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的手术时机探讨

来源 :中国循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4289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手术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寻找室间隔穿孔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连续收治的112例行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术后30 d死亡情况及心肌梗死位置进行分组,分别分析生存组与死亡组、前壁心肌梗死组与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组的差异,以及不同心肌梗死位置对手术效果的影响.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寻找心肌梗死发作至手术时间间隔对术后死亡预测的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分组,依此寻找最佳手术时机.结果:总体术后30 d死亡率为7.14%,3年生存率91.20%,5年生存率87.80%,估算平均生存时间(147.25±5.94)个月.死亡组(n=8)较生存组(n=104)年龄大,女性患者比例高,心肌梗死发作至手术时间间隔更短(P均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较短心肌梗死发作至手术时间间隔、年龄、女性、既往脑血管意外病史是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风险预测因素.ROC曲线截断值为37.04 d,相较于心肌梗死发作至手术时间间隔>37 d的患者,间隔≤37 d的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更高(3.45%vs.20.69%,P=0.044),中期随访平均生存时间更短[(156.56±4.69)个月vs.(120.53±14.10)个月,log-rank P=0.001],不过进行倾向性匹配后两者生存曲线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138.59±13.01)个月vs.(124.96±13.91)个月,log-rank P=0.331].结论:对积极治疗反应良好的室间隔穿孔患者应首选延期手术治疗.心肌梗死发作37 d后为延期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
其他文献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1].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的 应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CDCS)对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早期并发症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探讨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9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URL治疗的114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144例和无并发症组998例.应用CDCS对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URL术后早期并发症预测模型.结果 术后出
目的:总结我院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的治疗经验,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5例急性A型IMH患者,根据病情分为稳定型(n=43)和不稳定型(n=92)A型IMH患者.稳定型A型IMH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不稳定型A型IMH患者首选手术治疗.结果:在43例稳定型A型IMH患者中,31例经严格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药物治疗有效率72.1%;6例(14.0%)在观察期中转为手术治疗,另有6例(14.0%)转为介入治疗,无住院死亡;随访均存活.在92例不稳定
目的:总结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的初步体会.方法:总结分析2021年3月16日至2021年3月19日在我院接受KODEX-EPD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RFCA治疗的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4.2±15.7)岁.记录手术过程、手术时间、X线辐射时间、X线辐射剂量、手术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例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例,B型预激综合征(WPW)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例;2例外院RFC
目的:总结一期HybridⅢ型技术治疗存在降主动脉远端破口合并脏器灌注不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20年4月至12月接受一期HybridⅢ型技术[即全主动脉弓置换(TAR)+象鼻支架(FET)手术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的12例合并脏器灌注不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早期随访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10例,平均年龄(41.8±10.0)岁.结果: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脏器灌注不良,
目的 探讨超早产儿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超早产儿70例的临床资料,将治愈出院及好转出院者纳入存活组(55例),抢救无效死亡和病情处于临终时放弃治疗后死亡者纳入死亡组(15例).比较两组超早产儿母亲的妊娠、超早产儿住院期间状况及主要并发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超早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 70例超早产儿胎龄23~27+6周,平均(26.4±0.9)周,出生体重580~1450 g,平均(983±1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讨达格列净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入院的所有冠心病患者,筛选出1981例新发或既往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使用达格列净分组,服用达格列净的患者纳入达格列净组(n=671),未服用达格列净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1310).随访观察主要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性死亡、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血运重建和再入院.结果:平均随访(12.7±6.0)个月.在主要研究终点分析中,与对照组相比,达格列净
目的:评估左西孟旦治疗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组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我中心的重症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竭患者103例,平均年龄(35.62±12.29)岁,男性40例(39%).给予患者静脉泵入左西孟旦,起始剂量0.05μg/(kg·min),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逐渐加量至0.2μg/(kg·min),持续泵入24 h.比较患者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体重、心率、血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03例患者中,特发
目的:探究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诊断标准(2010年)在不同阜外分型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60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行心脏移植的ACM患者,运用一致性聚类算法对上述60例移植心脏的病理特征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将患者归类为阜外Ⅰ、Ⅱ、Ⅲ、Ⅳ型4种亚型.比较不同阜外分型ACM患者中的ACM诊断标准整体得分以及各诊断项目(心脏结构及功能、复极化、去极化、心律失常、家族史)得分情况,评估各诊断项目的诊断效能.结果:ACM诊断标准(2010年)对于不同阜外分型ACM患者的诊断效能具有明显异质性,与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其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7681例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回顾性数据库.最终入选患者726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NLR值分为三组,低值组(4.3889)2469例.平均随访3.2年(2~8年),终点事件设为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NLR对预后的影响;将NLR和NT-proBNP通过三分位法相互组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