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计量研究

来源 :安阳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8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计量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目前我国多采用手工算量和BIM算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筑工程计量.文章以某实训大楼为例,采用手工算量和晨曦BIM算量软件进行土建工程量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剖析BIM计量技术的优缺点及其算量结果与根据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手工算量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BIM计量技术的准确性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由于线圈两侧的电气隔离,通常使用无线通信来实时获取原副边的电压电流信息并对其进行控制.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比如航天器,由于频率管制等原因无法使用通信电路.为了解决该问题同时使得系统的传输效率最优,提出了一种无通信的阻抗匹配方法.该方法选用Buck电路作为阻抗匹配网络,在负载电压变化时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对整流输出电压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系统最大效率的跟踪.建立了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在不同负载下对系统的效率曲线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系统的控制策略.仿真与实验表明,在10 cm的传输距离下
网络用户大幅度增加为网络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当前使用的数据负载均衡方法节点数据分发能力较差导致网络节点吞吐量较低.因此,设计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高能效数据负载均衡方法.选择隐式并行程序设计方法,设计网络数据并行程序.根据存储节点个数,设计数据分配与迁移方法.根据存储节点数据量与特征,选择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实现高能效数据负载均衡.构建仿真分析环节,经多次测试证实,深度强化学习负载均衡方法具有调节网络节点平均吞吐量的能力,且此方法的使用效果优于当前所使用的其他方法.
根据汽车白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车身声固耦合模型.基于声学模态分析理论,进而求解声腔模态.通过实车怠速噪声和车身悬置激励力测试车内响应点的声压值,进一步验证声固耦合模型.通过峰值频率下的板块单元贡献量和模态应变能优化分析,汽车车内低频噪声降低,有利于提升汽车的NVH性能.
为研究地级市市域使用前瞻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分析模型对探测新冠肺炎疫情潜在的暴发区进行预警的可行性,利用前瞻性时空扫描模型分析软件SaTScan 9.6及地理信息可视化表达软件ArcGIS 10.8对安徽省蚌埠市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新冠肺炎疫情进行逐日模拟监测预警;通过时空重排扫描分析,探测出4个集簇,其中非随机性显著的集簇2个,包含怀远县全域20个乡镇、固镇县3个乡镇、蚌埠市区17个街道及开发区,其中第1集簇为低聚集区,涵盖1个街道,复现间隔15天;第2集簇为高聚集区,涵盖34个乡镇街道及开
校园垃圾清运处理受到垃圾回收站点和垃圾中转站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以安阳工学院垃圾清运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遗传算法和免疫算法建立数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模拟校园垃圾回收时垃圾车的路径问题和垃圾中转站选址问题,在保证运力的前提下寻求校园公共区域内垃圾回收路径的较优解,为校园垃圾回收车辆设置、垃圾中转站设置等提供算法支持.
本文主要研究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位置跟踪问题.根据矢量控制原理,针对d轴电压,设计了一阶滑模控制器,将使d轴电流在有限时间到达0.针对q轴电压,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积分型高阶滑模控制器.由于系统中存在不确定性参数,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的q轴电压滑模控制器.理论分析表明,在所设计的控制器作用下,可以保证位置系统的精确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方案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抗干扰性能.
分心驾驶是威胁驾乘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因分心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保证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国内外大量研究者对分心驾驶监测技术展开了研究.文中综述了分心驾驶监测技术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分心驾驶的定义、来源、分类,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势劣势,并指出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为解决中小型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过程中实时信息掌握困难、可视化程度低等问题,研制了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的数字孪生可视化智能监测系统.在数字孪生的背景下,建立了该系统的总体技术框架,并阐述了数字孪生模型搭建、基于OPC UA的异构设备实时数据获取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实时映射这三大关键技术.最后以某汽车装配自动化生产线为例进行试验验证,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线的可视化监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车载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气瓶框架轻量化改进过程中,存在框架因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等变化而有被破坏的风险.本文选择对轻量化后的框架装配组建进行模态、刚度和强度三种特性数值分析.选用此种材料及结构的框架,对模态分析显示,各阶振动频率均大于15Hz,高于非簧载固有频率,不产生共振;对刚度分析显示,六个方向的位移量小于13 mm,满足GB/T 19240-2003要求;强度分析显示,四种工况下均低于对应材料的屈服强度,满足强度要求.分析结果为框架产品的迭代升级,轻量化
PM2.5和臭氧污染的协同治理是“十四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找到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才能更好制定控制措施.为此,本文分析探讨了PM2.5和臭氧的关系,认为二者同源共生、相互促进,具有复杂性;同时,从工业、餐饮、汽车尾气汽修等污染来源以及环境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PM2.5和臭氧的来源,提出了二者浓度过高对环境、身体造成的危害.基于此,从预警、研发、监管、奖惩以及管理控制等方面,提出治理措施,促进PM2.5和臭氧的协同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