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院梨花香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xi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聂刚到王村就碰上一档奇事。
  那天,李二毛的孙子过十二,瞎婆婆拄着拐,进了院儿,又哭又闹。三十年了,瞎婆婆来李二毛家是轻车熟路,她也说不清,来过多少次。
  关于瞎婆婆,早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却让小聂听得心一紧一紧。三十年前一个夏天,那时瞎婆婆还没瞎,三岁的儿子狗蛋在院门口玩。当正午的太阳把大地烤得像化了似的,门口早没了狗蛋。瞎婆婆腿上像绑了轮子出了院门,岭上沟下,村里村外,尋了一遍,哪有狗蛋的影子。
  不久,前街后巷传出,狗蛋丢失时,有人看见紧靠水塘的塘堰上,李二毛前面走,狗蛋跟在后面,难道是李二毛拐走狗蛋?李二毛说,那天狗蛋确实跟在身后,一边跑一边扑打着飞舞的蜻蜓,小孩子闹着玩,他也没理会,拐下塘堰直奔镇上去了。狗蛋丢失,怎么能跟他扯上关系哩。
  瞎婆婆逢人便说,就是李二毛把狗蛋推下水塘的,还惊动了公家人,把李二毛当成嫌疑人控制起来。等把水塘里的水抽干,连一个小动物的尸体也没见着,才把李二毛放了。可是瞎婆婆找不到狗蛋,就像疯狗咬人——叼着不放,就连李二毛办喜事时,瞎婆婆还朝李二毛要她的狗蛋。李二毛摊上事了,时间一久,习惯了。渐渐地,人们不但不躲着瞎婆婆,她再闹时,也会随她一起掉些眼泪。
  小聂大学毕业到公司党委办不久,随着扶贫组来到王村,这样的事他哪儿经历过呀。秋日的午后,小聂站在南圪梁上,一穗穗金黄的谷子在风中唰唰唰地响,一片丰收的谷子地里,几个伛偻的背影缓慢移动。
  下了圪梁,走进一户小院,高大的梨树上金黄的叶子在风中飘动,几个小果儿荡来荡去。“有人吗?”小聂一边走一边瞅。
  屋里撩开门帘,走出拄着拐的婆婆,眉头拧着数条横纹,像刀子细细刻上去一样。星星点点的老年斑爬满暗黄的双颊,有的深有的浅,像天空中撒落的一把泥沙。
  “婆婆,您高寿?”小聂扶住瞎婆婆。
  “五十三了。”但瞎婆婆看上去有七十岁。
  “婆婆,家里就您一人吗?”小聂瞅着空荡荡的屋子,好像来过似的。乡下人家除了灶台就是火炕,大同小异呢。
  瞎婆婆露出了残缺的牙齿,打开话匣子。自从狗蛋不见了,她和狗蛋爹想了许多办法找,都没音讯。瞎婆婆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眼睛,狗蛋爹在一次外出务工时死在了煤窑。没有了生活保障,她在村里的接济下,勉强度日,可是还不忘寻找丢失的狗蛋,如今三十年过去,儿子没找着,田早就荒了,只能吃着低保,过一天算一天。
  小聂踏着一地落叶,走出瞎婆婆的小院时,心想,王村大,尽是些孤寡老人,急需办个养老院呢,可是像瞎婆婆这样,进了养老院,将来谁给她送终呢?正想着,迎面碰上了村民,“老乡,打问个事儿,瞎婆婆的儿子这么多年就没一点音讯?”
  “瞎婆婆,苦命人,二十岁丢了孩子,又死了男人,唉!”村民摇摇头,继续说,“还听说……”
  小聂好奇:“还听说什么?”
  “听说孩子是被拐走的。”村民凑在小聂耳朵边,神秘地说,“到现在还有拐小孩的。要不,你再问问。”
  小聂自从去了瞎婆婆家,就觉得日怪呢,咋回事?他也说不清。小聂走到村东头时,柿子树上黄澄澄的柿子,就像自家院里开满雪球的梨树;村西头的那汪小河,一下雨从四面八方涌过来的水好大呀,好像有人还在河里摸过鱼;村南头的小庙改成的学校,每次娘背着他路过,就听见叽叽喳喳小鸟般的声音,连绵不断地传到耳朵里;还有村北头的那一棵棵挺拔的柳树,娘还和他在树下歇过脚呢。都是三岁那年依稀的记忆,太久远了,那以后他再没见过娘。爹去世的时候,在他手里写个“王”字,他还纳闷呢。
  几日后,小聂又去瞎婆婆家,把他住单身宿舍学到的韭菜饺子,包给瞎婆婆吃。瞎婆婆拉着小聂的手说:“小聂啊,你对瞎婆婆好,婆婆记着呢。”说着把小聂的手紧紧握在自己手里。
  小聂的内心涌起无数朵浪花:“婆婆,我给您当儿子,行不?”
  “好啊!”瞎婆婆饱经沧桑的脸上渐渐绽开一丛笑,一双失明的眼里好似泛出了光。
  “婆婆,有狗蛋小时候照片吗?”小聂脱口而出。瞎婆婆沉湎在往事的记忆里,她从抽屉深处摸索出一张黑白照递给小聂。小聂透过模糊的照片,仿佛看到了一片白色的云霞,依稀闻到了满院梨花香……
其他文献
在我生活的小县城,停电乃家常便饭,尤其夏天耗电高峰时段,很正常的事儿。如果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比如说半年,没有停电,大伙儿便有点念叨怎么还不停电,敢情管电的人忘了这事儿,仿佛他不称职似的。  当然,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人到中年,我有点怀念那时候了。  既然常有道理没道理地停电,而且你根本不知道停电时间的长短,一天或半个晚上,有时只有半小时甚至十几分钟,弄得人相当别扭、拧巴,你就没法不变得神经质,尤其
期刊
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了。  秋闲,村里组织剩余劳动力挖塘,几百人分成若干个小组,桃叶和梨花分在一组,抓阄抽到靠山脚的一块塘泥,靠山脚的地方塘泥虽浅,但是土壤板结,難挖。  桃叶和梨花各自分工挑土,梨花力气小,挑了一截路,畚箕就在肩上打摆,撞着桃叶,绳子断了,泥也洒了桃叶一裤脚。桃叶一点儿也没生气,帮梨花结好畚箕绳,让她挖土、上土。桃叶利用歇脚时帮梨花松板麻砂土,桃叶力气大,一钉耙下去,四根钉
期刊
桌子上摆着一幅并蒂莲花图。  莲花似乎活了般,花苞一层层地打开,在男人的面前炫然绽放。  女人矜持地笑着,看向男人的眼神里似乎也有两朵莲花在摇曳生姿。  男人的唇边荡漾着笑意,微微地点点头,眼神里有着掩饰不住的欣赏。  女人眉眼弯弯,满脸的羞涩似乎把莲叶下的水也搅动得潋滟起来,让男人的心也跟着波光粼粼地充满了无限生机。  女人的眼睛像是闪动着的黑色旋涡,男人的目光一点点地被那旋涡吸了进去。看着她那
期刊
很想吃你做的咸鱼干,可以给我寄些吗?泡泡打破了一直以来的沉寂。  暖暖喜欢吃咸鱼干,她喜欢那弥漫在口腔中的淡淡的味道,有点儿腥,有点儿咸,那是大海的味道。那年,暖暖第一次走出大山,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风吹拂,海浪轻轻吻着她的脚踝,瞬间,暖暖就喜欢上了大海,喜欢上了大海的味道。  在一个小渔村,见识了渔人捕鱼。渔家女把吃不掉的鱼去了内脏,用盐腌上。过五六个小时,控掉卤水,在太阳下晒干。吃时拌上各
期刊
老结真名叫宋大建,是德阿产业园的职工。“老结”是秀丽私下叫的。这天老结下班回家,在星旺大桥的人行道上,遇到一个女孩。  “大哥,我被人贩子拐骗了,好不容易逃脱,身无分文,没法回家,帮帮我吧。”女孩哀哀戚戚地说。  老结听了,触电般地全身一麻,像吃了迷魂药一样,想都没想,就手忙脚乱地掏遍所有的兜,把钱给了女孩。  到家后,老结慢慢回过神来,越想越不对劲儿,就把事情告诉了秀丽。  秀丽一听,顿时火冒三
期刊
有时候阿霜会怀疑自己是夜行动物。  从小到大,夜晚对于她来说才更像新一天的开始。  少时家住农村,那时的月光似乎格外地亮。深夜,月光透过薄薄的窗帘照在被子上,独自一屋的她却自由又孤单。有时她会想象亮如白昼的窗外有没有侠客在飞檐走壁;有时她会紧紧裹住被子,瞪大眼睛屏住呼吸注视倾听着一切动静,只因白天听的鬼故事到晚上更加吓人;有时,她又会边躺着边趁着月色做些手影,很小的年纪,她便已经学会了一个人玩耍。
期刊
刘老汉最近犯了难。  打儿子走后,他都扛了下来,他以为不会有比这更难的了。夜里,月光亮堂堂的,刘老汉“呼”一下扯开被子:“啐!黑天就该是黑天,裹乱!”  刘老汉记起那年也是这样明晃晃的月光,那年儿子正年轻力壮,那年儿子的儿子才刚出生,那年儿子的媳妇就死在难产上。“唉!”刘老汉觉得胸口又钻心地疼起来。那年也是这样的秋天,刘老汉一进门就看见儿子猫腰撅腚吭吭哧哧地检修拖拉机。“儿子真省心,打小就省心!”
期刊
一年四季,老钟都在幸福嘉园小区的一层门面房里卖水果。那里有一排出租的商铺,商铺里有老钟租来的一个小摊位,春的菠萝,夏的西瓜,秋的橘子,冬的苹果,夹杂着从南方空运过来的山竹、芒果、菠萝蜜、龙眼、红毛丹,日子虽然辛苦,收入倒也稳定,勉强可以提供一家人的生活所需。  老钟三年前带着妻儿离开故土,走进城里,开始经营水果生意,并在郊区的民宅里,租了一个三十平方米的小套间,妻子除了陪读一双儿女上学,剩余的时间
期刊
起先没人注意男人,但从男人打电话那一刻开始,边上的人注意他了,然后,几个人看着男人,听他打电话。  男人说:老板,我现在火车上,去看我父亲。  男人说:我跟你请假,请了好几次,但你就是不批。  男人说:请假的原因我告诉过你,我父亲生病,我要去照顾他。  男人说:我在你公司工作半年了,你还没给我发过工资,一直拖欠着,现在你说我未经你同意就离开工作岗位,一分钱不给我,你这样做合理吗?  男人说:我希望
期刊
那年,在德阿产业园的一家公司里,我认识了做秘书的小美。  小美长得并不美,但她的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为她增色不少。因而,小美格外珍惜她的头发,从不去理发店洗头吹头,也不用洗发水,而是用一種叫皂角的植物来洗头,她说,她的老家阿坝那边很多人都用这个洗头。  每次看小美洗头,都感觉那不是在洗头,而是在虔诚地做一场修行。平常我们洗头,十来分钟就搞定了,而她却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感觉她的时间都是用来浪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