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人际传播中的自我表露探究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a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限制,借助网络(如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向他人表达内心情感情绪或态度观点的自我表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网络空间的自我表露已成为建立或维护人际关系的一个新平台。本文主要以国内发展较成熟的SNS网站——人人网为例,对其人际传播中个体自我表露的主要途径和特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人际传播 人人网 SNS 自我表露
  一、研究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研究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测算,“截至2013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其中,“我国社交网站网民规模为2.88亿,较上年底增加了1295万人,增长4.7%。网民中社交网站使用比例为48.8%,与2012年底持平。”人人网则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社交网站之一。本研究将围绕人人网中人际传播的新特征、个体在人人网中进行自我表露的方式与取向展开探讨。
  二、文献综述
  1、关于“自我表露”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在1958年首次提出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一词的概念。他在《透明的自我》一书中将其界定为“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私密的想法与感觉的过程”。至此之后,心理学界陆续涌现出了一些学者对自我表露的不同定义。尽管国内外的研究者对于自我表露一词的概念界定不同,但相同的要素就是:自我表露是告诉他人有关自己的信息。本研究中的自我表露指的是,个体自愿地将自己的信息和自己内心的感觉真实地表达给对方。
  2、戈夫曼的“拟剧论”
  戈夫曼(Erving Goffman)是符号互动论发展至第三阶段杰出的代表之一。《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他的奠基之作。他的研究兴趣集中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社会互动秩序。戈夫曼把互动的领域区分为前区(front stage)与后区(back stage)。前区的表演要求符合社会情境的规范要求,而后区是限制他人进入的,人所展示的大多是自我中冲动的、自发的、具有人性的那些成分。在他看来,后区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点,前区与后区之间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转化的前提则是“表演者对自己所面对的互动对象的情境界定”。梅洛维茨发展了戈夫曼的拟剧论,他提出当混合情境出现时,前区和后区的界限就不再明显而出现了一种“中区”行为。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笔者注册了人人账号,结识了不少人人网的用户,从而保证了一定访谈对象的获得。笔者通过私人关系询问自己在人人网上的好友是否有意愿接受访谈,根据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所学专业选取的受访者基本情况如下:
  受访人1:何同学,男,东北师范大学,新闻专业,大二;受访人2:李同学,女,中国地质大学,音乐制作专业,大四;受访人3:周同学,男,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博一。
  为了弥补深度访谈的不足,完整地描绘出SNS用户的自我呈现行为,本文还采取了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这些文本大都体现了用户的生活经历、情感感悟、认知看法等,均能折射出用户自我形象的各种特点。
  四、研究结果分析
  1、自我表露的主要途径
  (1)用户头像:用户头像被分为真实头像、人物/动漫图片以及其他图片。根据俄亥俄大学的几位研究者对Facebook上的用户头像的印象成因研究,这群研究者得出了,越是愿意在社交网站上使用真人照做头像的,越是呈现出外向的性格特征,这与社区达人的活跃度特征相对应。
  (2)个人描述/个人档案:就是把自己的基本情况在SNS中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相当于一个个人简介。里面包括了自己的性别、年龄、学习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等一切基本信息。
  (3)状态/微博(LBS):在SNS的状态中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是情绪的变化、心得体会、时事评论、恶作剧等,每个人不同的“状态”潜移默化的形成了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同时,SNS用户个人的自我表露还可以通过相册/日志、应用/音乐/视频、留言板/回复/转发等多种途径实现。用户发表内容后,可能立即或者延时收到他人的回复,那么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关注点生成的内容与他人的反馈互动共同构成了SNS人际传播的形式,同时形成了具有个人特征的“电子人格”。
  2、网络人际传播中的基本特征
  在现实与虚拟的世界中,人的行为、心理反应都是一致的,只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有些表现会更强烈。在现阶段关于SNS人际互动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及观察所获得的资料,笔者对人人网人际传播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主体的“部落化”回归。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提出了基于媒介变革而发展的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即“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麦氏认为电子媒介使人类结为一体,使人类开始“重新部落化”,最终成为在“地球村”里亲密混居,同时又极具创造性和多样性的“新部落人”。
  针对互联网的虚拟性,笔者分别采访了人人网用户受访人1和受访人2。受访人1认为:在实名制的约束下,网络上还原了交往的现实社会情境和交往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扮演,实现了行为主体的“现实归位”和“责任归位”。受访人2则认为:朋友们在人人网上的资料都是比较真实的,因为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在上面说话会谨慎一些,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QQ、MSN就没有真实性,和陌生人聊天的时候可以随便说,想说什么说什么。
  物理世界的道德规范借助实名制在虚拟世界得到了延伸,个体不得不顾及自己的言行将对现实中的个人形象产生的影响。虚拟世界中的个体形象不再是“另一个我”,而是现实自我的延伸。   (2)“核心圈子”内的频繁互动。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敦巴推断,人类智力所允许的、稳定的社交网络为148人,约等于150,即“敦巴数字”上限。“核心圈子”没有统计,但通常会在个人状态、照片或分享上留言的好友仅7个,更多的人都是以弱连接的方式保持联系,无法改变“核心朋友圈”。
  针对人人网的好友范围,笔者采访了受访人3。受访人3认为:我的“好友”大多是同学、朋友和家人。我关注比较多的是我在意的女孩、好哥们儿之类的,了解他们的最新动向。
  (3)公私交叠的传播情境。维持人际关系被用户视作是他们使用社交网站的最主要原因,参加网络互动也是主要动机之一。作为一种私人性的传播工具,人人网具有多层级的隐私设置功能。
  受访人2说:我的个人主页是向所有人公开的,隐私的东西像手机号之类的一般不往上传,也就写上QQ号,方便老同学看到加我。我都不在人人上写日记,所以陌生人来看不会介意,反而很希望多点人来踩踩增加人气。受访人1则认为:有时候有些比较内心的东西会设置为只有自己可见。有时候和同学聊天涉及我身边同学的信息就“悄悄话”,也不是只和关系比较铁的才“悄悄话”,和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些话不方便让第三个人知道。
  从隐秘的一对一交流,到向所有人开放“个人主页”,灵活的隐私设置帮助用户根据传播内容对传播对象进行一定控制,人们可以在安全地待在私人空间的同时,又选择公开程度不同的互动情境,以部分公开或完全公开的形式发表私人的内容。
  3、网络人际传播中自我表露的中区行为倾向
  戈夫曼的前区后区仅适用于单一的情景分析,而电子媒介孕育的新的混合情境却相对更为复杂。梅洛维茨认为,电子媒介的出现打破了不同社会情境的明确界限,原来的社会地点与固定的物质地点之间的联系出现新的混合场景。当混合情景出现时,观众同时看到了表演者前区和后区的行为表现。“中区行为,可以指任何两个或者多个不同情境或多个以往不同情境的融合所产生的行为”。从情境中分离出来的两种新行为就被称为“深后区”行为和“前前区”行为。
  (1)后区行为的暴露。电子媒介促使公私行为变得模糊,人们已经不再过分在意自己的后区行为,将自己的后区行为放置到前区供“观众”欣赏,将自己的情绪自由地表达出来,这就造成后区行为的暴露。
  人们的窥私心理是个体暴露后区行为的外在推动力,使真实个人信息的公布和后区行为的暴露则有可能加速人肉搜索进程,造成严重的隐私安全问题。例如,2009年6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谷歌中国被曝光,涉嫌传播色情信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级学生高也,在镜头前讲的一番话,受到了观众的唏嘘,遭人肉搜索,被网民称作“纯情的大学生”,个人信息及其女友资料都在人人网上被“人肉”,以至当事人不得不注销人人账号。所以,后区行为的不当表露也容易引起人际矛盾或者不必要的麻烦,从而给自己或他人的生活造成困扰。
  (2)中区行为的产生。由于个人主页上表露后区行为的内容不断增多,个体担心过多的隐私被泄漏出去可能造成困扰,在丰富主页内容的过程中往往故意地掩饰或者直接隐去他们认为有必要保护的信息,精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或修改部分细节,因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表演”的性质。在成功塑造自己形象的同时,又力求符合“观众”对自己的期待要求。在个人主页的建造过程中,通过对个人网页中的信息进行自我监控,一些思想和行为从而被推入“深后区”。
  在个人主页上,“观众”既看到了个体“表演”的那一面状态,同样可以窥视到个体的一部分私密生活,个体往往以一种“中区”行为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生活。
  “有真实的袒露,才会有真实的相遇”。为使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一定程度的“自我表露”是必要甚至必须的,每个人都需要向他人开放一定的自我领域。而在缺少身体在场的网络交往中,自我表露的程度是决定交往关系质量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①欧文·戈夫曼 著、冯钢 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②尼葛洛庞帝 著、胡泳,范海燕 译:《数字化生存》[M].海南出版社,1997
  ③薛可,余明阳:《人际传播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④谢泽明:《网络社会学》[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⑤喻国明:《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式和社会性应用》[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⑥彭娟,《我国SNS用户在人际传播中的自我表露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
  ⑦陆莹,《人人网中大学生自我呈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⑧刘阳,《人人网人际互动中的自我呈现》[D].南京大学,2007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关键词】新闻语言;简洁;准确;通俗  语言,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传递信息的声音,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人们能够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成果。具体到新闻语言来说,它指的是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是新闻写作的规范化语言。这其中就涉及三个问题:如何适合新闻报道要求,如何体现新闻特性,如何符合新闻写作规范?这三个问题处理不好,新闻就无灵魂可言。  不同于
【摘 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成为提升广播传播力、影响力的关键。本文以济南电台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融媒体战“疫”报道为例,探讨广播媒体在特殊时期建立快速反应新闻报道机制、创新传播格局、形成宣传报道合力的途径。同时全方位融媒体报道模式为主流媒体展现社会责任与担当,助力复工复产、传播正能量提供了平台,也为新时期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疫情防控;媒体融合;战“疫”报
【摘 要】面对汹涌而来的移动互联网浪潮,拂晓报社倾力建设智慧城市免费WIFI传播平台,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上网服务,通过推送党报独家新闻报道,提供民生资讯服务,迅速积累了活跃用户资源,提升了报社的舆论引导力和话语权,用新技术让传统报业增值,为报社转型发展拓展了全新的空间。  【关键词】媒体融合;免费网络;报业增值;舆论引导力  近几年来,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新应用迅猛发展,对地方党报的传播力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媒介技术变迁,各高校新闻专业不断结合自身实际,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三江学院新闻学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和一流专业,在进行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时,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始终保持自身特色,实现特色差异化竞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键词】三江学院;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三江学院专
【摘 要】房地产报道是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关注面广,社会影响大。去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各地楼市迎来巨大行情,特别是全国一线和重点二、三线城市,市场陷入狂热局面。本文以此为背景,以《新安晚报》“触摸楼市温度”专题报道为例,分析了都市报房地产报道如何在民生视角下,既客观鲜活反映市场,又在舆论上进行理性引导的。  【关键词】房地产报道;精确反映;舆论引导  房地产新闻是经济
【摘 要】《滁州日报》“特别关注”专版意在贯彻上情下达、记录滁州发展、聚焦社会热点、服务百姓民生。多年来,该版慎重选题,精心策划,特别组稿,创新版式,取得社会效益和自身发展双赢。本文就“特别关注”专版如何做好选题策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深度报道;精准选题;创新深挖  《滁州日报》“特别关注”专版,自2011年1月4日开栏至今,以其精、深、准、透的特点为受众所喜闻乐见。深究其里,关键是选题。纵
【摘 要】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深度报道。新闻周刊以深度报道见长,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新闻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对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的报道,来阐释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周刊应坚守的阵地——深度报道。  【关键词】雅安地震 灾难报道 新闻周刊 深度报道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而这一天,距汶川地震5周年只有十来天,汶川的伤痕还
【摘 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但网络公共领域中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的冲突也逐渐明显。本文以“人肉搜索”为切入点,探讨言论自由和隐私权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完善立法规制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保护模式,在司法实践中充分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和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建构网络伦理道德等策略。  【关键词】言论自由 隐私权 人肉搜索 冲突 协调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网络言论自由  网络言论自
【摘 要】新媒体的产生和应用为传媒发展和企业宣传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传播模式结合新媒介的特征,衍生出诸多新的媒体宣传模式。在企业的网络宣传中,许多传播现象都与独特的符号有关,索绪尔等人的符号学理论对解析这些符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最大的化妆品特卖网络商城——聚美优品为例,从符号学的角度对企业网络宣传进行解读。  【关键词】新媒体 网络宣传 符号化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Web2.0技术的不
【摘 要】在风险社会中,媒介的责任不只是单纯对风险事件本身的传播,更应该处理好对风险议题呈现方式,对突发事件风险性的界定,引导受众正确理解风险,树立风险意识以及后续对风险的管理与预防。本文对2013年4月“复旦投毒案”电视新闻专题栏目进行分析,反思在风险社会中媒介对校园犯罪议题呈现的得失。  【关键词】风险社会 复旦投毒案 风险传播 电视新闻专题  一、风险社会与媒介责任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利希·