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guiqq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适时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地完善课堂结构,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在自然课的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双向评议”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可采用“预习、质疑、讲解、联系”的课堂结构,为每个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提供条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思考、讨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做一做、说一说、想一想、用一用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自然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并且研究解决矛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矛盾,提出探索的方向,把矛盾交给学生思考、研究和解决。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生很主动地去找寻知识,解决困难,贡献他所求的知识,先生不过站在旁边的地位略加指点而已,我们认为这种教育是行动的教育。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导”的作用,要让学生行动起来,通过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解决矛盾并获得新知,才能有所创造。
  二、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自行探索
  求异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使思考者不以常规、不死守统一的模式,而是寻求变异,思路朝各个可能的方向扩散的一种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学生质疑问难,发现新问题,开阔视野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心理基础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求异思维想办法解决某个问题,还要通过教师或学生提出某种结论,让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学生能根据已有的信息,积极主动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進行思考,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技能,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问题,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去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三、充分放手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地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学生自行探究知识是从问题开始的。怎样教会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呢?唯一的途径是教师通过合理的设计,把问题蕴涵于有结构的材料之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发现问题。教师若不放手,领着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亦步亦趋地发现问题,就同马戏团按巴甫洛夫的条件发射理论驯化小动物一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一个学生所能看到的、观察到的,不一定超过老师,但全体学生所观察到的东西加起来,一定会超过老师。
  四、巧妙引导归纳,让学生独立地发现规律获取知识
  观察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可供探讨的信息和材料。在自然教学中,观察实验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自然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信息、材料的加工与研究,从中获取新知。因此,教师对于学生从观察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收集的感性材料、事实,发现规律的过程“不要由教师一个人当裁判,也要尽量发动学生自己去搞”(刘默耕语)。教师只要加以巧妙地引导,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学生在探究中产生新的“问题情境”,从而使探究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帮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知识。
  综上所述,在自然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自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大胆地放开学生的手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主观能动地参与学习。也就是创设民主和谐的,便于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抓住教材中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辅之于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让学生根据自然知识本身的特点,自主学习、思考、讨论、探究,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 山东省无棣县碣石山镇小学)
其他文献
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同时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习.而要发挥教师的“首席”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各个方面的成果逐渐显著,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班级管理理念都是不断更新并且更加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改革总是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
摘 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当听到学生说自己最喜欢的学科是语文时,你是不是有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呢?现就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学生;师爱;语文课  一、用师爱去感悟学生  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可能教育好学生。我们应该坚信:只有教不得法的老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过失或错误。我坚信:只
幼儿时期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善于模仿,可塑性很强,在这段时期加强幼儿关爱情感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完善人格。由于现代家庭结构模式
最近,我们应某镇中心小学之邀,前去“指导”实施素质教育的公开课教学.
《国家英语课堂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积极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
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本文分析了中学生英语语音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对中学生的英语语音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教育充分融入到学校日常教育体系当中,特别是引入互联网下的创新创业指导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互联网环境中高职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更加活跃了,教学活动中又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即我们所说的生成问题。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把握课堂生成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成问题;预设问题;开放课堂  如今,课堂教学从“预设形态”走向“生成形态”已成为一个时尚口号,这个口号显露出一股锐意改革的热情,同时也隐含着一种难以言语的冲动。正因为如此,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对“预设性课堂”质疑、讨伐和规避。但随着课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怎样让学生传承这一文化的精髓,如何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受、汲取精神的养料、提升其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主观体验能够更加有效地达成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首先“读懂”  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很多学生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