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两年对广东的考生来说,高考的变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2016年开始,广东省高考使用全国试卷,全国卷与广东卷相比,无论在题型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难度更高,题型更灵活。2017年语文高考考纲横空出世,如重磅炸弹。如何备战2017年高考,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细读考纲,积极应对变化
结合2016年的备考经历,我认为,复习的根本在于考纲,知道发生什么变化只是备考的前提,寻找到切实可行的备考策略才是关键。在此,笔者举两例进行说明。
其一,2016全国卷默写考查是理解性填空,广东卷以往是默写性填空,两者的背诵篇目有很大区别。全国卷共考查64篇文章,高中14篇,初中50篇。考纲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专家解读,6分题一般情况下高中占4分,初中2分,其中诗词2分,文言文4分,要求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清楚地知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积极有效地应对。与上一届学生相比较,我发现这一道题目的年级平均分低了一分,在深入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失分情况后,我发现初中篇目问题最大。调查学生才知道,初中老师当时对诗歌的解读很多时候更强调背诵,而且时间间隔又至少3年,他们虽然能倒背如流,但是很多诗句不解其意。如果早读我们再像以往一样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意义不大。于是我拿出两个月的早读时间,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同桌一组上网查阅初中所有篇目,交流探讨每一句的含义,反复提问,加深理解,并根据他们的进度,配合相应的默写练习。
其二,细读考纲关键在于明确考点知识及考查方式的变化,专家对于2017年考纲较之以往变化的细致解读,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仔细揣摩。虽然近5年全国高考卷文学类文本均选小说,实用类文本均选传记,但是没有人可以完全保证,一定不考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和新闻、报告、科普文章,因为这些内容明确出现在考纲中。我本人主张小说、传记平均用力,不应该对学生的选择进行强制性规定。而且,阅读素养是相通的,所以其他体裁也要兼顾。2017年反馈到题型上最大的变化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板块,明确说明“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这句话较之以往的最大变化是将“新闻” “传记”的顺序调整,新闻排名第一,这是否暗示2017年高考新闻出现的几率增加了呢?
细读考纲,还要结合历年高考真题归纳总结。例如2016年考纲对实用类文本作如下要求:“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我将2010—2015年全国卷出现的9篇传记题目汇总后发现, 2014年前传记题目设置均着眼于传记内容本身,如:2015年课标全国卷II《将军赋采薇》(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2013年课标全国卷I《飞虎将军陈纳德》(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但是2015年《朱东润自传》却出现了一道题目:“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这说明传记“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这一考纲明确规定的考查点开始为出题人所重视,所以备考时应高度重视,详细讲解。虽然2016年高考两篇传记没有涉及这一考点,但是,我们还是要高度重视这一变化。
新闻、报告、科普文章都是文体特征非常鲜明的实用类文本,但是已经多年没有出现在全国卷中,相对陌生。所以2017备考,汇总语文高考出现过的该类文体篇目,仔细探究其在哪些考点上设置过题目应该是备考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融会贯通,打破题型壁垒
这一理念的提出基于我对语文的理解,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相通的,而阅读不同文体的能力也应该是相通的。如果我们高考复习中,能够破除题型的壁垒,融会贯通,而不是将复习断裂成一个个板块,也许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例如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为漫画,看到这个题目后我对学生一点也不担心,因为语言运用板块一定会复习漫画。在漫画复习中我们有以下几个训练步骤,首先抓住漫画主体,如果有两个以上主体要明确是否形成对比。通过服饰、头型、长相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两个人物。其次,抓住漫画夸张细节,剔除干扰信息。漫画呈现如下细节:一人穿条纹衣服,一人穿纯色衣服;一人头发稀疏,一人头发浓密;一人当他手握100分试卷时,脸上有一唇印,面部微笑,手握98分试卷时,脸上有手掌印,面部痛苦;另一人当他手握55分试卷时,脸上有手掌印,面部痛苦,手握61分试卷时,脸上有唇印,面部微笑。对比分析,剔除头发、服饰细节。再次,破解夸张细节的象征意味,唇印代表奖励,手掌印代表惩罚。最后,两人主体人物形成对比,尝试用一句话完成对漫画寓意的概括。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觉得有价值的漫画题目完全可以转化成周末的随笔作业,又何须专门复习漫画作文呢?
我最常用的复习策略是将诗歌、小说和传记打通复习。这三种文体都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在什么样的情景中,人物做了哪些事情,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怎样的情感。这几个问题是读懂文章的关键,只不过诗歌的情节相对简单,小说的情节讲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传记是通过不同侧面的典型事件展现人物而已。三种文体中诗歌的阅读难度偏高,学生反馈小说思维非常有利于他们读懂诗歌。就高考题目设置而言,三者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是在答案的呈现上却有明显差异。所以异同点的反复揣摩,会加深学生对这三种文体的把握。例如人物形象类题目:
2013年辽宁卷诗歌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个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2016年课标全国卷II小说(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喜欢读书,待人礼貌。②饱受苦难,热忱坚强。③真诚善良,敢于信任。④厌恶战争,热爱生活。(答对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
2014年课标全国卷I传记《科学巨人波尔》(4)波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④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每答出一点2分)
2014年课标全国卷II 传记《爱国科学家邓叔群》(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案】①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界学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②为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面貌,选学农林专业;③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④为新中国农林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每答出一点2分)
诗歌人物形象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其核心信息是人物的性格、思想、身份。之后结合诗句展开分析。小说要分清问的是“形象特征”还是“性格特征”,两个概念内涵不同。答案呈现方式是性格特征(或形象特征)1 典型事例,一般情况答4点。传记提问有两种类型,2014年全国I 卷人物形象筛选标准为概述式表述——“人格魅力”,所以答案与小说呈现方式相同,人格魅力1 典型事件,一般情况答4点。2014年全国II卷人物形象筛选标准具体明确——“爱国科学家”,答案呈现方式为至少4个典型事例,符合“爱国”“科学家”双重标准即可。打通题型壁垒,才能融会贯通,同一类型题目差别的细致分辨,才能明确清晰,答题规范。
三、关注细节,注重习惯养成
在语文备考中,我的理念之一是关注细节,注重习惯养成。在此,强调备考中应注意的几个常规细节。
(一)书写。
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会高度重视学生的卷面书写,书写能力本身就是语文素养之一。作文评分细则在基础等级中更是对此有明确的划分:一等(50—41)字体工整,二等(40—31)字迹清楚,三等(30—21)字迹潦草,四等(20—0)字迹难辨。我本人的做法是从高一抓起,首先强调零涂改;其次卷面整洁,字体匀称;最后字体清秀美观。配合年级的临帖练字要求,我更注重平时摘抄、随笔及考试的卷面状态。首先教给学生必要的修改符号,其次对一张试卷或文章涂改处做明确的限量,如一篇作文涂改超过3处重新抄写,多几处抄写几遍。再次,不定期进行优秀试卷、随笔展,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最后,以学期为单位,单纯从书写角度带领学生对本学期的临帖、随笔本、摘抄本进行评比,颁发退步奖、稳定奖、进步奖。
(二)答案呈现的层次性。
在所有高考科目中,语文是文字量最大的一科。如果学生字迹潦草,涂涂改改,答案不分条陈述,对判卷教师绝对是一种折磨。答案分层次呈现本身就是思维严谨、有条理的体现。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将军赋采薇》(4) 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截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答案】①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③关爱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⑤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在传记复习中我们会把所有高考篇目的问题与答案汇总,总结答题规律及答案呈现方式。这道题分值8分,最好4个要点,答案呈现方式为:原因1 结合人物典型事例解析,至少挖掘4点原因。书写工整、层次清晰才能保证阅卷者最短时间内发现全部采分点。每次考试我都会检查卷面,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分点答题,甚至调侃如果谁的答案中没有序号①②③④,罚他到办公室把序号抄写100遍。
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如作文没写完一定画上句号,排除两个选项后犹豫再三总是选错怎么办,是否一定按照试卷设置的顺序答题,考试用什么型号的水笔答题效果最好等等。这要求我们教师既要积极参与高考评卷,熟悉高考评卷规则,又要在平时深入研究学生答卷,分析其失分原因是能力问题、技术问题还是书写问题。只要时时留心,处处都是细节,唯有养成习惯,才能稳定发挥。
四、不押考题,以不变应万变
押题现象自考试出现以来就长盛不衰,但是命中率不及彩票中奖,即使押中也只不过是部分相似,反而会有先入为主的弊病。而押题本身的侥幸心理,会冲淡学生复习的节奏与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固化。所以,唯有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他们的考场应对能力及答题技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我们的备考理念,辛勤耕耘,自会水到渠成。在此我以作文教学为例来阐述。
2011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为“回到原点”,那一年笔者恰好在高三,高考前某班语文老师灵感乍现,最后一次作文题目为“回归”。这两道作文题非常相似,严格意义上讲,“回到原点”是“回归”的分支之一。这种神机妙算也许近十年也仅此一次。而且,如果学生看到题目后窃喜,因时间紧张、思维懒惰而匆匆下笔,将自己原来的作文考场再现,他一定面临一个审题风险,“回到原点”这一题目的行文思维为:什么是原点,为什么要回到原点,怎样才能回到原点。而“回归”的行文思维是:什么是回归,为什么要回归,怎样回归。两个作文题目的写作点不一样,如果学生先入为主,反而不利于自身作文水平的发挥。而一些心怀侥幸、背诵多篇优秀范文以备考场不时之需的学生,所谓押中题目往往是作茧自缚,处理不好反而露出宿构作文的马脚。
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开学生的视野,强化思维训练、提升写作技巧至关重要。珠海一中多年的传统,就是高中三年一以贯之的每周一堂阅读课。这种坚持难能可贵,即使在高三如此紧张的备考时光中,也从未间断。阅读材料每周一位老师自行选择,A4纸12页,这既保障了选文的多样性,又考虑了阅读量。而且,针对不同年级的特征,备课组长对选文会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例如2016年高三备考时,我们要求选文至少包含美文一篇,时评一篇。
除了阅读课,2016年备考最奢侈的事情大概就是每周一堂视频课,占用主课时间,主要以《新闻周刊》为主。不同老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案,我本人有两种操作方式。其一,周四播放视频《新闻周刊》,本周末的作业是就《新闻周刊》中你所感兴趣的事件写一篇时评周一上交,教师将学生习作收齐后按照学生所选事例分类,成为分组依据。每一小组利用周一到周四的时间整合组内观点,并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补充拓展。周四下午分组演讲,一组规定时间7分钟以内。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加深了对问题的看法,并在观点整合中提升了组织材料的能力。这一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在高三第二学期也会适当开展。其二,针对《新闻周刊》的某一新闻,全班共同写作,教师印发范文,采取学生自评与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在互相比较中体会如何多角度切入一则新闻,如何深入浅出的说理。例如针对春节期间哈尔滨北岸野生渔村天价鱼事件,学生的习作可谓百花齐放,从天价鱼看中国百姓维权、看文明、看法制、看利益“食物链”、看诚信、看政府的执行力、看饮食监管、看网络正义感、公众判断力,等等。
作文素养的提升如广东的煲汤,细火慢炖,香味自会渐渐弥漫开来。俗语有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论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漫画作文,只要作文功底扎实,练就火眼真金抓住核心写作点,又何必在意吹的是哪股作文风呢?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教育是从容的事业,备考何尝不是呢?扎扎实实,细读考纲,统筹规划,关注细节,加强基础,注重习惯,管他风吹浪打呢?
责任编辑 陈春阳
一、细读考纲,积极应对变化
结合2016年的备考经历,我认为,复习的根本在于考纲,知道发生什么变化只是备考的前提,寻找到切实可行的备考策略才是关键。在此,笔者举两例进行说明。
其一,2016全国卷默写考查是理解性填空,广东卷以往是默写性填空,两者的背诵篇目有很大区别。全国卷共考查64篇文章,高中14篇,初中50篇。考纲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专家解读,6分题一般情况下高中占4分,初中2分,其中诗词2分,文言文4分,要求学生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清楚地知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积极有效地应对。与上一届学生相比较,我发现这一道题目的年级平均分低了一分,在深入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失分情况后,我发现初中篇目问题最大。调查学生才知道,初中老师当时对诗歌的解读很多时候更强调背诵,而且时间间隔又至少3年,他们虽然能倒背如流,但是很多诗句不解其意。如果早读我们再像以往一样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意义不大。于是我拿出两个月的早读时间,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同桌一组上网查阅初中所有篇目,交流探讨每一句的含义,反复提问,加深理解,并根据他们的进度,配合相应的默写练习。
其二,细读考纲关键在于明确考点知识及考查方式的变化,专家对于2017年考纲较之以往变化的细致解读,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仔细揣摩。虽然近5年全国高考卷文学类文本均选小说,实用类文本均选传记,但是没有人可以完全保证,一定不考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和新闻、报告、科普文章,因为这些内容明确出现在考纲中。我本人主张小说、传记平均用力,不应该对学生的选择进行强制性规定。而且,阅读素养是相通的,所以其他体裁也要兼顾。2017年反馈到题型上最大的变化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在实用类文本阅读板块,明确说明“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这句话较之以往的最大变化是将“新闻” “传记”的顺序调整,新闻排名第一,这是否暗示2017年高考新闻出现的几率增加了呢?
细读考纲,还要结合历年高考真题归纳总结。例如2016年考纲对实用类文本作如下要求:“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我将2010—2015年全国卷出现的9篇传记题目汇总后发现, 2014年前传记题目设置均着眼于传记内容本身,如:2015年课标全国卷II《将军赋采薇》(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2013年课标全国卷I《飞虎将军陈纳德》(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但是2015年《朱东润自传》却出现了一道题目:“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这说明传记“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这一考纲明确规定的考查点开始为出题人所重视,所以备考时应高度重视,详细讲解。虽然2016年高考两篇传记没有涉及这一考点,但是,我们还是要高度重视这一变化。
新闻、报告、科普文章都是文体特征非常鲜明的实用类文本,但是已经多年没有出现在全国卷中,相对陌生。所以2017备考,汇总语文高考出现过的该类文体篇目,仔细探究其在哪些考点上设置过题目应该是备考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融会贯通,打破题型壁垒
这一理念的提出基于我对语文的理解,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相通的,而阅读不同文体的能力也应该是相通的。如果我们高考复习中,能够破除题型的壁垒,融会贯通,而不是将复习断裂成一个个板块,也许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例如2016年全国高考作文为漫画,看到这个题目后我对学生一点也不担心,因为语言运用板块一定会复习漫画。在漫画复习中我们有以下几个训练步骤,首先抓住漫画主体,如果有两个以上主体要明确是否形成对比。通过服饰、头型、长相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两个人物。其次,抓住漫画夸张细节,剔除干扰信息。漫画呈现如下细节:一人穿条纹衣服,一人穿纯色衣服;一人头发稀疏,一人头发浓密;一人当他手握100分试卷时,脸上有一唇印,面部微笑,手握98分试卷时,脸上有手掌印,面部痛苦;另一人当他手握55分试卷时,脸上有手掌印,面部痛苦,手握61分试卷时,脸上有唇印,面部微笑。对比分析,剔除头发、服饰细节。再次,破解夸张细节的象征意味,唇印代表奖励,手掌印代表惩罚。最后,两人主体人物形成对比,尝试用一句话完成对漫画寓意的概括。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觉得有价值的漫画题目完全可以转化成周末的随笔作业,又何须专门复习漫画作文呢?
我最常用的复习策略是将诗歌、小说和传记打通复习。这三种文体都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在什么样的情景中,人物做了哪些事情,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怎样的情感。这几个问题是读懂文章的关键,只不过诗歌的情节相对简单,小说的情节讲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传记是通过不同侧面的典型事件展现人物而已。三种文体中诗歌的阅读难度偏高,学生反馈小说思维非常有利于他们读懂诗歌。就高考题目设置而言,三者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是在答案的呈现上却有明显差异。所以异同点的反复揣摩,会加深学生对这三种文体的把握。例如人物形象类题目:
2013年辽宁卷诗歌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个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2016年课标全国卷II小说(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喜欢读书,待人礼貌。②饱受苦难,热忱坚强。③真诚善良,敢于信任。④厌恶战争,热爱生活。(答对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
2014年课标全国卷I传记《科学巨人波尔》(4)波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平台;④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每答出一点2分)
2014年课标全国卷II 传记《爱国科学家邓叔群》(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案】①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界学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②为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面貌,选学农林专业;③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④为新中国农林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每答出一点2分)
诗歌人物形象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其核心信息是人物的性格、思想、身份。之后结合诗句展开分析。小说要分清问的是“形象特征”还是“性格特征”,两个概念内涵不同。答案呈现方式是性格特征(或形象特征)1 典型事例,一般情况答4点。传记提问有两种类型,2014年全国I 卷人物形象筛选标准为概述式表述——“人格魅力”,所以答案与小说呈现方式相同,人格魅力1 典型事件,一般情况答4点。2014年全国II卷人物形象筛选标准具体明确——“爱国科学家”,答案呈现方式为至少4个典型事例,符合“爱国”“科学家”双重标准即可。打通题型壁垒,才能融会贯通,同一类型题目差别的细致分辨,才能明确清晰,答题规范。
三、关注细节,注重习惯养成
在语文备考中,我的理念之一是关注细节,注重习惯养成。在此,强调备考中应注意的几个常规细节。
(一)书写。
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会高度重视学生的卷面书写,书写能力本身就是语文素养之一。作文评分细则在基础等级中更是对此有明确的划分:一等(50—41)字体工整,二等(40—31)字迹清楚,三等(30—21)字迹潦草,四等(20—0)字迹难辨。我本人的做法是从高一抓起,首先强调零涂改;其次卷面整洁,字体匀称;最后字体清秀美观。配合年级的临帖练字要求,我更注重平时摘抄、随笔及考试的卷面状态。首先教给学生必要的修改符号,其次对一张试卷或文章涂改处做明确的限量,如一篇作文涂改超过3处重新抄写,多几处抄写几遍。再次,不定期进行优秀试卷、随笔展,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最后,以学期为单位,单纯从书写角度带领学生对本学期的临帖、随笔本、摘抄本进行评比,颁发退步奖、稳定奖、进步奖。
(二)答案呈现的层次性。
在所有高考科目中,语文是文字量最大的一科。如果学生字迹潦草,涂涂改改,答案不分条陈述,对判卷教师绝对是一种折磨。答案分层次呈现本身就是思维严谨、有条理的体现。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将军赋采薇》(4) 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截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答案】①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③关爱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⑤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在传记复习中我们会把所有高考篇目的问题与答案汇总,总结答题规律及答案呈现方式。这道题分值8分,最好4个要点,答案呈现方式为:原因1 结合人物典型事例解析,至少挖掘4点原因。书写工整、层次清晰才能保证阅卷者最短时间内发现全部采分点。每次考试我都会检查卷面,重点关注学生是否分点答题,甚至调侃如果谁的答案中没有序号①②③④,罚他到办公室把序号抄写100遍。
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如作文没写完一定画上句号,排除两个选项后犹豫再三总是选错怎么办,是否一定按照试卷设置的顺序答题,考试用什么型号的水笔答题效果最好等等。这要求我们教师既要积极参与高考评卷,熟悉高考评卷规则,又要在平时深入研究学生答卷,分析其失分原因是能力问题、技术问题还是书写问题。只要时时留心,处处都是细节,唯有养成习惯,才能稳定发挥。
四、不押考题,以不变应万变
押题现象自考试出现以来就长盛不衰,但是命中率不及彩票中奖,即使押中也只不过是部分相似,反而会有先入为主的弊病。而押题本身的侥幸心理,会冲淡学生复习的节奏与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固化。所以,唯有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他们的考场应对能力及答题技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我们的备考理念,辛勤耕耘,自会水到渠成。在此我以作文教学为例来阐述。
2011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为“回到原点”,那一年笔者恰好在高三,高考前某班语文老师灵感乍现,最后一次作文题目为“回归”。这两道作文题非常相似,严格意义上讲,“回到原点”是“回归”的分支之一。这种神机妙算也许近十年也仅此一次。而且,如果学生看到题目后窃喜,因时间紧张、思维懒惰而匆匆下笔,将自己原来的作文考场再现,他一定面临一个审题风险,“回到原点”这一题目的行文思维为:什么是原点,为什么要回到原点,怎样才能回到原点。而“回归”的行文思维是:什么是回归,为什么要回归,怎样回归。两个作文题目的写作点不一样,如果学生先入为主,反而不利于自身作文水平的发挥。而一些心怀侥幸、背诵多篇优秀范文以备考场不时之需的学生,所谓押中题目往往是作茧自缚,处理不好反而露出宿构作文的马脚。
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打开学生的视野,强化思维训练、提升写作技巧至关重要。珠海一中多年的传统,就是高中三年一以贯之的每周一堂阅读课。这种坚持难能可贵,即使在高三如此紧张的备考时光中,也从未间断。阅读材料每周一位老师自行选择,A4纸12页,这既保障了选文的多样性,又考虑了阅读量。而且,针对不同年级的特征,备课组长对选文会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例如2016年高三备考时,我们要求选文至少包含美文一篇,时评一篇。
除了阅读课,2016年备考最奢侈的事情大概就是每周一堂视频课,占用主课时间,主要以《新闻周刊》为主。不同老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案,我本人有两种操作方式。其一,周四播放视频《新闻周刊》,本周末的作业是就《新闻周刊》中你所感兴趣的事件写一篇时评周一上交,教师将学生习作收齐后按照学生所选事例分类,成为分组依据。每一小组利用周一到周四的时间整合组内观点,并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补充拓展。周四下午分组演讲,一组规定时间7分钟以内。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加深了对问题的看法,并在观点整合中提升了组织材料的能力。这一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在高三第二学期也会适当开展。其二,针对《新闻周刊》的某一新闻,全班共同写作,教师印发范文,采取学生自评与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在互相比较中体会如何多角度切入一则新闻,如何深入浅出的说理。例如针对春节期间哈尔滨北岸野生渔村天价鱼事件,学生的习作可谓百花齐放,从天价鱼看中国百姓维权、看文明、看法制、看利益“食物链”、看诚信、看政府的执行力、看饮食监管、看网络正义感、公众判断力,等等。
作文素养的提升如广东的煲汤,细火慢炖,香味自会渐渐弥漫开来。俗语有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论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漫画作文,只要作文功底扎实,练就火眼真金抓住核心写作点,又何必在意吹的是哪股作文风呢?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教育是从容的事业,备考何尝不是呢?扎扎实实,细读考纲,统筹规划,关注细节,加强基础,注重习惯,管他风吹浪打呢?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