,尚能活到85岁,这与他平时爱读书有一定的关系。他在诗中多处提到读书的益处,“读书有味身忘老”、“病需书卷作良医”等。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脑的寿命。而要推迟脑的衰老,就要多用脑,脑越用越灵。老年人如果思想懒惰,不愿再学习,则智力衰退急剧,很容易变得反应迟钝、脑力不济,甚至会出现老年性痴呆。有关高龄老人的调查表明,凡是在离退休后仍坚持用脑、尽量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的老人,大脑处于经常的活动中,比那些生活懒散、不再学习的人更能保持良好的智力。
  读书显然是合理用脑的最佳方法。读书能给人一种好心情,排除忧愁烦恼的情绪。找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强的图书读,好像是和良师益友在交谈,心情特别愉快。有些离退休的老年人,容易出现孤独、郁闷、悲观失望的情绪,影响身体,而读书有较强的解郁作用和宣泄效果,能够调整人的心理状态。当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书籍上时,就像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一切忧愁烦恼和不愉快的感觉顿时烟消云散,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读书还可使人们珍惜人生,重视养生保健,更好地生活下去。有些人老了后,感到精神空虚,无所企盼,甚至觉得活在世上没意思,往往产生厌世和轻生的思想;而书籍是生命的“激活剂”,它劝解人们珍惜人生,能鼓励老年人坚强地活下去,体验人生价值,焕发青春活力。
  另外,书籍上的文章,都是由文字排列而成的,它有一定的节律性,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通过眼睛的视神经传入大脑的视觉中枢,能使全身的组织细胞产生良好的共振现象,从而使人体的生物节律更加整齐,生物潜能得到进一步激发,生理机能处于最佳状态,生命力增强,衰老的过程变慢,人的寿命延长。
  不可否认,人的智力在晚年的确是不会再发展了,甚至会有某些衰退。但只要你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再学习,那么即使进入老年,也还是能学习到知识的,如达尔文60岁以后写出《人和动物的情绪表现》;德国科学家洪保德75岁写出《宇宙》;爱迪生81岁取得第1033项发明专利;巴甫洛夫70岁后进行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日本一位82岁妇女第二次大学毕业;我国科学家竺可桢82岁时完成了《物候学》……
  当然,老年人精力有限,读书不能太过盲目,要有所选择。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的应当咀嚼消化;有的全读、有的勤读、有的用心地读。
  总之,离退休之后的老年朋友,应当积极地进行再学习:文艺创作,写回忆录,编写书稿,阅读文学、历史、哲学……多用脑,这对延缓大脑衰老,保证老年人健康的精神生活是极其重要的。 (李小兵)
其他文献
汤秀玲老人生于1898年,10岁时被送给一户穷苦人家做童养媳,18岁成家,靠丈夫给人当长工过日子。由于多年一直未生育,夫妇俩抱养了当时只有3个月大、妈妈病故了的一个男婴,取名汤传发。那时日子苦,夫妻俩用换来的稻子磨成米粉熬稀粥给小传发吃,盼望孩子尽快长大成人。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小传发4岁时(即1934年春末),一场天灾让本来就贫困的汤家更是雪上加霜。大雨不停地下,田淹了,房子没了,夫妻俩只能带
期刊
由“一根草”成为“一个宝”  老人思维敏捷和记忆力尚好,其夫名张清远,20岁与她结婚,在她87岁时,因病去世。丈夫生前从事小本生意,她在操持家务之余,也帮助丈夫看管生意。老人有一子二女,分别是80岁、65岁、62岁。  她一生辛劳,丈夫和她没有固定收入,长年奔波于小商品的经营之中,吃了不少苦,也磨练了坚强的意志,她从不因奢望而有过多的要求,只求能顺利地把几个子女养大。到了晚年,生活起居很有规律,晚
期刊
那时白人眼中的“中国玛丽”就像一个女王一样,唐人街上的芝麻大小事,她都管。白人把当年的唐人街蔑称为鸦片街——Hoptown,“中国玛丽”就是当时唐人街的掌权“大姐大”,这可是一点都不含糊的。  墓碑镇是位于亚利桑纳州的西南边陲小镇,在1877年期间,当地的一位矿工艾德雪佛林偶然发现了银矿,消息走漏之后,不少西部牛仔、矿工、印地安人(阿帕契部落)都闻风而至,一些歹徒混混、地痞流氓、烟花流莺,也相继涌
期刊
北宋庆历7年,江南地区阴雨绵绵,从3月一直下到9月,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受灾面积达127个县。米价接连上涨,到了10月,米价就由原来的每石400文涨到了1500文,老百姓们苦不堪言。   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商。一旦发现有人哄抬米价,轻则没收家产发配充军,重则就地斩首。靠着这种雷霆般的手段,江南地区的米价终于稳定下来,维持在每石500文左右。  但是,在东南沿海
期刊
这桩命案  意大利的基亚拉先生,比我大近四十岁。基亚拉告诉我,他的一位富翁朋友A,出身卑贱,年轻时当过“催命鬼”。A把绞索套在犯人脖子上,临离开,伸脚一踢,将犯人脚下的凳子踹掉,只听见“咯得”一声,完事,犯人像鹅一样被吊得嘀里郎当!A头都没回,走下行刑台,扬长而去。剩下的勾当:验尸,卸下尸体,埋掉,由别的刽子手忙活。伙计们都佩服A:“这小子,真溜儿!”  后来,A为了逃避这种生活,学会另一门手艺:
期刊
20世纪60年代初,黄宏出生在哈尔滨市。当时,他爸黄枫已是全国著名的曲艺名家。  1973年冬天,沈阳军区前进文工团到哈尔滨市招收文艺兵,黄宏报名参加了考试,结果,他以少年组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从此,13岁的黄宏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部队的文艺兵。爸爸送黄宏当兵时,特意买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和一支金星牌钢笔,嘱咐他多写作品。5年后,当黄宏第一次从沈阳回到哈尔滨探亲时,竟奇迹般用发表的作品把爸爸给的笔记
期刊
妒妇问禅  一个妒妇来到弘光法师面前,向大师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妒妇说:“很多年来,我一直怀疑丈夫有外遇。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我却没有找到丈夫外遇的证据。因此,我每天都忐忑不安。”   大师问:“你为什么会怀疑自己的丈夫呢?”   妒妇说:“当初和丈夫结为连理的时候,丈夫还是个穷光蛋,我是因为看中了丈夫的人品和能力才嫁给了他。可是今天的丈夫功成名就,事业如日中天,为人豪爽大方,自然会成为众多女性的追
期刊
说“话”听“话”都要有所选择  说话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是一件大难事。而听话要想坚持真理,切忌相信道听途说、市井传说。  古人说:“人生惟有说话是第一难事。”乍听之下,便会觉得很奇怪:从婴儿的呀呀学语开始,人生几十年,说话难道是什么难事?实际上,说话是为人处世的一件难事。说话难,难就难在恰到好处。该说话时不能沉默,该沉默时不能说话,也就是说要沉默得当,这是恰到好处的第一条。其次,该说话时,并非一切话
期刊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
期刊
你爸也是我爸  家庭的温暖需要多人抬,冷落双亲只会失去自己的良心。  张明和李艳结婚已经一年多了。自从结婚以后,家务活全部由张明承担,李艳啥也不干。这还不说,李艳还长了一个偏心眼儿,一见她的父母来,就眉开眼笑,热情款待;看到张明的父母上门,就竖鼻子瞪眼,窝头咸菜桌上端。  张明看在眼里,气在心上,总想治治李艳。可是既不好动手打,又不好开口骂,况且打骂也未必能使李艳改变态度。怎么办呢?  有一天,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